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4500000002

第2章 我的人生(1)

荆门岁月

幼童年代家乡生活

荆门,生我之地,养我之土,我的家乡,我的老根。虽远离家乡,久别故土,那里的山水草木,那里的亲友故人,仍深印童年记忆之中。

1926年12月18日,我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今荆门市)北乡六十华里的草湖坪。

草湖坪西面北面,巍巍高山,东面南面,层层丘陵,中间地势平坦,形若巨盆,昔为湖草丛生的沼泽湿地,后演变成盛产稻谷的沃土良田;座座村落,袅袅炊烟,片片稻田,潺潺溪流,鸡鸣犬吠,虫鸣鸟声,浓郁乡野气息,古朴田园风光。

我家在草湖坪当中,是个只有几户农家的小村落。住宅坐北朝南,前半截草房,东侧牛舍、马厩、猪圈,西侧鸡笼、鸭笼及农具室;后半截瓦房,中间堂屋,东侧两间卧室及厨房,西侧两间卧室及厢房,中间天井。宅前稻场,用于加工粮食、堆草头柴禾。稻场沿边种有杨树、柳树、桃树,还有两株大桑树,春天采桑养蚕,夏天树下纳凉。宅东宅西,两口池塘,西边池塘,饮用洗涤,东边池塘,种藕养鱼。宅旁一片菜园,宅后一片竹林。

家里田地分布村子四周,水旱兼作,水稻为主,自种自收,忙时请短工。有风车、磨子、水车、碾子等农具,粮食自行加工,还建有土窑,酿造白酒。冬天劈竹子,缠棉纤,熬木籽油,制作蜡烛。吃的是自种的粮食蔬菜,自养的猪鱼鸡鸭,穿的盖的是自纺自织的土布。家用的木床、桌椅、面盆、脚盆、水桶、篮子、篓子,用自家木料竹子,请木匠篾匠制作。只有多余的粮食及自制的蜡烛,拿到集市售卖,贴补家用。

天蒙蒙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浆衣洗被,开笼放鸡鸭,喂猪食、马料,牵牛到田边溪边吃草。吃过饭,下地干活,下园种菜,或加工粮食,修整农具。农忙季节,全家出动,连小伢也下田送茶水,递草绳(捆稻谷),做点轻活。夜间,走廊上纺纱织布的机杼之声,厢房里背诵古文诗词的读书之声,合着塘里的蛙声,林间的鸟声,宁静的乡村,频添一番生气。盛夏之夜,搬出竹床,树下纳凉,吃嫩黄瓜,喝凉米茶,看闪闪荧光,望点点繁星,月光洒满稻场,静谧而安详。

我家是个大口之家,父母,兄嫂、两姐、两妹加上弟弟和我,整整十个一圆桌。父名友益,上过私塾学堂,读过一些古书,在农村算个文化人,乡人喊他向先生,遇有民间纠纷,常有人找他评理,居间调解。父很精明,会打算盘,熟悉农事,还会些手工活路。制烛作坊,父一手操办,家人当帮手。父还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厢房当课堂,每天晚上,教我们识字练字,读古文,背诗词,练字要求一笔不苟,背书要求吐词清楚。我现尚能背诵的古文诗词,好多都是父亲教的。惜限于环境条件,除我日后外出求学外,兄弟姐妹都先后辍学。母李氏,善良宽厚,勤劳节俭,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含辛茹苦,总管内部家务,教养七个子女,勤扒苦做,操劳一生。兄顺来,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人称“老实坨子”。田里农活,兄扛大头,家里好多事,像修农具、修房子、清塘挖藕捕鱼、土窖酿酒、上榨坊榨油以及上街卖粮、卖蜡烛,多是兄操劳。嫂子黄氏,能干勤快,家务活扛大头。大姐二姐早嫁,大妹么弟早逝。同胞之中,现只有么妹在乡下安度晚年。

我出世不久,襁褓之中,突发疾病,幸得一裴老中医对症下药,救了我条小命,家人庆幸,取乳名“复生”。上学时,父按家族辈分“顺天法守之”,取学名“顺立”,寄托向家望我“顺利成长、立志成才”之期盼。母亲生我后,没有乳汁,那时乡下没有牛奶奶粉,靠米汤菜汁喂养。病后幼婴,黄皮寡瘦。焦急之中,又幸得临村一位产后丧子的杨氏妇女把我抱到她家,用她的乳汁精心喂养,直至断奶才送我回家。我拜她作干妈,喊她“杨妈”。时隔数十年,那位裴老中医,那位杨妈,再生之恩,永铭在心。

童年乡间生活,颇有乐趣。傍晚时分,同村的伢们一道,踢毽子,跳绳子,蒙着眼睛捉迷藏,叫“躲猫”,牵着衣角打转转,叫“赶羊”;爬树上掏鸟窝,跳河里摸泥鳅,赶着牛到狮子口河边,下河戏水,对唱牧歌。麦收稻收季节,一大群伢跑到田里,捡掉在田里的麦子、稻子,比谁拣得快,拣得多。提着篮子,到松树林里,捡枯枝,捡松果,拿回家当柴火。有时在村子里,还能看皮影子戏、猴把戏,听莲花落、三把鼓、瞎子拉胡琴。乡下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守在灶旁尝“卷曲”(又称盘龙菜),坐在炉边“守岁”,吃平时难以吃到的米泡、麻糖。正月初的几天,穿上新衣,跟大人出去拜年,走亲戚。村里来了玩龙灯、踩高跷、划采莲船,更是热闹,是乡下伢最欢乐的时光。

我六岁上私塾,师从周子兴、张蕴美。周张二师,不是老学究,中年人,出外闯过,见过世面,不仅教古文,还教点新知识。后上刘候集小学,离家数十里,住读。刘候集小学课程比较齐全,还上童子军课,穿童子军衣,吹洋号,打洋鼓。教导主任黄鼎益,兼授数学、音乐,他教的第一首歌《苏武牧羊》,至今还能背唱。黄老师见我聪明好学,且守校规,常在课堂点名表扬,并让我搬到他房间,与他同吃同住,单独辅导。大概因此遭人嫉妒,受到几个调皮学生欺负。我一气之下跑回家,正巧碰到荆门县县立初中招生,我小学没有毕业,赶到县城,以同等学力报考,以第二名成绩考上荆中。荆中位于荆门城郊,象山之麓,龙泉湖畔,环境优美。住校只几个月,武汉沦陷,日军逼进汉江,隆隆炮声,隐隐可闻,荆中停课关门,学生四散,各奔命运莫测的渺茫前程。

失学回乡,国已破,家将亡,路在何方,四顾茫茫。惆怅之中,欣闻鄂北创办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招收流亡学生,便匆匆赶到襄阳。因战事吃紧,鄂北不安全,联中改迁鄂西,又匆匆赶回家。怕夜长梦多,在家待了两天,便携带简单行装,泣别爹娘家人,离开故土家园,踏上流亡之路,奔向鄂西大后方。

鄂西岁月

中学年代流亡生活

鄂西,求学之地,流亡之所。勤劳的山区人民,接纳养育了千万异乡游子。鄂西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艰苦的流亡生活,记忆犹新。

鄂西紧靠四川,崇山峻岭,地势险要,交通闭塞,是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民无三分银”的穷乡僻壤。抗战期间,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既是湖北省战时省会,第六战区军事指挥中心,又是陪都重庆的天然屏障。由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兼校长的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各个分校,就设在鄂西深山老林之中。

负笈鄂西第一站到达宜昌。头一次进城市,头一次看到长江,见到许多在乡下从未见过的事物,颇感新鲜。抵宜次日,赶到小溪口联中登记处,被分到建始三里埧联中建始分校。当时武汉学校整体西迁,师生员工集体行动。我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孤单一人,独自远行,高山峡谷,荒村野店,白天赶路,夜间投宿。不知翻了多少座山,爬了多少个坡,跌了多少次跤,腰酸背痛,双脚磨出好多血泡,总算安全到达了三里埧。

三里埧地处建始县城东坳,北面大山连绵,南面丘陵梯田,中间两条溪河,是个呈丁字形的小镇。校舍是临时搭盖的“干打垒”茅屋,宿舍借用民宅。我住横街口广济餐馆楼上,同陈其光、陈天鉴、赖俊清等同学席地而卧,黎明即起,田野河畔,琅琅书声。语文老师耿长寅作词、音乐老师马丝白作曲的《湖北联中校歌》:“莽莽江汉,自古称雄,亡秦三户建伟功。日月骤暝,烟雾朦胧,抗战建国诞联中。巍巍黉宫,岭叠山重,莘莘学子弦歌一堂坐春风。扫荡瑕秽,恢复光荣,奠定邦国,复兴民族跻大同。”至今仍能背唱。1940年4月,联中建始分校高中与初中分开,初中部迁宣恩高罗。我与黄昌炽结伴,自挑行李,步行数日,抵达高罗。初中毕业后,分至恩施金子埧联中第七高中。

战时联中大多是流亡学生,家乡沦陷,举目无亲,仅靠点公费维持基本生活。吃的饭以包谷为主,少量糙米,常有霉味;吃的菜多是盐水煮的“合渣”(豆渣加菜叶);没有桌凳,蹲地就餐;好久打次“牙祭”,开点油荤。我写过两首顺口溜,一首是“吃饭号响心里慌,拿筷拿碗匆匆忙,三步当做两步走,围着饭桶把瓢守,清汤合渣包谷饭,狼吞虎咽塞进口”。(当时军训,作息就餐听号音,围饭桶是怕饭被抢光,早餐稀饭,迟去了,干的掏尽,只能喝稀的。)另一首是:“望眼欲穿打‘牙祭’,饥肠辘辘涎直滴,半盆荤菜端上来,一扫而光盆朝底”。穿的盖的是破旧衣被,缝了再缝,补了再补,鞋子破了穿草鞋。山区冬天很冷,破旧棉衣难以御寒,我在腰间缠上草绳,增点体温。夜间点桐油灯,冒出缕缕黑烟,早上起床,鼻孔黝黑。学生普遍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极差,长虱子、生疥疮的特多。医药非常短缺,那时年轻,小病扛得住,就怕害大病。我患过天花,只是隔离,无药可服,幸而无恙。也有学生被病魔夺走年轻生命,长眠异域他乡,荒塚孤坟,令人感伤。

联中期间,接触多的要好同学,有黄昌炽、常继哲、辜宗林、袁尭等人。黄昌炽,湖北黄冈人,初中高中两度同窗,从三里埧到高罗到金子埧,都结伴同行,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有次在金子埧池塘游泳,突然抽筋,是他救我上岸。常继哲,湖北黄陂人,块头大,力气大,爱说直话,遇有同学受欺,常抱不平,若有不服,拔拳相向。辜宗林,湖北浠水人,个子矮,体格壮,爱打球,会摔跤,与我同床共铺,对我多有照顾。袁尭,湖北黄陂人,小小个子,性情温和,与我同自习,同游嬉,形影不离,亲如兄弟。有年冬天,联中军训大检阅,排排学生列队操场,气氛庄严。军训检阅官走上检阅台,高声训话:“今天是元旦大检阅,不检不晓得,不但是湖北,是全国……”,见是袁父,又一口黄陂腔,我忍不住捧腹大笑,引起全场骚动。学校芦教官赶来,大声吼叫“胡闹”,把我从队列中揪出,关了一天禁闭。事后得知,袁尭说情,其父关照,免受严厉处分。班上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谢邦定(曾任全国学联主席、驻外大使),陈庆益(曾任兰州大学、华中工学院数学系教授),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的胡端豪(后改名胡天风,曾被错划为胡风分子)、魏尚斌,温文尔雅的张茂林、柴剑平、张钦若、曾庆超,全班力气最大的麻大哥费植森……,当年在联中共同度过流亡岁月的好多同学,时隔多年,印象仍深。

战时联中条件艰苦,但学习风气浓厚。联中师资雄厚,拥有一批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像春蚕蜡烛一样吐丝发光,诲人不倦,像严父慈母一样关爱学生,培养学生,使我们这些年轻学子、异乡游子,得以吸取知识营养,感受人间温暖,高尚师德,令人敬仰。联中学生饱受流亡之苦,备尝国破家亡之痛,报仇雪耻之心强烈,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自觉刻苦,勤奋学习。上课用心听讲,勤抄笔记,课本很少,相互借阅,没有钢笔墨水,用毛笔土纸,寝室没有桌椅,盘着腿坐床上复习。傍晚时分,山间田野,点点黑影,琅琅书声,夜深人静,挑灯夜读,焚膏继晷,苦度寒窗。课余之时办墙报,演话剧,搞演讲比赛,还有读书会、同乡会,切磋学业,联络感情。文体器材稀缺,只有单杠双杠及个把篮球、足球。主要体育活动是爬山、游泳、赛跑、练拳、摔跤。最广泛的文娱活动是唱歌,唱抗日歌曲,唱民间小调,月白风清,歌声悠扬。唱起《松花江上》,痛哭失声,思亲思乡;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摩拳擦掌,热血满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学们称为“第二课堂”。

鄂西联中流亡生活,吃尽千辛万苦,也经受了锻炼,炼了体格,炼了意志。少小离家,流亡异乡,经济来源断绝,囊空如洗,日常生活学习,全靠自己料理。战时困难环境中锤炼出来的独立性格、艰苦作风、坚韧精神,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在困境逆境中,获得自信自立自强的力量,终生受益。

湖北联中这座战火中诞生的熔炉,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学子和优秀人才。当年湖北联中高中毕业生,实行省里统一会考。按教育部规定,依据会考成绩,挑出百分之十的毕业生,免试保送国立大学就读。1944年夏,我毕业于恩施第七高中,通过会考,保送国立中央大学。从此离开鄂西,乘轮赴渝,踏上新的人生之旅。

珞嘉岁月

大学年代校园生活

抗战期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又名嘉定;抗战胜利后,复员回珞珈山。四年大学生活,一年在乐山,三年在珞珈山,概称“珞嘉岁月”。

1944年8月,由巴东乘小火轮抵重庆。从山沟里到大都市,车水马龙,眼花缭乱,满街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全无战时景象。“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给我刺激很大。

到重庆后,即去沙坪坝中大报到。因保送指定的专业不合志愿,学校又不同意转系,便一边上课,一边复习高中课程。1945年夏重新报考,被录入武汉大学经济系。这年在重庆,迎来了日本投降,山城狂欢,万人空巷,异乡游子,归乡在望。这年在重庆,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双喜临头,无比兴奋。八年流亡生活,终于从漫漫黑夜盼来了破晓黎明。一个乡下孩子,在战乱年代,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从私塾、小学、中学到考上大学,实在来之不易。我暗下决心,一定勤奋学习,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

1945年9月,由重庆乘轮到宜宾,转乘木船到乐山。乐山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合处,远眺峨眉山的大峨、二峨、三峨诸峰,近望凌云山、乌尤山,山势蜿蜒。乐山山势环抱,万簇碧绿,茂林修竹,景色别异。信步郊外,青山绿水,黄花绿叶,沿清溪,进幽谷,卧草茵,看白云,真是天上人间。遐迩驰名的石刻弥勒大佛,端坐在岷江、大渡河交汇之畔,为唐代开凿,历时90年,通高71米,双手置膝盖,脚踩莲花,在宁静的神韵中显示出佛的尊严。《常皋笔记》形容大佛:“跌足成形,莲花山水,若自天降,若从地涌。”“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佛都,名不虚传。

乐山的小吃别具风味。麻辣油棒棒鸡,叮咚街豆腐脑,还有江团,据说这种鱼只产在乐山一带,味绝鲜美。靠“公费”读书的穷学生,难享这个口福。走在街上,看到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馋涎欲滴。喝过叮咚街豆腐脑,撒上芝麻,淋上辣油,还加上油炸花生米,越嚼越香。乐山茶馆极多,是同学们课余常去之所,泡杯清茶或“玻璃茶”(白开水),可从清早坐到天黑,或复习功课,或“摆龙门阵”,乃乐山一景。

武大在乐山的校舍宿舍,遍布全城,连乡下民宅,也有师生租住。我住文庙月珥塘新生宿舍,同十几个湖北老乡挤住一间“大统舱”,架子床,双层铺,挤得满满的,没有桌凳,夜间坐床上复习功课。食堂只有桌子,没有凳子,只供饭,不供菜,自由组合,八人一桌,轮流买菜,食堂加工。那时大学教授也家居陋室,布衣粗食,清贫度日。

乐山有座文庙,校本部、法学院、文学院、图书馆设在庙内。一年级八门功课全是必修课,学习非常紧张。一年级国文课、英文课、哲学概论课,不分院系,混合编班,上大课。教国文的是周、王两位教授,周外号“周恶人”,王外号“王善人”。我上的是“周恶人”那个班,其实周教授讲课更好,只是非常严厉。教英文的是吴志谦教授,多用英语讲课,开始听课很吃力,课后赶紧查字典,对笔记。教哲学概论的是号称东方黑格尔的张真如教授。这些大课都讲得精彩,同学提问,老师解答,学术风气浓厚。

同类推荐
  • 豪放词

    豪放词

    本书精选了一百零六首豪放词,分别对其词译、注解和评析,同时,对每个词人做了简要介绍。透过这一行行词句,遥想彼时词人金戈铁马、挑灯看剑的情境,我们胸中亦升起万丈豪情,被凡尘琐事蒙了灰的心也变得澄明。豪放词气势磅礴,不拘音律,汪洋恣肆,多慨叹家国、个人命运,描写边塞生活、家国情怀。苏轼、辛弃疾、陈亮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浓浓相思,而多了“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雄浑气魄,添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勃勃雄心。
  • 青葱的痕迹

    青葱的痕迹

    黄忠先生散文集《青葱的痕迹》,犹如一盏清纯的香茗,品后余味无穷。一是文中浸润着微言大义;二是文中充溢着文言大气;三是文中寄予着禅机大意;四是语言中荡漾着真情大美。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幽幽香草 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幽幽香草 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带有浓烈楚地风情的具有浪漫主义风情的一种文体,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屈原对楚国浓浓的爱国之情。本书通过浅显的语言,将《楚辞》这一楚地特有的诗歌形式展现给读者,带读者去感悟屈原灵魂深处那一抹浓重的爱国情怀。
热门推荐
  • 春暖花开的时候

    春暖花开的时候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前后,在河南境内大别山下的一座小县城里,一群热血青年办起了救亡工作讲习班。这里有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的青年男女,他们不论担任教师,还是学员,都怀着同样兴奋的心情,办壁报,搞演出,下乡宣传抗日。他们的中坚人物参加了共产党或党的外围组织,活动实际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着。其时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的政策,特务组织的魔爪已伸到该县,县城内的封建顽固势力也竭力反对和压制讲习班以及后来的战教团的活动,这样,各派势力、各种人物都无可避免地在抗日救亡的大考验前显出真面,甚至于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表现也是泾渭分明。
  • 至尊江湖:邪王的白发魔妃

    至尊江湖:邪王的白发魔妃

    白发魔女现江湖,冷情淡漠,一度以为自己只是一具空壳,没有”心“。却没想到温情男子,悉心照料;红袍男子,只为她笑;黑衣男子,誓死效忠;当宝物再现,记忆复苏,当年挚爱一人却惨遭灭门,纵然身怀六甲跳入悬崖,三千青丝为君白,剪不断,理还乱。当爱人变血海仇人,演示当年场景,她果断自虐,他却拼命阻止,“你亦死,杀你最亲之人“。恨如今,她该如何做?他们又能否在一起?雪花飞舞,让我为你弹奏最后一首歌……
  • 但愿梦中来爱你

    但愿梦中来爱你

    恨别相逢未嫁时,我爱你却从不敢承认,作为哥哥的妻子,我永远无法说爱你,你高高在上,那一轮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当我怀上你的孩子之时,你却让我打掉他,你说你从未爱过,不过是玩玩吧了。可你却不知道我已深深的爱上你,你的一举一动,无一不吸引我的目光,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这一生我从未后悔过,但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要爱上你……
  • 末世雷临

    末世雷临

    末世灵气复苏!阴谋、丧尸、神?终将在雷霆之中湮灭!(无系统、不重生、不建基地,于末世中流浪,只为复仇!) ps:本书异能体系可以参考海贼王。 形同虚设的书友群:901843047
  •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温州人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他们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长期以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营和投资,不断积累起创造财富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称之为温州人的经营哲学。
  • 穿越之魔女逆袭

    穿越之魔女逆袭

    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小魔女范晓蕾,被迫穿越异时空,成为玄武国的公主,却被迫要她去和亲,做什么救世主?关键还是别人的替身侯补,乖乖,她可没这么伟大的牺牲精神,这么不划算的买卖她可不干,其间遇到冷酷傲然的冷傲辰,还有桀骜不驯的冥夜少主,对她一见钟情的玄武国年轻的皇帝公孙玄,和青梅竹马的李成俊,嗯——到底哪个才是他的真命天子啊?
  • 找不到北

    找不到北

    与其致力于对黑车的清理打击,不如倾力竭力甚而像我们常常做的那样——举全市之力——做好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 穿越之乱世妲己

    穿越之乱世妲己

    秦朝末,风云惊变,皇权零落,阴谋诡诈,成王败寇。有女一人,纤纤素手,灼灼凤目,翻覆云雨,看破春秋!奸臣名相,太子帝王,神兽毕方,西海残凰!神之有界,我自狷狂,山河踏遍,商战不方!
  • 医品妖后:陛下,挺住!

    医品妖后:陛下,挺住!

    一个身怀绝世医术贪财冷漠的小女子,偶然救了一个长相妖冶,外表温暖。实则内有黑心,出手狠辣,灭一城不眨一眼的阎罗。她喜贪财,那他就打下这天下,将天下财富送到她面前。她招桃花,那他便一把火烧尽世间所有桃花。她要报仇,那他就陪着她一起玩。绿茶婊,圣母婊,伪白莲来一个灭一个。她要和离,某妖孽高挑了长眉,睥睨了眸子。放下了御笔,自御座而起,自带了满面寒霜。众人皆喜,这是陛下终于要反抗了?一秒钟后,青鸾宫,凤仪殿。有期期艾艾哭诉声传出。“卿卿,你可不能丢下我和儿子不管啊……”众人皆晕,陛下,您可要挺住啊!!本文宠文+爽文绝对【1V1】欢迎跳坑
  • 憨哥

    憨哥

    从乡政府所在地回来,一路上心事重重,眼前全是翻着红肚皮的死老鼠。吃了毒米的老鼠,先是慢腾腾地挪动,然后突然抽搐不已,仰面朝天,翻着红肚皮。就这么想着,想着,惴惴地跨进了家门。确切地说,是妻子樊英的家门。29岁的年前“嫁”给了39岁的樊英,心中说不清是啥滋味。大名米德贵,家居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冲。那是个人均耕地不足四分的穷山沟,解放了四十多年,仍修不通一条直通山外的公路。年年修,年年被山洪冲毁。责任制后,村民又难召集,这公路便只是每年乡村人大代表提案上的几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