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800000005

第5章 一个满足的孩子

康德对他的父母可能是满意的。对他的存在,他没有说过什么指责他们的话。他以法哲学的冷峻来理解家庭的两性关系,这与他谈到父母时充满爱的温情不相吻合。他的父亲主要对他实施道德教育,而他的母亲则为他开启世界美好的心灵。康德对善和美的理解他认为是受了家庭的影响,而对真的理解他认为则完全出于他自己。

关于康德的父亲,我们知道得虽然不多,但即使这很少的、可以确定的生平也形成了那幅感激的图画。在父亲逝世50多年后,康德甚至在晚年还一直“在自己的心中”怀有这份感激。不管怎样,这是弗里德里希·泰奥多尔·林克的记录,他1792年起成为康德的同事,1805年出版了《伊曼努尔·康德生活面面观》。这是一位“正直的公民”的画像,他对自己儿子的智力教育虽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他有完全开明、正直的理智,能够从外界寻找有益的帮助,并且他也乐意就一个手艺人的力所能及支出这样一笔费用”。神学家、康德的学生和第一个传记作者路德维希·恩斯特·鲍罗夫斯基在1804年出版的《对伊曼努尔·康德的生活和性格的描述》中如是说。他还简明扼要地补充说:“父亲非常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勤奋好学、诚实正派、富有思想的人。”他要求儿子热爱劳动、朴实无华,“尤其不能说谎”。

约翰·格奥尔格·康德如同他的父亲汉斯一样也是一个手工业师傅。他是皮匠行会的会员,靠给马、车厢、马车和雪橇制作皮带挣钱。他于1683年生于美麦列,年轻时就迁往大城市柯尼斯堡。在这里,他作为独立的皮匠师傅虽然并不富裕,但赚的钱足以组建一个家庭。1715年11月13日,将近33岁时,他娶了由纽伦堡移居柯尼斯堡的另一个皮匠师傅的女儿,18岁的安娜·雷吉娜·罗伊特为妻。他一定是一个非常自豪的人,作为手工业行会的会员受人尊重。因为声誉问题在手工业中非常重要,然而,老年康德在其《人类学》中认为,所谓声誉不是无耻丑陋的“沽名钓誉”或“傲慢自大”,而是“一个人由于其内在的(道德的)价值而可能期望得到的他人的尊敬”。

康德73岁时在给瑞典主教雅科布·林德布罗姆(他在瑞典寻找康德家族的根)的一封信(1797年10月13日)的草稿中说:“我的双亲(出身于手工业阶层)都是诚实正直、道德高尚和遵纪守法的典范,没有留下财产,但也没有留下债务。他们给了我从道德角度来看,再也不可能更好的教育。每当想起他们,我心中就泛起深切的感激之情。”所有这些都表明,小伊曼努尔在父母倾其全力建造的那个家中,对那个未征求他的意见就被带入的生活环境十分满意。他感到自己被教育成了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就像一个人通过辛勤劳动养活自己一样,与此同时,他喜爱自由的性格也在道德方面得到巩固。

在这方面,虔诚主义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虔诚主义自18世纪上半叶进入柯尼斯堡手工业者的交际圈。与路德新教极其残酷、令人恐怖的正统观念相反,虔诚主义试图复兴一种积极、热情的基督教观念。个人的宗教虔敬据说是在回归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虔敬本身具有伦理的品质,而且同时摆脱了教条的说教和严格的宗教仪式。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通过宗教的沉思内省拥有一份虔诚。在路德宗的正统观念看来,“虔诚主义”首先是一切追求可能的宗教狂热的异教徒的讽刺性代称,而虔诚运动被其追随者推到了积极的一面。凡是熟记上帝的话,遵照上帝的话过神圣日子的人,就是虔诚主义者。在这方面,虔诚主义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内心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德从未完全丧失对这种心灵宗教的同情。虽然他后来曾警告说,自己过分看重道德诱惑或宗教修身的内心体验,过分看重天惠或祈求的情感。因为,在这种虔诚主义的自我观察和自我回归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思想混乱,误以为自己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灵感世界;然后,陷于狂热的幻想,伴随自我折磨,结果患上精神忧郁症,甚至住进精神病院。成年后,得到启蒙的康德也批判地断定,关于德行和虔敬的虔诚主义观念仅仅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康德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疑虑,这种虔诚主义观念却表明了这一点,对此,康德到了老年,当他回顾孩提时代父母给他的宗教教育时,仍然意味深长地赞叹道:“人们对虔诚主义说东道西,够了!那些认为虔诚主义是严肃的人们,以一种庄严的方式表现自己。他们具有人类所能够具有的高尚的情操:那种稳重、乐天和任何欲念都破坏不了的内心的宁静。任何困顿、压迫都不能使他们陷入烦恼,任何纠纷都不能使他们产生仇恨和敌对的情感。”

康德虔诚的母亲安娜·雷吉娜首先就在家中体现了这种对内在的乐天和安宁的神圣的渴望。她喜欢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祷告和礼拜。鲍罗夫斯基写道:“按照她以虔诚的角度为自己制订的模式,她希望将伊曼努尔培养成为一个虔诚的儿子。”康德起初似乎也很喜欢虔诚。因为,老年康德对他13岁时就失去的母亲的回忆,较之对父亲的印象更充满感情。

赖因霍尔德·伯恩哈德·雅赫曼,同样是神学家、康德的学生和传记作者,于1804年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康德曾多次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充满感情、虔诚而诚实正直的女人,并且是一位仁慈的母亲。她以虔诚的教导和美德的实例引导自己的孩子转向对上帝的敬畏。她经常带我去城外,让我专心注意上帝的作品,自己则以虔诚的爱谈论上帝的万能、智慧和善心,并且将对造物主的深深敬畏铭刻在我的心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母亲,因为她在我身上培植了善的第一颗胚芽,她开启了我认识大自然的心灵之窗,她唤醒并提高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的生命产生了持久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两眼放光,表现出由衷的纯真的敬仰。

安德烈亚斯·克里斯托夫·瓦西安斯基也是神学家、康德的学生和传记作者。他于1804年在《伊曼努尔·康德的最后岁月》中,记录了他与这位老人朝夕相处的情境,其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康德以孩子般的深情将自己的母亲敬奉为一位“有着伟大的理智、高贵的心灵以及真实的、绝非狂热的虔诚”的女人。瓦西安斯基在谈到野外漫游时说的话,读起来仿佛是对康德关于孩子向往自由的法哲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回答:“这种教育中没有什么错误妨碍他今后的自我教育工作。他的母亲早就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她在自己的教育中善于将娱乐性和有用性相结合,她经常带自己的小男子汉到野外去,让他注意观察自然事物以及一些自然现象,教他认识一些有用的药草,甚至教他认识她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天体结构的知识,并且赞赏他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当然,对于儿子的一些问题,她也难免经常出现尴尬。”

因此,小伊曼努尔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他不会再因为来到这个世界而哭喊。所有的传记材料都表明,这个小男子汉具有可爱的善良性格。他喜欢嬉闹玩耍,却绝不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很早就学会自立,并且学会控制他那生来就向往自由的激情。回忆童年,他反思说,自己被培养成了一个独立的、自我思想的人。他觉得自己没有像狮子一样被驯服,没有像机器一样被机械化。

康德的父母虽然没有学过教育学或儿童心理学,却似乎掌握了艰难的教育艺术,并且解决了最大的问题,他们引导儿子“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自由”。他们注重自然的特性。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儿子在《关于教育学》的哲学演讲中也非常重视自然的特性:“从孩子一出生起,只要不妨碍其他自由,例如哭喊,就应当任其在各方面自由发展(除了一些会自我伤害的事情,例如当孩子要抓一把锋利的刀子时)。”通过教育,新生儿第一声呼喊自由的啼哭已经转变为令人讨厌的干扰。关键在于尊重他们的冲动,而不是受他们的影响。

父亲正直的榜样首先在康德纯真的情感中唤醒了“我心中的道德准则”,这使康德的心里充满了未曾有过的、越来越强烈的惊奇和敬畏;而他温柔的母亲则常常带他到野外去,并且还使他的心灵向“我头顶的星空”那遥远的苍穹敞开,在苍穹下,康德后来获得了关于尘世生存的深刻意识。孩提时在父母那里,康德已经认识了这两个方面,尽管当时他还不理解。他完全有充分的理由,终其一生欢快地回忆父母对他的这种简单的教育。在他本人看来,这种教育比他后来在伯爵府所看到的任何教育都要“美好得多”。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跟我们共同分享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前世回溯即通往灵性目标的神秘之处。这里有个人讲述的故事和魏斯博士的教导,这些都为根本地、永久地慰藉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提供了可能。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曾有过多次生命经历,只是被心灵的插曲隔开而已,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可能就会消解,我们将焕然一新。或许当我们沿着灵性之路循着自我的目标前行时,也能为当下的自己带来更多的平和与喜乐。奇迹仍在上演,上万读者参悟生命真谛,改变命运的连锁反应仍在传递中……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下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下卷)

    本书由袁贵仁、杨耕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是笛卡尔的经典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中笛卡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怀疑一切、拆分问题、从易到难、综合解决;他所倡导的理性思维开创了近代哲学史的先河;《情志论》探讨了人类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其精神物质二元论深刻影响了后世。
热门推荐
  • 剑决天下

    剑决天下

    是觉醒,也是苏醒,当一个小人物觉醒了一世记忆后,还会甘于平凡吗。古峰,一座边缘小城中不受重视的少爷。一次寻欢酒醉后,脑海中居然觉醒了一些记忆。也许他本来就不甘平凡,只不过平庸的天资让他不得不随波逐流。
  • 在美漫当炸鸡厨师的日常

    在美漫当炸鸡厨师的日常

    “加里奥!一个叫最帅的斯塔克订三份炸鸡!”厨娘装扮的某只小萝莉吃力的站在小凳子↑,对着厨房一个小小的窗口喊道。“请稍等,我的公主。”加里奥掂了掂炸鸡的工具,说道。“呜~有外星人来地球了!”一脸恐惧的小萝莉跑到厨房,抱着加里奥的大腿,泪水汪汪。“我需要节省我的魔法,不然我会变成一个石头的……要不……你打电话给神盾局?”
  • 快穿之拯救不完美

    快穿之拯救不完美

    懦弱胆小……来来来,系统你个坑货,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缺陷?带着这些奇怪的属性去攻略主角,你确定能行?而且,为什么去攻略主角还不能表现出对主角有感情?这又是什么鬼设定?看小狐狸如何带着宠物升级,玩转世界吧!
  • 不分上下

    不分上下

    她从一出生就注定是个抬不起头的人,别人可以骄傲的喊爸爸,她却只能卑微的企求那个男人出钱给妈妈治病!八岁那年,她眼睁睁的看着病重的母亲跪在豪宅外面渐渐失去生命,而里面的人无动于衷!十岁那年,她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告上法庭,一跃成为富家女!十五岁那年她终于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可是却被人抹杀了她最后的爱!生命终于只余下仇恨!她微笑着把她身边所谓的每一个亲人赶尽杀绝!这样冷血无情的她,二十岁终于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她习惯了做强者,可是突来的一场意外竟然让她回到一个未知的朝代!一个不受宠的公主,一场摆明的充满报复的联姻,弱小的公主被推上风尖的顶头、、、、、、、且看一个没有后台的女子如何在古代的强权制度的生存,如何重新开创属于她的天下!_________他从一出生见到的就是死人,他是在死人堆里长大的的,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浴血将军”!这个世上,没有谁是天生冷酷,如果他一睁眼看到的就是杀与被杀,那么就注定了他冷血的性格!他的心之所以还暖着,是因为他还活着!——司图凛他以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她!——赤月如果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东方静你给我听好了,有我在,你就别想统一四国,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东方蕾————————推荐妹妹的恶搞美男多多文,喜欢文的亲儿可以去看哦《一代奸妃》
  • 肥娘种田好发家

    肥娘种田好发家

    一口燕窝把她呛成了一个吃啥啥都香的大肥婆。这里有瞎眼的婆婆,瘸腿的公公,身子病弱的小娃娃,还有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男人,她真想再喝口燕窝把自己呛死回去。怎奈全家的生计都在她一人身上,极品乡邻虎视眈眈,阴险妯娌泼辣嚣张,不彪不悍日子怎个过?
  • 围婚

    围婚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长相和身价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性情和爱好上也没有特别之处,对于婚姻,他们渴望,却有着自己严格的筛选标准,想得到却又害怕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不停在婚姻门口徘徊,被人们称为“围婚一族”。个性,是围婚的代名词,渴望,是围婚的真心话,而相亲,就成为围婚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试金石,投鼠忌器还是勇往直前?优柔寡断抑或立场坚定?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星座无关,而是实打实的一辈子.筱曦和雨辰,温和的一对;爱星和大川,纠结的一对;淑娴和雨峰,失调的一对;梦珂和辛亮,世俗的一对~总有一对,是你们~
  • 铃缘梦

    铃缘梦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我们一直处在这个社会的邪恶面,看清人心,想要获得新生……
  • 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

    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

    Included in 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 are the following poem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Portrait of a Lady Preludes 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 Morning at the Window The Boston Evening Transcript Aunt Helen Cousin Nancy Mr. Apollinax Hysteria Conversation Galante La Figlia Che Piange
  • 九月荒原

    九月荒原

    真正的诗人都是天生的歌者。诗人李成河无疑就是他生活于其上的那片土地的热情歌手。这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陕西诗人,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和对早年贫苦生活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不仅让他渴望土地,敬畏土地,更终生背负着由土地的贫瘠而起的对人生的悲悯情怀。
  • 我讲我爷爷的故事

    我讲我爷爷的故事

    我来给你讲述我爷爷的故事。本来,这个故事应该由我奶奶来讲,她见证了我爷爷的大部分生命,她讲述的视角将更加真实和全面。但我奶奶压根儿不愿意提起我爷爷,只是当她弥留之际,神志昏沉时,才会在深夜里愤愤地骂着那个早已离开的男人。这个故事便是从我奶奶零碎的梦呓中整理得来的。我爷爷出生在拓荒纪元中最疯狂的年代。那时,人类舰队在宇宙的黑渊中行进,一千亿人冬眠沉睡着,只有当检测到宜居星球时,才会使一百万人苏醒,投放到该星球上。这一百万人负责这颗星球的改造,而剩下的人继续航行。人类的版图就这样向四面八方扩张。我爷爷所在的星球,叫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