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8100000002

第2章 志摩在回忆里

郁达夫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这是我托杭州陈荷先生代作代写的一副挽志摩的挽联。陈先生当时问我和志摩的关系,我只说他是我自小的同学,又是同年,此外便是他这一回的很适合他身分的死。

做挽联我是不会做的,尤其是文言的对句。而陈先生也想了许多成句,如“高处不胜寒”。“犹是深闺梦里人”之类,但似乎都寻不出适当的上下对,所以只成了上举的一联。这挽联的好坏如何,我也不晓得,不过我觉得文句做得太好,对仗对得太工,是不大适合于哀挽的本意的。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次接到志摩的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其次是抚棺的一哭,这我在万国殡仪馆中,当日来吊的许多志摩的亲友之间曾经看到过。至于哀挽诗词的工与不工,那却是次而又次的问题了。我不想说志摩是如何如何伟大,我不想说他是如何如何的可爱,我也不想说我因他之死而感到怎么怎么的悲哀,我只想把在记忆里的志摩来重描一遍,因而再可以想见一次他那副凡见过他一面的人谁都不容易忘去的面貌与音容。

大约是在宣统二年(一九一○)的春季,我离开故乡的小市,去转入当时的杭府中学读书,——上一期似乎是在嘉兴府中读的,终因路远之故而转入了杭府——那时候中的监督,记得是邵伯炯先生,寄宿舍是大方伯的图书馆对面。

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一个十四岁未满的乡下少年 ,突然间闯入了省府的中心,周围万事看起来都觉得新异怕人。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我只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同蜗牛似地蜷蜷伏着,连头都不敢伸一伸出壳来。但是同我的这一种畏缩态度正相反的,在同一级同一宿舍里,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

一个是身体生得很小,而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的小孩子。我当时自己当然总也还是一个小孩子,然而看见了他,心里却老是在想:“这顽皮的小子,样子真生得奇怪”,仿佛我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孩似的。还有一个日夜和他在一块,最爱做种种淘气的把戏,为同学中间的爱戴集中点的,是一个身材长得相当的高大,面上也已经满示着成年的男子的表情,由我那时候的心里猜来,仿佛是年纪总该在三十岁以上的大人,——其实呢,他也不过和我们上下年纪而已。

他们俩,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宿舍里,总在交头接耳的密谈着,高笑着,跳来跳去,和这个那个闹闹,结果却终于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件很轻快很可笑很奇特的事情吸引大家的注意的。

而尤其使我惊慌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最多的一个。

象这样的和他们同住了半年宿舍,除了有一次两次也上了他们一点小当之外,我和他们终究没有发生什么密切一点的关系;后来似乎我的宿舍也换了,除了在课堂上相聚在一块之外,见面的机会更加少了。年假之后第二年的春天,我不晓为了什么,突然离去了府中,改入了一个现在似乎也还没有关门的教会学校。从此之后,一别十余年,我和这两位奇人——一个小孩,一个大人——终于没有同到的机会,虽则在异乡飘泊的途中,也时常想起当日的旧事,但是终因为周围环境的迁移激变,对这微风似的少年时候的回忆,也没有多大的留恋。

民国十三四年——一九二三、四年——之交,我混迹在北京的秋红尘里:有一天风定日斜的午后,我忽而在石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里遇见了志摩。仔细一看,他的头,他的脸,还是同中学时候一样发育得分外的大,而那矮小的身材却不同了,非常之长大了,和他并立起来,简直要比我高一二寸的样子。

他的那种轻快磊落的态度,还是和孩时一样,不过因为历尽了欧美的游程之故,无形中已经练成了一个长于社交的人了。笑起来的时候,可还是同十几年前的那个顽皮小孩一色无二。

从这年后,和他就时时往来,差不多每礼拜要见好几次面。他的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妹,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正在这前后,和他一次谈起了中学时候的事情,他却突然的呆了一呆,张大了眼睛惊问我说:

“老李你还记得起记不起?他是死了哩!”

这所谓老李者,就是我在头上写过的那位顽皮大人,和他一道进中学的他的表哥哥。

其后他又去欧洲,去印度,交游之广,从中国的社交中心扩大而成为国际的。于是美丽宏博的诗句和清闲绝俗的散文,也一年年的积多了起来。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之后,北京变了北平,当时的许多中间阶级者就四散成了秋后的落叶。有些飞上了天去,成了要人,再也没有见到的机会了;有些也竟安然地在牖下到了黄泉;更有些,不死不生,仍复在歧路上徘徊着,苦闷着,而终于寻不到出路。是在这一种状态之下,有一天在上海的街头,我又忽而遇见了志摩。

“喂,这几年来你躲在什么地方!”

兜头的一喝,听起来仍旧是他那一种洪亮快活的声气。在路上略谈了片刻,一同到了他的寓里坐一会,他就拉我一道到了大赉公司的轮船码头。因为午前他刚接到了无线电报,诗人太果尔回印度的船系定在午后五时左右靠岸,他是要上船去看看这老诗人的病状的。

当船还没有靠岸,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还不能够交谈的时候,他在码头上的寒风里立着——这时候似乎已经是秋季了——静静地呆呆地对我说。

“诗人老去,又遭了新时代的摈斥,他老人家的悲哀,正是孔子的悲哀。”

因为太果尔这一回是新从美国日本去讲演回来,在日本在美国都受了一部分新人的排斥,所以心里是不十分快活的;并且又因年老之故,在路上更染了一场重病。志摩对我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双眼呆看着远处,脸色变得青灰,声音也特别的低。我和志摩来往了这许多年,在他脸上看出悲哀的表情来的事情,这实在是最初也便是最后的一次。

从这一回之后,两人又同在北京的时候一样,时时来往了。可是一则因为我的疏懒无聊,二则因为他跑来跑去的教书忙,这一两年间,和他聚谈时候也并不多。今年的暑假后,他于去北平之先曾大宴了三日客。头一天喝酒的时候,我和董任坚先生都在那里。董先生也是当时杭府中学的旧同学之一,席间我们也曾谈到了当时的杭州。在他遇难之前,从北平飞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我也偶然的,真真是偶然的,闯到了他的寓里。

那一天晚上,因为有许多朋友会聚在那里的缘故,谈谈说说,竟说到了十二点过。临走的时候,还约好了第二天晚上的后会才兹分散。但第二天我没有去,于是就永久失去了见他的机会了,因为他的灵枢到上海的时候是已经殓好了来的。

文人之中,有两种人最可以羡慕。一种是象高尔基一样,活到了六七十岁,而能写许多有声有色的回忆文的老寿星,其他的一种是如时赛宁一样的光芒还没有吐尽的天才夭折者。前者可以写许多文学史上所不载的文坛起伏的经历,他个人就是一部纵的文学史。后者则可以要求每个同时代的文人都写一篇吊他哀他或评他骂他的文字,而成一部横的放大的文苑传。

现在志摩是死了,但是他的诗文是不死的,他的音容状貌可也是不死的,除非要等到认识他的人老老少少一个个都死完的时候为止。

同类推荐
  •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本书是一扇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它能带你穿越高山、沙漠、森林,带你去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你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纵览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多角度解读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广播电视业务

    广播电视业务

    这本书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供有志成为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人员自学使用。
  •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本书分为“怀念”“新解读”“写朋友”“读书乐”“爱生活”“人世间”“少年游”七个部分。选入的散文比较宽泛,不局限于游记、抒情、记叙,亦将哲学、历史、文化、科学各类文论和随笔选入,并包括书评、影评、议论、杂感、演讲等,这些应用类文章不仅对中学生、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编者在每篇文章中依旧有选择地写出精练的点评,文后还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深入解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掌握生动活泼的遣词造句,体会独特的思想和思考角度,从而领悟到另类的“形散神也散”的散文真谛……
热门推荐
  • 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未知的远古文明》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诱妻入怀:总裁,请温柔

    诱妻入怀:总裁,请温柔

    她是有着娱乐圈泰迪之称的花心女星,他是冷酷无情的克妻总裁钻石王老五,酒吧里的一次邂逅,让她不幸沦为了他的目标。“你真帅!”她勾了勾嘴角,热情如火,主动得像只妖精。“这可是你自找的,后果自负!”如同撒旦一般的他,便直接化被动为主动……
  • 燃情岁月里的青春密码:当代青少年情感与情绪读本

    燃情岁月里的青春密码:当代青少年情感与情绪读本

    本书编者为大家精挑细选了多篇感人肺腑的精美文章。其中有出自名家之手的,也有源自平凡如你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哪一种风情,阅读后定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阅读快感:读后定会令你酣畅淋漓,掩卷凝神沉思……在精美的文章后面还附有编者独特的点评与相关的名人名言。点评中蕴含了编者最精辟的见解,以及特殊却共通的个人体验;名人名言让我们与大师的交流变得畅通无阻,零距离的接触名流的人生观。相信每一位青少年朋友捧起本书,一定会开卷有益;或许,我们在书中都能看见青春的影子,与过往的自己。
  • 路边草

    路边草

    健三从英国留学回东京后,带着满腔热情致力于做学问,但每个月的薪水只够一家人勤俭度日。而落魄的岳父、穷困的养父母、重病的哥哥和姐姐,都把留过学的健三当作“主心骨”。虽然自己的生活窘迫不堪,但碍于情面,健三多少都接济一些,因此经常和妻子闹矛盾。健三为生计疲于奔命,又不善于交际,无法排遣精神上的孤独与迷茫。夹在金钱与理想之间,他一边反思人生的意义,一边艰难地坚持着理想。
  • 人生65个致命的谬误

    人生65个致命的谬误

    给懦弱者带来勇气,给困惑者指点迷津,给聪明者提示警醒,给愚昧者带来智慧。认识了人生的谬误,就可以减少奋斗的坎坷;删除了思想的谬误,就可以洗涤心灵的迷茫。廉者常乐无求,是真理决定你光明的一生!贪者常虞不足,是谬误让你一生受尽烦恼。
  • 枷锁

    枷锁

    安宁站在凸出建筑外的悬空阳台上,身旁的绿色植物因无人打理,在晚夏的季节里显出一派杂乱的茂盛。枝条横七竖八的,像是要奋力往某处伸,又似乎毫无目的地。安宁的情绪在阴沉的风中仍难平复。风不小,她脚下被踢倒的球形花盆被吹得滚到一边去了。安宁呼出一口气,试着转移注意力。眼前忽地掠过一只燕子,滑翔着往城市的深处飞去。阳台下方是步行街道,有嘈杂的人声传来。两侧的高楼则如拱顶一般,将天空逼成了一条曲折而灰暗的线。各式的飞行器在乌云上下穿梭,楼宇间像棋盘一样横亘着城区交通电梯,载着忙碌的人们驶向各自的目的地。人们忙着奋发,忙着挥霍,忙着庸碌。安宁想,这个时代,既先进开放,又愚昧落后。
  • Hello,时先生

    Hello,时先生

    一场车祸夺走一尸两命,纪思情成为肇事者被判刑三年。入狱那天:“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自杀,毕竟是两条活生生的命。这个罪,我认。”减刑出狱那天:“既然法院当初判了我三年,那剩下的这一年我用劳力偿还给他。”然而这一切只换来他拿着一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你这个杀人凶手,就算把你千刀万剐也偿还不了我所失去的。”她背着他擦去眼角的泪水,迎头将脖子抵进刀尖里:“既然这样,那我用这条命还够不够?”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时北墨疯了。他抱着一个鲜血淋淋的女人跑向医生:“救不活她,我让整个医院为她陪葬。”后来听说他把她弄丢了,有人见他掘地三尺,只为寻找一个脖子上有条疤的女人。此去经年,晓风残月,纵有千种风情,与何人说?
  • 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本书作者是青藏铁路一期和二期建设的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全国少数几位全程采访青藏铁路的记者之一,对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一往情深。本书是伴随青藏铁路建设中在各大媒体上进行的系列报道,形成的散文特集。全书透过作者充满激情的文字,全程记录了这项世界奇迹的诞生,讴歌了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朴实而伟大的奉献者。正如作者所言:如今,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在我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条通天大道,而是一种意味、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和生命的一部分。
  • 鞋是风筝脚是线

    鞋是风筝脚是线

    看得懂的诗歌,飞的远的想象,明明白白的句子,星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