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500000005

第5章 做的东西可以不值钱,但是它必须“酷”(4)

从本书的第二节到第四节,我们使用不小的篇幅,谈论如何寻找自我,这与我们的特殊文化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家庭型的文化,在这种文化里,子女的首要责任是照料父母,成人的首要责任是照料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这种文化强调人的合作性,忽略人的自主性。和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相比,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寻找自我。

但这并不代表,了解形势就不重要了。对于心怀理想的人来说,了解他所处身的环境,将决定着他的理想有没有践行的可能,以免只顾仰望天空,忘了脚下的大坑。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这样总结扎克伯格的特点:“代码写得和扎克伯格一样好的人,并非不存在,但是这些人没有扎克伯格这样的灵魂。”这里说的灵魂特点,是指扎克伯格对人们心理和计算机知识的双重掌握。

好多人都没有想到,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读的不是计算机专业,而是心理学专业。其实细一想想,选修心理学还是很符合扎克伯格的心理特点的。我们还记得扎克伯格小时候最爱和父母论辩,常常把家庭变成法庭。凡是未知的事物,扎克伯格不探究个清楚是不会罢休的,他对事物的由来、世界的运转方式,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好奇,这样的人,都会对心理学感兴趣,因为心理学就是一门探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一个人不了解自己身处的时代,又或了解却不知如何参与,都是悲哀的,扎克伯格不属于这样的人。

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曾向记者介绍扎克伯格,从小就注意观察周围的世界:“最关键的是洞察力,人们每天都面对许多事情,但有多少人能察觉出它们的发展方向呢?”扎克伯格从小就具有这种洞察力,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把一台音响拆开,想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这种习惯和能力始终陪伴扎克伯格。扎克伯格开发Facebook的时候,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模式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90年代以至于更早的时期,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的,是平等、自由和匿名。早期的社交网络如Friendster和MySpace都延续了这一传统,如用户身份是虚拟的,用户的隐私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

这种交往模式非常开放自由,但同时也泥沙俱下,真假难辨。虚假资讯、诈骗、垃圾邮件的存在,大大削减了人际交往的质量。一种新的真实交往的需求正在冒头,就拿哈佛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翻看学生花名册,并对上面的照片进行评论。扎克伯格也被卷入这一浪潮,事实上,他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建立过一个非法网站。

哈佛大学的花名册仅限于各寝室内部,网上不提供。一个突发奇想的深夜,就是传说中扎克伯格感情受挫的那个深夜,他潜入学校电脑数据库,获取了里面储存的学生照片。他把这些照片上传到自己的Facemash网站上,然后把网站链接发给同学。这样一来,哈佛男生就可以评比心仪女生的热辣程度,这种方式既粗鲁,又冒犯了照片主人的隐私权,但无疑充满吸引力,短短时间获得了2万多的点击率。

这场闹剧最终以网站强制关闭、扎克伯格接受处分告终,但扎克伯格没有就此止步。追根求源的思维习惯,使他透过这场闹剧,看到了同学们的新需求--以真实为基础的交际需求。

在Facemash事件中,受到诟病的是上传照片的方式,如果由照片主人主动上传照片,不就不存在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了吗?想法一成熟,扎克伯格就迅速把它转化为行动,2004年2月4日的下午,扎克伯格点击了自己在Manage.com的账户链接,Facebook来到人间。

在Facebook的主页上,扎克伯格这样写道:Facebook是一个在线目录,它把校内社交圈的人们联系到一起,你可以在Facebook上搜寻自己学院的同学、班级的同学、朋友的朋友,勾画出自己的社交圈子。

扎克伯格为自己申请了从一号到四号四个登录账户(前三个都是为测试使用),五号是室友休斯,六号是莫斯科维茨,七号是萨维林,其他首批用户是柯克兰宿舍的住户,他们把网站链接发给其他学生,邀请他们加入。

Facebook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交流工具,扎克伯格在其中寄予了这样的核心理念:我们的项目仅仅开通了一条帮助哈佛人分享更多信息的途径,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了解校园里发生了什么。大学生们感觉,这就是他们期待中的网站,斯坦福大学一个学生说,这是无须解释的现象。

《纽约客》执行总编阿米莉亚·莱斯特那时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她迅速成为Facebook的一名用户,她当时这样写道:Facebook表现出了人们的本性--寻求归属的渴望、虚荣的冲动和偷窥心。

Facebook在实现人们期待的同时,获得了井喷式的增长。当年2月,网站迅速横扫哈佛校园,当月月底,超过半数的哈佛本科生成为它的用户,两个月后,Facebook遍及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学校。2004年底,Facebook进驻数百家美国大学。2005年,又拓展到高中和外国学校,2006年,Facebook走出校园,向13岁以上的人开放。根据Facebook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拥有8.45亿活跃用户。

Facebook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逐渐代替了早期的匿名社交网络,它改变了人们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它宣告互联网的蒙面时代已经结束,真实透明相处的时代已经到来,它颠覆了商业营销、公司运作、政府监管的概念,甚至影响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主进程,说它是人类史上的一场革命也不为过。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开启于一个18岁男孩对新生事物的洞察,以及基于这种洞察的寝室制作。

Facebook是扎克伯格洞察力的一次体现,不过扎克伯格的洞察力却不限于此。国际化产品经理纳奥米·格利特这样形容扎克伯格:“他情商很高,我经常向他请教,比如针对我正在处理的关于女性的问题,他会很理性地告诉我他的看法。”

细微的洞察力,使扎克伯格对社会形势的些微变化悉心捕捉,对人们的新鲜需求感同身受,而熟练的专业能力又使他有可能制造出某种产品,实现人们的期待,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的产品不畅销才是怪事。

这样的灵魂方式,不是扎克伯格所独有的,而是所有创新型人士共有的,乔布斯对社会形势和消费者的心思同样洞若观火。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个新的时代在美国开启,当时的时代风向标《全球概览》杂志曾这样写:“一个与个人相关的领域正在蓬勃发展,它使个人能够实现自我教育,找到自己的灵感,塑造自己的环境,并与任何感兴趣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乔布斯就是《全球概览》的忠实读者,高中毕业离开家,他曾将这本杂志的停刊号随身携带。乔布斯设计的产品,也承载了这一理念:为无感情的流水线产品赋予个性化的元素,把寻常工具升格为象征梦想的艺术品。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了解自己身处的时代,比如向外界敞开,比如阅读新闻和行家评论等。获取外界信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却是你分辨、筛选信息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趋势直接体现人心的向背,处于同样社会背景中的人们,内心其实是相通的,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你就能够对他人的需求敏感,而机遇就潜藏在这半含半放的需求之中,我们终归要通过助益于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在这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们从心出发,又回归于心,似乎画了一个小小的圆,但那生命中丰盛的、激越的、美好的一切,都要从这个小小的圆中求取。年轻的扎克伯格洞晓了这个秘密,他在自己那本很少示人的笔记本扉页中,写着这样的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自身。”

同类推荐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本书分为福泽谕吉、威廉·詹姆士、弗里德里希·尼采等部分。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由明华锋著,作为一本二战将军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山本五十六的童年时代、海军军校学习经历、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以及他航空兵战术思想形成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也涵盖了山本五十六的家庭生活和意外身死,以及对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转折作用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山本五十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维持公正,哪怕天塌下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福特自传

    福特自传

    亨利·福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因发明了对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福特汽车,被称为“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场主家庭,12岁时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就制作了一台内燃机;45岁时在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T型车”。此后世界汽车工业革命之路也随之开启。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的工作模式。福特在那个时期所创造出的成绩,后来被一些社会理论学家称为“福特主义”。1999年,福特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商业巨人”。另外,他还热心慈善事业。
热门推荐
  • 明日又天涯

    明日又天涯

    相见,何恨晚,立誓盟约,奈何桥畔,有谁料得,劳燕终须离散。人生如梦恨如雪,都化作水流烟淡。而今斯人安在?明月青山空唤。
  • 宅男永不言弃

    宅男永不言弃

    满月的黄廣看着自家的金毛。黄廣:“我怎么就重生了?我刚上大学,我的宅男生活还没开始啊!!”金毛露出哈士奇般的表情:“XX”“???你在骂我?不对,我怎么听得懂你在说什么!““XX”黄廣:“......”重新体验一遍义务教育,带着宅男梦想,冲呀!!
  • 仙道邪君

    仙道邪君

    修仙界的年轻高手楚云端,被心爱的师妹所杀,万念俱灰之时,混沌中的一座仙府偶然认他为主,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再度醒来,竟重生在一个世俗界的公子哥身上,又恰逢洞房花烛之夜……白捡个媳妇,身上还带个逆天仙府?重生一回,反倒还赚了?这一世,他定要仗剑逍遥、傲世三界!正版交流群:491536991
  • 妖界第一美食博主

    妖界第一美食博主

    【现代种田美食文】A市郊外,有个网红山庄。所有菜品全人工种植,绿色无污染。老板漂亮,做得一手好菜。菜品分为:人间菜,妖界菜,上仙菜。“老板,来一盆蚂蚁上树。”一个穿着西服的精英男子对着老板垂涎三尺,不知道是来吃饭的,还是倾心于美色。“你要哪个做法的?”“当然是妖界的。”西服男子的后背露出了一截绿色的尾巴,嘴巴吐出长长的信子。十分钟后,一盆爆炒黑色蚂蚁和树叶的菜出锅,香味四溢,男子连连说好吃,并且在她的微博点赞。
  • 王爷的护短妃

    王爷的护短妃

    因一手镯而发生意外的事故导致安言的穿越,五岁的安紫颜与母亲颜芸下山寻父却遇仇人,安紫颜死后由异世灵魂的安言附身重生,经过十年之久的苦练,决定下山寻找父亲以及给颜家报仇,却不然在十四岁生日的那天也是准备下山的前一天,来了一个人打破了安紫颜原有的计划,两人之间虽然没有说话,可从不看除了他母亲之外的女人却意外的看了她一眼,可是安紫颜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一个见面不过才几分钟的人给看上了。更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一样,时不时的让这两个人牵扯在一起,更是牵扯了一辈子。
  • 假侦探

    假侦探

    小说以一个华裔教授在美国患病之后的悲惨经历为线索,融合了悬疑、推理、感情等调动读者兴趣的要素,深入描写了一个人处在极度绝望的环境下的所作所想,揭示了在美国许多人依然对华人抱有偏见的现实。小说是通俗小说和严肃文学的结合,语言文字富有文学性,饱含哲理,又处处设下悬念,紧抓住读者的心。
  • 私房养生经

    私房养生经

    40岁前要知道的私房养生智慧,从古至今奉行不渝的养生箴谏。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私房养生圣经,集传统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运用易经思维,阐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走进身体的内层,一目了然地审视我们的身体;私房养生=外修+内养,健康光晕由内而外散发。
  • 我的华娱梦

    我的华娱梦

    一个电影发烧友一场离奇大梦……看他将如何改写华夏娱乐圈…………
  • 心理师5:人格植入

    心理师5:人格植入

    疑云重重,人心难测,惊险刺激,多次反转,国内原创心理学推理神作,抽丝剥茧解锁复杂人性的暗码。孟新建被袭击昏迷之后无意间发现了长春某人防工事的据点,救出了文老师的初恋女友汪婷,并发现她背后隐藏着秘密。更可怕的是,孟新建发现自己体内多了一重人格,这个人格并不是自己内生分裂出来的人格,而是“黑色火焰”的长老通过神秘手段给他强行植入的外生人格。但是,“黑色火焰”组织并没有对屡屡破坏自己计划的孟新建下毒手,而是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孟新建该如何面对自己体内的多重人格,甚至面临着外生人格把本生人格吞噬的灭顶之灾呢?
  •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