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1800000002

第2章 你的离去像刺青,如此痛如此美丽(2)

谁不曾有过花好月圆的时光,只是很少人会做好有一天被洗劫一空的准备。岁月看似深厚,实则凉薄如纸,那些说好不散的人,最终或不相往来,或阴阳相隔。

上高中之后,因不在同一所学校,我和小冉渐渐失去联系。

秋天已足够悲凉,冬风还要肆无忌惮过境。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人生之春始终遥遥无期。

放寒假回家后,初中班长组织同学聚会。我本想去小冉家通知她,母亲告诉我,小冉肯定不会去的。我以为小冉还未从悲痛中缓过来,但母亲说她在学校体检时被查出患了和她母亲一样的病。

寒风长驱直入,微雨渐渐下成雪。萧瑟的秋和寒彻的冬,色彩都不浓烈,因悲恸永远是惨淡的。

我踌躇一番,最终还是去了小冉的家。她爸爸不再瘫在沙发上喝酒,而是竭尽全力撑起这个家。雪挂树梢,天气阴寒,已经逝去的无法挽回,而他当下的一举一动,都像是一种郑重的仪式和庄严的承诺。

小冉躺在房间里,此前糯软的嘴唇变得苍白干涩。她望着窗外的雪,无法预知春天何时到来。她问我,像她这样的人,可不可以有爱情。我转过头,看到她的眼里噙着泪水。

我们像从前那样拉着手,窗外是严酷的冬季。

等她睡熟后,我抽出被她紧紧攥住的手,帮她盖好被子,轻轻走出屋门。那时,她的父亲正在给她熬制中药。正当我踏雪迈出大门时,恰好碰到初中同学李浩走进来。我的眼泪倒映在他的瞳孔里,他的心疼瞒不过我的眼睛。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小冉问我的话。

街上行人很少,雪地靴踏在地上有着咯吱咯吱的响声。

我回到家后问母亲,李浩一直在照顾小冉吗?母亲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只是应了一声。语气中,是赞叹,是惋惜,也是无奈。

爱情从没有定义,一千对恋人,便有一千种对爱情的理解。它可以轰轰烈烈,天涯海角相追随;它亦可以平平淡淡,看尽细水长流。不管它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它都有一种属性——笃定。笃定彼此的心,叠在对方心上。

小冉问我,她可不可以有爱情。其实,她是害怕辜负一个人的心。她亲眼看到母亲去世之后,父亲的生活是如何从精致美满变得粗糙残缺。爱情有着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力量,可建立一座避风的城堡,亦可摧毁一座坚固的城池。尽管小冉已经爱上李浩,但因预料到了残破不堪的结局,所以每次李浩去看望她时,她或是在睡梦中,或是将房间上锁。

如若小冉在睡梦中,李浩便坐在床边,直到她醒来;如若她将房门反锁,他便帮着她父亲熬制中药。爱情里,多半是中听的承诺,殊不知,真正的承诺,正是这被所在之人看在眼里的一举一动。

因知晓命运给予他们的时间所剩无几,所以,他想要给她极致的爱情。所谓极致,于他而言,便是每日下午前来守候。一句“我爱你”,远不如一日陪伴,这是他的爱情箴言。

李浩的父母不是没有反对过,他们曾不止一次问他,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在决定爱的那一刻,爱本身就产生了意义。

这是李浩心中的想法,但他始终没有回答。他只愿有一天,父母会理解他。

花落尽,叶落尽,又到深秋。

小冉咯出的血染红了医院的白床单。她的手在李浩的手中渐渐变凉。

人们都在追寻永远的爱情,以为永远即是完全。但在那个凉风秋月夜,李浩永远失去了小冉,却收获了一份完全的爱情——不会变质,不会过期,跨越时间,超脱空间。

再见到李浩时,是在初中同学十年聚会上。

他很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他的妻子,脸上是平静的幸福。

我不知道在秋风起时,他会不会想起小冉,但我知道这是小冉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因为,爱一个人就是要他幸福。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幼儿园里一片寂静,阳光透过密密的枝丫筛下斑驳的树影。色彩鲜艳的滑梯安静地坐落在院落中央,人工草坪上偶有小鸟飞过。

教室内窗明几净,小萍拿着画有图画的英文单词书教孩子们读英文。她读一句“Miss”,孩子们就用稚嫩的童声跟着读一遍。

Miss,Miss,Miss,小萍读了三遍,告诉围着她坐的孩子们想念妈妈时,就可以对妈妈说这个词。孩子们似懂非懂,自顾自地在书页上折下许多角,或随意画下许多线条。只有一个脸圆嘟嘟的小孩子结巴地问老师,万一妈妈理解错了怎么办。小萍注视着这个孩子,猛然想起这个单词并不只有想念一个意思,它也代表错过。

我想念你。

我错过你。

此刻,我如此想念你,是因为我已经错过你。

那一晚,她在幼儿园门口等了一夜,却只等来一封辞别信。

幼儿园不远处驻扎着一支武警部队,队长的儿子小飞便在小萍的班里。由于队长太过繁忙,每天送小飞上幼儿园的任务便落到了班长宋斌身上。小萍每日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时,宋斌都会嘱托小飞几句,看着他欢快地跑进教室后,他才转过头来跟小萍寒暄几句。他的话很短很简单,多半都是感谢之言。小萍大多时候也只是笑笑,说都是应该的。

时间的针脚密密麻麻,置身其中的人从不知晓它的寓意,待回头看时,才恍然明白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向彼此靠近。

小萍从未拒绝过宋斌的搭话,这即是一种委婉的应允。故而,当宋斌提出周末邀请小萍到部队转转时,她便没有顾虑地答应了。宋斌的战友很是热情,纷纷拿来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水果递到小萍面前,胆子大的战友甚至向她开起善意的玩笑,管小萍叫起嫂子。小萍听到后并不恼,只是假装嗔怒地让宋斌好好管管他们。

周末晚上七点战士要全部到操场集合,这是这支部队的惯例。于是,将近六点时,小萍主动提出要回去。宋斌没有阻拦,戴上军帽便陪着她走出部队大门。

从部队到幼儿园,很短的一段路,他们却走了很长的时间。也正是这迟迟不愿迈出的脚步,让他们更清楚自己以及彼此心中涌动的爱意。因而,宋斌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手,覆在小萍的手上时,尽管对方有瞬间的惊慌,到底没有躲避。

随着彼此相处时间越来越长,小萍渐渐了解到宋斌老家在内蒙古,父亲年轻时是一名优秀的骑兵,但因身患重病,在他十二岁时,便病逝离他而去。他与哥哥皆听从父亲临终时的遗愿,自十八岁参军。所不同的是,哥哥留在了内蒙古,而他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原,来到了现在所在的城市。

临近年底,宋斌转业的时日一天天逼近,他的神色也一天天暗淡下去。每次送小飞上学时,他总是不敢直视小萍的眼睛。

雪一场接一场地下,总有些东西暂时被掩盖着,只是日出一到,雪就会融化,那些被掩盖的事,也终究会被消解。

周末,寒风凛冽。然而,比风更寒更冷的,怕是两人的心。

他们并肩走在再熟悉不过的街上,行人从他们身边匆忙走过。他们并不急着走向未来,因他们已在彼此眼中看到了路至此戛然而止。

有些事情与其逃避,倒不如坦然面对。即便遍体鳞伤,总也好过在沉默中无疾而终。小萍裹紧大衣,看着宋斌的眼睛问他是不是转业想转回家乡。宋斌沉默良久,终郑重地点了点头。俄而,他拉起小萍的手,认真地对她说,希望她能随自己一起回到那片美丽的草原。

小萍坦言,她自己并没有什么意见,但要和父母商量一下,毕竟家中就她一个女儿。尽管这只能算个折中的答案,也已让宋斌惊喜万分。

回到家,小萍告诉父母自己的意愿时,遭到了他们的坚决反对。纵然在这个城市里,自己家并不富裕,倒也能衣食无忧。内蒙古草原虽然美丽,终究太过荒凉与寒冷。父母的爱,是种禁锢,亦是一种保护。

小萍拗不过父母,只得劝宋斌留在这座城市。宋斌呵出一团团雾气,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

临走前一天,宋斌与小萍约好下午五点在幼儿园门口相见。

她等了许久,从午后至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又到黎明。他始终没有出现。待到清晨时,与他关系甚好的一个战友则替他转交了一封信。

小萍读完信后,方才知晓宋斌执意回家的缘由。在信中,宋斌告诉小萍,前一段时间,他哥哥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去世了,他曾劝母亲离开内蒙古,来到他所在的城市。但那片草原上,睡着她的丈夫和儿子,她今生不会离开草原半步。宋斌再不愿母亲在孤寂中度过余生,便义无反顾地选择转业回乡。

寒风袭来,小萍将信捂在胸口。如若说遗憾,小萍最大的遗憾是,在最后的岁月里,她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好好爱。

所幸,宋斌给予的温暖从未冷却,小萍给予的祝福也从未远离。在余下的时光里,他们仍会在各自的生活中,笨拙而用心地爱下去。

同类推荐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诗歌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诗歌卷。
  • 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民间文学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笑话,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少数民族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广为流传的作品。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热门推荐
  • 高晓声的鱼水情

    高晓声的鱼水情

    这里所谓的“鱼水情”,是指高晓声对鱼和水的感情。高晓声的家乡是江苏常州武进。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河浜纵横交错。高晓声从小迷恋水和鱼。对家乡的水和水中的鱼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在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对水的描写早为人称道。也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水也有独特而精妙的表现。而高晓声对水的表现,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至于写鱼,在中国作家中,我没有见过可与高晓声媲美者。可以说,高晓声是把水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而是把鱼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没有“之一”。高晓声的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对家乡有过介绍。
  • 农门女婿不好当

    农门女婿不好当

    快病死的村姑要嫁人了,对方还是个身强体壮的猎户,大家都在猜她能不能活过新婚夜。穿越到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日三餐不济她认了,可她新的身体还是入土半截的短命鬼?更离奇的是都快死了还有人娶?本着好奇她嫁了,就想看看赔掉老婆本、棺材本的倒霉蛋到底是谁?瘦成皮包骨的身子被他抱着,她好想问一句,“夫君,咯手不?”
  • 山村鬼奇谈

    山村鬼奇谈

    为何每天早上床尾总是有一片地方是湿的,为何村子里面的总是接二连三的死人,为何半夜的房子里面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跟鬼打交道有很多避讳的大家都知道吗。
  • 海底两万里(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海底两万里(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海底两万里》: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异国情调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描绘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海底世界,成就一部惊心动魄永生难忘的科幻经典。
  • 炙子温午

    炙子温午

    一个沉默寡言略呆萌,但是内心戏超丰富;一个阳光温暖带腹黑,但是自带一点毒舌属性;本以为这是两根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集,谁知命运忽然开了叉,当两根平行线开始有交点,他们又会擦出怎么的火花呢,是火星撞地球的激烈还是落地无声的细水流长。。。。。。
  • 雪月风华

    雪月风华

    本书是作者的诗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写作的诗歌、杂感等,分为管理经纬、诗意人生和杂观天下三个部分。高度凝练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管理心得、生活感悟和情感历程等等。雪月风华,不是恣意享受,而是书写奋发向上、无悔青春的追求,书写豪放洒脱的人生境界。
  • 君子不度郡主尘

    君子不度郡主尘

    君子与帝皇,怎么能够踏足九哥的领地。九歌!一代娇女。
  • 都市之神道至尊

    都市之神道至尊

    “天道,成真神要无欲无求?失去感情?不能锦衣玉食,怀抱美人?”“那这真神…我不做了!”重生一世,只有一愿。立神国,夺天道,创立由我意志主宰的天道地府轮回!凡人躬身,鬼神朝拜,神国宫殿亿万,美味佳肴满桌,美酒佳人卧怀。神道无敌,我为至尊!
  • 绝色宫女是王妃

    绝色宫女是王妃

    安国,风调雨顺,君臣一心,天下太平,百姓夜不闭户。正因如此,安国皇帝闲来无事,欲赐婚四十尚未取亲的皇弟——辰王爷。王爷笑傲江湖,逍遥自在,岂愿被婚姻束缚。某天,大街上,辰王爷巧欲一女子,突上前,手摇纸扇,面露微笑:“姑娘,愿意嫁给我吗?”一句戏言,一段巧合,成就美满姻缘。当晚,上官珑月独守空房,心情却颇好。隔天,侍女回禀:“王妃,王爷逍遥江湖去了。”上官珑月笑而不语,心中突生一计。皇宫招收宫女,一貌美女子揭下皇榜,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你叫什么名字?”“回姑姑,奴婢秋儿。”“看你还算乖巧,去东宫吧。”秋儿的好运气羡煞旁人,服侍太子殿下、未来的安国储君,是每个新进宫女的愿望。她们认为,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最佳途径。对秋儿而言,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段宫廷,一段江湖,宫廷的勾心斗角,江湖的血雨腥风。从天而降的“冷寒宫”,威慑江湖,不出几日便在江湖中名声大振。家喻户晓的“冷寒宫”,却从未有人见过她们的宫主。只是听说由一群女人组建而成的“冷寒宫”,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宫主。武功出神入化,能与仙法并存。江湖上,对宫主的印象则是一袭白衣纱裙,白色面纱遮住容貌,外露一双令人毛骨悚然的双眼,名为冷秋月的年轻女子。半路相识,被弃洞房之夜的王妃——上官珑月;目的不寻常,貌美如花的宫女——秋儿;江湖新人,神秘宫主——冷秋月。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三个人,竟是同一个人……王妃与王爷的戏话婚姻,秋儿与太子殿下的情不自禁。看她游走不同男人之间的本事,看她的真实目的,看她如何让皇叔侄对立,看她最终情落谁家……尽在《绝色宫女是王妃》。“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女人演绎旷世情仇。看她乱世皇室、混迹江湖。江湖里的皇室女子,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江湖儿女,《绝色宫女是王妃》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 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