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9300000003

第3章 歌德(1)

耀眼诗星应时而至

1749年8月28日,12点,一颗璀璨夺目的诗星诞生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城,他的出现使沉寂多年的德国诗坛大放异彩,他就是闻名于世的诗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歌德出生在一个家境很好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有名的裁缝师,他的父亲曾是个博士,后为求体面,又买得了一个皇家顾问的空衔。歌德的母亲出身显赫,她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性格温存,又爱好文学,常给儿子讲故事听。歌德的外祖母很喜欢这个小外孙,在他4岁时送给他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的傀儡戏玩具,使歌德童年时就爱上了浮士德等民间传说。歌德自幼就兴趣广泛,勤奋好学。他不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学习击剑和舞蹈,而且四处搜集动植物标本,顽强地攻读多种外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又常常偕其妹四处游玩,尽情领略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和欢乐。

哪曾想到,欧洲大陆战争突起,俄国、法国、英国为各自利益,互相开战,其间法军曾一度攻克法兰克福。歌德的家成了法军的指挥部。歌德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干扰,不过,这时期他也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住在歌德家的一位法国高级军官颇有艺术修养,尤其擅长绘画,一些画家常与他来往,使歌德有机会观赏他们的作品。歌德还经常观看随法军到来的法国剧团的演出,有时还和法国小朋友一起到后台去看演员们怎样化妆和排练,这一切勾起了他对戏剧的极大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试着写起戏剧剧本来。

7年后战火平息,一切又恢复了安宁。歌德遵照父命于1765年去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毫无兴趣,便努力钻研文艺和自然科学。1768年歌德突然吐血,不得不回家休养,病愈后,又于1770年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那里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郊区迷人的风光和好心热情的农民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情操。同时,他还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文学朋友,其中给他影响最大者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家赫尔德尔。

狂飙突进运动是70年代初开始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是以莱辛为代表的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它气势汹汹,如暴雨,如狂风,又像一股波涛汹涌的激流,直冲向顽固的封建堡垒。它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热情讴歌自然,赞美人类的自然状态,如儿童的天真和原始人类的纯朴;推崇天才,要求施展个人的才能;主张在创作上打破古典作品的僵死格律;提倡民族风格,尤其重视学习民间文学。赫尔德尔是这一运动的指导者,他长歌德5岁,歌德敬之如师。赫尔德尔也十分赏识歌德的才华。他一方面教育歌德要深入生活,向民间文学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又要求他摒弃华而不实的文风,突破僵死的古典教条,去钻研荷马、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这大大开阔了歌德的眼界。赫尔德尔还经常带领歌德深入山村,走向民间,从老太婆的口中搜集民歌。

就在这年秋天,歌德与美丽多情的少女芙莉德丽凯·布丽红萍水相逢,一见倾心。歌德一有时间,就去塞生海姆村与她相会。《欢乐与离别》一诗就是他们之间爱情的写照。但可惜的是,歌德和芙莉德丽凯的爱情却如昙花一现。1771年8月,歌德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离开斯特拉斯堡而返回故乡。随着歌德的离去,这段姻缘即告了结。《塞生海姆诗歌》是歌德初期的又一篇力作,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以前德国灿烂的诗星廖廖无几,诗坛上多为平庸之作,内容空虚,矫揉造作,而《塞生海姆诗歌》以其真挚的感情,健康的内容、清新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独步诗坛,这是以往德国诗坛不曾有过的辉煌,歌德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先河。

情场失意,文坛获丰

不久,歌德返回了故乡,在一次参加纪念莎士比亚命名日的大会上,歌德对这位大作家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激烈地批判了僵死的古典戏剧格律——三一律。从此他驾驭着战斗的风帆,在狂飙突进运动的百舸争流之中冲到了最前列。不久,他写出了剧本《葛慈·冯·伯里欣根》,内容是关于16世纪一个名叫葛慈的没落骑士反抗封建贵族,但因脱离农民群众而最后失败的故事。创作时,歌德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完全突破了三一律。该剧于1773年出版,并获得了“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史剧”的称号。

1772年5月,歌德来到威茨拉尔的德意志帝国法院实习。这期间歌德认识了一个叫夏绿蒂·布甫的姑娘。姑娘的美丽和贤淑使歌德极为倾慕,但夏绿蒂已与歌德的一位名叫克斯特奈尔的好友订了婚。歌德自知无望,遂于9月10日毅然离开夏绿蒂重返故乡,但相思之苦常使他产生自杀之念。这时,歌德的另一位友人——威茨拉尔的青年书记耶露撒冷因苦恋一位有夫之妇而自杀。消息传来,给歌德以很大震动。他详细了解了耶露撒冷的恋爱和自杀的经过,并结合自己切身的体验,在4周内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虽以爱情为题材,但却远远超出了爱情的内容而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这部小说运用了大量并且浓热的抒情语言,并受卢梭和理查生的影响,采用书信体形式,让维特把自己内心的全部奥秘毫无约束地诉诸读者,使人感到主人公仿佛就在面前,不由得和他一起去爱、去恨、去欢乐、去悲伤。作者还突破了书信体小说常有的反映面狭窄的局限,而让他的主人公在广阔的社会上活动。从纯朴农村的天真儿童到上流社会的虚伪市侩,从生气盎然的田园美景到浊臭逼人的贵族沙龙,这一切构成强烈的对照。作者对时间的安排也独具匠心,上篇从明媚的春季写到温暖的夏日,陪衬出主人公开朗的心境;而下篇从萧条的深秋写至严酷的寒冬,渲染了主人公不幸的遭遇。季节的变化有力地突出了情节的发展,显示了歌德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部小说于1774年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由于它倾诉出市民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所以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们竞相阅读,热烈评论,甚至维特式的服装也风行一时,形成了所谓的“维特热”。这本书很快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成为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国际意义的作品。歌德的名字从此传遍世界。但小说的消极影响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有些失恋的青年男女因受维特的影响而殉情,其中影响较大者有作家克莱斯特与其恋人的情死。1778年1月,有位魏玛小姐因失恋而投伊尔牟河自杀,歌德亲眼看到这位溺死的姑娘的怀中藏有《少年维特之烦恼》。从此,歌德在此书新版卷头题上《绿蒂与维特》一诗,其最后一句以维特的口吻向具有同样遭遇的青年们呼吁:“请做个堂堂男子吧,不要步我后尘”。

但歌德首先是位诗人,无诗歌德的生活便失去了真谛。虽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小说。就歌德时代而言,诗人是一种褒奖的说法,歌德从来没有为诗歌担忧,那是个需要诗的时代,同时,歌德也借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歌德的诗正是反映了他独特的个性。

拜伦曾尊歌德为欧洲诗坛的君主。自8岁时献给祖父的贺岁诗算起,歌德写下2500多首诗,数量堪称惊人,形式更为炫目:独创的短诗、格言体、牧歌体、颂歌、哀歌、十四行诗、谣曲等,而思想的博大精深更不用说,足令每一位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的诗人顿足:既有歌德,何必生我?!

歌德的诗作大体分为抒情诗、古典诗及暮年的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贯穿其一生的是抒情诗,情诗是歌德诗歌王国的主人,也是其性格的写真。

歌德瞧不起空中楼阁式的诗,因为那样的诗干枯、做作,乍一看像是诗,细一读不过是诗的骷髅——细说起来也不怨那些人,怀着对诗的一腔热忱,他们只能造诗,那就让他们造吧。歌德与他们不同,歌德热情洋溢,生命力旺盛得让人妒忌。他的人生曲折而幸运,体验丰厚而深刻,爱情总是不忘歌德,历史也总是露出启发人深思的一面,而所有这些,海涅、普希金等短命的诗歌天才们都只能望洋兴叹:上苍偏心,有意在成全歌德。

接着歌德于1774年写了著名诗篇《普罗米修斯》,它是未完成的同名诗剧中的一段独白。诗人反封建的狂飙突进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鲜明的表现。诗中借用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这一反抗者的形象,向神权,实际是向封建统治者宣战。普罗米修斯在否定了神的尊严之后,充分表述了对真理和正义必获胜利的信念。最后他宣称“我在这里制造人,按照我的形象”,表明歌德用资产阶级取代封建统治的思想。全诗采用自由韵体,语言尖刻泼辣,很好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宙斯的愤怒斥责和极端蔑视。诗成后,因其反封建的主题极其鲜明,竟无人敢将它发表。由于歌德写出了《葛慈·冯·伯里欣根》、《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普罗米修斯》等一系列最优秀的作品,对狂飙突进运动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因而他成为这一运动的光辉旗帜。

1775年早春,又有一位可爱的少女攫取了歌德的心。这位姑娘就是富商的女儿,年仅16岁的安娜·伊丽莎白·睡奈曼,歌德称之为莉莉。莉莉多才多艺,伶俐无比,跳舞唱歌,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两人情投意合,感情十分笃厚。不久,他们相互盟誓,私订终身。

但这段姻缘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莉莉的父母自恃是法兰克福的一流富豪,颇有些歧视歌德中产之家的出身,又不满歌德那种狂飙突进的诗人的气质。而歌德的父母也不想高攀,娶进莉莉这样一个奢华艳丽、娇贵异常的儿媳。歌德之妹也看不惯这个遍身珠光宝气、满脸盛气凌人的未来嫂嫂。莉莉豪华的生活,过于迷恋社交的活跃性格,也常常使歌德不快。加之众人从中作梗,两人也渐感不睦。后来,歌德借故逃避,出游瑞士。

1775年9月,正当歌德与莉莉藕断丝连的时候,他的人生道路突然有了转机。当时,萨克森·魏玛公国的最高统治者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偕同新婚夫人旅行至法兰克福。这位年仅18岁的公爵十分仰慕歌德的才能,就邀请歌德去魏玛从事政务活动。歌德接受了邀请,于11月来到魏玛。从此,他就离开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潮流而驶向了政治活动的漩涡。

歌德到魏玛后受到公爵的重用,不久就担任枢密顾问,1782年又晋升为公国首相,管理着全公国的政务。在这里,他又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最亲密者是宫廷贵族封·斯太茵夫人。

斯太茵夫人秀外慧中,才华横溢。歌德以前曾见过她的照片,一度十分仰慕,在他来魏玛后的第8天有幸与她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遂保持了20年之久的深厚友情。其间,歌德在学识、品德、性格等方面均受其很大影响,并为她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信札,诗歌中尤以《对月》最为著名。

这一时期,歌德写的哲理诗同样反映出了他思想上的变化。在《神性》一诗中就再也看不到普罗米修斯那种大无畏的反抗精神,诗句亦不再激愤而趋向平和,犹如怒潮后的余波,不过此诗的内容也还是积极的,它把基督教关于神与人的关系颠倒了过来,不是神创造了人,恰恰相反,是人按照自己的品德和意志创造了神。

在这段时间里,歌德也创作了一些叙事诗,并且也成就不凡。1781年4月某夜,图林根库尼茨村的一个农民,抱着生病的小儿骑马赶往耶那,想请那儿的一名医为儿子治病。医生检查过后表示孩子已濒于死亡,无力抢救。这位农民又抱着孩子策马回家,途中孩子就断了气。几天以后歌德来到此处。他得知此事后,即以此为素材写成《魔王》一诗。诗中叙述了魔王以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来戕害病孩。生动地刻画出了魔王的奸诈,病孩的恐惧和父亲的焦虑。诗中的气氛逐段紧张,最后以孩子死亡而告终。读之使人联想起封建专制魔王对善良人民的迫害。诗成后在世界上广为传诵,亦由舒伯特谱成名曲。

在魏玛从政期间,歌德还深入研究了自然科学,并于1784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这对论证整个生命世界的统一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784年,歌德在他起草的小说《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里又写了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迷娘曲》。诗中歌德通过主人公意大利女孩——迷娘对家乡的怀念与赞美,抒发了内心对意大利美景的极度向往。

巨匠携手创作攀高峰

此期间,歌德正在魏玛热衷于时事,哪来的闲情逸志呢?殊不知歌德从政以后逐渐感到,这个封建公国是绝不容许他进行真正的改革的。他实施的每项进步措施都遇到了重重阻力,这使他苦恼至极。因此,他决定到意大利去钻研古代艺术并进行科学研究,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于是,1786年9月,他带着一张填着假名的护照独自逃到了这个以古代文化著称的国家。

到了意大利的歌德先后在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米兰等文化中心逗留过,甚至西西里、罗马都留有他的身影。南国的美丽风光使他陶醉,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开阔了他的心胸。相形之下,他愈感魏玛宫廷的枯燥无味和官场生活的单调迂腐。在近两年的南国生活中,他努力研究古代文艺典籍,临摹古代绘画的范本,进行自然科学考察,同时还从事文学创作,主要成果是剧本《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和《塔索》。其中《哀格蒙特》描写的是16世纪尼德兰伯爵哀格蒙特反抗西班牙的民族压迫,最后因斗志不坚而被敌人逮捕处死的故事。该剧于1774年就已动笔,因此从中尚可听到狂飙突进运动的余音。而后两个剧本则是严格按照古典戏剧的形式写成的。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歌德曾对三一律深恶痛绝,何以现在作茧自缚,原来这是由他思想上的转变所致,歌德这块顽石,终抵不过封建浊流的冲击而变得光润起来。于是,随着《普罗米修斯》的反抗精神和《五月歌》里火热激情的消失,代之以《对月》中的自我解脱和《迷娘曲》中对世外桃源的憧憬。而到意大利后,他更倾心于宁静、和谐的古典艺术风格,沉醉于古典艺术那种“庄严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在《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里就借用远古关于伊菲格尼的神话来宣扬理性的高贵和人文主义的力量。而《塔索》则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宫廷诗人塔索和一位大臣的争执,表明了歌德自己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苦闷。如此的艺术内容就必然要求严格的古典艺术形式。这样,歌德青年时代的狂飙突进精神经过10年的从政,终于在意大利过渡到以人性论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德国文学古典时期亦是从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时算起来的。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是国内出版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传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动了国内新闻院系的网络传播教学。本教材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于一体,并力图使它们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全书贯穿了理论与实务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思路,汇集了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网络经营等相关领域知识,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了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第三版引入“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视角,对网络传播的最新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

    《下辈子还教书》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能力为核心理念,收集了作者在众多教育杂志发表的适合此主题的专栏作品,另新增近一半的最新作品。作者从观念、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探讨了什么是好教师,教师幸福的秘密在哪里,教育幸福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等诸多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话题。此书可作为教师提升素养和幸福感的“心灵鸡汤”。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 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经典之作。杨晓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就是其中一册。《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制作、 放飞、流派、名家名品、体育竞技、民俗文化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偶戏(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偶戏(阅读中华国粹)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民间戏剧表演中的一种特别类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 汽车维修基础

    汽车维修基础

    以汽车维修工艺及技术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分别讲述了汽车维修技术基础、汽车维修钳工基础知识、汽车维修常用工具及设备、汽车维修测量技术、汽车检测设备、汽车维修管理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异能小农女

    异能小农女

    一朝穿成小农女,无父无母有人欺好在老天给力有异能,田里宝藏任我取兄弟姐妹排一串,各展所能谋个幸福田园乐悠悠
  • 废都之崛起

    废都之崛起

    秦枫是一名历史系研究生,一次探险过程中被好友设计陷害,穿越到一个未知世界,看主人公如何用二十一世纪的大脑,纵横世界……
  • 璀璨星途:全球通缉少奶奶

    璀璨星途:全球通缉少奶奶

    冬天的黑夜总是降临的格外的早,苏落背着书包走出校门的时候外面已经漆黑一片,校门口停满了各式的……
  • 娘子,别抛下为夫

    娘子,别抛下为夫

    他,一城之主,本是残忍,不近女色,在外人眼中的恶魔。在遇到她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谣言,什么不近女色,分明是将某人缠得紧紧的,什么恶魔,在她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副温柔,宠妻的模样。“城主,柳家公子看上了夫人,说要将夫人娶回家。”“我的人,也是他可以想的,居然还惦记我的卿儿,灭了柳家,我看他怎么惦记。还有,别让卿儿知道。”下面的人都在想会不会太残忍了些,人家只是说说而已,唉...
  • 玩具娇妻没人疼

    玩具娇妻没人疼

    【爽更】每日最少三更,最多不限“不要妄想我会爱上你,你不配。”“是的。”三年对于你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那相对于三个世纪。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
  • 真正的冒险

    真正的冒险

    受到不明原因影响,桐人与优纪来到了未知的世界。在寻找同伴和归路的途中,二人结识了欧拉丽的冒险者贝尔·克朗尼、女神赫斯缇雅、和来自另一个地球的料理人幸平创真。为了弄清楚这混乱的一切,他们决定进入迷宫深处寻求答案……真正的冒险,就此开始。参与作品:《刀剑神域》、《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食戟之灵》、「本作交流群:783131728(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豪门绯闻:总裁宠妻无上限

    豪门绯闻:总裁宠妻无上限

    十八线新人顾盼一炮而红。原因是她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一咬牙也学人家去借潜规则上位,结果错扑了万女景仰的男神傅景桁。从此开启了跟捅了马蜂窝似的,一边跟傅男神孽缘纠缠不清,一边被黑粉怼喷抹黑却红透半个天的奇葩演艺生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良宝宝绝色庶女

    无良宝宝绝色庶女

    庶女逆袭,风华无限,无良宝宝助阵,腹黑无敌,且看母子联手,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