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700000004

第4章 惊识师妹

当阿炳看到杨琴时,眼睛一亮,仿佛在哪里见过;杨琴看到阿炳时,也觉得似乎在梦中见过。两个少年对视着……他们当然没有想到,从此他们彼此将铭刻一生……

阿炳九岁这年,无锡道士在三清殿举行道会,远近寺院的人都来参加,三清殿里里外外被前来观看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外县一个大道观的白胡须道长对顾道长说:“我听说崇安寺里有一个小道童叫阿炳,二胡琴拉得绝好,老衲想领教一番,不知道长可否?”

顾道长笑道:“哪里哪里,一个小小道童,岂敢劳您费心,我这就叫他给大家拉一场,只是近年来没有练了,手可能有些生疏了。”

阿炳被叫了过来,顾道长说:“阿炳,人家都要听你拉胡琴,你就独奏一曲吧!”

阿炳便拉了起来。霎时间优美的琴音回荡在寺院之中,人们都惊呆了,谁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拉胡琴的只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少年……

阿炳演奏毕,寺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称赞阿炳,说他拉得太优美了。

白胡须老道长对顾道长说:“这小道童拉得真好,真是我们道家音乐的一颗童星,要好好栽培他。”

顾道长点了点头。

道场结束后,阿炳和华清和他们回到了崇安寺。吃饭时,张道华不服气,说:“道长偏心眼,没有让我独奏,如果让我表演,我一定胜过阿炳。”

顾道长刚跨进门,说:“道华,你太骄横了,这不符合道家淡泊心灵的修炼,你还是先把心灵深处修炼好吧!”

晚上,顾道长把华清和叫到屋里,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恢复对阿炳技艺的培养吧,大家都认为阿炳是一颗童星,今后恐怕是道家音乐的弘扬者。”

华清和心里很矛盾,他也想培养阿炳的音乐技艺,可是只要一想起严竹月的惨死,他就断然拒绝。

“清和,你想好了吗?”

华清和的眼里涌出了痛苦的泪水,他坚定地摇了摇头说:“还是培养阿炳为道教的继承人吧!”

顾道长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天傍晚,阿炳坐在寺院外的土丘上发愣,老道长走了过来,在他身旁坐下说:“阿炳,想什么呢?”

“想我爹我娘。”

“阿炳,你现在已经是一个道士了,《道德经》你也学了,按道家的宗旨,人活在这个世上,不能只为自己,道家修心养性,为的是普度众生,帮助众生入仙界,你怎么可以因为寻找不到父母就这样,你心胸太狭窄了。”

阿炳认真地听着。

“再说,华道士像对亲生儿子一样对你,难道他对你的爱还不够吗?”

“可是,他为什么忽然不教我乐技了?”阿炳问。

“那是他想把你培养成为一个正统的道家继承人,这也是很重要的,道教要发展下去,没有继承人是不行的。所以,今后你要振作起来'不要辜负华道士对你的期望。”

阿炳诚恳地说:“道长,我错了……”

这时,华清和找了来:“阿炳,阿炳……”

“师父,我在这儿呢。”

华清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见顾道长在,便说:“道长在这儿。”

阿炳站了起来,对华清和行了礼,说:“师父,对不起,我误解您了,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学好大道,学会做人。”

清和高兴地说:“对,做一个道士,首先要把《道德经》学好,也只有学好大道,才能真正弘扬道乐。”

“好,从今以后,我要下决心学道了。像老道长教诲的,要少点儿私欲,做到内景不逸,外尘不入。”

清和欣慰地看着阿炳……

晚上,阿炳在殿堂豆油灯下读《道德经》,他轻声念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道长走了过来,说:“阿炳,不但要背诵,还要了悟,要用心去领悟。”

老道长坐了下来说:“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先,老子解释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老子是我们道家的太上老君,我们要当好一个道士,就首先要学好太上老君的书,学好了,将来才能得道升仙。”

老道长又说:“道是恍兮惚、惚兮恍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用心去领会,才能悟出道的真谛。你好好用功吧!”

一天,华清和跟阿炳正在吃饭,寺院看门的来告诉华清和说,有人找他,华清和放下饭碗,出去一看,他高兴地喊:“爱华,怎么会是你,太高兴了。”

“清和,我回来了。我名字改了,叫杨平理。”杨平理拉过来他的两个孩子说,“这是我的儿子叫杨音,那是我的女儿叫杨琴。”

“叔叔。”两个小孩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

“啊,好可爱的孩子。”

这时,阿炳也放下碗走了出来。当他看到杨琴时,眼睛一亮,仿佛在哪里见过,杨琴看见阿炳也有在梦中见过的感觉,两个少年互相对视着。

华清和见了说:“这是阿炳。”

“啊,阿炳长这么大了。”

“来来来,进屋说,还没吃饭吧?”

知己相逢,华清和自然十分高兴,他忙弄了一点儿菜,又买了些饼来,大家便坐下吃了起来。

吃完饭,小孩子们到院子里玩去了,华清和跟杨平理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

华清和问:“平哥,你这些年都上哪里去了,怎么音信全无?”

“我啊”,杨平理放下茶杯小声说,“到广东去了,后来又到了湖南。”

“湖南。”

“对,参加了毛泽东办的湘潭农民运动讲习所。”

杨平理又说:“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太黑暗了,要鼓动农工起来推翻旧制度。”

“你为什么改名了?”华清和问。

“因为只知道爱国还不行,还得起来与黑暗的社会评理抗争,所以改杨爱华为杨平理了。平,用的是评理的谐音。”

“哦,原来是这样。”

华清和睁大眼睛听着。

谈了一阵,华清和问:“他们的妈妈呢?”

“唉”,杨平理叹了一口气说,“病死了,都是因为我老不在家,她一个人带孩子,操劳过度,我这才把孩子带回故乡扬州,不料我的父母也去世了,我这才来到这里。”

“哦,那以后就在这里安家落户算了,别再到处跑了。”

其实,杨平理并没有向华清和吐露实情,他到这里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党内出了叛徒,他被追捕这才改名杨平理隐遁到这里。

杨平理在一所小学任音乐教师。

一天,杨平理在给学生讲《洛神赋》,他在黑板上写道: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砜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写完后,讲道:“《洛神赋》是曹植的辞赋中最杰出的一篇,也是建安时期的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手法,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杨平理顿一下,继续讲道:“黑板上所写的是《洛神赋》中最精彩的一段……”

他转过头,见阿炳站在窗外出神地听着,就说:“进来听吧,阿炳,进来才听得清楚。”说着便走出去,把阿炳带进了教室,阿炳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座位上坐了下来。

杨平理接着讲:“诗词歌赋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要想成为一个音乐家,那就必须要有这方面的知识……”

杨平理又继续说:“懂音乐的人,还必须了解历史文化,现在,我讲一下昭君出塞。昭君原是西汉元帝后官的一个宫女,她生性刚正,长得很美,但因不愿贿赂画师,被画成丑女而长期埋没在后宫。后来,为求汉匈和亲,她毅然出塞,远离乡土,千里迢迢去到塞外大草原和匈奴单于成亲,她忍受了对家乡的思念,克服了对异乡的不适,以她的善良和机智,终于完成了汉匈五十年的和睦,最后香销玉殒,魂归故里。”

阿炳睁大眼睛听着,他被昭君的壮举感动了……

“好,现在下课。”

下课了,阿炳还在呆坐着,他的心似乎到了塞外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阿炳,下课了,你还发呆,来,给大家拉段二胡。”

于是,阿炳就拉了起来。优美的琴声引得学校中的老师同学都跑来听,教室门外挤了许多人,大家都认真地听着。

一个老师说:“天哪!我还以为是杨老师在拉,没想到竟是一个小孩。”

另一个老师也说:“这小孩太了不起啦,我还以为是剧团来了。”

“这小孩太有天赋了,我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胡琴。”

人散后,杨平理对阿炳说:“阿炳,以后你就在我这儿听课吧,我免费让你听。”

“是真的吗?真的免费让我听课吗?”

“是的,阿炳同学。”

“啊,阿炳同学,欢迎你。”杨音高兴地喊道。

杨琴也拍着手说:“阿炳同学,欢迎你。”

“阿炳同学,欢迎你。”学生们都高兴地拍手喊道。

正式上学,阿炳还是头一次,听到“同学”这个称呼,看着同学们如此欢迎他,阿炳激动万分,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杨琴走到阿炳面前说:“阿炳同学,这是我的本子和笔,送给你了。”

阿炳感动地收下了。

从此,阿炳就到学校里听杨平理老师讲音乐,每堂课他都如饥似渴地听……

课后,他就和杨音、杨琴兄妹一起练习。学习音乐有了名师的指点,阿炳的技艺进步得更快了。

一天,杨音和阿炳躺在校园绿色的草地上,仰望着蓝蓝的天上变化着的白云。杨音说:“你知道最古老的六律、六吕是根据什么而来的吗?”

“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我爸说,是根据雌雄凤凰的鸣叫定的。”

“是吗?”

杨音又说:“阿炳,你知道伯牙吗?”

阿炳坐起来说:“知道。我知道伯牙的‘高山流水”这是我华清和师父给我讲的。他说,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伯牙弹‘高山”钟子期就说犹如巍峨的高山,伯牙弹‘流水”钟子期就说仿佛大江奔流,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弟。后来伯牙得知钟子期死了,痛失知音,便摔了琴,不再弹了。”

阿炳又说:“杨音兄,以后我们能成知音吗?”

“能,肯定能。”

杨琴跑了过来,说:“原来你们俩在这里,你们在讲什么?”

“讲伯牙和钟子期。”杨音说。

“哦,我知道,这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哥,我看你和阿炳哥以后一定是知音。”

杨音笑道:“我们现在就是知音了。”

草地上,杨音对阿炳说:“阿炳,你把今天学的诗背一下。”

阿炳说“好”,就背诵了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好,背得好,说说它的意思。”杨音说。

“这首诗是说——”阿炳说不出来。

杨音说:“这是白居易的诗,是比喻人世的兴衰和生命的顽强。阿炳,不能只会背,还要知道含义。”

“谢谢杨音兄指教。”

“说得好。"杨平理走了过来说,“阿炳,你学得不错啊。”

杨平理也在草地上坐了下来,他问阿炳:“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喜欢音乐,可是师父一定要让我做道教的继承人。以前师父拼命地教我技艺,后来,忽然不让我学了,而且也不让我拉琴了。我都是偷偷地学。”

“噢,是这样……”杨平理听后陷入了沉思。

这天晚饭后,杨平理约华清和到寺外走走,两人在林荫小道上边走边聊。

杨平理说:“阿炳很有音乐天赋,将来说不定是个大才,你为什么不让他学音乐?”

华清和没有说话。

沉默了一会儿,杨平理抬头,见华清和的眼睛里泪光闪闪,他长叹了一声,说:“我知道,你是因为他妈妈的惨死,可是,正因为这样,你就更应该培养阿炳,阿炳将来成了大才,他妈妈在九泉之下才会慰藉啊!”

华清和用衣袖抹了一下眼泪,说:“我就是不想惊扰他母亲的在天之灵,才不让他学的。”

杨平理站了下来,说:“清和,你这样就不对了,你不培养他,把这样一个天才给耽误了,那你才真的对不起他的妈妈。”

见华清和不说话,杨平理又说:“清和,你再想想,阿炳他妈妈是怎么死的,要让这样的悲剧不在阿炳身上重演,那就要推翻这个黑暗的旧社会,否则,你想逃避是不可能的。”

杨平理又说:“音乐是一种武器,你如果要让阿炳免遭厄运,就应该让他拿起这一武器,去揭露社会的黑暗,去唤醒人们。你虽然是道家,但道家也是普度众生的,所以,我希望你改变这一错误决定,赶快培养阿炳,不要耽误他。”

华清和终于同意了。他含泪道:“好吧,就听你的忠告。其实,我心里也很矛盾,看着阿炳因不能练琴而伤心,我比他还难过。”

“那么说,你同意了?”杨平理紧盯着华清和的眼睛。

“嗯。”华清和坚定地点了点头。

“好,太好了。我替阿炳谢谢你。我准备收阿炳为正式学生,我会跟校长说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培养这个中国的音乐天才。”杨平理伸出了手。

华清和紧握住他的手,哽咽道:“杨兄,谢谢你,你不愧是我的益师良友。”

两人正说着,阿炳和杨音兄妹跑着过来了。

“爸爸,阿炳想拉琴,可是他师父不给他琴拉。"杨音说。

杨琴也说:“爸爸,我的琴给阿炳哥拉!”

杨平理笑道:“好。孩子们,阿炳的师父让他拉琴了,从今天起'阿炳可以练琴了。”

“啊,太好啦!”

华清和说:“阿炳,以后每天晚上我都教你练琴,杨音、杨琴你们俩也来,你们三人一起练,我教你们。”

“谢谢师父。”

从此,阿炳又开始了苦练。夏天,太阳当顶,华清和让他在烈日下练琴。

华清和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有能吃大苦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阿炳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但他仍然咬着牙认真地拉琴……

杨音兄妹来看他,只见杨琴掏出小手帕来替阿炳擦汗……

生病的老道长出来见了,心疼地说:“清和,让他休息吧,别把孩子身体弄坏了。”他替阿炳擦汗。

华清和仍然不让阿炳休息。

阿炳咬牙苦练……

同类推荐
  • 婚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幻影

    幻影

    五月的夜晚,气温下降得特别快,和白天的炎热形成强烈的反差。路上没什么人,孤零零的路灯立在街道的两旁,发出凄冷的光晕。喝得醉醺醺的我,腆着肚皮摇摇晃晃地从酒吧里歪出来,外面竟叫不到一辆空载的出租车。我沿着马路走走停停,一阵冷风吹来,酒一下子醒了大半。单薄的白衬衫紧紧贴在皮肤表面,冷风从裤腿里直往上灌,燥热的酒意顷刻间散去,身体不由自主地开始打颤。我缩起脖子,将胳膊交叉环抱在胸前,埋头前行。走了大约半个钟头左右,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主干道上,放眼望去,几百米的前方屹立着一座威严的高架桥。
  • 懵懂岁月

    懵懂岁月

    在七十年代末,社会变革的大潮中,主人翁徐建军是一个从无知的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他看见了许多事物需要他去分辨真假,经历了许多个人生的第一次,需要把握。作品通过徐建军的所见所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作为历史,那是共和国懵懂的年月,作为主人翁,那是青春年少懵懂的时刻。小说回忆了“文革”前后的那段岁月时光,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透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作者已发表出版百余万字,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官扎营的马子妮

    官扎营的马子妮

    晓梅的电话号码我没有存入手机,她来电话的时候我问,你是谁?晓梅很不高兴,说卫国你“揍式”(济南方言:装腔)么?我是晓梅。我赶忙道歉,最近忙晕了头,没有听出你的声音。晓梅就说,开始办理官扎营拆迁手续了。我问,什么时候?晓梅说,你明天来就知道了,说完电话就扣了。晓梅急忙扣电话并不是我没有听出她的声音得罪了她,是因为她要节省电话费,要不是为了我,她不会打这个电话。我和晓梅是同学,小学到中学始终一个班,小学还是同桌。更重要的,我们是邻居。在我们家没有搬走前,曾和晓梅的家在官扎营相邻了几十年。
  • 古龙经典:剑客行(全集)

    古龙经典:剑客行(全集)

    《剑客行》中登场的经典人物:展白、展婉儿、柳翠翠、四大公子。少年展白初出江湖,就背负着父亲展云天被密谋杀害的血海深仇。展白资质平平,却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强敌的挑战。一次,展白死里逃生,在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下,终于学成惊世奇招,为父报仇。然而,中原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威胁,展白一人,将要肩负起整个江湖的生死大任。
热门推荐
  • 散文(2016年第11期)

    散文(2016年第1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石剑仙魂传

    石剑仙魂传

    什么?她居然在新婚之夜逃跑?寒以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误嫁黑羽魔君。没错,就是传说中的黑蛇。不多说了,逃命要紧。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御灵师

    天才御灵师

    前世,她是残酷的秘密实验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怪物”,不惜拼上性命也要为自己和枉死的同伴报仇!异世醒来,她成为无父无母,兄长失踪,受尽白眼狼亲戚欺凌的无助大小姐。处境越是艰难,她的斗志便越发昂扬。她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过得多姿多彩,站到最高峰笑傲人生。至于胆敢扰她清静的苍蝇,统统送到地狱里去好了。体弱到吹风就倒?没关系,她的锻体秘宝足够她用光速升级成超强斗士。不能感应自然元素无法成为魔法师?她才不稀罕,有无限强大的精神力做后盾,成为全系魔法师不过易如反掌。想成为御灵师的人都是痴人说梦?说这话的人看到她小小年纪便成为刷新修行速度记录的御灵师后,都集体撞墙去了。鉴宝师?炼丹士?锻器师?她不过打个酱油随手摆弄一下而已,怎么就被一群人哭着喊着视为偶像了?她的对手说她是最可怕的敌人,心狠手辣,嗜血无情。她的朋友说她是世上最可靠的伙伴,永远可以将后背放心交托。她的哥哥坚持她是世上最漂亮最可爱的妹妹。至于敢打她主意的男人,实力不够的早被其他爱慕者轰至渣,剩下的则在咬牙切齿:凤舞,样样全能的你在感情面前实在是块不开窍的石头!抛开旁观者的爱憎,她只是一个喜欢旅行探险的修行狂人。魔宠、灵宠、上古灵器…诸多秘宝在手,又有位随身携行的神秘前辈亲自指点她修行,她凤舞不成为萨兰卡有史以来最强悍的御灵师,就誓把名字倒着写!
  • 大唐悬疑录(全集)

    大唐悬疑录(全集)

    《大唐悬疑录》系列小说是关于唐代隐秘文化的历史悬疑小说,作者通过惊心动魄的阴谋杀局、丝丝入扣的缜密推理,引领读者逐步破解大唐历史中的阴谋玄机,本书堪称了解唐朝隐秘文化、体验烧脑中国风小说的第一选择,更是全景式展现唐代社会各面的长篇大作!
  • 逆几率系统

    逆几率系统

    余秋:「给我最难练的秘籍!」「咚!逆几率系统启动,修练成功率由0.001变为99.999%」这是一个余秋带着逆几率系统,挑战最高难度的故事。在他面前,困难不是问题,简单才是问题。群聊号码:4814206032018三江推荐作品,品质可靠!
  • 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

    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

    歌曲《少年》中唱道:“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骄傲地发出宣言,伸出双手就能拥抱全世界,相信所有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切看起来都不会太遥远……”青春期的朋友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但心智还不够成熟,总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且长大,面对父母长辈的过多照顾与干预,常常会陷入矛盾之中。《成长不烦恼: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制与自谦》为青少年朋友排忧解难。
  • 天命神符师

    天命神符师

    【1V1,男女主身心干净】她是天宫宫主,天之骄女,烈焰如歌,她是重活一世依旧逃不过算计而死的胆小怯懦之辈,相同的名字,当她成为她时,这一切都将不一样了!男朋友?那是什么鬼?吊打不解释!闺蜜?她有吗?撕破脸皮重伤校花不解释!她做就做到最好,低调发财,治病救人,大大一双慧眼可以勘破真实……却无意间撩到了一个醋坛子,一路走来,那个高不可攀的男人,始终伴随她左右,护她身心,小狼狗霸气的对她宣言:不离不弃,宁负天下不负卿!
  • 尧山堂偶隽

    尧山堂偶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寒

    春寒

    1945年8月中旬,苏联红军在博克图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恶战后,沿中东铁路顺利南下,于8月17日攻下伪兴安东省的省会扎兰屯。于是,这一地区的日伪统治宣告结束。为抢夺胜利果实,9月初,国民党派出东北光复军行辕司令马川跃来中长铁路沿线收罗日伪时期的汉奸、土匪和发动地主武装,于年底组织了九个旅。因当时苏军规定铁路沿线二十公里内不许中国军队活动,马川跃便将第六、第七两个旅在蘑菇气、李三店一带驻防,目的是待苏军撤离时抢占扎兰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