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5500000008

第8章 千年垦拓(1)

钩沉崇明的垦拓史,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已经被滚滚长江的波涛淹没了,史籍称,从西沙、东沙始,一千多年间崇明坍没的沙洲数以百计。那些沙洲已经不是荒无人烟了,而是经过围垦,有良田,长着棉花、稻子和麦子的家园之地。因此,我们才可以这样说,崇明岛的垦拓史是和崇明岛的漂移、沙洲的涨坍密切相关的。在近一千年的时间中,崇明人垦拓了一处家园,然后被淹没,在新涨出的沙洲上重新开始,再垦拓、再造家园。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这一崇明人称为海坍的过程中,除多少良田顿时消失之外,还有多少农人死于非命?如此频繁的迁徙,是怎样组织的?怎么会有如此之众的船队?名列中国四大古船之一的沙船,是不是在此过程中创造的?如此等等,均无可考。

唯一的线索是县治的迁移。

也许,我们不应忽视这一线索,当西沙、东沙上可以随意占沙为王的日子结束,县治就是崇明岛上垦拓者的中心之地,也往往是垦拓之始,县治的变迁之路,也就是崇明人的垦拓之路,它的五迁六建不就是垦拓者家园的五迁六建吗?

1989年版《崇明县志》记载的县治迁建过程如下:

元至元十四年即公元1277年,崇明由崇明镇、天赐盐场升为州,知州薛文虎在姚刘沙堆土建州城,此为城池首建。

元至正十二年即公元1352年,州城南面为潮汐冲坍,达鲁花赤八里颜及知州程世昌、同知王也先不花,在城北十五里以土筑新城,方圆九里三十步,城濠宽十步,建有公廨、布坊、巷、庙、寺观以及学校,此为一迁二建。

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城南为风潮浪打所摧,知县高居正、王瑛及指挥江麟于城北十里的姚刘沙秦家符筑新城,规模如旧,方圆九里三十步,城濠宽十一步,有陆门四座,东门名宁洋,西门名承恩,南门名迎薰,北门名安顺,另设水门一座,此为二迁三建。

明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秦家符城坍于海,知县杜畿于三沙马家浜筑新城,仍是土城,规模无可考,此为三迁四建。

明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县城东北角又坍,知县尹辙议定于平洋沙筑新城。1553年,知县唐一岑筑土城,1554年,倭寇来犯,唐一岑战死。1555年,朝廷准巡按周如斗奏请,以崇明海防要地,拨银四万两筑砖城,十个月后竣工,崇明有砖城之始。城墙基周七里三分,濠宽十余丈、深一丈,城周一千二百八十六丈、高二丈,有陆门四,东门题“东海瀛洲”,西门题“姑苏巨镇”,南门题“青龙要津”,北门题“江海朝宗”。

据张寰《新迁平洋沙城记》称,新城落成之后,“邑之缙绅耆老相与赞叹曰:艰哉!”用“艰”字而不是“雄哉”、“壮哉”,应能说明崇明生存之艰难、筑城之艰难,一个“艰”字尽在其中矣!当时的崇明百姓对这座城、这一处平洋沙均寄予了美好的期望,平洋沙“在三沙西南,袤六十里,广二十里,壤腴土丰”。“宝山前列,狼峰后侍,蛇冈左襟,龙江右带,地剩孰加矣!”狼峰指狼山,蛇冈即佘山也称蛇山。

明万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平洋沙新城西北角坍塌,知县何懋官“卜迁今治于长沙”,“卜迁”者算卦以定所迁之处,最后决定迁长沙,也就是今日之县治所在地。继任知县李大经鉴于崇明县治屡坍屡建,百姓贫困,将原定方圆七里之城缩小至四里七分,1586年动工,1588年竣工,城周七百二十五丈,高二丈,厚一丈,城濠宽九丈,陆门有五,东曰乐平,西曰庆成,南曰迎薰,北曰拱辰,东南曰朝阳。城分内外,外城为土城,内城为砖城。王世贞在《新建长沙城记》中略述城池之重要,而明季又为倭寇侵拢所困,崇明首当其冲。王世贞谓:“崇之先一土城耳,岿然于余皇四战之地,历三百余年而不中寇,彼岂以其瘠而置之夫?亦以四战之民乘险而易守也。日则改土而壁则益坚,今则避水而远则益固。”此为五迁六建也。

从治城首建之1277年,到六建于长沙之城竣工的1588年,其间为三百一十一年。

从首建到一迁二建的1352年,间隔七十五年。

从1352年至二迁三建的1420年,其间为六十八年。

从1420年至三迁四建的1529年,为一百零九年。

从1529年至四迁五建的1555年,只有二十六年。

从1555年到五迁六建的1586年,相距三十一年。

这一简略的统计告诉我们:在崇明上筑一座城太不容易了!从元到清,崇明沙洲的涨坍趋于频繁;而沙洲的坍陷就是家园的沉沦,就是垦拓之后土地的飘逝,崇明岛人,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海坍精光”以后不屈不挠的垦拓者,他们付出血和泪乃至生命的代价,先人的白骨与芦根和泥沙凝结,后来成为家园稳固、诗意安居的奠基。

还有一份从元朝至元年间到清朝宣统二年的户口、人口统计表,也是发人深思的:曾经有多少农户、多少人口因为沙洲坍陷而搬迁、逃难?眼看着垦拓而成的土地家园一片一片地坍没时,他们的哭喊声也被涛声卷走了!

垦拓和坍没,希望与绝望,往复交替。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反反复复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垦拓者惊心动魄、生死相关的过程,对于崇明人的性格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元至正年间,正是姚刘沙崇明洲洲城一迁二建时,当时崇明的户数为一万二千七百八十六户,人口不详。

这一万二千七百八十六户,后来迁到了秦家符,来不及迁走而被风浪淹没的有多少?

姚刘沙的坍陷不断加剧,到1525年即明嘉靖四年时,崇明的户数、人口突然从明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年的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六户、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五人,减少到九千九百户、三万零八百四十七人。四年后,明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这三万零八百四十七人随着秦家符坍于海而迁往三沙马家浜,所谓迁移这文质彬彬的词语其实用在这里是不准确的,那是逃难、逃亡,名副其实的海上大逃亡,三万零八百四十七人的波涛怒海中的逃亡还不是大逃亡吗?时当治城三迁四建。

其后,崇明岛上的户口及人口数如下:

1604年即明万历三十二年,23723户。

1647年即清顺治四年,73000户。

1658年即清顺治十五年,27100户。

1678年即清康熙十七年,36300户。

1722年即清康熙六十一年,89300户。

1727年即清雍正五年,105000户。

1753年即清乾隆十八年,91434户,637957人。

1754年即清乾隆十九年,91544户,638587人。

1755年即清乾隆二十年,91773户,640629人。

1756年即清乾隆二十一年,91732户,640331人。

1757年即清乾隆二十二年,91921户,641832人。

1758年即清乾隆二十三年,91982户,642062人。

1759年即清乾隆二十四年,92010户,642743人。

1879年即清光绪五年,131535户,634632人。

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107020户,670884人。

到1948年时,崇明全县人口则为423960人。

正是在明朝,崇明完成了县治的五迁六建,1588年即明万历十六年竣工于长沙,即今之崇明南门港,迄今为止四百二十年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查历史人口记录,没有1588年的记载,相近的是1604年即明万历三十二年,县治已迁往长沙,其时岛上户口数为二万三千七百二十三户,以一户五人计至少有十多万人垦拓、劳作、耕读在崇明岛上了。自此以后,崇明岛依然涨坍无定,但大规模的漂移和坍没不再,生产和生活趋于稳定。明朝后叶起,崇明岛众沙连接,开始成为一个大岛。有清一代,自康熙至宣统,现存的资料告诉我们:崇明岛的人口一直在六十万之上,以宣统二年为最:六十七万零八百八十四人。县志载:宣统二年即1910年时,崇明实存田、荡、涂三万零八百四十二顷四十六亩七分六厘五毫七忽四丝五微。换算成亩,则为三百零八万亩有余。要问这三百零八多万亩田、荡、涂从何而来,答曰:极大部分为垦拓而来,有的荡、涂正待垦拓。

可是以这些田、荡养活六十七万人,人均不足半亩,其艰难可想而知。首先是粮食,查不同版本、不同时期的《崇明县志》,均有从江淮拨运、购买大米的记录。而在我的记忆中,儿时,母亲以及乡邻经常说到的一个字眼就是“饥荒”,那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次又一次大潮没,然后粮食绝收、无米可炊的一个岛、一群人的共同记忆,因为没有饭吃、肚饿,这样的记忆便刻骨铭心。深刻的记忆才是可以隔代传承的记忆,并且成为一种财富、共同的财富;爱惜土地、爱惜粮食。于是,在儿时,我们被要求吃饭时不能剩下一粒饭屑,喝完粥还要用舌头将碗底舔干净。而所有的农家都遵循这样的习俗:农忙时吃一顿和米麦饭,条件好一点的,在午饭和晚饭之间加一顿小点心,其余喝粥;农闲时一天三顿全是粥,麦粥或者玉米粞粥。老一辈农民信奉这样一句话:老鼠还要防三天宿粮!秋九八月收过新稻之后,一家人会吃一顿新米饭,新米饭中还杂以秋天时鲜的扁豆、芋艿,而且是白米饭还可以多吃一碗,管饱。但,这一顿新米饭之后,母亲就会把新稻、新米放在坛坛罐罐里,日常吃的依旧是麦子、玉米和一点陈米,以及大量的杂粮,如南瓜、蕃薯等。乡邻有言:年年收新稻,年年吃陈粮,有得陈粮吃,春荒不觉长!

为粮食愁,就是为土地愁。

为了吃碗饭,崇明岛人不能不把相当一部分人力和物力,投身于围垦,扩大土地面积。我们首先要感谢长江,没有它挟带的泥沙,哪会涨出这么多沙洲、荡涂?当然即便有了沙洲荡涂,如果没有人去垦拓,如果不是把垦拓当做是一种使命,然后成为崇明岛的一种精神,那么,崇明岛依然是荒岛,不可能成为家园之地。

有一些数字,可以让我们怀想、追思垦拓者的脚步与艰辛,在感叹中生出敬畏。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在崇明这块土地上着力经营的便是水利和围垦,从1956年至1984年,崇明岛组织三十九次大围垦,以及次数更多的沿江沿海地区的零星围垦,崇明岛围垦所得土地为六十九万五千八百九十二亩,合四百零四点八平方公里,占全岛土地面积一千零六十四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四(资料来源:1989年版《崇明县志》)。

1955年12月20日,两万五千名来自崇明各地的农民开始了聚兴沙围垦工程,1956年5月竣工。聚兴沙位于崇明岛北沿中部,东起茅家港,西至新港,长十一公里。围垦以后的聚兴沙筑长堤八千八百六十五点二米,堤顶高程六点四八米,堤顶面宽五米,围地一万两千四百亩。

1959年12月,一万名农民围垦开沙。

开沙位在崇明岛西北角,与我家相邻,儿时曾到开沙拾过柴,第一次看见茫无际涯的大芦荡。开沙西起陈元兴港,东至盘船洪,长十四公里。这个沙最早露出江面,时在1917年,十二年后又陷没于江水,1939年再次涨出逐渐淤高,附近农人、我的乡邻曾去开沙套圩——筑堤围之——垦拓的基础工程。大规模的围垦于1960年3月底完成,筑堤二万二千零三十一米,围得土地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五亩。

崇明的围垦都在冬天,从农时而言正值农闲,从长江而言正值枯水。

每一次围垦都是艰辛无比的啊!

淡水供饮不及,只能喝咸水,住环洞舍。环洞舍是以芦苇搭建而成的尖顶苇棚,棚内再铺上芦苇、稻草,便是围垦者的居住地。荡滩上遍地芦桩,临时辟出的道路泥泞不堪,一万农人穿草鞋挖泥开河筑堤,没有任何机械,全凭人挖、人担,泥土封冻,潮水来袭,民工们以山歌和号子相回应。临近年关,刚筑成的小洪坝为“拜年潮”冲击出现险情时,农民们纷纷跳入江水以身堵漏。开沙围垦完成后,当年种水稻二万三千三百九十七亩,收获稻谷六百零九点九九万斤。

1959年12月,一万多农民围垦东平沙。

东平沙位在崇明岛中部之北沿,西起老滧港,东至相见港,长15公里,1948年初涨,开时西高东低,后来东边渐趋平缓,故名东平沙。到1960年4月,共筑堤一万八千六百九十一米,围地五万七千二百亩。

1960年9月围垦合隆沙,该沙介于开沙和东平沙之间,四十年代露出水面,1944年曾有冯姓农民到合隆沙上套圩种地。1960年时,国家进入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耕地与粮食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合隆沙围垦大军万余人来自上海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其中有工人、教师、干部和居民。吃大麦粞、山芋干、胡萝卜叶子、酱油汤,所需淡水每天二次用木船运往各大队和食堂,实行定量配给供应,1960年冬天格外寒冷,围垦者只能用芦苇生火烤热冻土,才能挖泥筑岸,一段一段烤,一段一段筑,共筑成长堤一万八千二百五十米。南坝合拢时出现险情,上海市政府急调船只赶运大批草包,堵坝抢险成功。围垦事毕,在围垦所得的土地上,建有长宁、徐汇、卢湾三个畜牧场。

新安沙位于本县西北角,东接新海大堤,南接老鼠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露出水面。1960年9月,上海市黄浦区、吴淞区以及市高教局师生组成围垦队,围垦新安沙。1961年1月,筑成一万三千米大堤,围地两万四千亩,建设了黄浦、吴淞、高教局畜牧场,1966年10月改称跃进农场。

1964年底,再围新安沙新涨沙地,围得土地六千亩。

1968年底,海桥、三星、新河三个人民公社的农民,在新安沙南部又围得土地一万七千三百七十五亩。

合隆沙与东平沙之间,五十年代涨出一沙,初名八爿沙,后名百万沙。也是在1960年9月,由上海静安区、南市区、杨浦区、闸北区组织围垦队伍七千余人抵达百万沙。10月中旬起,先筑防潮小堤,再筑大堤。1961年春节前,杨浦、闸北两区所筑大堤九千零二十米竣工,围得土地二万多亩。1961年5月,静安区筑成大堤四百三十二米围地万余亩,南市区围地七千多亩。百万沙东坝工程浩大,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赴现场指挥大坝合拢。

1962年1月,上海市工业机关两千五百人又至百万沙,围得土地三千二百六十亩。

1964年12月,崇明岛万余民工再围百万沙,围地六万七千一百五十六亩。

大新沙位在百万沙东,长约十公里。1961年、1962年,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先后到大新沙筑堤围田,建设畜牧场,后成为前进农场。

同类推荐
  •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边塞诗词在中国韵文史上有着夺目的光辉。本书的编选,以《诗经》中的征戍诗为起点,延续到清代乃至晚清的边塞诗词。选录的过程中,本着兼顾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新颖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作品兼收并蓄的原则,对于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边塞诗人、经典的边塞诗作作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的边塞诗词,作品达160余首。
  • 诗人的心

    诗人的心

    本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的30篇文章,又包括《开明少年》中刊载的其他16篇讲诗词的文章。作者从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一角度出发选取诗歌,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诗,也有古代、国外的经典作品。对诗歌的鉴赏也细致入微,从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歌蕴含的价值意义。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深情史

    深情史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读,皆为化典新编,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事来源。作者身兼古典文学博士、新生小说家、诗人的三重身份,博古通今,涉笔成趣,具有极强的化古为今的能力,其以简洁、细腻的语言对它们进行了重写。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热门推荐
  •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由欧阳茉莉著,前半部分,作者以循序渐进的构思,对潜意识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什么是潜意识,如何识别潜意识陷阱,如何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如何运用和掌控潜意识,这些知识能有效引导人们有意识地开启潜意识的能量,从而成就不一样的人生理想。《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后半部分,作者以一种轻松的语言,对神奇的第六感进行了层层解密,并阐释了第六感产生的日常行为、心理常识,试图为人们解开那些看似合理却又令人迷惑的现象和行为,从而让人们将第六感的能量为己所用,掌控自己的生活。
  • 自由的半兽人

    自由的半兽人

    意外来到大陆并且变成半兽人的白祖武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断地奋斗。这个世界之中,在人类的掠夺和屠杀之下,半兽人数量极为稀少。白祖武的遭遇让他深深的同情起了这些半兽人,这些半兽人虽然头脑简单,十分好斗,但也淳朴善良。为了半兽人的自由,本是人类的白祖武却不得不与人类为敌,与人类世界展开一场生存大战。
  • 太上造化诀

    太上造化诀

    【十月最新爽文】少年凌枫偶获机缘,从此踏上修仙之路,开辟一条传奇之路!
  • 我非天使

    我非天使

    安吉丽娜·塞拉诺立志要向两个专横的哥哥和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的父亲证明自己既有能力也有决心接手圣地亚哥的家族会计师事务所。于是她在父亲面前夸下豪言,两年内她不但会在加拿大创办自己的事务所,还将还清大部分债务。就在两年之约到期前两个月,一场始料不及的地震,一个粗鲁的逃家少年以及一桩盗窃指控扰乱了她雄心勃勃的计划。其中对安吉丽娜威胁最大的是那个突然闯入的搜救英雄乔伊·戴维森。每次碰到这个纯净的绿眼睛帅气男子,安吉丽娜都瞬间变得手足无措。救了他几次以后,安吉丽娜决定追随内心,让爱做主,可是乔伊捉摸不定的态度让她无所适从。
  • 太乙仙元志

    太乙仙元志

    无垠的夜幕降临,天地间却是一片血红。少年踏上了寂灭的土地,寻找他内心渴望的光辉。面前是深渊,背后是烈焰,纵然千难万险,他也要打破束缚,渡劫成仙!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通灵圣女:老公是美男

    通灵圣女:老公是美男

    苏子晞天生能见鬼,没事和鬼约个饭、聊个天,碰上恶鬼就赏他一道符!她通天文晓地理,精于卜卦之术,又是生得花容月貌,男人们却避之不及。朗俊逸,西城最有名的青年才俊,抬眼温柔,低头冷酷,万年守护不改初衷。送上门的花美男怎么能错过,赖上他走肾又走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龙帝

    至尊龙帝

    一个自封尘十万年的神魔陵园中跌入凡间的少年,与诸天万界天骄争锋,演绎出一段不朽的传奇。我既生,万界再无至尊!
  • 盛宠娇妃

    盛宠娇妃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女主,在高冷傲娇腹黑的男主身边,漫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携手奋斗创造未来,说到底还是开挂了的幸福人生。】沈家的目的,是宠出一个娇女!想要什么?买买买!有人欺负?打打打!什么?这小子对我家宝宝心怀不轨?来吧小子,我们来好好说道说道!至于底线节操什么的,那是啥可以吃么?沈晏重生了。前世的一切烟消云散,等待她的是崭新的未来。还有那些仇人,一个也不能放过。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她,怎么发现画风全变了?炮灰们自动退散,仇人们纷纷倒霉。原本以为的归来复仇奋斗史,摇身一变成了米虫混吃等死记。不过——外表看着天真无害小白兔,内里却是阴险腹黑小狐狸。还有一点点驭兽异能,以及奇奇怪怪却牛掰轰轰的异人门客!重生路上,自然风生水起,锦绣无双!【男主剧透版】他绝情凉薄,心思深沉,野心勃勃,志在天下。却在她面前,竭力伪装,精心算计,只为她心。他知道她是天上太阳,可以温暖照亮所有人。但他就是要为了一己之私,将她锁在身边!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任凭俊男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声明*本土重生女,非穿越。简介随意,风格证据,拒绝恶评,欢迎入坑。【推荐我的完结文】重生明星娱乐文《重生造星系统》都市异能中医文《国手丹医》□□□霸气女强古代文《隐帝》□□□华丽转身复仇文《名门女王》
  •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这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