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900000010

第10章 另一种生活

王兴菜

我像北大其他学生一样,在学习,在努力,在收获,只是我的方式跟别人方式不太一样。这就是北大的生活:它让我感激,让我留恋。这里不会因为贫穷而让你止步不前,也不会因为你困苦对你照顾有加,一切需要你自己去实践。

1999年高考,我考了县里的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我成为母校建校六十年来第一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1999年9月4日的早晨,日如薄纱,我和父亲在北京站下了火车,没有目的地顺着人群走出车站。父子俩坐着绿皮火车,挤了十六个小时,从一片天大地大的皖北平原,来到了这高楼大厦之中,疲惫到了极点,同时又对自己格格不入的装束感到很不安。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上身穿着一件长袖的白色衬衣,上面沾满了灰尘,领口黑黑的一层;下面是一件褐色起毛的休闲裤,有些短,把人吊着;脚上是一双劣质的黄皮鞋。最让我放不下心的倒不是穿着如何,我所担心的是手中拎着的那个塑料行李箱子,那是我临出发前在集市上花四十五元买的,因质量不好,在离家不到十里路的距离,就完全裂开,我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几段零碎的绳子把它紧紧捆住,里面的衣服从裂开的缝隙中拼命往外挤,我担心的就是它随时都有炸开的可能。

来北京上学,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按理,第一次坐火车对那个年龄的人来说,是有些兴奋的,但实际情况却让我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在合肥上火车之后,我拿着自己的火车票,在拥挤的人群里找到我的座位,发现座位上坐着一个孕妇。如何要回自己的座位,是我开始第一次真正处理一个问题。我怯生生地告诉那个孕妇那个座位是我的。那孕妇却一句话也不说,像个小说家深沉地望了我一番之后,开始像一个旅行家望着窗外。面对这个局面,我不知如何处理。我想告诉她我是北大的学生,我想告诉她,这是我第一次出门远行,可我最终没有说出口。在那片拥挤的空间中,我觉得那么不合时宜,最后我离开了,挤到了另外一个车厢里去。

就那样盲目地在人群里站着,十六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连口水都没喝上。父亲比我更惨,他和一个同去的亲戚被挤到餐车里,花钱买了个茶座,因为随时可能要换地方,他不得不扛着那个裂开的箱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十六个小时我几乎没有说话。我在听着旁边的人说话,我不知怎么插嘴,甚至说,我根本没有想到去插嘴。我就是那样地沉默着。这第一次火车旅行让我到现在为止都害怕坐火车,就像小时候吃腻的食品,一遇到适宜的场景,便排山倒海一样从胃里涌出来。

那时北大的文科生一年级的时候是要到昌平校区的,校车拉着我们父子直接开到了昌平西郊偏僻的园区。经济上不允许父亲在学校逗留很长时间,父亲必须要当天赶回去。一下车,父子两人就赶紧忙着报到,买被褥,买生活用品。买完东西,父亲留下了回去的车费,把剩下的钱全给了我,有三百多块钱。中午,父子俩在食堂吃了顿饭,觉得饭菜很贵,也没舍得要什么菜,那算是我父亲来北京吃的第一顿饭了。下午,父亲要乘车去火车站。我们父子俩站在园区的那片槐树林里等校车。等车的时候,父亲说你不要不舍得花钱,该买的东西买,该添置的添置,又说了一阵诸如照顾自己,不要想家之类的话。接着我和父亲便陷入沉默。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父亲慢慢地转过身去,望着那长满野草的球场,和球场远处的树林。我看见他抬起手去擦自己的眼睛,过了半天,等他转过头来再看我,我发现他眼睛里依然残存着晶莹的泪滴。一阵悲伤的情绪从我心中不可抑制地涌出,说来好笑,那时我差点说出一句话:“爸,我想跟你一起回去。”

几年后,我在《鲁豫有约》节目录制现场,重新回忆到这个父子分别的场景,还是忍不住辛酸落泪。我知道当时我父亲为何落泪,在所有的学生里我显得那么弱小,穿的不像样,买的东西也都是最简单的。他走后,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茫茫未知的大学生活,而所有的生活费只是那微不足道的三百多元。

后来我堂兄写信给我,说我父亲是第二天下午赶到家的,那天正好是我堂兄考上安徽农业大学摆酒请客的日子,包了一场露天电影,放映员反复提到我们兄弟二人的名字。我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到酒桌上,众人端起酒杯,等我父亲说话。堂兄说,所有的人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父亲,他们都在等着父亲讲讲伟大首都北京,讲讲万里之外风光的我。父亲还未开口,已经泪眼婆娑。他喝了杯酒,说了一句:“我们家的孩子在那里是最穷的一个,让他在那里受罪了。”之后,泣不成声。

父亲走后的一个多月,我是靠着那三百多块钱过活的。

吃的很简单,晚上的夜宵是晚饭时从食堂买的一个馒头,简单但过得有滋有味,我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着自己的大学。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到操场上读英语,白天上课,晚上看看杂书,有时也和别人打打乒乓球。没有课的下午,我和球友们一起去踢球,踢得满身大汗,我还记得新生杯上的第一个球是我踢进去的,我兴奋得满场狂奔。为何能这么高兴,这么快乐,说句实话,我思想上没有多么深刻,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看淡苦难,看淡贫穷,然后超越,风雨过后是彩虹之类的,我是习惯了。我幸福地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是逃避,不去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怜惜之感,或者说我对于这些富与贫、乐与苦根本一无所知,无知者无畏。身上只有三百多块钱,买书,买生活用品,吃饭,洗澡,穿衣,诸如种种花销,对此我倒没有什么过于拘束之感,少一分如何,多一分又如何?有些时候,井底之蛙也是幸福的。

不久,母亲写来一封信,她在那封信里说,她想跟着建筑队出去,给人家做饭,一个月有五六百块。那封信让我十分难受和不安,我赶紧写信给母亲,说你要真去了,我就不上这学了。母亲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做这种粗活呢?随后,我坐车来到北大的本部燕园,在勤工助学办公室(现学生资助中心)找了一份家教,每周六教三个小时,共一百块钱。这意味着我每月有四百元的收入,我赶紧写信给家里人说我找到了兼职,生活不太紧张了。这份家教是我大学里的第一份兼职,我付出了很多。每周六一大早就要坐校车往燕园赶,再从燕园坐车去西直门,走一段路,到学生家上课,中午到,在附近吃点饭,上一下午的课。赶回校区的校车来不及,只能从西直门,坐27路,倒345,坐了345到昌平,再坐小公共到南口,从南口到校区是一段林荫路,我从小公共下来之后,天基本上黑透了,我要摸黑走四里路,两边全是果园庄稼地,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每次看到校区门口的红灯笼,我眼都有点模糊,那种疲惫后的熟悉让我感到一阵阵强烈的温暖。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拿到一百块钱的补课费,是多么的高兴,在西直门复杂的立交桥上,我找不到北,一半是因为实在复杂,找不到27路车站,一半是兴奋得只顾着走了。

回到燕园后,我有了自己第一份不错的工作,帮一家文化公司写畅销书。最悲惨的赶稿,是一周之内我们三个人需要写十八万字。我那一星期,除了上课,所有的时间都利用在写稿子上。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脑,一切都是手写,稿纸一沓一沓地写完,再一沓一沓地买。白天写不完,晚上搬个板凳在楼道里写,六天的时间,我写了八万字,拿到了一笔一千八百块的预付金。这笔“巨款”让我兴奋异常,那时手已酸痛得几乎拿不起筷子。慢慢地我对这种坐在屋里不出去就可以忙活的兼职情有独钟。譬如几个同学帮人家写初中生阅读的稿子,时间太紧,忙不过来,找我帮忙,我一夜写了十二篇,篇篇通过。

从那以后,我退掉家教,开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看书上,用在学习上,用在享受着我的北大生活上。我对于很多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上一门《东方文明史》的课,对楔形文字的起源感兴趣,北大图书馆查不到,我跑到国家图书馆去查。后来写一篇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评价很高。上白巍老师的《中国美术史》,我特意跑到故宫去看画展,跑到军事博物馆里看中国油画展,查资料,写论文。是的,我像北大其他学生一样,在学习,在努力,在收获,只是我的方式跟别人方式不太一样。我开始学着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大二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我努力学习,每次期末考试前一个月都不怎么睡,背诵,查资料,困了,咖啡粉直接倒在嘴里。早晨考试,买带冰的矿泉水让自己清醒。我加入北大学生服务总队,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懂得了精彩回报人生的含义,获得了北大公益之星,我拿过国家奖学金,评过三好学生标兵,体育也获了奖,获得了北大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写的小说获得了北大王默人小说奖一等奖……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是的,这就是北大的生活:它让我感激,让我留恋。

这里不会因为贫穷而让你止步不前,我的两位好朋友,家境很好。现在一个去美国读书,一个去新华社工作,再聚一起,依然笑声不断。我们没有隔阂,我们谈论的是快乐和幸福,也不会因为你困苦对你照顾有加,一切需要你自己去实践,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你所走的那些路,看去那么平坦,可每走一步,其实却是那么艰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北大,这里有无数的年轻人,这里有无数的脚步。他们来来往往,有过陌生和熟悉,有过泪水和笑脸,有过朋友和敌人,有过丑陋和美丽。但当你真的把其中一个脚印放到镜头前,放大,放成八寸,放成十二寸,放成毕业像一样大的二十寸。你从中发现的是基于你自己身上的一种坚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从那个脚印里我们欣然发现了自己那些悄悄遗忘的微笑和幸福。

作者简介

王兴菜,安徽灵璧人,北京大学中文系1999级本科生,2004级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学生服务总队骨干之一。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共产党员、“公益之星”等称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2003年前往西藏林芝支教一年。

李显辉

同类推荐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20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纪伯伦的诗集,由知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智慧书。《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字字珠玑,诗意盎然,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
  • 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

    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

    本书由阿金著,之所以叫做《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就是因为作者所有的文章都是业余时间做的日记,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不精。为了更好地阅读,作者把这本《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分成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中篇小说《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讲的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
  • 呼愁

    呼愁

    本书系长篇日记体纪实散文,记录了40余天的实况与作者的心路历程:2001年,作者年轻的父亲在毫无征兆下,突患癌症。作者举家投入了一场徒劳的营救活动。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医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乱象让作者应接不暇。整个作品充满忧愁、焦虑、彷徨、无奈、叹息和作者欲哭无泪的悲怆。从而照观出人在极端痛苦的状态下思维的敏锐性和活跃性,尤其是对“活着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热门推荐
  • 五四班的新教室(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教室(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教室》讲述:学校扩建改建,教室不够用了,校长打算撤 掉五四班,把五四班的学生分散到其他班去。可这对五四班的孩子们来说, 跟天塌地陷差不多,他们怎么能离开绿绿老师昵?而绿绿也觉得自己与五四 班是一体的。于是,师生同心协力,为保住五四班而奋斗。 可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转学来了一个叫乔韵芝的女生,这 位漂亮的、非主流女生把五四班搅得天翻地覆,还做了一件让人想想都觉得 心惊肉跳的事———站在学校的楼顶上,扬言要往下跳……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请你破案(长篇连载二)

    请你破案(长篇连载二)

    眼下的时间刚好是上午9点钟,JR·尤因上班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根据不同时差,分别往十多个国家打了十多个电话,仔细阅读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财务报告,将《华尔街日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在香港的金融市场上根据英镑与日元之间的暂时差价,一出一进给自己净赚了六万二千美元。此时此刻,他心里正盘算着寻些小小的开心事放松一下。“菲利斯,”他拿起与他的秘书串联的内部电话说,“现在,你可以让乔治·厄普菲尔德进来了。”
  • 双重陷阱

    双重陷阱

    “你长大了可千万别像我啊!”这是父亲的口头禅。“男子汉大丈夫,凭什么净给别人拎皮包呢!瞧我,给人家拎了一辈子皮包。你呀,长大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一个让别人给你拎皮包的人!”晚酌之际,醉意朦胧的父亲脸颊闪闪放光。于是,他便要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发上一顿牢骚。平素积压在心头的愤懑之情似乎借着酒劲儿喷涌而出。不过,这种愤懑之情也只能是在家人面前倾诉一下而已。“干夫啊,你可要牢牢记住爸爸这辈子的委屈呀!”每当父亲醉意朦胧之际,泪水便会潸然而下。而母亲则总是在一边显得坐立不安。
  • 念念勿忘

    念念勿忘

    你走了三年,我等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东京的樱花开了好几次,巴黎的雨下了好几场,布拉格广场的鸽子飞了好几圈,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开了好几片,塞纳河上圣母院的钟声敲了好几下,好莱坞的爱情电影放了好几遍,《Because I Love You》单曲循环了无数遍,西雅图的夜一直未眠。在这三年里,伤口结痂,失眠已好,想念还在。
  • 花篮里花儿香啊

    花篮里花儿香啊

    这些天,老富每天从被窝里一钻出来,就会站到街头的大柳树下,一直站到太阳将西边的天际烧出一个橘红的洞。算一算,这已是他第十六天站在大柳树下了,没错,他在等一个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开三轮车进村卖东西的女人。卖东西的女人已经半个月没露面了,这情况以往可是从没有出现过,以往,她每隔三天就会来一趟。眼看这一天又要结束,老富望着那个橘红的洞,真想跳进去烧死算了。可他还是不相信女人真就连个话都没有就不来了,不说别的,就冲他这一年买了她那么多东西,她也得进村打个照面吧。
  • My Life in Pink & Green

    My Life in Pink & Green

    Twelve-year-old Lucy Desberg is a natural problem-solver. At her family's struggling pharmacy, she has a line of makeover customers for every school dance and bat mitzvah. But all the makeup tips in the world won't help save the business. If only she could find a way to make it the center of town again—a place where people want to spend time, like in the old days. Lucy dreams up a solution that could resuscitate the family business and help the environment, too. But will Lucy's family stop fighting long enough to listen to a seventh-grader? In a starred review, Kirkus said this novel "successfully delivers an authentic and endearing portrait of the not-quite-teen experience," and Booklist called it "a warm, uplifting debut." Readers everywhere have responded to Lucy's independence and initiative—not to mention her great style.
  • 灵药秘方

    灵药秘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位面成神

    最强位面成神

    新书发布《最强万界大穿越》望大家有票票的投个票票,青铜拜谢,下面有直通车。如果你能够穿梭位面你会干什么?林浩得到了一个能够穿梭位面的神器,从而走向人生巅峰,成为了超越一切的存在,只是苦了那些被林浩给祸祸的面目全非的位面!林浩说“只要是让我不爽的我就是要改!”QQ群:654849209
  • 国史冷吟:“蚕在茧中找到自己”

    国史冷吟:“蚕在茧中找到自己”

    “蚕在茧中找到了自己”,原典出王辛笛(1912—2004)写的《香港小品》(1982)。此诗感慨其1981年出访香港时获悉的一则史实:一位香港女士在20世纪60年代觅得辛笛1948年版《手掌集》(手抄本)而爱不释手,居然也耗数昼夜抄录全本,却浑然不知诗人当年尚未作古。这当不免让辛笛在庆幸旧作“墙内开花墙外香”之余,又顿生“世上已千年”之感:原来海内外已将其沉寂甚久的诗性复出,视作活的“文物出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