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2300000002

第2章 科学教育

随着孩子的呱呱落地,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终于成为向往已久的父亲或母亲。望着襁褓中那可爱又逗人的小脸,你和你爱人的心头会感到无比幸福。望子成龙,人皆有之。如何教育孩子,特别是孩子入校后,父母希望子女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好,在家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受人夸;而有的孩子却相反呢?究其原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有人说过:生孩子人人都会,但教育孩子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心理学问,更是一门心理艺术。父母只有掌握这门学问,通晓这门艺术,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才能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塑造成才,推向成功。

家庭教育是家长或其他年长成员,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通过家长主观努力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施加某种教育影响,促进其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家庭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依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给予其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训练,使儿童聪明智慧、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具有良好的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因为,孩子从出生到进入社会,2/3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有重大影响,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应当说今天的父母要比过去的父母,自身素质高得多。现在的家庭生活方式也比过去文明得多。对子女进行教育也都比较重视。尽管如此,由于每个家庭父母文化素质、职业、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实施家教中就出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迫切需要掌握或了解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使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我们曾多次通过学校老师召开的家庭座谈会以及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听到过许多家长的苦衷。他们采用过多种教育方法,有时感到束手无策。有的父母仍采用从他的父母身上学到的教育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每日耗尽自己的精力,但孩子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众多的问题,都说明了家庭教育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在和家长、学校老师频繁的接触中,有的家长文化水平很高,有的文化素质不高,从事的职业有教师、干部、工人、农民、军人、商人。我们深深感到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需要更新。因为,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必然造成较大的差异。封闭的家庭教育,必然造就思想僵化保守,心理闭锁和性格拘谨的人。在过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下,子女长大成人后,仍旧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从事家庭生产劳动,封闭的家庭教育所培养造就出来的人,尚可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而在今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子女长大后,要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改变,不打破家庭教育的封闭状态,子女成人后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就难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很难有所作为。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系统地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改变封闭的家庭教育,不断去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孩子们早日得到全面发展。

每个做父母的都盼望孩子迅速长大,早日成才,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受社会欢迎。能否将我们父母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与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密切关系。综合众多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家庭中有以下几项主要工作需要去做。

其一,注意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孩子进入学校,在心理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发展智商、情商,具有良好品德的重要基础。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真正的健康,不仅指生理活动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家庭的孩子身上存在有心理上的不健康现象。如紧张、焦虑、忧心忡忡、遇事淡漠、猜忌多疑、冷酷无情、依赖心强、自私任性、无理取闹,等等。今天,我们的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取得一些好成绩或追求升学率,采取许多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做法,致使许多低年级的孩子一听说考试,如临大敌,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全家紧张,最终导致孩子出现“考试恐怖症”。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其性格中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承受力,使之成为一代身心健康的人。

其二,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我们每天大部分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是习惯使然。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能够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习惯,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成功与我们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到达。所以,习惯一旦形成,只要遇到相关的情景,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作出特定的反应,如按秩序摆放学习物品,待人有礼貌,守时惜时,等等。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言行的习惯、劳动的习惯等。这对于他们身心健康及良好性格的形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孩子入学初期,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建立格外重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是孩子成功的基础。那么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让孩子生活规律化。如合理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作业过重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养成每天早晚洗脸、刷牙,晚上洗会阴和肛门;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手脏了后要主动去洗,定期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随身带干净手帕,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帕掩住口鼻,用手帕擦鼻涕;注意环境的整洁,不随地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排列整齐。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有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身体获得充分的食物营养,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进餐时,环境要整洁安静,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使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饭前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要训斥孩子。饭前1小时内不要吃糖果,以及雪糕等冷饮;不能喝大量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胃液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下降。为了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平衡,要指导孩子合理进食,告诉孩子挑食的坏处。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甚至发脾气时,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坚持下去,孩子会自知无趣而罢休,千万不要用糖果等来哄他,以免养成只吃零食的坏习惯,也不可养成孩子边吃边玩或边看电视的坏毛病。要求孩子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的技能。首先,要教育孩子热爱和尊敬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其次,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果实。要让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辈们劳动的结果,因而要珍惜。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吃饭不掉饭菜、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图书,对家里的各种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袜等都要爱惜。要让孩子懂得这些用品、物件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制成的,不能随意浪费。最后,要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就要让他们从小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2.克服懒惰,随时锻炼。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需帮助孩子克服懒惰的习惯。懒惰且对父母过分依赖的孩子,容易事事依赖他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表现出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经受不住挫折和失败;人际交往能力差,孤僻、自我封闭。家长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克服孩子的懒惰习惯:父母提一些问题要求让孩子完成;凡事不大包大揽,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帮助孩子发展主动性,同时,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家长也可以根据儿童期的特点,合理的组织校外体育活动如游泳、爬山等,通过锻炼促进发育,增强体质。

3.让孩子及时减压。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甚至有的父母很早就为孩子设计了人生规划。但这种过分的关爱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负性影响,甚至成了一种“关怀强迫”,让孩子感到压抑。说穿了,就是今天的孩子很不幸。他们早早就被剥夺了游戏的权利,有些城里的孩子,连亲近一下自然也成了奢望。过去的孩子至少还有上学、放学的一路自由,现在也随着来去接送而被扼杀在长辈的“厚爱里”。兄妹间的嬉戏,因独生子女的国策而消失;伙伴间的追逐,因公寓化的住宅而远离了;校园的欢乐,因应试的竞争而湮灭了……。一天到晚在父母那里,看着恩赐后等待回报的面孔,是很容易逼出心理问题的。有一位四年级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作业怎么这么难呀?我都不想活了!”妈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惊。虽然表面上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很沉重,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生怕孩子出点什么事。还有个即将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日记中如此写到: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可是我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每当坐在教室里就像在囚牢里一样,一看到课本就头痛。再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可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一位17岁的女孩说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记忆里只有补课的影子,“每天晚上练琴是我最不愿意的事,有时我故意装病。妈妈说,别的孩子都在学,你可不能输给别人。”

对于以上孩子们的内心不幸,父母也很无奈:“不强迫孩子学习,以后能有什么出路呢?”甚至有的父母无奈地说,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3岁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有故事班、美术班、舞蹈班、琵琶班、奥数班、英语培训班、钢琴班……大人和孩子这么辛苦,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多一点胜算。

类似上述的例子举不胜举,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种种的压力下,孩子的心灵会扭曲,如家长拔苗助长,柔弱的生命会夭折。因此,对于父母来讲,要想减轻孩子的压力,就不要对孩子提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应该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并为孩子设身处地的营造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能够自我减压。有一位母亲的教育方式就很不错。为了不让孩子产生为父母学习的想法,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给孩子任何奖励,不管是考得有多好,都不给!而当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后,母亲知道孩子学习要强的个性,便及早告诉孩子:“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尖子生,你自己不一定能再考全班第一了。但是只要别泄气,努力学习,我就不会管你的!”就这样,孩子自己为自己制定了努力的方向,第一年他经常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总是抱怨很多不该错的题都错了。母亲一直鼓励他汲取经验。就这样,孩子忧愁的心得到妈妈的安慰,情绪马上就好了。特别是在孩子临近高考前,就考什么学校这一重大决定,许多同学家长都纷纷议论,十分担心,事实上这个孩子的母亲同样很担心。但是,虽然心情紧张,她表面仍若无其事,离高考一周、三天仍与儿子一同去散步,逛商场,打球,调节心理,并对孩子说,只要你努力了,我们都会很满意,你就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孩子。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没有一点压力地进入了考场,发挥的非常好,考入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4.教育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由于孩子在成长初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受客观外界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情绪不稳,容易出现一些暴躁行为。帮助孩子矫正情绪和性格,父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父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修养,当着孩子的面要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处事要大度。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良好的陶冶。②让孩子参加磨炼性格的活动:让孩子参加学校或校外的书画兴趣小组,在书画练习中陶冶性情;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剥毛豆、理韭菜,参加诸如此类的家务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双休日,与孩子一起进行登山、远足等活动,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许多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实施一年之后,有发脾气习惯的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③父母要多赞扬少责备:对孩子的发脾气行为不要过多责难,更不要实行体罚。那样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予以赞扬,投去赞许的笑容,让孩子在不自觉中培养良好平和的个性。千万不能让孩子时时提心吊胆,总是担心自己又做出激烈的让家长讨厌的行为,越是提心吊胆,越容易出格,越容易发脾气。④帮助孩子认清发脾气的坏处: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不尊重别人,那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越闹越僵,一发不可收拾。当孩子发脾气时,不妨让他想想如果别人对他发脾气,他的心里会有何感觉。其次,想想发脾气的后果,从而学会“三思而后行”,脾气就会平息下来。⑤让孩子学会宽容: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别人的过错,要“待人宽,责己严”,不要动不动就怪罪和指责别人。要使孩子懂得,即使别人犯了错误,发脾气也决非上策,而宽容却能使人自觉反省并改正错误。⑥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可以告诉孩子,当自己想要发脾气时,可让孩子反复默念“不要发火”、“没什么要紧的”等放松的语句,或者让孩子到外面玩耍,这样,“气”头一过就不存在发脾气的事了。

5.教育孩子孝敬自己的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古语说,孝为百行先。它反映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以是否孝顺父母作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一个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反之,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将会受到别人的唾弃,他也毫无亲情可言,一个漠视亲情的人是可悲和可恨的。一个爱顶撞父母的孩子容易被人唾弃,被人瞧不起;好孩子不敢和他交朋友,长大了人们也不敢和他共事。1996年第3期《现代家教》载文写道:

某幼儿园一个6岁男童,因其母亲把一辆玩具小汽车送给来客,就当着客人的面揪住妈妈的头发往墙上撞,嘴里说:“我要教训教训你!”

小学的孩子是另一番情景:今春,一位母亲因丈夫遭车祸住进医院,动用了她三年级的孩子230元的压岁钱,孩子发觉后,硬要妈妈偿还,说:“凭什么用我的钱?”中学生孝敬父母状况如何?一位母亲把饭菜做好后到人工湖洗衣,初二的儿子回家见菜香可口,竟毫无顾忌地吃光。妈妈回家问为什么不等父母,儿子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几年前我市(指烟台市)某初一学生用刀捅伤父亲,民警问他:“你捅伤生父心里不难过吗?”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他批评我的下场。”一女生在校搞恋爱,因父母进行阻止,竟吃了近30片安眠药,并留下绝命书:“我的死是爹妈逼出来的。”

家长要想想,并让孩子也想想,这样的孩子还有人性吗?正常的人谁敢跟他们交往?谁都会说:“他对他的亲生父母都那么残忍,就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这样的孩子不仅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不孝敬父母,对抗父母正确引导的人,伤害得最重的,首先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本人。孝敬父母是子女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

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品德形成的基础。

如果有一个打爹骂娘的人,在那里大声吹嘘,他对同志如何有礼貌,如何尊重朋友,会有人相信吗?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动不动就对母亲牢骚满腹、怒气冲天的人,却在那里高呼自己热爱祖国,周围的人绝不会相信他,不管他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他喊的越响,讲的越振振有词,论证的越符合逻辑,那他骗人就骗得越厉害,他就是越想从高呼口号中捞取个人的私利。

我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决不单是骨肉亲情小事,而是为孩子负责,为了使孩子在同学中有朋友,有知己,有自己人格的尊严,同时也是为社会、为国家负责。

我们不站在做父母的角度,就是站在孩子的良师益友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道理,他也会很容易明白这是为了他好。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从哪里入手呢?我认为要从引导孩子做小事入手。一些父母总觉得一些小事无所谓,认为只要在大事上孝敬父母就行了,因而忽略了教育。

据烟台市海滨浴场卖冰激凌的摊贩反映,去年夏天父母给孩子买冰激凌的队伍中,70%的孩子不礼让父母,只顾自己吃。其实,这是大人们没引导孩子的结果。如果告诉孩子,有了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长辈,每次都这样引导,家家如此,养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孩子心中就有别人了。

某小学在四年级学生中调查发现,父母病了,50%的孩子不端水,不递药,不过问。其实这也是父母平时忽视教育的结果。如果家长从小引导,父母长辈病了,小孩子要给找药,95%的孩子都会喜欢这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某高中班98%的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庆生日,但98.2%的学生不知父母的生日。其实这也是家家户户的父母争着从小给孩子过生日,而从来不给自己过生日形成的思维定式。大家都这样做,就形成了社会风潮。如果所有的父母从小便要求孩子记住父母亲的生日,每个家庭最热烈的生日宴会是父母亲的生日宴会,孩子过生日都不搞宴会,那社会上就很容易形成一股父母亲生日宴会风。从小开始,年年如此,习惯成自然,再到高中班去调查,完全有可能倒过来,98%的高中生要求给父母亲庆生日,98.2%的学生不要求过自己的生日。

《现代家教》的文章写道:“某高三毕业班有4名学生让母亲端洗脚水……”我觉得这件事的根源,绝不在孩子,而在母亲。如果母亲从小引导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孩子到了高三,绝不会产生让母亲给端洗脚水的念头。说不定这几位端洗脚水的母亲还为此而感觉快乐和自豪呢。不然的话,立即停止这样做,高三的孩子也不会哭叫着不满意的。

父母亲一定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要孝敬父母便要为父母分忧解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在父母有病的时候端水找药或陪同就医;外出和父母道别,回家与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听从父母的规劝。孝敬,要孝就要敬;孝顺,要孝就要顺,而且孝不如顺,因为孝比较抽象,顺则比较具体。即使父母、长辈有时批评过严甚至委屈了孩子,也引导孩子不用顶嘴的方式对抗,学会先顺着父母和长辈的心,事后再平心静气地向父母及长辈解释。

父慈子孝,子孝父心宽,家庭才和谐安宁。孩子孝敬父母,才会去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有了千千万万个和谐安宁的家庭,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和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一点都不矛盾,只有良师益友才会引导孩子孝敬父母。如果有哪一位老师教育学生对抗父亲,打骂母亲,那还算什么教师?那不是教唆犯吗?如果有谁告诉孩子逼迫母亲给他钱花的方法,教给孩子欺骗父母的招数,那还算什么朋友?那不是把孩子推向罪恶深渊吗?大多数孩子本性都比较纯朴善良,为人厚道,只是不懂该怎样孝敬父母。只要引导得法,他一定会成为体贴父母、对爷爷奶奶恭敬有礼的好孩子。

同类推荐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本书是茨威格小说集,书中除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外,还收录了茨威格另外11篇经典小说。它们有的波澜壮阔,有的细腻温婉,都蕴涵着对时代和人性的深深的自省和忧愤。
  •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文章写作是考验一个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此训练。能极大的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人处事交流条理分明。
  •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世界文坛中脍炙人口的探案佳作。小说出版后,其主人公福尔摩斯成为大侦探的代称、众人崇拜的英雄,也是英国小说中刻画最生动的人物之一,一度令众多侦探小说的主人公黯然失色。在中国,《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译本最多、销量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而福尔摩斯则是家喻户晓的外国小说人物。
  •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阅读中华国粹)

    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生产,根据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概括总结出来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她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时间段,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一回归年)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且大体规定了大自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候的时刻。
热门推荐
  • 灵缘界

    灵缘界

    任你道法精深,怎比我通汇五行,万法加身!任你秘宝通玄,怎比我地藏仙府,宝若星辰!任你金刚不坏,怎比我四圣五绝,天狐之体!任你机关算尽,怎比我缘法通天,心怀本真!读者交流群:289662745
  • 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本书总体分为中国篇和世界篇,每篇皆广泛涉猎天文地理、自然景观、生物科学、建筑交通、历史人文、影视艺术、军事体育等各项“之最”,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本书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且分类精当、条理明晰,加之合乎逻辑便于阅读的主题安排、科学严谨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翔实丰富生动准确的内容呈现、精心挑选恰到好处的图片点缀,更能以点带面,助你遍览中国乃至世界的各种极致之美。读之既能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更能在强烈的对比中,获得种种人生哲思。
  • 指环流光

    指环流光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注定不会相遇,所以月老的红线就将我们牵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 冰血

    冰血

    冰面上的人皮面具,吊死鬼岛无头女尸,33具尸体的特大案件……本书是一部记述在东北公安干警、边防部队与罪犯进行殊死对决的短篇推理、悬疑小说集,书中描述了七个影响重大、离奇诡异的刑事重案的侦破过程,情节跌宕起伏,可读性极强。本书内容根据办案公安的回忆以及办案档案,刻画具体、真实,所有血腥、暴力、残酷的细节均为真实内容。因真实而寒彻骨髓,因简单而毛骨悚然!恐惧源于真实!挑战你的心理底线!
  •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本文又名我的宿主是大佬)排雷:新手,不按时更新,有点坑。校园位面......1314:宿主你从哪里弄来的剑?月枝清咬着颗糖歪了歪头:“唔......充话费送的。”古代位面......1314:宿主你从哪整来的雷电炸药?月枝清扔的正欢的回答道:“天道那糟老头送的。”盗墓位面......1314:宿主,你你拿的这是机甲?月枝清摸了摸刚到手的黑卡:“对啊,卖了还值不少钱呢。”人鱼位面......1314:宿主,你哪来的灰机?月枝清漫不经心的走上去:“定外卖送的。”......1314:明明这种话,它是不可能相信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它不得不信,并且在看到自家宿主是多么牛掰的时候,抱上大腿。大佬求带灰!!!
  • 屠魔之戮

    屠魔之戮

    失去双亲的陆林寄宿在叔婶家内,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误会使得他叔婶对他并不是太好,生活充满了无奈,他还只是一个学生,根本无法改变什么,他也厌倦了这种悲剧的生活,他想要等到尊重和幸福。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巷内陆林遇到了一个神秘人,一份神秘的契约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 三仙碧落

    三仙碧落

    相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地西斜,大地东边尽头隆起一山,曰:“灵山。”灵山之大,可比五岳,山有一庭,曰:“碧落庭。”庭分三院,一院一仙,故曰:“三仙碧落。”
  • Peter Nimble and His Fantastic Eyes

    Peter Nimble and His Fantastic Eyes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Night Gardener, Peter Nimble and His Fantastic Eyes is the utterly beguiling tale of a ten-year-old blind orphan who has been schooled in a life of thievery. One fateful afternoon, he steals a box from a mysterious traveling haberdasher—a box that contains three pairs of magical eyes. When he tries the first pair, he is instantly transported to a hidden island where he is presented with a special quest: to travel to the dangerous Vanished Kingdom and rescue a people in need. Along with his loyal sidekick—a knight who has been turned into an unfortunate combination of horse and cat—and the magic eyes, he embarks on an unforgettable, swashbuckling adventure to discover his true destiny. Be sure to read the companion book, Sophie Quire and the Last Storyguard. Praise for Peter Nimble and His Fantastic Eyes "Auxier has a juggler's dexterity with prose that makes this fantastical tale quicken the senses."-Kirkus Reviews
  • 水秀山明

    水秀山明

    本文讲述因为意外变傻了的原心狠手辣腹黑卑鄙的男主与嚣张跋扈傲娇任性霸气外露的女主展开的一段狗血小白的爱情故事。通过讲述这个爱情故事,展现出在爱情面前智商和骄傲都是浮云……
  • 别怕,我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

    别怕,我家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带

    智慧妈妈育儿经验谈系列三部,这个系列从过来人的角度,为正在迷茫的年轻爸妈们指点迷津,理清思路,提出建议。别人的经验可能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你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