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900000027

第27章 执著的母亲

1994年3月,43岁的武汉市机床厂厂医张惠琴被确诊患了乳腺癌。这一年,舟舟16岁。张惠琴在得知病情后第一个念头是:我要将这个孩子带走,母子俩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舟舟是在愚人节这天出生的,患有21对染色体综合征,也就是说,他永远只能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他的弱智是写在脸上的,他不认识钞票的面额,他不能理解生活中任何超过幼儿理解力的问题。

张惠琴从医院回汉口家里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不停地流泪,她在想她的舟舟。车上有位母亲正在训斥只考了60分的孩子,张惠琴恨不得站起来告诉她:如果我的儿子能够上学,哪怕他只考一分,我都会感到欣慰。

张惠琴再也坐不住了,提前下了车。她沿着马路走了很远,终于在一家土产商店买到了两瓶敌敌畏。她心里一阵酸痛:舟舟,别怪妈妈心狠,是妈妈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却没能带来一个健康的你,只给你和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现在妈妈不会再让你受苦了。

精疲力尽地回到家,打开门,舟舟快乐而尖声地叫着从屋子里冲出来,像平时一样对着张惠琴大喊一声:“妈妈!”他弯腰在地上摸索了半天。终于确定了哪双拖鞋是妈妈的,赶紧拉出来递到站在门口发愣的妈妈脚下,示意妈妈赶紧换鞋。

张惠琴再也忍不住了,手里的包丢到地上,一把抱住舟舟就哭了起来。

舟舟一边挣脱妈妈,一边着急地将手里的可拼装机器人举高给妈妈看,他得意地说:“我拼的。”张惠琴心里百感交集,无语而哽咽。这下舟舟意识到妈妈今天和平时不一样,他伸出笨拙的手指在妈妈脸庞上拭过,突然有些紧张地辩解说:“我今天很干净,很听话。”

张惠琴就是在这一刻决定:为了舟舟,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张惠琴的丈夫、武汉市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胡厚培回来了。他关切地问起妻子检查的结果,这时张惠琴表现得异常镇静。她说:“我准备明天去省肿瘤医院住院开刀,我一定要活下来,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她住进省肿瘤医院,住院时间很长。开刀做扫荡式切除手术后,便是化疗,将近半年时间里,张惠琴没有见到儿子,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织毛衣,拆掉自己最新的几件毛衣,然后给舟舟织毛衣,心里盘算着:这是舟舟18岁时穿的,这是舟舟20岁时穿的……

出院的那天回到家里,儿子站在门口迎接她。舟舟似乎不认识妈妈了,就那样定定地看着她,眼神非常陌生又带着一种凄凉。这是张惠琴在每天只会疯玩只会傻乐的儿子眼神里从来没看到过的,那是一种痛苦忧伤的表情。舟舟就那样一直看着妈妈,张惠琴想了想,缓缓开始给儿子唱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听到第三遍的时候,舟舟突然咧开嘴笑了,他认出来了,认出来回来的这个消瘦、憔悴、留短发的女人,原来是妈妈。

他赶紧弯下腰到处找妈妈的拖鞋,然后塞到妈妈脚下,示意她赶紧换上。张惠琴紧紧搂住儿子,一切就像失而复得。从此,她很少与舟舟分开。

张惠琴教舟舟数数。从1到5学了两年,他还记不全。教他系鞋带用了两年时间。但她不能放弃,坚持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教他。

她每天替舟舟换洗干净衣服。教他爱干净,讲卫生,这样是希望别人不至于太厌恶舟舟,会尽可能地接纳他。家里,她、丈夫和女儿都用头天的剩饭当早餐,但张惠琴每天给舟舟一块钱,让他出去吃早点,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学着多接触社会,使用钞票。

正在这时,胡厚培所在交响乐团的一位同事,偶然中发现舟舟对于音乐的天才感受力。在排练厅里,舟舟只要听见乐声响起,就会安静下来。乐手们在指挥席的侧后方给舟舟放了一只谱架。音乐声起,舟舟手里挥舞着一支铅笔,像真正的指挥,直到曲终。舟舟最爱听《梁祝》、《卡门》、《拉德斯基》等曲子,这几盒磁带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

张惠琴兴奋极了,她终于找到了适合舟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1999年元旦前夕,中国残联特地邀请舟舟参加残联举办的春节晚会。在那次晚会上,舟舟将自己的音乐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残联主席邓朴方拥抱着舟舟,深情地说:“一切生命都是伟大的!”

谁来照顾舟舟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前,在北京21世纪剧院汇演,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舟舟的指挥获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台下的张惠琴哭得泪雨纷飞。20年来,这位母亲第一次用如此激动的方式向世界表达她的感情:儿子,妈妈因你感到骄傲!

医生告诉过张惠琴,她必须坚持定期去化疗和复查。但一次化疗就得几千元,她舍不得。只要身体还能支撑住,一般能拖就拖。哪怕化疗,她也往往在结束的当天就出院上班,上起班来也是拼命一般。每天一大早起来煮银耳汤和稀饭,然后拿出去卖,挣些生活费,再赶去上班;下班后再去一家私人诊所打工,忙到晚上11点才回家。为了省钱和省时间,她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吃一元钱的面条。

她要为舟舟尽可能多地攒一分钱。

舟舟4岁时,张惠琴生下了女儿小悦。从女儿懂事起,她就几乎天天对女儿灌输这样的观点:“小悦,哪天爸爸妈妈都不在了,就归你照顾哥哥了。”

这句话一直说了十几年,也因此小悦从小就更像姐姐,而且比同龄的女孩更成熟与内向。

舟舟在美国巡演一个多月后回来,这时张惠琴的头发因化疗已经全部掉光了。看着妈妈憔悴不堪的模样,舟舟摸了摸妈妈光光的脑袋,突然流着泪说:“妈妈,你得病了吗?”

这是舟舟第一次知道妈妈得病。他的话像一股暖流涌入了张惠琴的心里,她感到莫大的慰藉!她曾经以为舟舟永远不会懂得什么叫生病,什么叫问候。

张惠琴的病情逐渐加重,癌细胞大面积转移,胸腔内出现积水。她决定将生命的最后时光留给舟舟,一心一意地照顾他、呵护他!从此她一直陪伴着儿子去各地演出。她希望自己哪怕去了遥远的天堂,也能一闭上眼就想起舟舟摇头晃脑、举着指挥棒在音乐中舞蹈的模样。

张惠琴加紧了培养舟舟良好生活习惯的训练:她像训练婴孩一样每天无数次地叮嘱舟舟,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要洗脚,每周要洗澡……令她欣慰的是,舟舟也有了更多自我表达的意识。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喜好,他喜欢吃鸡肉,喜欢喝可乐,他每天必须听三个小时以上的音乐。这三个小时里任何人和他说话都充耳不闻,他害怕夜晚看见闪光灯,他喜欢穿西服和运动鞋,他喜欢的衣服哪怕湿的还没晒干,他都坚持要穿,他最烦人家说他胖……

这一年,张惠琴陪着舟舟随中残联艺术团巡回演出,到新安时,她感觉到胸腔似乎要爆炸一般的疼痛,完全站不稳了,她想,也许自己不行了。但她不愿意影响舟舟演出,更不愿让舟舟看见自己痛苦的模样,因此面对舟舟时,她居然没有皱眉,没有喊过一声痛。

在等到丈夫赶来陪舟舟后,张惠琴才连夜回到武汉。在同济医院,医生惊呼:她已经满胸腔积液,不知她是怎么忍受巨大痛苦呼吸的,而且她还四处颠簸奔波。

舟舟从爸爸嘴里得知妈妈生病了,有些闷闷不乐,吵着要回家。张惠琴赶紧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没事,并放弃治疗赶去陪伴儿子。

这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舟舟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参加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公益演出,当主持人介绍了舟舟并请他讲几句话时,舟舟突然闭着眼睛,显得很伤心的样子,说:“我有一个好大的妈妈!她有病了,我要赚钱帮她治病,帮妹妹读书……”也许舟舟是想表达“伟大的妈妈”吧,可他说成了“好大的妈妈”,但他这孩童般的纯真让台下许多观众落泪!

这时,主持人请上张惠琴,并问她得了什么病。这时,这位伟大的母亲才第一次向公众讲出自己有8年癌症的病史,而且生命对她来说已经时日不多。台下的观众不禁惊呆了!几秒钟后,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死亡不是爱的遗弃

张惠琴的癌症已扩大为淋巴癌、骨癌,她连做下蹲动作都很吃力了。她经常感到无法呼吸,化疗对她来说已经是比病魔更痛苦的折磨。

舟舟似乎越来越懂事。他陪妈妈去医院时,将自己的零食分给医生、护士吃,还会对医生说:“不要把我妈妈的头发打掉了。”为了不让舟舟看见自己掉头发,张惠琴一直坚持戴着假发。

舟舟如果收到别人的礼物,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谢谢,我要送给我妈妈。

他身高1.45米,却有110斤重。妈妈不让他多吃肉,他就乖乖地将他认为最好吃的东西——肉,全塞到妈妈的碗里。

如果他去外地演出了,他就会给妈妈打电话。虽然他还是认不全1~9全部数字,可他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居然就记住了妈妈的电话号码,这是他唯一会连续按下的数字键顺序。

舟舟已经27岁了。有人建议给舟舟在农村找个媳妇,将来也好有人照顾他。张惠琴生气地拒绝了。她说,别说国家规定像舟舟这样的人是不能结婚的,即使允许,我也不会同意。我也是母亲,我不能耽误别人家女孩的一辈子,这不公平。

然而生离死别,已经迫在眉睫地摆到了张惠琴面前。

2005年的一天,张惠琴将家里一只叫汪汪的狗送走。舟舟哭了几天,直到又买来一只,他才止住哭泣。而且几乎不记事的他很长时间里还对汪汪念念不忘。

这一天,张惠琴在家看一个名叫《小孤星》的电影,讲一个4岁小女孩在母亲车祸去世后的故事。女孩在母亲的墓地前拼命刨土,要把妈妈找出来。

张惠琴看着,震惊了,她一直只想要怎样安排舟舟将来的生活,却从来没想过舟舟会怎样看待她的死亡。她一直以为,舟舟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他也许都不会意识到什么叫死亡,什么叫永远离开。

张惠琴告诉自己,她一定要教会舟舟学会面对妈妈的离开,她无法想象因为自己的死亡,令舟舟感觉到被遗弃,感觉到孤独与绝望。她希望舟舟永远快乐,永远单纯地微笑,永远沉浸在他喜爱的音乐之中。

张惠琴从舟舟最喜欢的游戏——打手机入手,一次又一次反复告诉他,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了,你要学会给妈妈打电话。她拿着手机放在舟舟的耳边,对他说:“你看,就像这样子,你看着天对妈妈说话。”

舟舟说:“妈妈好,今天天气好。”

张惠琴流着泪点头。

舟舟继续说:“妈妈。我今天演出了。有人送给我一个蛋糕,给你吃。”

张惠琴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训练舟舟,教他学会对着天空与妈妈说话,那时妈妈就在天上注视着他。天空湛蓝,朵朵白云都慢慢会幻化成妈妈亲切的笑脸。

舟舟可以对着天空喊“妈妈”,然后播放他最喜欢的乐曲,仿佛在舞台上演出,妈妈是天上最忠实的观众。张惠琴指着院子里的小树对舟舟说。如果以后要找妈妈的话,就去看那一棵树。那是棵春天里开花的树,你可以把要送给妈妈的小礼物,比如一块蛋糕,比如一颗糖埋在树底泥土下,妈妈就会吃到。再或者,你可以在树干上挖一个小小的洞,有什么悄悄话,就对着小树洞轻轻地说,就像俯在妈妈的耳边,妈妈一定会听得见。

张惠琴一遍又一遍地对舟舟说,你只是看不见妈妈的身影,但妈妈永远在你身边,在照片里,在录影带里,在你凝视的每一颗星星里,在拂过你身体的每一阵风里,在你清晨起床迎接的每一缕阳光里。

妈妈告诉舟舟,爱你的人死去,并不代表着离开,更不意味着遗弃。爱你的人与你同在,无论身体在哪里,无论形式有多么迷幻,只要爱在,爱你的人就在。

舟舟听着,他听不懂,但他分明是听懂了。

2006年5月27日下午,张惠琴在武汉市161医院辞世。临走时,爱人胡厚培、舟舟和女儿小悦都陪伴在侧。

去世前,张惠琴已经与武汉市红十字会眼库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她的志愿书是这样写的:舟舟是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的,我也要回报社会,帮助那些失明的人。

装有张惠琴眼角膜的保温瓶送往深圳前,舟舟特地要过那只保温瓶,轻轻抚摸着,似乎在感受母亲的体温。他没有哭,但他分明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他只是一遍遍仰望天空,举着手机,对着天空喃喃自语。

这个世界上最疼舟舟的人去了。或许,这位慈祥的母亲在天堂里目光仍熠熠生辉地注视着舟舟。

同类推荐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由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等编著。《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为援藏文学工作者集体创作,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广大援藏干部、藏族同胞为改变西藏面貌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感人画面,体现出援藏干部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热爱以及对藏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也许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正在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里,漫无目的地徜徉着,无边地沉醉着,全力以赴地超越着,优哉游哉地活着。2015年末著成《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随笔集,以不同形式的文字纪念跨界的思维和跨界的自我存在。本书这种行云流水的状态,在离乱的光影中任意漂流,熠熠生辉,又潺潺流淌,便是生活的美学和无限惬意的缘由。本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化与生活类随笔,以纪念那些已经远离和正在发生的情怀,与读者共勉。
  • To hell,上海

    To hell,上海

    “妈的,上海人怎么这样,鸡肠狗肚。凭什么不要外地人?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末了,还在叽咕《谏逐客书》——这小子要生在春秋战国准是个朝秦暮楚顶呱呱的纵横家。我想想:也是,把两个大活人劈了,你再去自首,就算免你一条死罪,你也得抵一条命。又何苦在死前上法庭丢人现眼一通呢?吴宇报上去的《论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走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给王连生教授打了回来,附带上边还写了一大堆诸如“时代性不强”、“开拓性不够”、“僵化”等等让吴宇头疼的评语。
热门推荐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颜少,别来无恙

    颜少,别来无恙

    黎洛有过三次婚期,三次都错过了,跟同一个男人……她以为她此生都不会再爱,他却最终宠她入骨!还说什么对她不感兴趣,呸,撒谎!如此口是心非,一本书都写不完!不过,我喜欢.....
  • 月夜之微光

    月夜之微光

    “大坏蛋,我睡了三千年好不容易醒了,连一个活人都没看到就被你撞了!你赔!赔!”小丫头炸毛了。“你要如何?”夜微昱好不以为意的问道。小丫头不知想到了什么竟流起了口水。某人惊:“……”她不会是垂涎我的美色吧……果然,“你以身相许吧,我勉强接受你。”小丫头嫌弃地瞟了他一眼。“就怎么定了”司月卿:“……!”怎么有一种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的感觉……“呵呵,有人说你老牛吃嫩草!”小丫头靠在他怀里幸灾乐祸。“嗯,说的真对,你是老牛,我是嫩草”“我……”怎么办?没办法反驳毕竟自己年纪的零头都比他大,悲催了……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附身吕布

    附身吕布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发布一个二十一世纪企业高管,在即将踏上人生巅峰之际,老天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场车祸,让他灵魂穿梭时空,附身于气数将尽,不久之后,将要城破人亡,被吊死在白门楼上的吕布身上。为了能在这个时代生存,甚至更好的生存下去,吕布开始了自己逆命改运的旅程(感谢疯魔提供的书友群,群号578078151,有兴趣的兄弟欢迎加入)
  • 美丽英文:那些永恒的人物和故事(激励卷)(套装共6册)

    美丽英文:那些永恒的人物和故事(激励卷)(套装共6册)

    《美丽英文:那些永恒的人物和故事(激励卷)》(套装共6册)包括《美丽英文:一个人,也能有好时光》《美丽英文:无法忘却的电影对白》《美丽英文:通话若有张不老的脸》《美丽英文:那些年,我们一起毕业》《美丽英文:那些震撼世界的声音》《美丽英文:那些改变未来的身影》。本套书精选文学大师、思想圣哲、创业先锋、科技精英、艺术天才等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故事;收录题材广泛的演讲,涵盖政治领袖、商界大亨、科技先锋、艺术大师和娱乐名人等;包括一篇篇无法忘却的童话故事,在我们长大成人的今天仍然萦绕耳边,诉说着那最美丽的言语和最动人的哲思;收集了电影长河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对白,供读者朋友们品味精彩电影中的细腻和感动。
  • 璀璨星途:全球通缉少奶奶

    璀璨星途:全球通缉少奶奶

    冬天的黑夜总是降临的格外的早,苏落背着书包走出校门的时候外面已经漆黑一片,校门口停满了各式的……
  • 雨做的云

    雨做的云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 红尘第一皇妃

    红尘第一皇妃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果然不错,一次游泳竟然淹死灵魂到了异时空,好吧,看在这身体是公主的份上就勉强接受了,可是为啥是个落难公主,落难公主也就算了,咱不计较,可为啥在青楼呢?算啦,好死不如赖活。
  • 伤寒寻源

    伤寒寻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