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700000004

第4章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0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

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高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千米的高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0千米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千米。

许多人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求解这道题目。他们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车把之间的第一次路程,然后是返回的路程,依此类推,算出那些越来越短的路程。但这将涉及所谓无穷级数求和,这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

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提出这个问题,他思索片刻便给出正确的答案。提问者显得有点沮丧,他解释说,很多数学家总忽略简单方法,而去采用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

冯·诺伊曼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正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他解释道。

2.往返旅行

当我们驾驶汽车旅行的时候,汽车在不同的时刻当然会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如果把全部距离除以驾驶汽车的全部时间,所得到的结果叫做这次旅行的平均速度。

史密斯先生计划驾驶汽车从芝加哥去底特律,然后返回。他希望整个往返旅行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在抵达底特律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平均速度只达到每小时30千米。

为了把往返旅行的平均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0千米,史密斯在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必须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呢?

求解这道令人困惑的小小难题,并不需要知道芝加哥与底特律之间的距离。

在抵达底特律的时候,史密斯已经走过了一定的距离,这花去了他一定的时间。如果他要把他的平均速度翻一番,他应该在同样的时间中走过上述距离的两倍。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不花任何时间便回到芝加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史密斯根本没有办法把他的平均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0千米。无论他返回时的速度有多快,整个旅行的平均速度肯定要低于每小时60千米。

如果我们为史密斯的旅行假设一个距离,事情便会容易理解一些。比如说,假设往返旅程各为30千米。由于他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他将用1小时的时间完成前一半的旅行。他希望往返旅行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这意味着他必须在1小时中完成整个60千米的旅程。可是,他已经把1小时的时间全都用了。无论他返回时速度有多快,他所用的时间全都用了。无论他返回时速度有多快,他所用的时间将多于1小时,因此他必定要用多于1小时的时间完成60千米的旅程,这使得他的平均速度低于每小时60千米。

升官题

传说唐代尚书杨损,廉洁奉公,任人唯贤。有一次,要在两名小吏中提升一人,主管提升工作的官员感到很难决断,便请示杨损。杨损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于是,他说:“一个官员应具备的一大技能是速算。让我出题来考考他们,谁算得快就提升谁。”杨损出了一道题:

“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强盗在商讨如何分赃。他们说,如果每人分6匹布,则余5匹;每人分7匹布,则缺少8匹。试问共有几个强盗几匹布?”两个小吏听过题目后,便用筹算解联立一次方程组。后来,先得出正确结果的小吏果真升了官,大家心服口服。

这个故事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解联立一次方程组的熟练程度。事实上,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已系统地叙述了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贡献之一。

《九章算术》是我国至今有传本的一部经典数学着作,内容极为丰富,它几乎集中了过去和当时的全部数学知识,将246个问题分为九章,所以叫做《九章算术》。

《九章算述》不是出自某一个人的手笔,不是一个时代的作品。它是经过历代名家的修订和增补,才逐渐成为定本的。它成书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结论,据推测起码在公元1世纪之前。《九章算术》对我国以及一些外国的数学发展有很大影响,直到16世纪我国的数学着作大都还是受它的体例影响。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在古埃及时已经出现。巴比伦人已经知道某些特殊的二次、三次方程的解法,例如: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是1000,其中一个边长是另一个边长的23少10,问各长多少?这相当于解联立方程x2+y2=1000,y=12x-10。

当时实际的解只是由观察某些简单的数字关系而得到答案。

《九章算术》的第8章“方程”,给出了联立一次方程组的普遍解法,并且使用了负数,这在数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是用算筹来运算的,未知数不用符号表示,只是将各个系数用算筹依次布列成方阵的形式。“程”是变量的总名,也有计量、考核、程式的意思。“方程”的名称,就来源于此。

《九章算术》第8章的第1题为: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禾”指黍米,一“秉”即一捆,“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就是说:三捆上等黍米,两捆中等黍米,一捆下等黍米,一共可打出黍米谷39斗。

设上、中、下禾,每捆各出谷x、y、z斗,则用现代的方程来表达,可得3x+2y+z=39,2x+3y+z=34,x+2y+3z=26。

在《九章算术》中列出的方程形式为:

在方程中只能看到系数,看不到未知数,文字采用直排,而且阅读时是从右到左的。由于这种方程中,未知数不用符号表示出来,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分离系数法。书中给出的解法是联立一次方程组的普遍解法。除了符号、名词和计算工具不同外,和现代使用的消元法实质一样。

(第8章)中还有四元及五元的方程组,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来解的。

在国外,线性方程组的完整解法,直到17世纪末才由微积分的发明人莱布尼茨着手拟定。可见,从时间上来说,《九章算术》的解法实是在世界数学史上一大光辉成就,值得中国人自豪!

自从《九章算术》提出了多元一次联立方程后,多少世纪没有显着的进步。贾宪、秦九韶、李治等人曾研究过一元高次方程。元朝杰出数学家朱世杰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组理论,并称为“四元术”。他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表示四个未知数,相当于现在的x、y、z、u。朱世芝的《四元玉鉴》一书,举例说明了一元方程、二元方程、三元方程、四元方程的布列方法和解法。其中有的例题相当复杂,数字惊人的庞大,不但过去从未有过,就是今天也很少见。可见朱世杰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

在外国,多元方程组虽然也偶然在古代的民族中出现过,例如巴比伦人借助数表处理过某种二元二次方程组,但较系统地研究却迟至16世纪,1559年,法国人彪特才开始用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不同的未知数。而过去不同未知数用同一符号来表示,以致含混不清。正式讨论多元高次方程组已到18世纪,由探究高次代数曲线的交点个数而引起。1764年,法国人培祖提出用消去法的解法,这已在朱世杰之后四五百年了。

数学之源

数学最初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大约在三百万年前,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以采集野果、围猎野兽为生。这种活动常常是集体进行的,所得的“产品”也平均分配。这样,古人便渐渐产生了数量的概念。他们学会了在捕获一头野兽后用一块石子、一根木条来代表;或者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记事、记数。这样,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眼光中,一个绳结就代表一头野兽,两个结代表两头……或者一个大结代表一头大兽,一个小结代表一头小兽……数量的观念就是在这些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捕获手段的提高,所获的野兽越多,绳子的结越多,需要的数目也越大。

在距今大约五六千年以前,沿非洲的尼罗河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文明社会——埃及。埃及人较早地学会了农业生产。尼罗河每年7月定期泛滥,淹没大片农地,11月洪水逐渐退落。埃及人通过长期观察,注意到当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没的时候,正是洪水将至的预兆。还发现,这种现象大约365天重复一次。这样,埃及人就选择在洪水泛滥之后留下的肥沃淤泥上下种,待6月洪水来临之前收割,以获得好的收成。这是通过天文观测进行农业生产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古埃及的农业制度,是把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土地分配给每一个人的,租用的人每年把他的收成提取一部分给土地所有者——国王。如果洪水冲毁了他们所分得的土地,他可以向国王报告,国王便派人前来调查并测量损失的那一部分,这样,他交的租就会相应减少。这种对于土地的测量,导致了几何学的诞生。实际上,几何学的原意就是“土地测量”。

数学正是从打结记数和土地测量开始的。

与埃及同时,世界上还有几个同样伟大的文明社会,如亚洲西部的巴比伦,南部的印度和东部的中国,它们分别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同时也产生了各自的记数法和最初的数学知识。在距今大约两千多年以前生活在欧洲东南部的希腊人,继承了这些数学知识,并将数学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科学:古希腊文明被毁灭后,阿拉伯人保存和继承了他们的文化,后来又传回欧洲,使得数学重新繁荣起来,并最终导致了近代数学的创立。

十进制和二进制的故乡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远远领先于巴比伦和埃及。

中国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数学符号,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刻在甲骨或陶器上的数字,已十分常见。这时,自然数计数都采用了十进位制。甲骨文中就有从一到十到百、千、万的十三个记数单位。

在运算过程中用的是算筹。算筹就是一些用木、竹制作的匀称的小棍,算等纵横布置,就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据考证,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到前5世纪的春秋时代,我国算筹记法已经完备,而印度正式使用0这一符号是在公元876年以后。只有表示0的方法使用后,十进制才算完备。因此,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十进制故乡。

中国还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发展地。二进位制中,只有0和1两个符号,0仍表示零,1仍表示“一”。但“二”就没有单独数码代表,因此得“逢二进一”,这样便可以表示一切自然数。

例如:

自然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进制12345678910

二进制11011100101110111100010011010

规矩和直尺圆规

规和矩发明于中国,是古人用来测量、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规”就是画圆的圆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古人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这个意思。规矩发明的确切年代已无法查清,但在公元前15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了。汉朝着名史学家司马迁着的《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是“左准绳,右规矩”。这意思是说,夏禹是左手拿着水准绳,右手拿规和矩进行测量,规划出治水方案的。说明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约公元前2O00年)就有了规和矩这两种几何工具了。

规矩的使用,对于我国古代几何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周代数学家商高曾对“用矩之道”作过理论总结:“平矩以正绳,堰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这一段话,精炼地概括了矩的广泛而灵活的用途。“平矩以正绳”,是指把矩的一边放置水平,另一边靠在一条竖立的线上,可以判定绳子是否铅直。“堰矩以望高”,是指把矩的一边仰着另一边放平,可以测量高度。“覆矩以测深”,是把上述测高的矩颠倒过来,就能测量深度。“卧矩以知远”,是指上述测高的矩平躺在地面上,就可以测出远处两地间的距离。

古希腊人研究几何问题时,一般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这种直尺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希腊人作图只能从最基本的工具——直尺和圆规开始,完成尽可能多的几何图形。由此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能否用直尺圆规画出这个图形;二是如能画出,怎么画。在这方面,最有名的是所谓直尺圆规作图的三大问题: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和化圆为方。对用直尺圆规作图的研究,导致了许多数学定理的发现。

最早的数学表

上中学数学课,计算时常常要用一些数学表:平方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有了数学表,就不用从头计算,而可以直接查表得到结果,大大方便了计算。这些数学表,是在长期的逐步积累中发展、完善的。

在靠近幼发拉底河的古代巴比伦的庙宇图书馆遗址,曾挖掘出大量的泥土板,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乘法表、加法表、平方表、倒数表和平方根表等。这些都是人类最古老的数学表,古巴比伦人就是用它们作为简化计算的工具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表,是“乘法九九表”。据说春秋时代霸主之一齐桓公招聘贤才,但无人应聘。一天,有一个人前来求见,齐桓公说:“你有什么本领?”来者说:“我会九九歌。”齐桓公嘲笑他:“会背九九歌也算本领吗?”那人回答:“背九九歌确实算不上什么大本领,但是如果您对我也能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贤士不来应聘吗?”齐桓公觉得有理,就款待了他,后来果然招到很多能人。

这里的九九歌,就是现代的乘法九九表。这个故事也说明,九九歌在我国很早就已经普遍被人掌握了。在我国敦煌等地出土的西汉竹简(竹简是我国古代人用来写字的竹片)上,都记载着不完整的“九九表”。例如,敦煌的汉简中的“九九表”共十六句,即是:

九九八十一八八六十四五七卅五二三而六

八九七十二七八五十六四七廿八五五廿五二二而四

七九六十三六八八三七廿一四五廿

五八三五十五

今天,人们可以用电子计算器来代替许多数学表,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还在使用九九表,因为它方便易学,也很实用。

分数的妙用

有一位阿拉伯老人,生前养有11匹马,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继承遗产的12、14、16。儿子们想来想去没法分:他们所得到的都不是整数,即分为112、114、116,总不能把一匹马割成几块来分吧?聪明的邻居牵来自己的1匹马,对他们说:“你们看,现在有12匹马了,老大得12匹的12就是6匹,老二得了12匹的14就是3匹,老三得了12匹的16就是2匹,还剩一匹我照旧牵回家去。”这样把难分的问题解决了。

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同类推荐
  •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文章写作是考验一个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此训练。能极大的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人处事交流条理分明。
  • 经济法

    经济法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经济法》既系统全面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做到简明扼要,阐释清晰,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论述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经济法》在内容上力求反映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内容设计上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先介绍基本知识,再用知识拓展和知识链接的形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行剖析,结合同步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学霸习惯学习法

    学霸习惯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习惯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文科学习能力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文科学习能力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沧州武术(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沧州武术(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一文一武,一国宝,一人祖。”这首说沧州的民谣形象地描绘了沧州的人文特色。文指一代文宗纪晓岚,武指沧州武术之乡,国宝说的是沧州铁狮子,人祖说的是盘古。
热门推荐
  • 妈咪你被通缉了

    妈咪你被通缉了

    要问如果女人带球跑了的后果是什么?阎亦辰:抓住揍一顿就行了!夜几宁:?阎亦辰:乖~是你揍我,这么大人还看不住老婆,该打!一场蓄意陷害,她意外毁了总裁大人的清白,被某人天天逼着负责,本以为要以他之姓,冠她之名,可是一场被设计的误会,让她的心碎了满地,带球落跑。五年后,她以为与他已是遥不可及,却不想天天都是负距离。“阎亦辰,我看你不止心理有病!”“对,其实我生理上也有病,除了你,谁都不行!”栗子和椰子悄悄关上房门,真好,爸爸妈妈又要给他们添小宝宝了。
  • 傲娇萌妻,只宠你!

    傲娇萌妻,只宠你!

    【女强宠文】“唔……别碰我!”“老婆,我们该生猴子了。”前世,她死的惨烈,被毁容,变瘸子。重生后,她誓要将欺负过她的人踩在脚底下,手刃白莲,脚踢仇人。上一世爱到入骨的男人,她也决定抛掷脑后。可是,这个男人却突然化身为宠妻狂魔。甚至动不动就上演壁咚,椅咚,地咚,各种咚。好不容易享受单身生活,她怎么能再掉入坑里。屁股拍拍,完美走人,可是,却被男人拉到全球直播的镜头前,拿着巨大钻戒跪地求婚,“老婆,要享受单身生活可以,但是必须要先出现在我们家户口本上。”“我才不要呢。”男人却一把扛起她,笑得邪肆,“耿太太,关起房门来在说不要……”
  • 诸天器魂

    诸天器魂

    苍天不仁,万物为邹狗。我等皆被困在世间的牢笼里,深陷不自知。一生奋斗,辗转生死,众叛亲离!只为了超脱出去!我等可以放弃所有,只为那虚无缥缈的希望!
  • 明伦汇编人事典疾病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疾病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家印内部讲话

    许家印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恒大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许家印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等,纵观商海风云,许家印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他是如何带领恒大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使其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广的地产企业呢?他又是如何在前途黯淡遭人唾骂的中国足球大背景下扛起中国足球大旗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幻法剑风

    幻法剑风

    风云大陆是一个魔法与武技并存的一个大陆,也许风云大陆沉静太久,千年来的和平让某些人不安分起来,野心开始充斥着……开始动荡的风云大陆,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终于来临,一个精英荟萃的年代的到来,他们为了国家、亲人、爱情和友情奋斗着,他们的奋斗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像一部史诗展开在人们的眼前……
  • 领导干部廉洁句典

    领导干部廉洁句典

    作者撷取众多国学句典里的精彩章句,加以归类和译介,目的是给领导干部读者推荐国学知识,从中了解廉洁自律的经验和为官处世的道理,结合当下反“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始终坚守为官底线,坚定理想信念,顺利过好从政关,成为合格的、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领导干部。
  •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知识、智慧和韬略,而是辩论的方法和技巧。辩论需要辩论者妙语如珠。逻辑严谨,同时,辩论也需要辩论者具有奇谋妙计。在辩论中,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怎样能够神机妙算,以弱胜强?当我们面对骄横的对手时,又怎样诱敌上钩,给对手一个下马威?当己方陷入困境时,又怎样能够巧施妙计,化险为夷?这一切,都需要辩论者有制胜之道。
  • 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这是一部古代希腊人和古代罗马人在原始社会阶段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它收集了这一历史时期各种神话故事100余篇。作品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充满瑰丽的想象和隽永的哲思,是西方文化形态、人格精神的一种体现,对西方人的行为道德、价值观、文化心理以及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