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300000004

第4章 奈何(3)

顺治传令工部铸铁碑立于十三衙门。(清初设内务府管理皇族事务,顺治十一年裁,置十三衙门,至十八年裁,仍置内务府)以后,将此碑立于内务府所属院、司公署,起到震慑之效。在内廷的交泰殿也立有这样一块铁碑,提醒帝后远离宦官。

有鉴于此,清朝宦官为祸的现象比明朝大为改观。晚清虽然管制放宽,出现几位著名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权倾一时,作威作福,但他们的影响跟明朝的权宦相比还是有云泥之别,只不过是较为受宠的奴才而已。

明清两代太监多出于直隶(河北)一带,非家境贫寒,走投无路者,不愿做此非人之举。太监入宫后受敬事房管制。新太监要拜有地位的太监为师,学习在宫中当差的礼节规矩。内廷每座宫殿都有数量不等的太监侍应,负责管理本宫殿的陈设和洒扫,随时听候传唤,承应各种差使。

太监们平素居住在宫殿旁边矮小的值房中,晚间轮班坐更。除了犯错会受皮肉之苦,清宫内务府慎刑司对太监的逃亡、自尽都规定了严格的惩治制度。在宫中当差,大多数太监都命途悲戚,到老来,处境凄凉,难以善终,飞黄腾达者为极少数。

这个紫禁城中人数最庞大的群体,实质上至为可怜。如脚下的青砖一样,他们在入宫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被人践踏的命运。

【肆】

很明显,这世上懂得奇货可居的不止有吕不韦。明英宗遇上的蒙古人同样深谙此道。说起来,20岁刚出头的朱祁镇虽然受小人蛊惑,犯下几乎不可挽回的大错,但他并不是个窝囊废。他被俘之后气度从容,镇定自若。他奇妙而独特的个人魅力,让他在当俘虏的日子里,也没有受到非人的侮辱。

朱祁镇的性命暂时保住了,可彼时的大明朝不啻天塌地陷。一个死太监策划的一场莽撞的亲征,让老祖宗攒下的家底没了大半,皇帝被俘虏了。(死了倒还好,断了后顾之忧,大家再想对策。)由于王振出征之前带走了全部的明军精锐,此时京城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兵。瓦剌大军即将兵临城下。

亡国的阴影真实地笼罩在众人头上,朝臣们心慌意乱。有人提出南迁,保住半壁江山也比玉石俱焚要强。这种想法,在北宋靖康年间也曾出现过。宋室南渡的后果,无须我再赘述。

只要试想一下,当年北宋王朝面对外族铁骑的惊恐,就可以想象出遭遇国难的明室有多艰难!宋室还有皇帝在位,大明朝的皇帝却已经沦为敌方的人质;宋室还有民心可依仗,明朝却刚刚遭遇了一场心有余悸的溃灭,人心涣散;而今日明室面对的蒙古铁骑兵兵力远强于当年的金兵。

更重要的是,明朝从“仁宣之治”的繁华鼎盛陡然跌落到“土木之变”的仓皇,20万人化作劫灰。巨变之下的怆痛,对这些曾经自信满满的,自称天朝上国的人而言,是何等的幻灭!

人心惶惶的关键时刻,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危难,扶大厦之将倾。于谦不是匹夫之勇,历史证明,他不仅有这样的志向,也有这样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那个特殊时期,是于谦挽救了大明的国运,堪称国士无双。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免受制于人,绝了瓦剌人以英宗要挟大明之念,于谦和众大臣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六日,英宗的弟弟、代理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景泰,是为代宗。与此同时,23岁的朱祁镇“荣升”太上皇。

城外,铁骑嗒嗒,剑锋所指,意在大明。终于,还是到了图穷匕露的时刻,拔剑相向吧!决一死战,保家卫国——除此之外,绝无退路。京城守住了!人质失效了!瓦剌傻眼了!皇帝也可以过期作废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本来还打着长期敲诈勒索的主意,现在偷鸡不成蚀把米。真是郁闷啊!也先无奈求和,一年之后,“太上皇”朱祁镇被放回。没有百官相迎,没有百姓跪拜,没有仪仗,没有礼数。只有两匹马,一顶轿子。迎接朱祁镇时,场面无比的冷清和冷淡。

在全军覆没,被瓦剌俘虏的时刻,朱祁镇以为是绝境……在被瓦剌挟持叩关,在烽烟战火中流离的时候,他以为是绝境……在被明朝放弃,在塞外吞风咽沙的时候,他以为是绝境……可是,一次次地濒临绝境,朱祁镇悲哀地发现,命运对他的调戏和给予他的考验远未结束。

他从未放弃过归国的信念。孰料,等他回到北京,回到紫禁城,才是真正的身陷绝境。

仅仅时隔一年,再见紫禁城,再进紫禁城。去时他是一国之君,归来他已分文不值,成为这天底下最多余的人。这种身份和心境的落差,足以摧毁任何一个人。悲哀的是,朱祁镇只能默默接受这种变化。因为,这一切的变故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最悲哀的是,除了接受现实和忍耐,他不能做任何事。最最悲哀的是,没有人来告诉他,这种绝望的煎熬,会持续到何时,也许直到死才能解脱。

“太上皇”的回归是令人尴尬和不安的。当年的“代理监国”现在成了代宗。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朱祁钰对朱祁镇的归来报以极大的戒心和敌意。他无意交还帝位。

面对王位的诱惑,古时的兄弟贤者相信人格信念高于一切,争相推却不就,不是离家出走,自谋生路,就是结伴隐居,老死不被政治左右,他们神圣高洁的品格可以被奉为传说。可惜大多数人做不到,已经尝到皇权滋味的朱祁钰更难有那样的高风亮节。

更何况,他有非常名正言顺的理由:朱祁镇被俘之后的烂摊子是他收拾的,凭什么这个闯了滔天大祸的人回来还能做皇帝?留他一命就已经仁至义尽了!肯接他回来,已经很念兄弟之情了。

如果不以道德来绑架他,设身处地想想,朱祁钰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正常了!甚至无可厚非!毕竟,皇位不是可以分的家产,兄弟之间好商量。这是天地间唯一的东西,没有商量的必要和余地。

代宗认为英宗的存在始终是个威胁,于是将其软禁紫禁城东南角(今南河沿、南池子一带)的洪庆宫(南宫),并把大门的锁灌上铅水。为防有人跟英宗联系,他命人将南宫的树全部伐光,周围加派锦衣卫看守。英宗的食物从一个小洞送入,还时常被克扣,英宗的钱皇后不得不像民妇一样靠做些针线女红,托人换一些生活用品补贴生计。

钱皇后是个贤德、忠贞的女子,是这紫禁城里矫矫不群的异数。她对明英宗的感情令我感怀唏嘘。在等待朱祁镇回来的日子里,她日夜忧念,哭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朱祁镇回来之后,她陪着他幽居于南宫,患难与共。

宫闱之中从来不缺心机、诡诈、纷争、背叛,这种戏份,六百年来已经上演了太多。然而,不是每个女子都为权欲所迷、所困的。钱皇后用她的坚贞证明了,这世上一定有人,有一种感情,是无惧患难,无惧分离,无惧名位和机遇变换的。这个世界上,会有比权位、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我爱你,这就够了。你在这世界上,我们相爱,还能相守在一起,就是最值得感恩的事。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朱棣迁都北京后,在皇城的东西两侧规划了两处皇家园林,西侧是以太液池(即今北海、中海)为核心的“西苑”,东侧称为“东苑”。当年永乐帝因宠爱其孙朱瞻基,立其为皇太孙,在东苑内修建供其居住的宫殿。朱瞻基即位后,对东苑进行扩建,作其“龙兴”之所,号“南内”,又称“小南城”——这就是南宫的起源。

“小南城”始建于永乐,兴于宣德。昔日父亲的龙兴之地、风光无限的宫苑,成为朱祁镇的梦魇之所。他被幽囚于此,长达七年之久。

记忆半睁半闭着眼睛,中间隔着漫长的分离和纷杂的世事。独自度过太多时光,沉默和隐忍已成为一种习惯。大明朝的弃子,蒙古人的俘虏,他在两个世界里都是孤独的人。景泰年间发生了“金刀案”,朱祁镇险些被牵连。这现实太过破碎,他已经甚少有梦,那个温情脉脉、万人拥戴的时代一去不返。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代宗废英宗之子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废黜反对易储的汪皇后,册立朱见济之母杭氏为皇后。唯有如此,他才能安心地坐在自己的皇位上。

景泰四年(1453年)朱见济夭折,史称“怀献太子”,代宗再无其他的儿子,大臣上书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代宗以自己尚在壮年拒绝。

身处南宫的朱祁镇对外界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他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目睹曾经亲密无间的弟弟,为了牢牢掌握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地对付他,比俘虏他的瓦剌人还狠。

经过多年的磨砺,朱祁镇终于清醒地认识到,皇权斗争的残酷在于只有失败者,没有弃权者。

他孤注一掷,带着近乎绝望的坚决。也是他命中还有转机。七年之后的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重,“太上皇”朱祁镇在文臣徐有贞,武将石亨、张軏,宦官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重登帝位,改年号为天顺,再次册封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史称“夺门之变”。

据说,在内廷的代宗听闻“夺门之变”后,含笑只道,好!好!好!是否他也释然了?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你也做了你应该做的事。天道好还,谁也不欠谁了。这兄弟相争,情意灭绝。要叹,只能叹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投生紫禁城的那一刻,人生已被绞杀。

事成之后,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将其软禁于南宫。奄奄一息的朱祁钰,不久死去,死后按亲王礼下葬于北京金山口藩王墓地。换言之,朱祁镇并不承认弟弟的皇帝名位。

作为两朝天子,朱祁镇复位后,将曾软禁过自己的小南城进行了重新整修,增建、改建了大量殿宇,使南内成为与大内(紫禁城)、西内(西苑三海)并称的皇宫“三大内”。

若能看破繁华背后的疮痍,就会知晓,凡所有的,必将失去。一切的争斗,所有的欲望,只不过是梦中人追梦而已。

英宗在除掉帮助自己复位的一干人等后,已然心力交瘁,于天顺八年(1464年)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改年号为成化,是为明宪宗。

我想象着,命到终点的他,独自一人,抬眼望去,紫禁城站在缭绕的雾气中,早晨的宫禁是如此空旷,却有着无形的逼压。

它坚韧缓慢的韵律,没有任何一位闯入者可以体会。除非,你与它休戚与共,早已浸淫在它的节奏中,成了习惯。

是的,朱祁镇自幼成长在此,无比熟悉这里。熟悉它的辉煌和沧桑,熟悉它的荣耀与残酷,熟悉到呼吸都会有血肉相连的痛。

他经历了无数患难波折,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看似至关重要,可又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

在位22年,他的生命就像角楼余晖,来日无多了。所谓皇图霸业,不过是过眼烟云,只剩旧事沧桑,唏嘘不断。

他这一生,一朝俘虏,七年囚犯,两朝天子,起伏跌宕,堪称传奇。用庸才,杀忠臣,诛奸佞,是非虽分明,对错却难清。

这一生,除了孤独,还是孤独,除了倦累,还是倦累。或许,在朱祁镇阖目的那一刻,他会明白,这场皇位之争,有输赢,有胜败,有得到,有失去,却没有真正的胜者。那些真正胜出,留在历史中为人忆念的人,往往不是帝王,而是胸怀天下的勇者、仁者。譬如,有功于世却被冤杀的于谦。

同类推荐
  • 还我大千世界

    还我大千世界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前途。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的《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均 “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我们人类应该有勇气连颂歌带悲歌一起去认真倾听,并理智地分析、吸取其合理的部分,否则,人类有可能在灭绝的前夕,还在为自己的愚昧唱着赞歌!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况却是:“我们栽树,后人遭殃。”
  • 我在流光里枕着你的声音

    我在流光里枕着你的声音

    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精选作者2010至2014年所写作品中的18篇好故事,以“少年回忆”、“人文关怀”为主题。收录文章大部分曾发表在《读者》、《美文》、《意林》、《青年文摘》等刊物。其中关于自闭症儿童的作品《掌心向外》在「一个」APP发表后获网络超人气转载。
  •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

    《2016中国年度散文诗》由王剑冰主持编选,选取耿林莽、许淇、曹雷等人的诗作,约八十余篇目。诗歌从个人心理幻想、往事回忆到对当下的描述,皆有涉及,题样广泛,思想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艺术性与哲理性,是对2016中国散文诗领域的概括与总结。
  •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本书是作者研治明清文学部分成果的结集,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汤学探赜”,收论文14篇;第二部分是“红学一束”,收论文7篇;第三部分是“明清文学”,收论文13篇;第四部分是“书评之页”,收入论文7篇。文中收录的论文多为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而写,发表在各种期刊、论文集和高校学术报上。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热门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远方的上方

    远方的上方

    思想的阀门,穿越遥远的时空,把尘封已久的破碎的记忆,星星点点的串起来,于是便有了《远方的上方》。在《远方的上方》里,试着探索生命的意义,试着翻开逝去的拙劣的青春与爱情。
  • 长江传

    长江传

    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最后一杯酒

    最后一杯酒

    这是一个人鬼还未殊途的故事!这是一个名叫无情却总是情感泛滥的烂好人在人和鬼之间挣扎的故事!
  • 帝天至尊

    帝天至尊

    炼丹炼器世家的传人秦鼎遭逢灭门大祸,十五岁的他,被传送到一片陌生的大陆,重新修炼功夫,却也不忘炼丹,炼器,展开了瑰丽玄妙的人生……
  • 穿越明朝:王的小小妃

    穿越明朝:王的小小妃

    一觉醒来,桑晴来到了明朝,成为了燕王的雪妃。雪妃虽说容貌无比秀丽却很不得宠,在王府受尽了欺负。而她,一个现代的女性,是不会向恶势力低头的!让人心动的朱棣,让人心疼的允文,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命运,那该有多好。桑晴到底该怎么选择?什么?朱棣他在北伐之前就死了?这不是真的!在桑晴的努力下,她又回到了明朝,做了允文身旁的小宫女。她一直找机会溜出宫去,把朱棣的命运推向正轨。没有了绝世美貌的她好像被大家都遗忘了。允文让她回到朱棣身边,交换条件居然是让她偷出朱棣的兵符……朱棣,当你看到的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张脸时,你还能认出我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伤害(中篇小说)

    伤害(中篇小说)

    董老师这些天的脾气特别不好对付,动不动就发火,人也像是一下子瘦小了几分。小镇毕竟小,董老师的事已经在小镇里广泛传开了。那就是:董老师把他老婆烧饼和女儿董笑都无情地赶出了家门。很久以来,人们都说董老师的女儿董笑长得是既不像董老师也不像董老师的老婆烧饼。董老师是个脾气特别随和的人,他从来没和别人红过脸更不用说动手。他这天所做的一件事也就是把家里的那张大床从中间愤怒地锯开,他一个人在屋里满头大汗把那张黄漆大床“咯吱、咯吱”锯了老半天,然后又把锯开的大床从屋里一拖两拖拖到了屋外,半张床只有两条腿,所以只好靠着墙放在屋门外边。
  • 金牌相公溺宠财迷妻

    金牌相公溺宠财迷妻

    ◇一对一温馨宠文。女主扮猪吃老虎,男主腹黑强大。惨遭车祸?某女:没事开车开这么快干嘛,我的一块钱还没有捡到呢!庶妹刁钻?某女:智商太低,手段太次,要不是我闲着无聊,都懒得陪你玩!姨娘伪善?某女:喜欢装么?那就试试看,就怕到时候你笑都笑不出来!被逼嫁人?某女:为了捡一块钱被撞死穿越成郡主,应付庶姐姨娘还要被逼婚?惹不起,我逃婚总可以了吧!◇雷人回答“南宫鑫这小子虽然花心了点,可是你堂堂郡主嫁过去,谅他也不敢对你不好!”父亲关切劝道。某女摇头,“这不是重点。”“小姐是担心世子爷的心不在小姐身上?小姐如此貌美,世子爷见了一定会爱上小姐的。”丫鬟再接再厉的劝道。某女继续摇头,“这也不是重点。”“那重点是什么?”姨娘眼神怨毒,笑意温柔。某女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他对我好不好,爱不爱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居然是个败——家——子——!”说到最后几个字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众人面面相觑,想要开口说这世子爷家财万贯,就是败一辈子也败不完,可是看到某女吃人般的眼神,都一个个闭上了嘴巴。若干年后,某女仰天长叹,这家伙这么有钱为什么你们早没告诉我?害得老娘离家出走,卖身做保镖,被这狐狸男耍了又耍?!◇无耻对话某男,“帮我个忙吧?”某女,“不帮。”某男,“那这些银票我都喂狗去了!”某女,“汪汪!”某男,“。。。。”某男,“你会喜欢我么?”某女,“不会。”某男,“那我教你好了。”某女,“。。。。”◇经典表白“璃珞,你肯回来就好了,爹爹已经把婚事退了,以后再也不逼你嫁人了!”父亲疼惜的望着某女。某女无奈翻起了白眼,她不肯嫁的时候老爹非要逼她嫁,现在她想嫁了老爹又把婚退了,这是个什么节奏!!正在腹诽之际,某男已经翩翩而至,对着安西王发誓道,“我愿立誓,若得璃珞为妻,定当一生不负,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安西王听完瞪大了眼睛,一向花名在外的宣南王世子居然为了他女儿愿意一生只娶一个妻子?!错愕的嘴巴还未曾合拢,安西王看向某女。“还有呢?”某女忍住唇角的笑意,故作平淡的问道。“婚后所有财产都归娘子掌管!”某男笑道。“好!”某女两眼放光,欣然应道。安西王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重点!◇无节操溺宠“世子爷,不好了!世子妃把公主给打了!”下人慌慌张张的禀报道。某男不慌不忙,懒懒挑眉,宠溺笑道,“打就打了,大惊小怪。”
  • 闪亮高跟鞋

    闪亮高跟鞋

    打击、欺骗、挫折、鼓励、支持、回报,一个平凡人变为骄子的现代神话,一个小人物走向成功的风雨历程。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如何迅速成为与老总比肩的大型集团公司顶层人物?一个一文不名的普通女孩,如何在几年时间便凭借自身能力聚敛千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