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6600000002

第2章 苦福(1)

引子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公里,而上海就在它的居中上。长江自沱沱河源头雪线起,总长度6000多公里,而上海就在它的入海口上。

中国史上最早的人工河道黄浦江流汇上海,此水以人气而积水气,上扣青浦淀山湖、太湖而顾淮河、黄河,下怀宝山吴淞口而入长江,水道114公里,大湾9处,小湾90余,对上海形成蜿蜒折抱之格,其之流苏州河全长125公里,沿途环湾60多处,由西北而来朝,正合曲水朝堂之局。

上海得益于水,白桥渡下黄浦江、苏州河、长江三水合一,吴淞口有长兴和横沙二岛紧锁,长江口更有崇明岛紧扣不泄。“诸水汇流、聚注,水之最吉也。”上海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米,合古人所说的平洋龙格局,西有佘山、天马山,100余米,属龙抬头之势。

难怪,1832年6月英国帆船阿美士德号船长胡夏米来上海侦查,发回伦敦的电报中说,上海是长江入海口和东亚的商业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河流和港湾,吴淞江起于长江口的太湖,穿越运河,与长江、黄河以及北京相连,不仅是长江的咽喉,也是整个中国的咽喉。这个英国人极端地看好上海,他躲在芦苇丛中一连7天,细数往来船只,发现从北方来的大小沙船有400艘以上,从南方来的有100艘以上。此时的大清国还没有从世界宗主的迷蒙中清醒过来,对自己和世界的未来还一无所知,对上海的未来更是无从把握了。很少有人能预见到上海仅仅是过了半个世纪,就成了远东第一大都市,20世纪30年代更是冠绝世界。

不过,到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外表看起来是有些破落了,1949年以后这个城市的面貌已经有数十年没变化,商业气息不像当初那么浓郁,没了大世界,没了百乐门,上海看起来有些萧条。但是,它依然是东方大港,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每天早晨,这个城市醒得比周边的乡村要早,5点,太阳还没出,沪北、浦东、青浦、南汇农地里蔬菜、果木,还没有醒,农舍里的雄鸡还没有开始第一声啼唱,上班的纺织女工、机械操作工、教师、学生,就已经起床了,他们一部分人拥挤在过道里,尽头是厕所,一个挨着一个,等着里面蹲坑的人出来,如厕之后,他们到公共厨房,刷牙洗脸,这里依然需要排队,这个时候,往往是男主人们,已经从街上回来,他买来了油条、大饼、豆浆,又盛上隔夜饭兑水烧成的泡饭,他走到女主人正在排着的队伍里去,代替女主人排队,女主人则抽身出来,把孩子叫醒,等女主人带孩子穿上衣服出来的时候,男主人也正好排到了队伍的尽头,孩子和女主人可以洗脸了,他们在时间上是计算得非常精明的,每一个环节差不多都分秒不差,孩子可以多睡15分钟,而女主人则可以多睡10分钟,一家人,就这样合作者,他们都是大上海的工人,生产着全中国都艳羡的大白兔奶糖、永久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中华牌香烟,他们在宝山的钢铁公司上班,在金山石化上班,他们的产品行销全国,但是,他们大多住在20、30年代造的弄堂里、50年代造苏式筒子楼里,有一张铺已经非常不错了,不能奢求,更不会想到要自己的一间卧室、卫生间、厨房,他们没有土地,不可能在一片地上为自己造什么房子,谁能真的造空中楼阁呢?没有地,不可能造房子,他们只能等待,等待分配的房子,没有土地的上海人,只能眼巴巴地等待别人把给他们房子,可是,这个时候的上海,人比房子多、比车多、比路多,房子、车子、道路,等等,什么都挤满了人,人口在增加,但是,房子似乎几十年都没有扩建,这个年代的上海,每间公共厨房里都会有10只以上的开关,一间10平方不到的厨房,会有10只照明灯,10只炉灶,想起来,脑子不太灵光的人是怎么也不会弄清楚那些开关和电灯的对应关系的,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开了、用了别人家的灯?费了别人家的电?不会,上海人已经练就了一身功夫,他们是绝对不会搞错的,他们控制着各家的灯,就连三岁的小孩都不会弄错呢。人的适应力,真的是惊人。

80年代,上海是中国最早醒来的地方,有个叫张行的年轻人,这个毕业于上海成都北路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上海群益无线电厂的工人,他抱着吉他,代表上海人喊出了醒来后第一声呐喊,《告诉我》、《一条路》、《阿西门的街》等等,那是一个小人物的嘶吼,他面对同样是小人物的市民,学唱流行歌曲,录制个人独唱专辑。1981年他的街边的路灯下,抱着吉它唱道,“歌,人们都喜欢唱;散,即将散场。让我们尽情地欢唱,忘了吧,是否散场。”他的歌被翻制成磁带,红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人们围着卡式录音机听得如痴如醉,张行几乎在不收版税的情况下,让整个上海获得了灵魂——真实的灵魂,没有包装与媚俗,没有伪善与作秀。此前,中国人几乎已经忘记如何歌唱了,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唱歌,他们一旦开口,唱出来的就是别人的声音和语言,是张行,让他们重新找回丢了几乎半个世纪的自我,他们用真嗓子,而不是假嗓子唱歌。

但是,好景不长,他们审判了他,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以流氓罪把他送进了监狱。上海人没有记住,也没有感谢这个可怜的歌手,张行在大街上唱啊,“最好的礼物是我跳动的心房,还有我为你准备的未来时光。最好的礼物是我热烈的胸堂,还有我们一起要走的方向。最好的礼物是奔向你的脚步,还有孩子般地笑声阵阵地爽朗最好的礼物是我对你的歌唱,还有为你献出的一份衷肠。最好的礼物你不要随意忘掉,它其实最害怕冷冷地放。最好的礼物你不要随意忘掉,愿能伴你走过风雨一场。”最后他被看做是一个骗子,一个玩弄女性和感情的骗子,他进监狱了,这证明了,流行音乐是荒唐的,虚伪的,是勾引年轻人走向堕落的东西。上海人怀念着过去的繁华,20、30年代的那个上海还在他们的记忆和祖辈的传说中流传,他们总有洋气的底子,所以,一方面他们为自己的上海骄傲,另一方面,政策稍稍开放,可以看看外国的电影,听听外国的歌曲,看看外国的书之后,这里的骚动就大了,他们许多人动起了出国的念头,首先是年轻女孩们,她们通过各种途径,结识着外国人,有的甚至就在涉外饭店的门口和外国人搭讪,然后,就出国了,去东京,去巴黎,去新加坡,上海的女孩,第一批打开国门的人,接着就汇回了外汇,接着就带来了国外“什么都好”的消息,这个消息在上海传播着,“某某嫁了外国人,一块手表就值100美金”,“那不是发啦!我们两年的工资也没有100美金啊!”然后,是那些有亲戚在国外的人,通过三姑六婆,重新找回上代甚至上上代的那些亲戚,70年代躲之藏之那些关系全部成了资本和机会,这时,他们去的地方就变成了澳洲、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这是中国第一批出国潮,它是以上海为基地的。

可惜,上海人出国,没有像温州人那样踏实地扎根下去,他们大多像沙子进了海洋,一下就沉到外国的水底了,没有什么起色,要说啊,上海人,习惯做白领,给别人打工,盛年一过,哪能真有什么起色呢?倒是那些被上海人看不起的温州人,他们出国后,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辛苦生意,反正也没有什么学历或者关系可以用,也做不了上班族或者白领,他们也无意在KTV陪酒,语言不通么,就自己开业做生意,10年20年地劳作、努力,自己做自己的老板,渐渐有了起色,纷纷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当,到90年代,世界各地都出现他们抱团经商的身影,温州街渐渐成了新唐人街的代名词。

80年代的沪北纵向靠宝兴路、共和新路和市中心相通,那个时候,还没有高架,也没有地铁,甚至,地铁规划都没有打算到北面来,横向的天目路有点儿起色,区政府就设在那里,尽管沪北幅员主要是在北面,在广中路、汶水路、场中路,但是,区政府似乎对自己的腹地不感兴趣,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不夜城、上海火车站区域,后来证明,这个思路完全是错的,上海人怎么会对火车站感兴趣呢?怎么会到这里来消费、投资、上班呢?火车站是城市的洼地,不是高低,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外地人。外地人,对于上海人来说,是个什么概念?是危险、低下、没趣的象征,结果,沪北在那里忙了10年,却一无起色,整个80年代,甚至90年代上半期,就这样荒废了,一直到90年代后期,共和新路还是一条普通的路,它似乎是为了联系市中心到宝山而存在的,而它沿途的沪北则仅仅是个过渡,没有什么意义的过渡,这里还被一大批近乎沉睡的厂房,被一大批效益低下的工厂占据着,灰不溜秋地渡过了80年代,又接着睡过了90年代的前半期,而同期的徐家汇,甚至莘庄,都发展起来了,他们成了新上海的象征。

80年代的上海,人们心里毕竟梦想多了,在拥挤中开始想象,家家户户都在敦促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上大学,将来出国,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多挣一点儿钱,把生活搞得象样一点,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内地城市还在睡觉,打牌、下棋或者干脆闲聊的人还非常多,但是,上海人已经忙碌起来了,他们站在外滩一号门口,打探着过往的行人,“要外汇么?”他们在人民广场的纸面股票交易柜台开始了第一批股票的买卖,他们在各种场合传递着汽车券、电视机券等等有价证券的消息,他们已经开始用时间来衡量金钱,用金钱来衡量时间,“可以啊!星期天不上班有空的,一个小时?10块钱吧!”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劳动价值,他们作为优秀的技术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到外地做技术指导,背着单位出门,风尘仆仆,以前只要一场酒、一顿饭招待的事儿,现在要算钱了!尽管这个时候 ,80年代初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尽管这个时候 ,能上大学的人还不足人口的百分之一……

崔浩走进教室,教室里没有一个人。他以为是自己搞错了。不是我的课?

崔浩从大学毕业后分到沪北丝绸厂做会计,他是幸运的,可以和自己的女朋友林白玉一起来,而多数人是不幸的,他们的同学都是“哪里来哪里去”,农村来的回农村去,城里来的会城里去,崔浩不知道怎么阴差阳错,没有回戴村去,却到了丝绸厂,后来才知道,丝绸厂效益不好,根本没人愿意来,他们就被随便塞来了。一个效益不好的厂,有多少会计的活可干呢?没有多少,不仅是会计没多少活儿可干,其实工人也没多少活儿可以干。1980年代的上海,经历着改革和开放的阵痛,且不说深圳等特区的崛起对它构成的冲击,就是那些江浙乡镇小厂也如火如荼地赶超着上海,乡镇企业凭着低成本劳力和灵活的奖金,把上海的国营企业甩在了后头,“搞不过他们啊!”这是厂长刘学博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什么都能搞,我什么都不能搞!你说怎么玩?”没事儿做,刘学博也不让大家闲着,厂里办职工业余学校,所有工人都来学习。教师就从厂里找,崔浩是大学生,当然首当其冲,来教数学。

自从他接了业余学校教师的差事之后,他就老做恶梦,他的恶梦,大多与上课有关,或者是忘记了上课,或者记错了教室,或者上课铃清清楚楚地响了,他也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但是,就是找不到教室,他在楼道里找啊,找啊。

现在,他有点儿恍惚,他搞不清楚,这是不是梦,也许只是又一场恶梦,一会儿就好了,一会儿就可以醒过来了。教室里怎么会没人?

他掐了自己一把,告诉自己,不要自欺欺人了,这不是梦,这是真的,他被学生,也就是他的那些女同事抛弃了。

所有人都决定要抛弃他。

他打开课本,对着空空荡荡的教室:“请大家把教材翻到27页。”

然后,他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方程式”。

他翻开讲义。

他讲啊讲,从第一节讲到第二节,中间,他稍稍停顿,仿佛是让学生消化一下,他还不断提问,以便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不看下面,他知道座位上没人,不会有任何反应。

可是,他错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面坐着玉箫燕。她托着腮看着崔浩讲课,钢笔在她纤秀的手指间转着,闪着弧光,白润的手指在纸面上有节律地转动着,窗外的光在她手指上反射着,刺得他有点儿发晕。

玉箫燕,这个崔浩绯闻故事的主角,竟然顶着那么多人的目光,大义凛然地来上课。玉箫燕和崔浩是同乡,中学同学,当初,他们几个,邓超然、戴耘、崔浩,很要好,可惜高中毕业的时候,玉箫燕、邓超然没考取大学,他们留在乡下做了农民,而崔浩和戴耘则进了华东政法学院成了大学生,现在呢?崔浩是丝绸厂的正式工,国家干部,玉箫燕则是丝绸厂的临时工,身份是天壤之别啊!

玉箫燕打断了他的讲课。她离开课桌,跨脚站到了过道,双手叉在腹部:“老师,我有问题!”

玉箫燕,那足有一米七三的高挑身段上,严丝合缝地穿着套衫,银灰色的上衣扎在墨绿色的裤子里,白色的帆布运动鞋鞋带系得整整齐齐。她是厂花,丝绸厂公认的最漂亮女人,她那对丰满乳房将的确良衬衫撑涨到了极点,崔浩恍惚看见,有一只气筒正在往里打气,那两只气球,快要裂开衣服,冲决而出了。

玉箫燕眼睛盯着他:“老师,大家都说,我们两个那个过!”

崔浩脸一下子红了,没有摇头,他不想摇头,“看过又怎样?没有看过又怎样?”他心里想,“我没有必要害怕!”

“他们说,你用望远镜偷窥我们宿舍。你的笔记本里有裸体画!真的吗?”

崔浩心里想,干吗来问我?这些不都是他们说的吗?崔浩觉得自己很冤,真的很冤,一点儿意思没有。他喜欢天文,喜欢在深夜的时候一个人对着夜空发呆,用望远镜看那夜空里的星星,他喜欢美术,一个人的时候就看那些画册,想象那些美的事体,想象古希腊人如何面对自身,想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康德,那个哲学家是怎样生活的呢?他在人间,但是,不仅仅只是看见人类,还看见了整个宇宙和天上的神,那才是真正的生活,他有点儿恨玉箫燕,唉!女人是祸水啊。长得漂亮,更是祸水。当初,她家祖上两代就都害人,还得他崔佳家破人亡。

他从小是一个地主崽子,是在没人正眼看的环境长大的,林白玉爱他,他们恋爱好多年了,他都不敢动手,他怎么敢对玉箫燕有非分之想呢?他奶奶的,一个大学生,真的要在这里葬送了自己?崔浩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在一家全是女人的小厂窝着,什么也干不成,就觉得绝望。这样下去,上大学又有什么用呢?别说孝敬父亲,接他老人家出来住,就是养活自己,让自己活好也成问题,厂里连间好一点的宿舍都没有,婚房更是无从谈起,那些已经结婚的,都挤在集体宿舍里委屈着,牛郎织女地分居,什么时候忍不住了,就央求同宿舍的行行好,让一个两个小时,夫妻急匆匆幽会一下,崔浩不想过这种日子。

同类推荐
  • 神农架老参劫

    神农架老参劫

    他俩都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那样的离奇和始料不及。湖北襄阳城里住着一户姓殷的人家,主人姓殷名洪良,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年时因家道破落,随父闯关东,在长白山转悠了几年后,觉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生活实在太清苦,加上父亲年事渐高,思乡心切,便转回故土。就在父亲像一片枯黄的落叶随风卷去的时候,他开的木材行时来运转,不说日进斗金,却也赚得钱袋子哗哗作响,成了一方小有名气的财神。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原本比较火红的生意逐渐萧条起来,如果再不想办法,就是金山、银山也有掏空的时候。
  • 光头老大

    光头老大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楚楚

    楚楚

    记者秋走下汽车,白花花的阳光扑面而来,一阵晕眩让他眯上眼睛,眼前飞起一篷篷黑的星星。秋想,这就是强烈吧,北方强烈的阳光。这种强烈不是南方的天地间所能感受到的,南方永远的绿色吸收了强烈,于是只剩了阳光,那阳光是温柔的和煦的。北方不同,北方干硬的黄土地是白的颜色,很少能吸热。秋想象,如果站在一个尖形的坑中,或许会被聚起的阳光烧焦呢。北方的阳光白得强烈,热得也强烈。没走出十步远,秋的额上已渗出茸茸细汗。这才是阴历的三月底,他从小生长在北方,满以为北方还是微寒的暮春,谁知太阳烈得已仿佛盛夏了。秋擦擦额头上的汗,发愁地向高远处麻点一样的贲家沟走去。
  • 等到开放的那一天

    等到开放的那一天

    我常常想,倘若梅杏没有来到我们村,这个世界上会不会有个我?梅杏来我们村的时候,是那年的秋天。深秋。或许已然是初冬了。芦花早就开了,雪白的一片,厚厚地铺在江岸,绵延十几里,远远望去,很是壮观。当一行人在村头出现的时候,天空已经把最后一抹晚霞都收尽了,只剩下一轮夕阳血红血红地挂在西边的天空上,孤孤单单的。那血红血红的样子,仿佛一只注入了苏丹红的鸭蛋黄,看上去有些古怪。而那天看上去也有些古怪的是我们村的人。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纷纷从家里跑出来,朝着一个地方聚集。仿佛长江涨水的季节,忽然大堤裂了一道口子,江水以不可阻挡之势朝着那个缺口奔涌。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

    楚留香受朋友焦林之托去寻找失散的女儿,却发现江湖各路人等都在因为玉剑公主与史天王的婚事而纷纷出动,极力阻挠甚至极力促成者都有……“午夜兰花”是楚留香系列中可谓最扑朔迷离、写法独特的一本,一开始,似乎永不变老、永不会死的侠盗楚香帅,就已经死了……在这个“推理故事”中,楚留香与他的朋友们,成了后人口中的传说!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重生剑神

    网游之重生剑神

    自从重生之后,丁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要怎么才算活的精彩呢?财富?美女?地位?抑或是其他?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直到很久以后,蓦然回首,丁强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尽在手中。在那一刻,他才突然明白,原来,他就好像黑暗中的萤火虫那样……那样鲜明、那样出众,那风骚的走位,那淫荡的技术,那神乎其技的操作,让他想不强大都难!
  • 都市观气师

    都市观气师

    “汝能割爱,即可破妄;汝能破妄,即是返真,直入菩提之路。”众生不得真道,便是因这妄心,世人也都晓得这妄心,是伤神忧心的烦恼,是贪恋怨恨的心魔,然世间又有几人能堪破这妄心,明悟真道?你不能,我不能,书中的风建春也不能。老君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是以,妄心是虚妄,菩提是虚妄,真道也是虚妄,书中的故事也是虚妄……
  • 路先生,请问你贵性

    路先生,请问你贵性

    『甜宠+欢脱』小记者见义勇为,成功救下跳楼女。不料,脚下一滑,顺手拽住了一人,从高空跌下。醒来,悲催发现,两人互穿了!从此,逗逼搞怪的小记者和矜贵高冷的总裁大人杠上了!然,傲娇之余,却总有不得不向对方低下高贵头颅的时刻…&据说,路靳声心思费尽,方得美人归。然,一日,朋友圈却爆出一段求婚视频,众人才悟:原来是女追男!苏沫闻之,气的跳脚,“那时候他还是我好吗?!”也怪她当时矫情,要结婚先求婚,却不知某人腹黑地录了视频!但…她是不会认输的!同日,微信群惊现一段“女训男,男很怂”的视频,众人惊掉下巴:路靳声…怕老婆!某女撑着下巴乐开花,嘻嘻,谁怕谁?
  • 夫君大人请息怒

    夫君大人请息怒

    本是所向披靡的女将军,却因功高盖主被皇上猜忌,最终死在了沙场之上。本以为这一生就要这样结束,幸得上苍怜悯,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只不过,这怜悯是否有些过了头?本是孤家寡人一个,现在无缘无故多出来一个丈夫,而且还赠送一个儿子?这让她一个黄花大闺女情何以堪呢?既来之则安之,儿子乖巧懂事又听话,可这丈夫嘛,啧啧啧。男人嘛,不听话训训就好了,曾经十几万的大军她都能驯服,如今,就一个男人还能把她难倒了不成?欲知成效如何?呵呵!“刘景烨,我脚冷。”“来,放我怀里,我帮你捂捂。”“刘景烨,我饿了。”“好的,我马上就去做,凤尾鱼翅、八宝野鸭、金丝酥雀、佛手金卷,你想吃啥?”看吧,男人,可比十万大军好驯多了。
  • 归元神道

    归元神道

    “她本就绝美,如桃花绽放,现在在火焰的映衬下更是明艳动人,姣若羞花,怜如朝霞,眼眸轻柔横波流盼,秀眉细叠彷如墨画,香腮似雪柔颈玉琢,樱口若丹唇如芷兰”“他感觉自己的神志在慢慢散失,眼前飘荡着却是如玉的纷芳。单薄的衣衫再也阻挡不了人心情愫的高涨,他手掌一挥四面升起了层层帷幕,挡住了旖旎的春光,这一刻被翻红浪鸳鸯成双,美景良辰抵过了无数的渔舟唱晚”他原本质朴善良,却遭遇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经受人世沧桑,看尽人情冷暖,内心的蜕变,让其励志强大,与天而战,宿命相逢却另嫁他人,短暂的缠绵还是永远的守候?她有一子父亲究竟是谁?十八年后这孩子与他仇视厮杀结局如何?
  •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并不是倡导明知故犯,而是鼓励发现和创新,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巧妙的方式应对错误。看似一种放任式的野蛮化生长管理法,却蕴含被忽略的丰富智慧。本书跳出“零缺陷”等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误区,从允许试错、鼓励试错、绿灯思维等角度,揭示企业推行试错文化的必要性和价值。书中精辟的观点和案例,能帮助企业和员工正确审视错误,化解制度和人心的对抗,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改善个人工作思路,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利益双赢。
  • 父母卷(文摘小说精品)

    父母卷(文摘小说精品)

    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父母的故事。黯淡的太阳光斜铺到斑驳的旧木栅门上面,在门前我站住了,扔了手里的烟蒂儿,去按那古铜色的,冷落的门铃。门铃上面有一道灰色的蛛网,正在想拿什么东西去撩了它的时候,我家的老仆人已经开了那扇木栅门,摆着发霉的脸色,等我进去。
  • 月亮已失眠

    月亮已失眠

    黄梵是当下国内诗坛的一位实力诗人,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中间代”诗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内诗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读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诗风凝练,富有想象力,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本书收入诗作110首,是黄梵诗歌创作三十余年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
  • 重生二代不坑爹

    重生二代不坑爹

    作为一名重生的、不败家的、不坑爹的,还能自己挣钱的富二代。为了找点人生乐趣,那就选择买买买好了,不过人家买的是东西,这货买的是公司。
  • 娇妻宠上瘾,顾少放肆撩

    娇妻宠上瘾,顾少放肆撩

    青梅竹马的情谊终究抵不过心头白月光的陷害?为了爱他,沈颜欢放弃了尊严。为了爱他顾沉渊,失去了自己孩子!重来一次,她要抓住机会,让他身败名裂。再相见!她是新晋天后她挽着新晋天王淡然从他身边走过?“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顾先生,我们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