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200000001

第1章 故 事 一

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其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谓“正祠”。

正衙法座,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辇后曲盖谓之“筤”,两扇夹心,通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

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复门,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召。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门合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然)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东西头供奉官,本唐从官之名。自永徽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之西头供奉官。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中,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复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复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岁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著令矣。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靴,有閟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巾分[緌、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根,即今之带钅夸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正)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袱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折)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用硬脚。本朝袱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复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

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 )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

予及史馆检讨时,(议)枢密院札子问宣头所起。予按唐故事,中书舍人职(堂)掌(语)诏诰,皆写四二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录之于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故)梁《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薄”也。梁朝初置崇政院,专行密命,至后唐庄宗复枢密使,使郭崇韬、安重诲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敕”;小事则发头子、拟堂帖也。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本朝枢密院亦用札子。但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札子,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以此为别。头子唯给驿马之类用之。

百官于中书见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声唱一声“屈”,则趋而入。宰相揖及进茶,皆抗声赞唱,谓之“屈揖”。待制以上见,则言“请某官”,更不屈揖,临退仍进汤。皆于席南横设百官之位,升朝则坐,京官已下皆立。后殿引臣僚,则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中书则略贵者,示与之抗也。上前则略微者,杀礼也。

唐制:丞郎拜官即笼门谢。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则拜舞于子阶上,百官拜于阶下而不舞蹈,此亦笼门故事也。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门合 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门合[ 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予为学士时,目观此事。

谏议班在知制诰上,若带待制,则在知制诰下,从职也。戏语谓之“带坠”。

集贤院记开元故事:校书官许称学士。今三馆职事皆称学士,用开元故事也。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予为延经略使日,新一厅,谓之“五司厅”。延州正厅乃都督厅,治延州事。五司厅治延路军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经略、安抚、总管、节度、观察也。唐制:方镇皆带节度、观察、处置三使。今节度之职多归总管司,观察归安抚司,处置归经略司。其节度、观察两案并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经略、安抚司不置佐官,以帅权不可更不专也。都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同()签书,而皆受经略使节制。

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乃给事中之职,当隶门下省,故事乃隶枢密院,下寺监皆行札子;寺监具申状,虽三司亦言“上”。银台主判不以官品,初冬独赐翠毛锦袍。学士以上,自从本品行案用枢密院杂司人吏。主判食枢密厨,盖枢密院子司也。

大驾卤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勘契也。其牡谓之“雄牡箭”,牝谓之“辟仗箭”,本胡法也。熙宁中罢之。

前世藏书分隶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中,乃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馆书,给书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校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

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皆不兼他务。文馆职任,自校理以上,皆有职钱,唯内外制不给。杨大年久为学士,家贫请外,表辞千余言,其间两联曰:“虚忝甘泉之从臣,终作莫敖之馁鬼。”“从者之病莫兴,方朔之饥欲死。”

京师百官上日,唯翰林学士敕设用乐,他虽宰相亦无此礼。优伶并开封府点集。陈和叔除学士,时和叔知开封府,遂不用女优。学士院敕设不用女优,自和叔始。

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张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经生)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毡幕及供应人私传所试经义,盖尝有败者,故事为之防。欧文忠有诗:“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礼数重轻如此,其实自有谓也。

嘉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定官。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复弥之,以送复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则详其程文,当从初考,或从覆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是时王荆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杨乐道守法以为不可。议论未决,太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封弥官,闻之,谓同舍曰:“二公何用力争,从道十日前已闻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既而二人各以己意进禀,而诏从荆公之请。及发封,乃王俊民也。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

选人不得乘马入宫门。天圣中,选人为馆职,始欧阳永叔、黄鉴辈,皆自左掖门下马入馆,当时谓之“步行学士”。嘉中,于崇文院置编校局,校官皆许乘马至院门。其后中书五房置习学公事官,亦缘例乘马赴局。

车驾行幸,前驱谓之“队”,则古之“清道”也。其次卫仗,“卫仗”者,视阑入宫门法,则古之“外仗”也。其中谓之“禁围”,如殿中仗。《天官》:“掌舍,无宫,则供人门”。今谓之“殿门(文)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钺立于紫宸门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又有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绝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木过东西对立于殿前,亦古之虎贲、人门之类也。

予尝购得后唐闵帝应顺元年案检一通,乃除宰相刘(句)日句(右)兼判三司堂检。前有拟状云:“具官刘(句)右,伏以刘(句)(右)经国才高,正君志切,方属体元之运,实资谋始之规。宜注宸衷,委司(判)邦计,渐期富庶,永赞圣明。臣等商量,望授依前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兼判三司,散官勋封如故,未审可否?如蒙允许,望付翰林降制处分。谨录奏闻。”其后有制书曰:“宰臣刘(句)右,可兼判三司公事,宜令中书门下依此施行。付中书门下准此,四月十日。”用御前新铸之印,与今政府行遣稍异。本朝要事对禀,常事拟进入,画“可”然后施行,谓之“熟状”。

事速不及待报,则先行下,(具先行下)具制草奏知,谓之“进草”。熟状白纸书,宰相押字,他执政具姓名。进草即黄纸书,宰臣执政皆于状背押字。堂检宰执皆不押,唯宰属于检背书日,堂吏书名用印。此拟状有词,宰相押检不印。此其为异也。大率唐人风俗,自朝廷下至郡县,决事皆有词,谓之“判”,则书判科是也。押检二人,乃冯道、李愚也。状检瀛王亲笔,甚有改窜(句)籧抹处。按《旧五代史》:“应顺元年四月九日己卯,鄂王薨;庚辰,以宰相刘(句)(右)判三司。”正是十日,与此检无差。宋次道记《开元宰相奏请》、郑畋《凰池稿草》、《拟状注制集》,悉多用四六,皆宰相自草。今此拟状,冯道亲笔,盖故事也。

旧制:中书、枢密院、三司使印并涂金。近制:三省、枢密院印用银为之,涂金;余皆铸铜而已。

同类推荐
  •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世长生之妙典”(国学网原版点注,傅刚审定)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世长生之妙典”(国学网原版点注,傅刚审定)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参校版本:一、《云笈七签》所收务成子注本。二、《修真十书》梁丘子注本。三、《道藏辑要》尾集二蒋国祚注本(简称蒋本)。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热门推荐
  • 指婚后爱,老公大人有点彪

    指婚后爱,老公大人有点彪

    有见过女儿不嫁跟着女婿跑的妈吗?叶霏见过,就是她老妈。等等!老公为毛会有枪?连拆弹都会!不小心翻开存折小数点后面的零有些数不过来。我的天,国际杀手都找来了!“萧亮,你到底是谁啊?”“媳妇,我是你老公啊。”
  • 娱乐圈:佛系女主

    娱乐圈:佛系女主

    年度Ip大剧《茫茫人海遇见你》男女主吵cp,天天微博发糖,私下里却谁看谁都不顺眼。不过粉丝却在微博上撕的昏天黑地。……女主:说什么霸气侧漏的容爷没想到是个如此小心眼的醋包!男主:说什么男友力爆棚的清冷女王没想到是个一心向“佛”的小女人!……一段时间之后:女主(看手机):你干什么?男主(凑过去):哦哦,我就看看,……你能给我你的微信号吗?欢喜冤家,假戏真做本文又名《男主他总吃醋》ps:本文人物不涉及任何现实真人,请勿自我带入当真。娱乐总跳不出一个圈子,总有套路雷同。本文半架空,不要当真。pps:作者没写过娱乐圈,这是一次尝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客气指正。
  • 拐了弯的日子

    拐了弯的日子

    老大先是被判了死缓,第二年秋天改判了无期。实际上,他只在新疆的监狱里蹲了二十年。你既然问到他的近况,我就跟你说一说吧。出狱后,他在咱们老家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开着一辆白色“捷达”轿车,车身左侧的后车门掉了一大块油漆,远远看上去像是一块烂疮。副驾驶座位上的弹簧坏了,弯曲的钢丝刺透了包皮布,如同撅着几颗钉子。任何一个打车的人刚拉开车门时都会吓一跳。老大觉得这样正好。他不喜欢有人坐在旁边,因为坐在旁边的人总是问这问那。在你的记忆里,老大肯定还是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身边围着几个弟兄,整天在街头游来荡去的时髦青年。
  • 婚甜蜜爱

    婚甜蜜爱

    一纸协议,把两人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遇到她之前,他心里有另一个女人;遇到她之后,除了那个女人,他的心里只剩仇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骨夜宴

    百骨夜宴

    发生在绍兴年间的诡秘怪谈,揭露古代志怪小说背后血腥恐怖的秘密。临安城内巫蛊方术盛行,富可敌国的叶家有一位丑婢名曰芸奴,因地位低下、性格木讷常常受人欺侮,却身负奇术,在欲望横行的高宅大院中小心求生。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1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1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由此,本套丛书就根据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对选编作品进行了科学的分级,以主题阅读的方法串联选文,同时兼顾“家国情怀、社会参与、公共道德、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六大核心素养,并设置“主题导读”“阅读小助手”“乐读单”等版块,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小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阅读体验。
  • 横吹曲辞 捉搦歌

    横吹曲辞 捉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炉(中国好小说)

    冰炉(中国好小说)

    八里岗是一个偏僻的村庄,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死了,又生了。上一辈的恩怨下一代延续了。时间流逝,地主欺压了人,又被人欺压了。母亲的仇,女儿长大了想办法报。小说记录了这个村庄里,梁玉兰,任光华,梁文法,梁四老汉,巧巧等一众人物的命运,有些愚昧,有些悲苦,有些残酷。
  • 女人就是要嘴甜

    女人就是要嘴甜

    爱哭的林黛玉独自衰怨地荷锄葬花,而嘴甜的王熙凤风光地作面威风。可见,嘴甜才是女人最厉害的武器,惟有嘴巴甜一点,幸福才能多一点,嘴甜不用花成本,但很管用,养成时不时美言别人的习惯,无论是人生还是爱情,都将会得到千百倍的正面回馈!
  • 与妻成约,总裁深藏不露

    与妻成约,总裁深藏不露

    渣男劈腿,闺蜜恶毒。人前他是封氏集团总裁封烨,人后他是远古上神莫千羽。本是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因所谓的前世缘再次绑定在一起。他伪装温柔一步步引诱她步入这场谎言编制的牢笼里,剥夺她对命运的选择权。无端的进入未知的世界,她选择信任。可,真的需要信任么?幻境崩溃时她才明白原来一切不过是假象,一切的宠溺都是因为她身上的利用价值。当一切已成往事,又该如何去面对彼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