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7500000002

第2章 充实自己的知识,关注孩子喜欢的知识

(1)求知型父母的重要

《中国妇女报》曾经刊登了“家庭教育有奖问卷调查”,收到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近5 000份答卷,还有近200封父母和孩子们的来信。在调查中发现,58%的父母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力属于一般水平;52.2%的父母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44%的父母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学习怎样教育好孩子。其中,很多父母谈到:我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我不知道为孩子推荐什么样的儿童报刊和课外书;我不知道从哪里能获得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等。所有这些都说明,要做一个成功的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的知识便显得有些落后了,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该补充一些自己的知识,补充一些孩子喜欢的知识,让孩子愿意和我们在一起,而不是因为我们在知识上的缺乏而疏远我们。

教育是门艺术,记住,是门艺术。你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给他创造个让他可以探索,可以学习的环境,这是比较重要的;再者看看你自己是不是比较喜欢学习,如果你是个爱学习的人,那么自然的小孩也会跟着你学了,小孩就是这样学习着大人的行为长大的。

②如果向家长们问一句:当前家教重点在哪?马上会有家长说:“提高孩子能力。”您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不完全正确,您忘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之所以对孩子“不会管”,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科学的家教方法。家长如果用不正确的观念方法去教育孩子,就如同拥有缺陷的设备和方法去生产产品,其结果必然造成家教失败。

如何让孩子“听话”?如何不让家庭中产生悲剧?正确的做法是:运用“家庭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的“全面管理”观念,在解决对孩子应该“管什么”的问题之前,家长先要解决自己“学什么”的问题。

家长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在日本、美国,孩子最尊敬的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可在中国父母的地位如何?据一项调查,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排到了第十位,父亲更是排到了第十一位,远远低于各种“星”,说明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并不“光彩照人”。2000年4月,大连一个14岁的少年上法院提出要“炒”父母,更换自己的监护人,后经过调查,并不存在父母虐待孩子的问题,只是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但孩子心目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一个孩子的话:“我妈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我身上,说实话,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可我就是对她尊敬不起来。”辛勤操劳十几年的家长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没用了,被发展中的家庭、被成长中的孩子看不起了,大家看不起你,不爱理你。据上海的一项调查:在孩子心目中,31.5%认为母亲缺乏魅力、文化知识偏低、思想平庸;75.8%认为母亲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80.2%希望母亲改进教育方式,和孩子交朋友;67.3%希望母亲尊重自己,给自己提供成长的空间;只有3.7%的孩子对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表示能接受;7%的孩子对母亲表示敬佩。为什么落得这样一个可悲的结局?因为思想陈旧、语言陈旧。为了能得到家庭的尊重,为了永远做一个“有用”的人,家长必须加强对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家教的失败。

家长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教子成功”

“家长”是什么性质的“职业”?它是一个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永远不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的职业。天下最简单就是为人父母——把孩子养大,那甚至是许多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天下最难的也是为人父母——它要求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下,必须把孩子教育成功,它体现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谁也不敢在孩子出生时就保证:我一定能把孩子教育成功)。

作为家长,我们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明白了对孩子有责任管、管全程、管全面,这样做就行了吗?当然这还是不行!您还是没有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家长还要有责任提高自己的能力、有责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

绝大部分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过家庭教育知识,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90%以上的家长不具备家庭教育经验,许多家庭还是以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观念(不管落后与否),以自己现有的知识程度(不管正确与否)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不管”或“不会管”。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对孩子不仅要管(否则是失职);更要做到有能力管(否则孩子不服你管),有方法管(否则就是形式化管理、无效的管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我自己得先做成那样一个儿子。”家长如果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和资格,所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更是教育两代人的事情。为了使孩子受到全面正确的教育,家长首先要接受全面正确教育。

(2)构造学习型家庭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这是21世纪的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点,是现代人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因此学习型家庭应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的典范,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他们求知、做事、共处和生存的能力。

①学会求知,即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孩子不能只是接受老师教授的课本上的或课堂内的知识,还要学会自学,学会获取其他知识的本领,要学会向未知的领域求知,变“不知”为“知之”,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而学会求知这一能力也需要家长作出一些表率,因为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②学会做事,即在社会的大学校里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做一件事,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要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习上、生活上碰到了问题,都要学会自己分析、解决,如在家中能够独立地做一些家务或尝试进行家政管理等等。当然在学会做事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好事情。

③学会共处,即学会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与邻居相处、与同学相处、与他人相处,即与他人和平、友好的相处,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倾向。人类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将一事无成,因此学习型家庭要教会孩子懂得宽容别人,懂得分享快乐,不搞独霸、独占,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④学会生存,人的一生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人必须从他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例如小时候我们要教孩子吃饭、穿衣,稍大些要教他们识字、明礼,再大些要教他们克服困难,学会生存,当然学习不仅仅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为了发展,就更需要学习,去寻找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但是学习型家庭的家庭教育要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家庭成员要平等相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与孩子讲话要平等,多沟通、多交流,若平等交流意见不统一时,可以与孩子进行纸笔交谈,纸笔交流的好处是这种形式最适合表达双方的情意,最能妥当、婉转地说出对事情的看法,这种交流既能解决问题,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要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计划应制定得合适,即达到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感觉。计划制定后,家长要适当地指导、帮助孩子去实现目标,这个指导、帮助应有个度,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不能直接帮孩子去实现目标,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要让孩子始终保持较强的自信心去实现家庭计划。

学习型家庭更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在教育中要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在迅速变革的时代,终身教育应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要让孩子明白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的教育行为和活动。学习型家庭家长应成为家庭中学习的主角,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作学习的表率。更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因此学习型家庭是亲子学习的典范。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自己的行动证明终身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应该成为家庭的重要功能,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并且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能使每个家庭成员懂得学习,建立更为平等的家庭关系,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每个学习型家庭的成员都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都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现在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如果不继续学习,每个人都会落后,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学习型家庭要始终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要向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课本知识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现代科技学习、向生活学习。

父母要树立榜样,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地效仿,好的行为被效仿,当然很好,但坏的被效仿了,改变起来是很难的。当我们友好而和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的孩子就会学到我们的善;当我们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时,我们的孩子也同样学到了这些东西。所以父母亲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怀得上,生得下3

    怀得上,生得下3

    《怀得上,生得下3》这本书通过很多实际病例,对试管婴儿这一孕育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答疑,帮助读者对此项技术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以便读者能合理运用这项孕育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梦想。另外,对育龄夫妻遇到的医学迷思、生理疑难困惑、心理疑问、孕育常识等问题,叶医生也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解答。此外,书中还结合目前的“二胎”热潮,从中西医的角度对大龄女性提出一些健康和孕育建议,是一本写给所有育龄夫妻的贴心读物,是丈夫送给妻子、妈妈送给女儿的好孕百科书。
  • 怀孕40周这样吃

    怀孕40周这样吃

    怀孕了,吃什么?怎么吃?是每个准妈妈都关心的大事。本书以孕期饮食为主题,介绍了如何在孕前做好营养储备、怎样在孕40周进行合理膳食,以及面对孕期的不适与疾病应该如何用饮食调理等,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解答。书中丰富实用的内容将伴随准妈妈快乐健康地度过幸福的孕产期。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仙爸曹格:他们是上天给我的老师、暖爸黄磊:她是最珍贵的礼物、萌爸杨威:和儿子一起萌萌哒释放小宇宙、酷爸吴镇宇:不一样的影帝爸爸。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所以读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能使你掌握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强烈的年代,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吧!握紧赏识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勇敢地说声:孩子,你真棒!
  • 不任性的18岁:青春期的女孩怎么教

    不任性的18岁:青春期的女孩怎么教

    18岁对于女孩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年龄,这是她们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们因此迷茫、困惑,同时更让父母不知所措。如何帮助她们、与她们沟通,才能让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健康地度过18岁?面对女孩的青春期,每个父母都需要简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热门推荐
  • 迷失荒野的女知青

    迷失荒野的女知青

    拖拉机都陷在了冰河里“咔嚓”一声,正在欢唱的马达声突然憋住了,戛然而止。王建荒立刻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妙。刚想探起身来,朝外看个明白,可还没等到他直起身子,随后忽悠了一下,他的脑袋撞在旁边车门上,接着便觉得车身歪斜了,陷进了冰窟窿里。紧跟着那只装满了木头的大爬犁又从后面撞上来,只听见“咣当”一声,拖拉机被死死地卡在了塌陷的冰河里,一股清澈的河水随后漫进了驾驶室。王建荒本能地抓住门把手,用力将车门拉开,一个箭步跳到驾驶室外面,随手把坐在三个人中间、早已吓得不知所措的女卫生员蔡芸丽从里面拽了出来。
  • 静默狩罪

    静默狩罪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许越是看似完美的人就越存在致命缺陷,但那又怎样?只要够强,再致命的缺陷也会变成敌人不敢触碰的逆鳞。
  • 老女再嫁

    老女再嫁

    二十七岁的年纪,怎样都不算年轻了。经历了七年之痒,被曾经山盟海誓的夫君以七年无所出的名义休弃,她心碎欲绝。本以为就这样了此残生,却没发现,有两道目光,已追随了她经年之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佣兵九剑

    佣兵九剑

    于万丈深渊,求剑道之巅,这就是我的剑道。——苏子崖
  • 龙洲词

    龙洲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优等生成功的十大方法:找出你和优等生的差距

    优等生成功的十大方法:找出你和优等生的差距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远大的目标,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很勤奋,他们有一 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踏踏实实,他们一丝不苟,他们喜欢尝试, 他们永不自我满足,他们很执着,他们喜欢学习别人的优点,他们热爱学 习,他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快乐成长。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那些让你欣羡的第一名!还等什么,快向他们学习吧!因为模仿是最便捷的路!
  • 仙宛

    仙宛

    不存在于过去与未来,顾小夕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与乱古大帝的输死拼搏中顾小夕意外的处于假死状态,神魂漂泊万年来到天元大陆……
  • 顾往

    顾往

    故事层层叠叠,回忆周而复始,有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不管我在中间如何的挣扎徘徊,始终也无法走到出口,有时候总是在想,如果我不参军,会是怎样的结局,是不是她就不会死!是不是我们会幸福美满?我总是一个人坐在阳台,想了又想以后才缓过神来,可惜、没有如果。
  • 枕上暖婚:萌上小甜妻

    枕上暖婚:萌上小甜妻

    施乔熟门熟路的从阳台上翻进戈亦的家里。戈亦修长的手指在桃木桌面上敲击,“我记得我们还在冷战。”施乔眨了眨眼睛,“可是金主有需要了,你就得服务。”“一百万一次。”施乔才不管,直接勾上戈亦的脖子,双腿坐在他身上,“可是今天是我养你的一周年纪念日,必须得免费来纪念一下。”
  • 春之碎语

    春之碎语

    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几个坚韧不拔的灵魂默默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生活的苦难一浪高过一浪,而面对苦难的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生命篇章!血肉相连的亲情,欲罢不能的爱情,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生命的尊重和礼赞,尽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