登陆注册
2446400000015

第15章 “家园”的能源

在几百千米的轨道上,空气稀薄,太阳无漫射,空间背景黑暗,对比度比地面大得多。会造成宇航员视力下降,看不清仪表读数。其次飞船处在黑暗中时,舱内需用高效白炽灯或其他措施来保证舱内的亮度。为了录下宇航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及舱内景物,舱内还必须安置摄影灯。无论是日光还是灯光,舱内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光线柔和、照度明亮。此外,除了照明外,飞船内许多设备和仪器都是需要电来启动并保持运转的。

电源是飞船的心脏,其电源主要靠以下几种办法来解决。其一是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可以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寿命长,可连续工作。只要向着太阳,太阳能电池就能工作,向仪器设备提供电能,同时给蓄电池充电。背着太阳时,蓄电池就接替太阳能电池供电。目前太阳能电池方阵有二类:一类是立体装式,即太阳能电池直接安装在飞船的壳体上;一类是展开式,将方阵独立于壳体之外,形成单独部件,发射时以一定方式固定在卫星本体上,并收藏在罩内,进入轨道后才完全展开。太阳能电池有硅太阳能电池、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硫化镉太阳能电池。它们都是按一定要求串联和并联而成的。美国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曾试验了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它在天上展开的面积为31米×4米,有10层楼高。这种电池采用印刷电路的方法在卡普隆薄膜上制成,可像手风琴一样展开和收缩,折叠时可收放在一个18厘米的小匣子里。能产生125千瓦以上的电能,比普通太阳能电池在性能、寿命、用途上略高一筹。其二是燃,料电池,它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化装置,工作原理与一般蓄电池相似,也是由一种电解液隔开的两个电极所组成,既能产生电又能产生水(在宇航员喝的水一节中有叙述)。其种类有离子交换膜氢氧型,改进的培根型,石棉膜型。额定功率为200瓦、2000瓦、5000瓦,航天飞机在7天的飞行任务中,一共需耗电1627千瓦小时,主要靠三个燃料电池供给,每个电池最小功率34瓦,平均功率7千瓦,最大功率12千瓦,整个燃料电池最大功率24千瓦,平均功率14千瓦。在一般情况下,只使用两个燃料电池。根据设计要求,燃料电池的寿命是5000小时,工作寿命为2000小时,每组燃料电池可以完成29次7天的飞行任务。三是核电池,具有功率大、寿命长的特点,核电池大致分为二大类:放射性同位素电源和核反应堆电源,功率约为2-5千瓦,据报道,前芦苏联已在发射的33颗海洋监视侦察卫星上安装了核电源。核电源能给卫星和飞船带来稳定的电源,亦给人类带来了忧虑,30多年来,前苏联已有多颗卫星发生故障,其核动力装置给地球带来难以排解的心理压力,时常担心核祸从天而降。目前美国正在研制20千瓦的空间核电源,工作寿命为3~5年,以接替寿命短的电池。

不论哪种电池,其电流均要通过功率分配和控制系统分配到飞船各处需要电源的部位去,通过计划分配来满足飞船及其乘员对电力的需求,保证宇航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空间站的核发电技术正处在研究阶段。美国宇航局、能源部和国防部的战略防御创新办公室制定了一个“自供电100号计划”,预计发展中的空间站耗电量将超过300千瓦。这样大的电力供应量,只有依靠核发电来解决,其核发电装置有三种构想,一个是把反应器牢固地安装在空间站上,星上系统需要有385至495吨的保护层来防止核辐射的破坏,这意味着要增加空间站的起飞重量。一个是用一根很长的软链把核电站吊在空间站上,这样虽可减少防护层的重量,但30千米长的吊链系统会使空间站加速并影响有关科学实验的失重环境。一个是安装在200千米高的自由飞行平台,其弊端是这种平台需要姿态控制、能源和通信系统,且难以修理。哪种方法可行,现在未成定论。如果空间核电成功的话,将标志着空间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类推荐
  •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觉醒。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想尽办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世界正行进在环保之路上,这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只有今天对环保付出努力,才有人类明天的健康。刘芳主编的《地球与环境》从地球与环境的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天外宇宙发现总集

    天外宇宙发现总集

    在晴朗的夜晚,当你抬头注视星空世界时,你可曾想过,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天文学家们费尽了心机,希望找到人类的天外知音,哪怕是原始生命也好。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把目光集中到地球的近邻——火星上了。
  • 历史考证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历史考证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神秘怪兽今古奇观:雪人·鸟人·海人·湖怪·海怪探秘

    神秘怪兽今古奇观:雪人·鸟人·海人·湖怪·海怪探秘

    本书将带领大家乘坐时空飞船游历远古的过去,通过抓获“雪人”揭开古代残留猿人神秘面纱,探寻专门在夜间活动的鸟人的真实面目!神秘海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尼斯湖怪是地球上最后一只幸存的恐龙吗?太平洋沿海水域定期现身的海怪是新物种吗?这一系列令人震撼、扣人心弦和耐人寻味的种种谜题的答案就在本书当中!
  • 透视人体怪象(科学探索的真相)

    透视人体怪象(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热门推荐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洪荒之逆命

    洪荒之逆命

    非铜非铁亦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不用阴阳颠倒炼,岂无水火淬锋芒?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神仙血染裳。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洪荒世界成为三清之一通天教主,看他如何逆转乾坤,逆天改命!
  • 天命神相

    天命神相

    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但计算机的源代码为什么却由零和一组成?因为这个世界是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的!所以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我的名字叫姜一的那一刻,我的命运就早已注定!尤其是我十八岁生日那天用祖传的相术给同学看了个相之后,我的世界观彻底的改变了......
  • 激战珍宝岛

    激战珍宝岛

    珍宝岛的气温到了零下30度。冰雪覆盖了乌苏里江,放眼看去,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四周静谧。但就在这片静谧中,七千多公里的边界线上,中苏双方都密集地部署了百万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最复杂、最严密的阵地。当苏联阿穆尔军区的部队强行侵入中方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珍宝岛后,中国军队的忍耐不反击,令他们判断上出现了失误,他们向莫斯科最高统帅部发密电:现在可以考虑进攻中国了。莫斯科犹豫着,中国人连世界老大美国人都敢碰,何况是作为老二的他们,何况老大还在一边对老二虎视眈眈。
  • 深度缠绵,霍老板请回家!

    深度缠绵,霍老板请回家!

    月黑风高消魂夜,小女人使出浑身解数,势要将他迷得神魂颠倒。“霍老板,看在我这么卖力的份上,你就从了我吧!”霍老板眸光一闪,化被动为主动,靠在她耳边耳语,“你不知道,我早就从了你吗?”一说完,他马上身体力行的告诉她,什么叫从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宝奇谈

    七宝奇谈

    天下七宝重现江湖,争来抢去尽是人性得失。这是一个奇怪的江湖,天下第一采花大盗竟是天下第一痴心人,和尚能教杀手杀人。这里没有国仇家恨,有的只是每个人在世上的选择不同。总之,这是一个天下人管天下事的江湖。欲知其中事,且看手中书。
  • 佛国行者的故事

    佛国行者的故事

    本书广泛摘取了佛教经典中的一些故事,略作增删。其选材侧重于印度佛教经典故事,内容短小明快,通俗易懂,近乎寓言。
  • 赠你一场盛世繁华

    赠你一场盛世繁华

    我的未婚夫赵彦有了外遇,我跟踪外遇对象的哥哥贺子华。我高傲的甩了赵彦,又用肚子逼贺子华娶我。豪门婚姻里,充斥着刀光剑影的算计,贺子华的前女友屡次置我于不义,我的前男友又到处给我使绊子。贺子华说:“沈珂,你太让我失望了,我一直忍你,就是看在你肚子的份上,没想到你根本不能生育!”他还说:“你走吧,别再让我见到你。”我拿着离婚协议,净身出户。三年后,我支教归来,为了生计入职了一家广告公司。岂料他竟然是幕后BOSS!他逼问我那个和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孩子,到底是谁的?我高傲的笑笑:“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把我推到:“你倒是再蹦个我看看!”有种爱情,由恨起,因爱终,有种婚姻,路坎坷,终圆满。
  • A LOVER'S COMPLAINT

    A LOVER'S COMPLAI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本书作者通过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在广泛收集有关郭先生翻译活动的文献资料和深入学习郭先生关于翻译方面论述的基础上,从文化交际出发,以和合翻译理论为视角,旨在对郭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描述,探究郭先生独特思考方式及其发散型的译论研究和丰富的翻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思索翻译理论,以便对中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进行反思,探究先生的和合翻译思想,进而发掘先生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对于我国翻译研究和文学翻译、科幻小说翻译实践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以此推动浙江省乃至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繁荣与发展,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汉语语言文化特点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提出点滴有意义的建议。本书可供翻译工作者、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者、高学校外文和中文学科得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