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7800000014

第14章 少小继位,太后秉政

权力的传承,是封建家族统治得以延续的纽带当然,家族内部也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比如后宫之争,刘皇后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不惜让李氏骨肉分离,其残酷可见一斑。

宋仁宗像赵受益降生以后,举宫欢庆,真宗先后有5个儿子,但都陆续夭折,中年得子,真宗自然喜出望外,从小就十分疼爱他。等他年纪稍大一点,真宗就细心为他挑选老师,关注他的学业,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真宗正式下诏册立8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九月,又举行了隆重的皇太子册封礼,赵祯被正式确立为帝位继承人,年仅9岁。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真宗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丁谓等人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太子,真宗这才稍稍安心。二十日,真宗死于延庆殿,享年55岁。赵祯奉遗诏即皇帝位,年仅13岁。遗诏还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

宋真宗原配妻子是名将潘美的第八个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已去世,后追封为皇后;真宗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妻子郭皇后,在景德四年(1007年)病故。其后,中宫多年虚位,后立刘德妃为后。真宗去世之后,刘皇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长达12年。作为宋代八位摄政皇后的第一人,这位对北宋政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刘皇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刘德妃名叫刘娥,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她出身微贱,是个孤女,不得已小小年纪就嫁给当地的银匠龚美。龚美走街串巷为人打造银器,她就摇拨浪鼓招徕顾客,雍熙初年,两人一起来到了京城。真宗赵恒(当时还是襄王)的幕僚张耆觉得刘娥聪慧貌美,想起真宗曾说起想纳一个四川女子做侍妾,于是,就安排两人见面。真宗赵恒见到刘娥后非常满意,便把她买了下来。刘娥一入王府,就大受宠爱,这年,她仅15岁。太宗知道此事后,即令赵恒将刘娥逐出王府。这时,赵恒割舍不得,便让她寄居在张耆家。十几年后,直到太宗去世赵恒才将她接回宫中。刘娥在后宫的地位升迁很快,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已经升为德妃,当时郭皇后已经去世,在后宫中,刘氏的地位最高,离皇后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刘娥生性警悟,通晓书史,朝廷政事,能记始末。宫闱有事,真宗询问,她都能引据故实,妥善应答,政治才干颇受真宗倚重。在郭皇后去世之后,真宗有意立刘氏为后,但他深知刘氏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碍。

真宗拿不定主意,就找参知政事赵安仁商量。因刘氏出身卑微,赵安仁反对立她为后,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真宗又找王钦若商量,并把赵安仁的意见告诉了他。王钦若对真宗说:“陛下不如问问赵安仁,他认为应该立谁为皇后。”改天,真宗问赵安仁该立何人为皇后,赵安仁建议:“德妃沈氏是前朝宰相沈义伦的后人,可以做皇后。”真宗次日跟王钦若说明了赵安仁的意见,王钦若说:“陛下不说,我也知道他会这样说,赵安仁过去曾经做过沈义伦的门客!”真宗由此觉得赵安仁徇私,就罢免了他的官,下决心立刘氏为后。但刘氏为人处事颇为谨慎,当真宗决定立她为后时,宰相王旦忽然请病假,刘氏担心王旦持反对意见,就劝说真宗推迟此事。后来,王旦上书表示同意立刘氏为后,这件事情才最终确定下来。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氏被册立为皇后。刘氏由银匠之妻成为一国之后,绝非单单因为美貌。此时,刘氏已经40多岁,早已经过了花样年华,吸引真宗的是她的智慧和能力。精明能干的刘氏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在朝政方面能给真宗以帮助。真宗十分信任这个陪伴他多年的枕边人,甚至有一点依赖她。当真宗的身体状况日趋恶化时,刘氏便顺理成章地帮丈夫处理朝廷日常政务,裁定军国大事。另外,刘氏的前夫龚美也留在真宗身边为其效力。真宗即位后,龚美改姓刘,与刘氏以兄妹相称。由于刘氏的关系,刘美升迁很快,逐渐掌握了京城军权,成为刘氏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真宗朝晚期,刘氏权力越来越大,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其一举一动,对当时的政局,尤其是寇准、丁谓两派之间的斗争,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刘氏虽受真宗宠爱,但自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凑巧的是,真宗看上了刘氏宫里的一个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宠幸的李氏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当时,刘氏还没有被封为皇后,已年近四旬的她认识到自己不会再有孩子,便接受了李氏的孩子,由她和另外一个嫔妃杨氏共同抚养,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

拥有子嗣,对刘氏能册立为皇后,以及真宗死后顺利垂帘听政具有重要的意义。聪明的刘氏十分明白儿子对她的重要性,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刘氏还真是充当了一个合格的母亲的角色,细心地抚育赵祯,母子感情十分融洽。

真宗死后,遗诏命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丁谓力主去掉“权”字,王曾说:“称权足以昭示后世。何况增减诏书,自有法则,竟要率先破规矩吗?”丁谓这才作罢。次年,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为“二人圣”,即指宋仁宗与刘太后两位圣人。明道是刘太后在世时的第二个年号,“明”字由日月两字合成,与天圣一样,也是为了取悦刘太后。

听政之初,在进一步贬逐寇准和李迪问题上,刘太后与丁谓是完全一致的。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李迪被贬为衡州团练副使。王曾认为贬责太重,丁谓瞪着他威胁道:“你这居停主人还有要说的吗?恐怕自己也难免吧!”丁谓还派人前去秘密逼死寇、李二人,寇准要来人拿出赐死的诏书,来人拿不出,寇准照旧喝他的酒;李迪要去寻短见,被儿子救起。有人问丁谓,倘若李迪贬死,你如何面对士论,丁谓无赖地回答:“将来记史,不过说上一句‘天下惜之’而已。”

丁谓为了擅权,勾结内侍押班雷允恭,让太后降诏道:“新帝每月朔望两次朝见群臣。大事由太后召见辅臣决定;一般政事令雷允恭传递给太后,圈定以后颁下执行。”王曾向丁谓指出:“两宫异处而权归宦官,是祸乱的先兆。”王曾认为应该按照东汉故事,五日一朝,皇帝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听政。但丁谓这时权倾中外,根本没把王曾放在眼里。

刘太后旁观者清,知道丁谓擅断朝政的种种劣迹,也清楚丁谓要她下诏书实际上是在架空她。当时,朝廷正为真宗赶修陵寝,丁谓是山陵使,雷允恭是都监。雷允恭听说山陵移上百步,就可使皇帝多子孙,便自作主张,在丁谓的同意下,移动了陵位,不料地下水上冒,陵寝工程搁浅。王曾瞅准机会向刘太后单独奏明了真相,太后便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处死了雷允恭,罢免了丁谓宰相的职位,将其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终于把朝政大权夺回到自己的手中。当时民谣说:“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刘太后贬黜丁谓大快人心,但她没有采纳民谣的另一半,她与寇准的从政风格都有点自以为是的倾向,两人是无法合作的。

刘太后听政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从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并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有力遏制了大中祥符以来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

当然,在她垂帘听政十余年间,也倚用宦官、放纵外戚,但毕竟没有像前朝那样达到危害朝政的程度。

刘娥本身没有盘根错节的家族基础,其兄刘美在她垂帘以前已经去世。刘氏外戚中唯一位至执政大臣的是钱惟演,钱惟演把妹妹嫁给了刘美,后与得势的丁谓联姻,是一个专攀高亲的无耻之徒。他在真宗生前就是枢密副使,太后垂帘后升任枢密使,但不久就以太后姻亲“不可与机政”的理由,被解职出朝。后来钱惟演两度谋取相位,都遭到朝论的强烈反对,御史鞠咏甚至表示:倘若相惟演,就当朝撕毁拜相诏书。刘太后最终也没敢让他圆上宰相梦。

女主听政,在中国古代,总不为正统观念所认同,因而王曾力争一个“权”字,刘太后在垂帘之初也不得不许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天圣七年,仁宗已到及冠之年(20岁),但刘太后丝毫没有还政的动静。于是,其后几年,内外臣僚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这些奏疏,刘太后或是不予理睬,或是借故把建议者调离出朝,将朝政大权一直攥到去世为止。

刘太后不是没有动过称帝的念头。她曾经试探性地问参事鲁宗:“唐武后如主?”鲁宗回答说:“唐朝的罪人,危害社稷。”刘太后听了,沉默不语。有些庸臣试图向刘太后献媚取宠,上疏奏请刘太后像武则天那样建立刘氏宗庙。太后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把刘太后比作当代武则天,刘太后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前辈!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则天第二!”

刘太后实际执政期间,是宋朝政权从开国的第一、二代向建国的第三、四代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保证天下太平、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府清廉和法令有效,是统治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刘太后紧紧地抓住了这一要点,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刘太后的方针和作风一直持续到第七、八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五世而斩”的惯例。在长期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宋代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大体说来,刘太后的政治才干与政绩决不在其夫真宗与其子仁宗之下,其临朝时的个人品德也应基本肯定。在她听政的天圣、明道时期,不仅恢复了真宗咸平、景德年间的发展势头,还为仁宗庆历盛世奠定了基础。

直到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这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刘太后亲生的。他的生母李氏是刘皇后的侍女。赵祯一出生,就被刘皇后夺为己子,让杨淑妃抚育。他从小叫刘皇后为大娘娘,叫杨淑妃为小娘娘。

而赵祯的生母李氏因为地位低下,不敢理论,默然杂处宫嫔之中。人们都畏惧刘皇后,也没人敢说明真相。仁宗即位后,刘太后让李氏去为真宗守陵,隔绝了这对亲生母子,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过,刘太后,访得季氏失散多年的兄弟李用和,让这个衣食无靠的凿纸钱为生的小工,当上了三班奉职,步步升迁,做得也并不十分绝情。

李氏是明道元年(1032年)去世的,死前虽进位宸妃,但刘太后仍打算以宫人之礼在宫外治丧。宰相吕夷简不以为然,太后大为不满,夷简从容道:“不为刘氏着想,我不敢说;倘如考虑刘氏,丧仪自应从厚。”太后最终觉悟,用一品礼和皇太后服入殓厚葬李氏。

刘太后一驾崩,就有人对仁宗添油加醋地说李宸妃死于非命。血浓于水,仁宗在下哀痛诏自责,尊生母为皇太后的同时,派兵包围了刘氏第宅,他亲自哭着开棺验视,见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银的养护下肤色如生,才感叹人言不可信,说:“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之后,对刘氏恩礼益厚。

仁宗赵祯即位之初,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刘太后手中。宰相丁谓等人对刘太后极尽奉承之能事,颇得太后欢心,丁谓因此在朝中飞扬跋扈。他的所作所为很快激起了朝野的愤慨。当时,京城流传这样一句话:“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丁谓)。”此话传到刘太后的耳中,她开始对丁谓有所不满。不久,丁谓被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后又贬崖州(治广东崖县,在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南部)。

对当时朝廷中发生的变动,年幼的赵祯既不过问,也无兴趣,除了陪太后例定的坐朝听政外,业余时间潜心于书法,他的飞白书,体势遒劲,颇有功力,在宋代皇帝中,堪称首属。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赵祯逐渐成熟,处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从乾兴元年(1022年)起,他开始练习处理政事,逐渐摆脱太后的约束和管制。15岁时,刘太后做主,为赵祯立前勋戚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他十分不满。因他此时正热恋着与郭氏一起入宫的张氏,他遂以疏远郭氏,进张氏为才人,又进为美人的办法,来表示对太后专擅的不平。尤其是刘太后掌权时间很长,百官群臣慑于太后的独断,大多数不敢言朝政得失,言路闭塞。宋仁宗赵祯借唐代设匦函(在朝堂设一小匣子,让进书言事者投入)的故事,与参知政事共商,禀明太后,特诏设置了理检使,由御史中丞兼任,职掌上诉朝廷的冤枉之狱及有关谏奏朝政得失的上书。明道元年(1032年),又诏设置谏院,知院官规定由皇帝亲自任命差遣。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各官署事有违失等,都可以上书谏诤。

天圣七年(1029年),秘阁校理范仲淹上书,请太后撤帘归政,触及太后忌讳,被出判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次年,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上书,建议除军国大事外,余皆由赵祯独自处理,又忤太后意,被贬知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南)。接着,再有林献可、刘涣等人先后上书,力请太后还政,引动刘太后肝火,把他们远贬岭南。对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墨竹图》文同画加图:《二十四史》p455的Sf赵祯虽没有明确表示,但心中更增加了对太后专权的不满。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逝,遗诰赵祯尊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听政如旧规,军国大政与杨太后一起裁处。但朝廷在宣布刘太后遗诰时,删去了“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一语。杨太后退居保庆宫,称保庆皇太后。至此,赵祯开始独立主政。

同类推荐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大明王朝2

    大明王朝2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唐朝小白领

    唐朝小白领

    唐朝贞观年间。叶檀不想做那些大人物,只是想做个小人物。让乡亲们吃的饱,穿得暖,如果可以,不受欺负是最好。看着李世民、李承乾、那些世家们在尘世中沉浮。他想说,我就是自由人,我稀罕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欺负我,我拍死你。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热门推荐
  • 剪纸传说

    剪纸传说

    你想和我交易?但我只要你的影子!我和影子在深渊等你。我是一个剪纸人。我攥住你的影子,让你无处可以遁形。
  • 如果当时不放手

    如果当时不放手

    落跑新郎归来,青梅竹马出现,巫方园的世界一下变得热闹起来。陈年往事被翻出,新欢绯闻曝头条,她立刻成为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旅行,那么输赢就是人生旅途中的几处驿站,而成长则是艰苦的旅程以及动人的风景。输赢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结果的呈现,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而成长则是持续的自我超越,只有通过成长,一个人才能最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内心平静。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比输赢更重要》正是基于以上认知而编著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成长的意义、选择的价值,让青少年朋友们对人生、对自己都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完美的规划。
  • 女人的爱情谁做主

    女人的爱情谁做主

    爱是一条漫长的路,如同生命一样长,甚至超越这样的长度。现代人在谈爱情的时,好像变得很务实,年轻的一代也在不断开辟能突破传统观念的道路,像闪婚、不婚、隐婚、试婚等。表面上大家都认为自己比较了解“亲为何物”,实际上当爱情来到面前时,到底该如何“见招拆招”呢?爱情就像一泓秋水,时而湍急时而平和,时而清澈时而浑浊。男女之间婚恋关系就是这样在矛盾中不断前行,也正因如此在这样的矛盾中才得到升华。爱一个人,究竟该如何去爱呢?女人如何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呢?书中为您想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 妾上无妻

    妾上无妻

    她是翼王府嫡郡主,却遭心仪之人背叛,害得翼王府除她之外满门抄斩。从此她性情大变,和亲远嫁,却在中道被劫,从而命运再度转折。他是龙乾太子,与她青梅竹马,却在共许终身时背叛她,待幡然悔悟,佳人已远。他是邻国的年轻王爷,闲散不得宠,表面性情温和胆小,实则却是腹黑无情。自救她后,他无趣的生活开始变化,本是将她当猫养,不料她骨子里是头狼。试看聪明强势的女主如何在一群腹黑男子中纠缠,试看在情与冷的交织中,女主如何一步步的登高至顶,傲然天下。
  • 八零农家小事

    八零农家小事

    ps:宣传一波新书哈,《快穿:说好的只是任务呢》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移步看看哈,么么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哎吆,你听说了没,前边有好戏啊。王成家的那个丑二蛋又出幺蛾子了。”“啊?又做啥子了啊?”“哈哈,听说是在骑着大鱼满水里的跑,那鱼吆,大的大家都没有见过,要赶紧的去看看,要不然就没机会了。”、、、、、、“哎呀,看看,那就是王成家的丑二蛋,又背着丫丫那个胖丫头呢。”“哎,你说,丑二蛋是不是受虐啊,这黑瘦黑瘦的,背着一个白胖白胖的丫丫,要是被一下子压得坐到地上估计都爬不起来。”“哎呀呀,你这话可不敢当着陈翠的面说,小心陈翠打上你家门。”、、、、、、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凤十娘

    凤十娘

    沈子墨,他是乡下靠着打猎种田为生的普通汉子,他是纵横沙场十多年卸甲归田的上将军,他是二十年前被覆灭的前朝皇太子,他是我的表哥,是我定下娃娃亲的相公。“琳琳,我和你一起去人间界吧,不然我放心不下。”已经长成的男子依旧笑得温和,眼中的爱恋已经变成了浓浓的深情,“我说了要一直在一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渊萌主

    深渊萌主

    本书经过重写之后的故事,一个你没有读过的船新版本。大概可以概括介绍为“来自天堂的魔鬼之女帝的养成手册之九公主的机械男仆之我的女奴不可能这么萌之我在异界搞文输之奴隶主阿飞的恣意人生......”
  • 蚀骨迷恋

    蚀骨迷恋

    从校服走到婚纱,顾清欢才真的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礼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连结婚证上的照片都是ps的。她不止一次,目睹自己老公和众多女人纠缠不清。没有爱,为什么要娶她?这句质问只换来云阙歇斯底里的咆哮,他说今生没玩够之前,绝对不和顾清欢离婚!当爱已成往事,却忽然有一个人,出现在她身边,说也爱了她十年。在这件叫做爱的小事里,没有胜负,只有付出。我不能告诉她当年的真相,她知道后会恨我。我要让她在恨我之前,先爱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