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的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慧律法师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呐喊,这体现了一种对“异见”的胸怀,是一种高层次的包容。但无奈的是,我们明明知道这种胸怀的可贵与高尚,却难以拥有如此胸怀。
面对别人的不同看法,我们容易抵触和反感,我们太容易在心中一相情愿地认定自我的正确性,认为别人都是错的,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不同意见而认为对方心怀不轨。这是人类自私天性的一种体现。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提炼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不断地战胜自己内心的自私,变成一个更加宽容的人。
星云大师说:“不论是学佛还是处世,包容的智慧都弥足珍贵。”真正的佛法,对于世间的一切都是恭敬的,这是佛的精神。所以,即使你不信佛法,也应该学会佛法倡导的包容精神。如果你信佛法,第一要学弥勒佛,学常开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萨,那么肚量就要大一点,要能包容万象;要相信即使其他人和自己观点不同,也有对的地方;要用慈悲的笑容面对他人。以上这些都是佛法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感知到的。
人和人之间对事物的理解总会有些不同,所以我们在生活里一定会遇到不同意见。如果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的异议,我们将寸步难行。相反,如果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真诚相对,那么就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我们不能要求世事都如我所愿,更不能强求所有人的观点都和自己一样。人的差异性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尽量要在客观上做到求同存异,即寻找相互之间相同地方的同时尊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
要做到求同存异,相互之间的宽容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个人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经常与人发生口角。后来,他向一位大师请教:“我总是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因为他们总是拿出一些我不能接受的意见,您说我该怎么办?”
大师想了一会儿,说:“你说水是什么形状的?”
此人见大师“词不达意”,茫然地摇头说:“水哪有形状呢?”
大师笑着说:“我把水倒进一只杯子,水难道还没有形状吗?”
这人似乎有所悟,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大师又说,可我如果把水倒进花瓶呢?这人很快又说:“哦,这水的形状像花瓶。”
大师摇头,又把水倒入一个装满泥土的盆中。水很快就渗入土中,消失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思。
这时,大师感慨地说:“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就是人的一生。”
那个人沉思良久,忽然站起来,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想通过水告诉我,我们身边的人就是不同的容器,想与他们相处得好,那么,我就要把自己变成可以倒入各种容器中的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师微笑着说:“你现在已经有所得,但还不完全正确。”看着重新陷入迷思的信徒,大师接着说:“水井里的水,河里的水,海里的水,他们虽然有不同的形态,可是他们却都是水。”
这个人恍然大悟:“人其实也应该像这水一样,能够顺应和包容外界的变化,但是却永远不改自己的本色。”
大师笑着点了点头。
大师通过水,点化了一个原本没有容人之量的人。我们也同样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对于那些生活中的不同意见,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去包容、去改变。水之所以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存在,就是因为水“不较真”,它没有自己的形状,但是却也从来不改变自己的本质。道家也非常推崇水的意义,他们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也是在赞叹水的不争。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用较真的态度排斥不同的意见,而是应该像水一样,将自己融入其中,但又能保持自我。一个人如果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物,一定会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