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行为艺术
一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漫长的,也可以说是短暂的。一下子从一位学生转变为老师,这种角色的转变最明显的是不自然。当新老师走进教室,踏上讲台,看到这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心中油然生起一种爱意!他们听话的眼神,不禁让你十足的安慰!他们的坐姿,给你一种忘却一切的动力!在这样宁静的氛围里学习,真是一种享受!
可现实中的学生往往是不可能做到的,虽说他们一开始能做到,可时间一长,再“乖”的学生也无法忍受。更何况现在有太多的学生有逆反心理,想要求他们做到坐正5分钟就已经是在难为他们了。所以要想让一堂课上得轻松、快乐、有效果,那是非常难的。因此需要运用课堂艺术来渲染!
其实,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吸引的。就如在课上,一点小小的声音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都能令他们窃窃私语。抓住这一点,我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个有意注意的游戏。即教师右手为有效命令,左手为无效命令。当教师举起右手并说出命令时,学生跟做。当教师举起左手说出命令时,学生可做任何动作,除了教师所命令的,自由发挥!当然游戏还是以有效命令告终。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下,锻炼了他们的有意注意,使他们的大脑适当地放松并更快地进入角色。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上课的乐趣,在语文课上蹦蹦跳跳也不是难事啊!老师也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避免了灌输!
学生在上课时也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课堂上往往学生的一个小动作都能引起全班喧哗,这样即便课堂纪律再好的班级也难免使教师的思路被打断,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因此,课前或平时应注意一些心理游戏的训练。如“抗干扰”游戏就很实用。“抗干扰”游戏,即两个学生面对面,一个做怪相,一个静静地看,直到引笑对方再轮换。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保持教室安静,即便无法忍受也不能发出笑声,培养他们的忍耐度。
(二)课堂语言艺术
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学生,所以,需要用儿童化的语言去跟他们交谈。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总会称呼他们为“小朋友”。这是因为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于一年级的老师而言,更要有种亲和力。比如:我在上《画秋天》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语言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复习旧知识。老师:“这是什么?”学生:“这是落叶。”老师:“那是什么?”学生:“那是大雁。”上语文课时,老师要强调回答问题要完整,并注重句式的训练。我们在教育学上都学过: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模仿力是非常强的。所以,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也就更高。在课文的朗读上,别看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能用非常恰当的词来描述事物,很清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就比如《画秋天》这一课。一位学生说:“秋天很美,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有感情,而且要抒情。声音不需要太响。”然后,他开始自我示范朗读课文,效果真的不错。对于语言表达方面,我还经常强调说话时要注意眼睛对视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很多学生朗读时,语气强调很明显,但对于神情的表现还是有所欠佳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同时要强调神情的训练,平时多做眼神和表情的训练,比如眼睛望着黑板,想象那是一片大草原,在草原的更远处有一群牛羊。我在上《蓝天、白云》这一课时,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展开想象,听录音,用眼睛看着前方,穿过黑板,穿过校园,穿过一切障碍,仿佛看到了大草原……学生接受得也较快,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比如说《画秋天》里,“我画树下的落叶,你画校园里的菊花,他画天上的大雁。”这是我对你说的话,要强调的时候,就要进行眼神的训练。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谁说的话?”“我。”“我对谁说的话?”“是我对你说的话。”这样,再一个位置上多练,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朗读时,除了强调眼神这种语言的训练,还有挑眉、皱眉、哭脸、笑脸……一系列的训练都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老师怎样做,他们会模仿得很像。简单地说,教师在讲台上,不单单是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一位演员,要让在座的观众产生共鸣,这就是一堂课成功的地方。
(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对于教育机智,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现在的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经常出乎你的意料。这就要看你在课堂上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我在一年多里碰到了无数次,但最近的一次就在上周。我在课上教授“爱,不爱”的句式造句的时候,学生造了这样一句“沈老师爱跟男朋友跳舞,不爱睡觉。”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确实定了一下,想想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竟然能造出这句话,确实也挺不容易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疑问“真的吗?沈老师有男朋友了吗?沈老师结婚了吗?”对于这种情况,你们会怎样解决?当时,我就说:“认为我没男朋友的举手;认为我有男朋友的举手;认为我结婚的举手。”结果怎样?我只是幽默地告诉大家:“嘿嘿,我就不告诉你们。”闹剧也就在笑声中结束了。毕竟,你已经回答过了,虽然不是很确定,但你的回答,足以让他们思考一阵了。
现在的小学生,如果你逃避他们的问题,他们就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有质量,就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更何况是让你尴尬的问题,所以,更需要锻炼我们新教师的教育机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