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500000007

第7章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

黄宝生(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时代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学术大师之一。那么,我们怎样为季先生的学术成就定位?我于1999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录》撰写的《季羡林》一文中,称季先生为“东方学大师”,并在结语中说:“中国东方学有季羡林这样一位大师,实为中国东方学之福祉”。

东方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东方文化的学科。东方指亚洲和非洲。东方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汉学(Sinology)、印度学(Indology)和埃及学(Egyptology)等等。季先生的学术生涯的起点是印度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语言方法研究佛典语言,涉及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和印度中古俗语等。此后,他的研究范围不断延伸扩展,包括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等等。他对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始终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紧密结合,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同时,季先生于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组建东方语文系,为中国现代东方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季先生作为东方学大师,当之无愧。

季先生一生勤奋著述,可谓“著作等身”。但学术大师之所以是学术大师,主要还不在于“著作等身”,而在于学术上的创造性成就。季先生在学术上的创造性成就与他的治学精神密切相关。治学精神可以说是学术之魂。我们并非都要像季先生那样掌握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即使掌握这些语言,也并非都要从事与季先生相同的研究课题。然而,无论我们从事哪个学术门类的研究,季先生的治学精神肯定对我们具有普遍的意义。

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坚持学术贵在创造的信条。季先生在德国留学时,导师瓦尔德斯米特指导他写作博士论文,要求他删去一切陈言。从此,他在学术研究中要求自己凡写论文必有学术新意,或提出新见解,或提供新材料,以填补学术空白和攻克学术难点为己任,以重复前人劳动为学术研究大忌。

佛典语言是季先生的学术专长,而通过佛典语言比较研究探索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则在国内外佛教研究中具有开创意义。季先生通过研究,确认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而中世印度东部方言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是“多用不定过去时”,再结合其他一些语法特点,便成为判断一些佛典产生的时间和地区的重要依据。譬如,《论梵文妙法莲花经》一文依据不同梵文原本中残留的俗语语法特点,判断这部佛经最早用印度东部方言写成,后来传到印度西北部,期间经过梵文化过程,由印度西北部传入中亚,由中亚传到中国。《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一文依据这部佛经使用的混合梵语具有印度西北方言的语法特点,即语尾am变成o或u,说明它虽然是一部早出的大乘般若经,但还不是原始般若经。由此,季先生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见解,即大乘佛教分成原始大乘和古典大乘两个阶段,而原始大乘起源于印度东部,而非神话传说化的印度南方。又如,《浮屠与佛》和《再谈浮屠与佛》通过Buddha(佛陀)一词的汉语音译,追溯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先从大夏(大月支)传入,后从中亚新疆小国传入。《论梵文n□ó的音译》则阐明依据汉译佛经中梵文n□、ó的音译情况,可以将汉译佛经分为汉至南北朝、南北朝至隋和隋以后三个时期。前期汉译佛经的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中期的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但是梵文化程度有所进步;后期的原文是纯粹的梵文。

季先生在佛典语言研究方面,另一项重要的创造性成果是《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早在留学德国期间,季先生跟随西克教授学会吐火罗文后,就利用《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多种汉译异文与吐火罗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解决一些吐火罗词汇的语义问题,令西克教授“大喜过望”,对季先生“奖誉有加”。而从1982年开始,季先生从事中国新疆博物馆所藏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的译释,也是采取平行异本比较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回鹘文本,前后历时五、六年,完成了全部译释工作。这项研究成果也已译成英文出版,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吐火罗文作品的英译本,使国际吐火罗文研究这门学科提升了一个台阶。

二、重视考证。季先生认为提出新见解不是靠主观臆想,而要以材料为依据。观点出自材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因此,在搜集材料方面,要有“竭泽而渔”的气魄,而在辨析材料方面,又要有“如剥春笋”的精神。

季先生于1944年发表的《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变为o和u的现象》,依据大量的语言材料,诸如阿育王铭文、新疆尼雅俗语文书、和阗俗语残卷、混合梵语佛典乃至阿波布朗舍语、于阗塞语、窣利语和吐火罗文B(龟兹文)资料,揭示了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

重视考证的另一个典范例子是糖史研究。早在1978年,季先生撰写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前言中,就已经提出中印两国在制糖上互相交流的过程。1981年,季先生考释一张有关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这张残卷记载了中国工匠制造砂糖和煞割令(即sarkara,梵语中的“糖”字)的方法,需要考释的问题涉及甘蔗的种类、糖的种类、砂糖和煞割令的区别等等。这激起季先生全面深入研究糖史的兴趣。此后,他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最终于1996年完成了一部近80万字的皇皇巨著《糖史》,前后历时十多年。从《糖史》中,我们看到书中的大量引证取自中国古代正史、农书、医书、科技书、地理书、游记、方志、类书、笔记、杂著、诗文集以及外国人的游记和著作,举凡与糖史有关的材料,几乎网罗殆尽。

三、追求“彻底性”。许多学术问题不是靠一两篇论文就能彻底解决的,而是需要不断发掘新材料,加以验证、修订、充实和完善。季先生以“彻底解决”为理想目标,对有些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势必会终生抓住不放。

早在1947年,季先生的《浮屠与佛》纠正长期以来认为“佛”是梵语Buddha(“佛陀”)一词的音译略称的错误看法,指出佛的译音源自吐火罗语。然而,汉语和吐火罗语的“佛”字固然都是单音节,但“佛”字在汉语古音是浊音,吐火罗语却是清音。这个问题一直留在季先生的心中。直至1989年,也就是事过四十多年后,季先生又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写了《再谈浮屠和佛》,修正了佛的译音源自吐火罗语的看法,而确认源自中亚新疆小国的语言,如回鹘文“佛”字的发音就是浊音。这样,中国古代将Buddha(佛陀)译为“佛”的缘由也就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关于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和东部方言的语法特点也是季先生一生抓住不放的学术问题。除了四十年代在德国发表的几篇论文外,回国后继续发表的论文有1958年的《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4年的《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和《中世印度雅利安语言二题》、1988年的《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1990年的《新疆古代民族语言中语尾am>u的现象》等。

中印文化交流史也是贯穿季先生学术生涯的研究课题。糖史研究是如此,对中国纸和造纸法以及蚕丝传入印度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季先生于1954年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1955年写了《中国蚕丝输入印度的初步研究》,1957年又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而在“文革”之后,季先生继续关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又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1979)和《对〈丝〉、〈纸〉两篇文章的补正》(1981)等。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蜚声海内外的史地名著,在国外早已有多种语言译本。由于校注难度极大,此书在国内一直未有校注本。1977年,季先生受中华书局委托,组织了一个各有专长的学者班子,通力协作,费时五年,贡献给学术界一部厚实的《大唐西域记校注》(1985)。这部校注既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纠正前人成果中的错漏,并努力解决前人忽略的问题或遗留的难点。季先生还结合校注,写了一篇长达十万字的论文,阐述《大唐西域记》的学术意义。完成《大唐西域记校注》后,他又“趁热打铁”,主持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今译》,为下一步完成《大唐西域记英译》创造条件。尽管《大唐西域记校注》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空白,但季先生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随着国内对印度古代和西域古代文化研究的进展,他觉得有必要对《大唐西域记校注》再作一次修订。他在晚年念念不忘这件事,想要组建班子,再次校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未能促成,最终成为季先生一个未了的心愿。

坚持学术创新、重视考证和追求“彻底性”是季先生治学方法的精髓,是留给学术界的宝贵精神遗产。毫无疑问,认真总结和继承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对于21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绕不过的肉身

    绕不过的肉身

    这里有汉奸、有志士、有君子、有小人,这里有激情、有理性、有诗意的表述,更有细节的震撼。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肉身和灵魂的挣扎。
  •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对中学生来说,选择好读书种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如何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是每个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正是帮助您解决这一难题,为您指明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喵了个咪2

    喵了个咪2

    《喵了个咪Ⅱ》把猫写得妙趣横生,引人捧腹,猫的性格呼之欲出,仿佛一篇篇寓言,不仅有猫生活,还有猫社会,说的是猫道理,实际又是人道理。这里面有对猫的细致观察,也有对猫深刻的爱和依赖,有养猫的经验和常识,也有和猫厮混的快乐和幸福。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热门推荐
  • 斗爱

    斗爱

    她只不过是个菜鸟,顺了辆豪华跑车,谁知道那么倒霉,里面竟然附赠品了一个小娃娃!她该怎么办?只能一起接管了!做牛做马做母亲,她辛辛苦苦带了四年,谁知孩子他爹找上了门!带走了孩子不说,还连她一起囚禁!不是吧!她可不可以不要啊!说什么她就是孩子的母亲!拜托,人家一直小姑独处!想要免费保姆,也别用这样的烂招!他拥有无穷的财富,却漫不经心的失去了一切!最爱的女人和她的孩子,一并在四年前失踪!当与孩子重新相认,那个小偷,竟然是……———
  • 混在都市当死神

    混在都市当死神

    前言:本小说有点慢热,跪求大大们坚持坚持。介绍:想象一下,如果把动漫死神类似的能力搬到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身怀死神能力混迹都市潇洒装比,想想就很带感呢。当然,生搬那是同人了,咱既然投了都市,就得改巴改巴,不过我保证,改出来的会比同人类的有意思。ps:本文不是同人向作品,不含动漫的人物、情节。
  • 正妻

    正妻

    爹爹说:“女儿啊,嫁吧。只要你嫁给了他,你们俩个儿生出来的娃儿们一定是绝顶的俊美,天下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你想想,那会是什么情形?天下间独一无二,美的冒泡儿的外孙,呵呵——”是啊,做女子的,左右不过得嫁人,嫁一个长相英俊的总比那面丑的强。再说,他欠了她的情,日后总不会待她太差。如今,她已所求不多,安安稳稳的嫁了人,再生个爹口中美的冒泡的外孙,相夫教子,平平淡淡的过日子,这一生也就不再奢求什么了。只是,这小小的要求,却也不得她愿。她和爹都想错了,一个皮相好的男子,除了可以生出美的冒泡的孩子之外,还可以娶个十房二十房的小妾来风流快活。用他的话说,这样才不辱没了他那副天上少有,地上全无的俊美长相。爹啊,女儿不想要这正妻之名了,可不可以丢给别人啊?
  • 灿若烟火不及你

    灿若烟火不及你

    洛菲菲和他相遇在最好的年华,却没有守住最真的感情,她终究是他放不下的刺,但是每个人都有重新遇见的人,无论你想或是不想。
  • 兴国:天下太平盛世

    兴国:天下太平盛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最直接的源头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 神探王妃

    神探王妃

    七姑娘。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代号。听上去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一旦说出来,却会让无数人眉头紧皱。上至恐怖分子,中到黑道大佬,小到街头混混闻此名号无一不是闻风丧胆,退避三舍,抱头鼠窜。当然,也有不少人会一脸仰慕,满脸向往。据说,那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面容恍若天使同时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的女子。据说,就是这个神奇的女子在侦探界掀起了另一个狂潮,破解了国际众多重大案件,是FBI新生的传奇人物!据说,她也是一个近身博击术强悍,无论是用刀还是用枪都是行家里手的棘手人物,让无数的恐怖分子,黑道大佬扼腕不休,咬牙切齿。据说,她曾经从戒备森严的恐怖组织基地窃取核心机密,靠的不过就是一根小小的绣花针。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据说而已!没有人见过真正的七姑娘,甚至都没有人知道她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因为,她是国际密探,是顶级特工,国家的机器,是一把藏在暗处的利刃,刃尖锋利,只要一出鞘,必有血光。不过现在那些恐怖分子,黑道大佬,街道混混他们乐呵了,兴奋了,狂喜了…因为传奇人物七姑娘在一次秘密行动中被自己的同伴用枪抵着脑袋,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死在了自己的队友抢下。任谁都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这或许是命中注定,又或许是一个生动的反讽。当然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因为当这个传奇人物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一段新的人生,一个新的传奇,也就在这一刻,重新拉开了帷幕。男尊女卑的世界她也要披荆斩棘锋芒再现,破译无数重大悬案,误入官场,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巧妙推理,准确分析,令人闻风丧胆!一手银针,翻手救人于危难,覆手杀人与无形。步步深入,破解身世奥秘。那将是怎样的旷世奇谋…且看我们的七姑娘又将掀起怎样的狂潮呢?简介很无力,内容很精彩,欢迎亲们前来跳坑,咳咳!废话不多说…
  • A Drift from Redwood Camp

    A Drift from Redwood Cam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智慧易拉罐

    智慧易拉罐

    本书分成情感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成功的智慧、创意人生等几部分,每部分都收入了大量的故事,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故事后都有简洁明了的总结,使人读后获得莫大的启示。当你一次次以最优雅的方式,打开每一个贮存有智慧精灵的易拉罐时,你就聆听到了智慧的声音,你就开启了智慧的人生,它抵达你的心灵,滋养你的心灵。
  • 罗生门(化境文库)

    罗生门(化境文库)

    本书收录芥川的中短篇小说共二十一篇,他的小说情节精巧新奇,峰回路转,代表作《罗生门》呈现人性选择的极限,《鼻子》则表现人性的微妙善变,《竹林中》则让读者拥有了对人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复杂视角。除了给他这些给他带来世界性声誉的这些作品,本书还收录了《六宫宫主》《小白》等国内罕见的篇目,篇篇动人、余味深长。
  • 狼的海

    狼的海

    我在寻找那片海,因为阿月说过,找到大海,就找到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