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9200000008

第8章 伦勃朗: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出生于1606年7月15日。他是莱顿市一个磨坊主的儿子。早年师从鹿特丹的一位大画家学画,后来又进入阿姆斯特丹的画家皮特拉斯特曼的画室学习。最终,他离开了老师开始自学。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有《正在读圣经的母亲》、《杜普教授讲解剖课》、《一位东方人的肖像》、《瞎子》等。

1634年,伦勃朗与一位有钱的画商的亲戚--莎斯基雅小姐结了婚,在他自绘的《画家同他的妻子莎斯基雅》中,他把自己打扮成武士,举杯庆祝,他的妻子坐在他的膝上,也回头向观众致意。画面充满了欢乐、幸福的气氛以及画家对生活充满自信的豪气。

这一时期,是伦勃朗最为幸福的一段美好时光。他高超的画技,为他引来大量的雇主。但是,由于他对于收集艺术品的嗜好,使他没能积蓄钱财。伦勃朗不但收集古今的名作珍品,也购买一些无名画家的作品。而且常常是他自己把价钱抬得很高,他说道:

“这是为了维护艺术职业的尊严。”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画派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他是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及风景画的一流大师,几乎擅长绘画艺术的一切表现形式,其中油画、版画、素描尤为精到。最应该提到的是,伦勃朗在铜版画方面为后代留下了重要的遗产。丢勒是木刻版画的先驱,伦勃朗则是腐蚀铜版画的更加伟大的先驱。

1642年,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伦勃朗受一群军人的委托,创作一幅集体肖像画。伦勃朗一反常规,没有像哈尔斯画的军官群像那样,每个人都很完整;也不像他早先画的《杜普教授讲解剖课》那样,每个人都显现在同样明亮的光线下。伦勃朗把这张群像画画成一幅具有戏剧性的风俗画。一群军人正在长官带领下出发巡查。伦勃朗选择了大尉班宁·柯克下令连队出发的瞬间。军人们正从兵营中急急忙忙赶出来。队伍还没有站好,乱轰轰地聚在一起。有的人正在走动;有的人正准备武器;有的人正要举起旗帜;还有几个孩子在其间嬉戏。伦勃朗采用了明暗法,使造型更为厚实。这加强了戏剧效果,同时也显示出一种高昂的战斗热情。

伦勃朗把两个普通的战士放在最前面光亮处,突出了这种风俗画的戏剧性。他们都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着。其中的几个孩子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其中那个正快步跑着的小姑娘,她被强烈的光照着,甚至可以说她自身就是一个散发着光的小天使,在光线的对比中,更显出孩子们的纯洁、娇憨。而其他的人物都退居在黑暗中。应该说,这幅画是很不错的。但是,因为军人们要的是肖像画,许多军人都不满意被放在阴影中,因为,他们都出了相同的价钱。但向来正直、自由,一心要维护艺术职业尊严的伦勃朗,拒绝修改作品。结果,雇主们提出抗议,把他告上了法庭。最终,在那个日益商业化的社会中,伦勃朗被迫交了大笔的赔偿金,而且他的名声大损,订画的顾客也大为减少。从此,伦勃朗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每况愈下。这可真称得上是伦勃朗一生的大祸。此后,不幸的事情又接连而来,伦勃朗在贫困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但是,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与挫折的过程中,伦勃朗参透了世事,开阔了眼界,对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缺少生意的日子里,伦勃朗可以安下心来作自己喜欢的画了,不会再受制于那些顾客们无理的要求与打扰。从此,伦勃朗的艺术水平更进一步达到了精纯的境界。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多为优秀之作,例如《圣家族》、《牧人来拜》、《一个犹太商人》、《对镜理装的少妇》、《荷马》、《浪子》等等,体现了画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中《圣家族》一画明显地体现了画家注重劳动人民的倾向。

这幅《圣家族》完全没有先辈作品中那种神圣的气息。画面上除了左上角从窗户上飞进来几个小天使,表明这是一件有关宗教“神迹”之外,完全是一家穷苦的荷兰农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位穿着粗布长袍的农家少妇,腿上盖着一件厚衣,脚踏暖炉,正对着一堆燃烧着的木柴读书。天气变为暗淡,火焰也微弱下来。少妇转过身关切地掀开盖着摇篮的衣服,看看她初生的小宝宝是否睡得安稳。尽管她的丈夫在一旁不停地挥斧劈柴,在微暗的光线下,孩子依然睡得十分香甜。伦勃朗在这幅画中,把基督耶稣一家描绘成普通的劳动人民。

他根本不愿意为了附庸高贵,而画上那几个“神圣的光环”。因为,伦勃朗知道,假如《圣经》上所述的基督的身份也是真实的话,耶稣一家就应该是这种平凡的人,过的也就是这种平凡的生活。马克思说:“伦勃朗是按照荷兰农妇来画圣母的。”我们在这幅画中直接感受到的是:北欧冬日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人们过着勤劳简朴的生活,洋溢着亲子之间的温情以及一家人的幸福。

此外,伦勃朗还画了一系列自画像,其中,在这一时期的最后一幅被人们称为美术史上的奇特之作。笔法十分苍劲,厚涂的色彩犹如铸铜一样闪闪的发亮。身披旧衣的伦勃朗,眯着眼睛,嘴巴微张,好像在哀哭,又似乎是在冷笑。这时的伦勃朗已是孑然一身了。

晚年的伦勃朗十分悲苦,妻子早亡,儿子也已夭折,他原来精心收藏的艺术珍品早已被教会没收。伦勃朗亲身体会着劳动人民所受的灾难,使他的思想更为深刻,直到他临终的前几天,仍拿着画笔,在辛劳地创作。他最后的一幅作品就是《浪子》。

1669年,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凄苦地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杰出的伟大艺术家伦勃朗勤奋一生,留下了大量杰作。他死后声誉更是与日俱增,伪作遍布全球。在西方美术界有个笑话:

“伦勃朗一生画了600张油画,其中有3000张在美国。”但是,就这历来被人们公认为真迹的600张油画,近年来又引起争论。1968年,在伦勃朗逝世300周年纪念的时候,荷兰的6位艺术学者组成一个调查团,访问了世界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经过对600张原作进行审查后,调查团得出结论:其中大约只有350张是靠得住的。因此,现在说伦勃朗的作品,就是油画300多件,铜版画300件,还有许多素描的珍品。

不仅伦勃朗作品的真伪成为专家们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伦勃朗作品的被盗也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70年代初,邦奈博物馆珍藏的一张名为《拉比的头像》的作品被盗,惊动了欧美两大洲的警务人员。这张只有9英寸高的小画,当时估价至少数十万美元。而在拍卖会上,伦勃朗作品的价格仍然在不断上升。

想想当年伦勃朗凄苦的生活,再对比一下他身后巨大的声誉。

当年那幅成为他不幸起点的《夜巡》,对他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对于我们欣赏者来说,又究竟是福?还是祸?我们不知如何去回答。

难道说,伟大的成功,必须要以艰难困苦中走过的路程为代价?

面对伟人,我们陷入了沉思。

同类推荐
  • 隋炀帝

    隋炀帝

    本书以隋炀帝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隋炀帝的一生,再现了隋朝的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画面。
  • 80后中国

    80后中国

    范冰冰、文章、李宇春、韩寒、郭敬明、嘻哈包袱铺……80后代表人物,各有活法,他们的体温与灵魂,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与影像。80后,是中国未来的力量、智慧与担当。80后的活力就是中国的活力,80后的生活态度就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活的真实,活的自在,活的有尊严,是80后集体的梦想。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介绍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源于性,性的压抑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这本书里,有着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们的185首(篇)传世作品。26位文人的生平轶事里,有历史,有政治,有战争,有风俗,让你对一千年前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和那群站成不朽的人们有一个全新而完整的认识。而那185首(篇)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周易图

    周易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闇曦

    闇曦

    混沌中诞生的世界,赋予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力量。两个家族,命运的交织,奏响的是怎样的乐曲。在这样的世界,出生于光的他们,真的能守护希望吗?而出生于闇的他们,真的就是绝望的代理人吗?
  • 缘定镯之致命商女

    缘定镯之致命商女

    一个是商场奇女子、医岛小神医,她的神秘与她的才学让他欲罢不能。一个是拥有仙人之姿的邻国贵公子,更是世人眼中的惊才少年,却因她而变得毫无原则。她说:“三年后,我若还在,嫁你可好?”他苦笑:“若我不在呢?”她笃定:“不会的,都说祸害遗千年,别说三年了,哪怕是三十年,你也不会有事!”他们因辰祥镯缘定今生,他为她放下身段,放下自尊,更为她成为当街漫骂的泼夫。而她始终游走于亲情与友情之间,对他的示好刻意视而不见。当她绝望到只剩下他之时,他自然而然的脱颖而出成为她的依靠,可他却高兴不起来。面对夜夜伤痛的她,他宁可一切如昨,只要她笑得依旧灿烂。当她决定放下伤痛的过去,决定带着她们的爱和他好好生活,过得比之前的任何一天都要精彩时,她却被迫滞后的遂了愿。在即将和在乎的人长埋崖底时,在下坠的那一刻,她不舍,未曾想,三年也成了奢望。海誓山盟终敌不过命运的一夕,生命的尽头皆是残缺。狼狈归来,他却已将她尽数遗忘。赫连沐:当我尽全力逃出牢笼,伊人却用相忘以报,我怎能甘心?郁涟乔:我曾用尽生命去记住的人,上天却将她从我脑海里彻底抹去,这对我公平吗?郁涟乔:为何在你身边,我的心会痛?我不记得你,可我的心却不由自主的为你泛起一片涟漪。片段一:“赫连沐那个瘦弱的小子有什么好的?风流不羁,你妹妹怎么会看上那家伙?”“柳兄,你的风流韵事也不少啊,见一个爱一个,不比赫连差!”“至少我没有脚踏两只船的时候!”“柳兄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同为风流生,相煎何太急?”片段二:面对狐媚骚货的挑衅,伶牙俐齿的女子军团是这么反击的。“你说有些人这么些年,怎么光吃饭不长脑子啊?”“也是,胸大无脑可不是什么好货色!”“哪能?是胸不大,也无脑!”“被人嗤之以鼻的感觉想必不好受吧?”“狗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是贱人!”“贱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理会她作甚?”某人摇摇玉笛带头离去。片段三:某只在感情上萌傻到没天理的蠢货,在制造一系列笑话和闹剧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猥琐大叔,你给我放开舞儿!”“他是我爹。”“嘿嘿,岳父大人好。”某人就是这么恬不知耻。“世上多的是好男人,就看谁配谁!但是好男人给你,就是浪费。”最伤人的话,莫过于此。猜忌有时候会是致命的伤,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她)们的情,他(她)们的情永不悔,无论身在何方。
  • 回归,

    回归,

    是起点,还是终点;是殊途同归,还是劳燕分飞。
  •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集,全书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命运的嘲弄,才华的折磨,以及庞大社会机器控制下被压抑的情感……
  • 火并萧十一郎

    火并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是一场自由主义的梦,用孤独和隐忍,诠释另一种至情至性。他是古龙笔下唯一一个以悲剧结局的主角,却鼓舞无数读者重燃希望。《萧十一郎》问世三年后,因古龙不满意结局,又作《火并萧十一郎》以续之。全篇故事极尽离奇曲折之能事,但前后照应,环环相扣,皆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却绝不荒唐无稽,是一部“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在《火并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再次出现在风四娘和沈璧君面前,但他却从不修边幅的落拓浪子,摇身一变,成了衣着华丽的富家公子。萧十一郎是不是还是从前那个萧十一郎?在敢爱敢恨的风四娘和为他舍弃一切的沈璧君之间。
  • 春风如你山河万里

    春风如你山河万里

    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 只因太过深爱

    只因太过深爱

    五年前,俞菲对挡在她面前的少年说:“叫我一声姐姐,怎么样。”在她的注视下,少年精致的脸孔染红,那声姐姐最终还是没叫出声。五年后他残忍地说:“是你把我变成这个样子的,姐姐,现在该你还我的债了。”
  • 国企变革

    国企变革

    本书编写的内容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从1999年到2011年改组改制的历史进程。编写方法采取“前重后轻”的叙事取向, 凡带有奠基性和创新性史实的事件均作为本书的主要内容。黎明公司的改组改制之路放在大型国企改革脱困、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 对研究国企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可供黎明公司领导干部及员工了解公司改组改制及发展历史;对于目前正处在改革脱困中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企业改组改制的案例。
  • 深衣考

    深衣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