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7200000004

第4章 科举世家形成的因素

明代社会和宋元时代有若干不同,通过科举考试的生、监、举人可以终身保有资格,在法律和徭役上也拥有许多特殊权益。士绅对内组织及结合族人,形成闾右;对外广结姻娅,在政治上相互援引,因此,汇聚为闾右望族。本节依次分五项来讨论。

(一)科举世家兴起之经济背景

明代中叶后,由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最厚,所以士绅家庭经商者多,社会上逐渐出现绅商。在于慎行的笔记中提到“江南缙绅,多以货殖为急”;“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多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从几个江浙世家的经济活动,可反映当时繁荣景象。

太仓王氏自王涌以干局起家,雄里甲,里人以长者称之,王涌身为里长,是乡居地主阶层。又娶于徐生典客,遂开设当铺。王锡爵的叔父少荆亦经营手工业,其墓志铭载:“训督僮奴,人人皆有手业作事,称克家焉。”王涌子梦祥虽无经商才华,但娶嘉定富室吴氏为妻带来许多妆产。所以至王锡爵时,已家产累富巨万。王锡爵仕宦于京师,其母乃将田产授予朱氏,朱氏秉持家业经理典当生息及田产,井然有序。可惜的是自王赐爵后,子孙爱好诗画,不但遗弃家族经商传统:还大量消耗资产,以致数代之后财务窘困。

长洲申氏本大家族,其中申乾年轻时过继给徐翁,并从其姓。徐氏本匠籍,素饶于赀,家僮数辈转逐梁楚间,益拓其业。徐翁欲析产数万金予徐乾,但乾私念受匠产而遗子孙忧,遂脱身出别籍为边氓。其子士章“以父命游贾云间”。徐氏令僮仆行商于梁楚,即山东、淮北等地,算是长程贸易的客商。至于徐士章,游贾于松江,应为短程贸易的商人。等到士章子申时行科举得功名后,其子孙也醉心于仕途,放弃经商,便停止贸易活动。

陈氏的经济背景和查氏有些类似。海宁陈氏始迁祖于元末即由安徽省迁至浙江钱塘江口,因位居滨海地区,被编为灶户。初以治盐策业,自第三世陈亮担任粮长职务,此验证了陈诗启所说的:“明代的灶户,一般都拥有土地,有田之家。”其子陈晃从事借贷业,家传载:“公家世饶于财,里人多从公假贷,岁终尝折券,邻党婚嫁生死莫不仰公。”查氏则在明中叶取得盐商资格,明清社会中,盐的生产和销售皆由国家控制,所以经营盐业专卖的商人利润丰厚,这两家族皆因此成为浙西富豪。

居处山东的王氏,并无兴盛的商业活动,只维持着传统耕织的农业生产。如王象晋只“薄田百亩,足供餤粥,廓门外有园一区”。在园中,种米谷蔬果数十色,树松竹枣杏数十株,植花草数十器,不但赏心悦目,更可充口食,王象晋依此著《群芳谱》一书,是明清时代关于植物学的重要典籍。在王氏族谱中唯一有关借贷方面的记载:“王与敕妻孙氏,夙有逋负,悉焚其券,贤明之声显于内外。”此似乎不易证明王家是否为了放债求利。

(二)世家的科举人数

明清时代士绅的身份虽然不是世袭,但其子弟获致功名的机会较一般平民大,何炳棣教授认为明代江浙两地考取进士的人数居全国之冠。而且,明代进士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官宦家庭。本文所讨论的五个世家里,其中有四个位于江浙地区,经济富庶人文荟萃,因而获得科举功名人数颇多。又,明代因袭元朝户籍,分户等为军、民、匠、灶,除民户外,其余皆子孙世袭祖业,不得诈冒脱免,避重就轻,故社会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不同。本文所讨论的世家中,海宁陈氏为灶籍,长洲申氏、新城王氏属匠籍,灶户职在制盐,匠户为官府提供力役,两者皆免杂泛差役。明嘉靖四十年(1561),两浙地区设商籍,准盐商子弟入学参加科考,海宁查氏子弟中试人数也因此增加,可见朝廷所设立的户籍制度对家族发展起了重大影响。

本节主要叙述世家获得功名的人数。海宁陈氏在清代驰名于世,是因子孙科举成就受瞩目,孟森先生称:“清世谈官阀,侈恩遇者,无不知海宁陈家。”陈氏自第七代与郊、与相两兄弟考上进士后,声名大噪。与相子祖苞亦进士出身,官巡抚右副都御史。其子之遴为清朝内阁大学士。之遴堂兄弟之间,有子陈诜官礼部尚书,诜子世倌任内阁大学士。陈诜的堂弟元龙也是内阁大学士。兹将明清两代陈氏之科举人数。

查氏始迁祖均宝曾医治明太祖之疾病,其后五世受封御医。第五世查约,弘治庚戌年(1490)进士,官刑部员外郎。其兄查绘之子孙,陆续科考及第。从第十一代查继佐、继甲分别以盐商子弟名义入县学,并于崇祯年间考取举人。查继佐曾助鲁王参与抗清活动,兵败后,潜心著书,有《罪惟录》、《东山国语》、《鲁春秋》等。其族侄查慎行是著名诗人,慎行弟查嗣庭官礼部侍郎,因江西科场案下狱。今将查氏第五代至第十四代。

新城王氏之始祖王贵,于元末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是否自王贵始列入匠籍,今不得而知。然二世王伍“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似乎说明其承袭祖业,未分居。据《大明会典》所载:“景泰二年(1453)奏准,兄弟各爨者,查照各人户内,如果别无军匠等项役占规避窒碍,自愿分户者听。如人丁数少,及有军匠等项役占窒碍,仍照旧不许分居。”从三世王麟以后,读书仕官。四世至重光,始光大门面。二百年来,科甲延绵不绝。李维桢曰:“王重光,累官贵州参议,子姓禅其业起家,若登贤能书者数十曹,海内称右族,则山东王氏首偻指矣。”

太仓王氏为科甲鼎盛的家族,《研堂见闻杂记》云:“娄东鼎盛,无如琅琊、太原。”所谓琅琊王氏指王世贞家,太原王氏即王锡爵家。明代太仓一地,鸿生硕儒,后先辈望。不过,太原王氏最初并非通经学古之家,而是经营商业。自王涌以地主兼经营当铺起家,子梦祥入南京国子监,意图走向仕宦之路。至王锡爵及弟鼎爵皆中进士后,太仓王氏在官场上日趋显赫。锡爵子衡中一甲二名榜眼。孙时敏,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时敏子九人,其中王揆、王脄中进士。揆子原祁,累官户部侍郎,历官有声,且为清初画家“四王”之一。王脄,其二子奕清、奕鸿皆中进士。至19世纪,王氏族人不仅拥有科举功名成就;其书画艺术及学术研究亦赢得士人瞩目。可惜王氏族谱今已不传,故无法统计正确科举人数。

长洲申氏亦因族谱失传,无法了解真实科举人数。然自申时行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状元及第后,子孙陆续登第。申时行子二人,长子用懋,中进士,累官兵部尚书。次子用嘉,官广西参政。用嘉子绍芳,进士,户部左侍郎。三代皆居官三品以上,堪称科举世家。

(三)家族组织方面

多贺秋五郎的族谱研究中提及:明代自嘉靖以后,族谱的内容更为完备,有世系表来确定血缘关系;以诰敕阐扬宗族名誉;利用祭祀、族规来统治族人。特别是族规的内容包含了《朱子家礼》、《吕氏乡约》、皇帝六谕等,并且定期诵读族规,由族尊率领全部族人聚会听讲,达到由宗族组织来协助国家治理百姓之目的。

本文所讨论的五个家族,大约在明中叶以后由族中士绅率先编纂族谱、兴建家庙、设置义田等,实具备家族组织形式。

海宁陈氏率先组织族人者为陈与郊,他从事修谱、建宗祠、置祭田等工作。然陈与郊所未完成之修谱,继由其侄祖苞及之遴父子俩,于崇祯六年(1633)修毕《陈氏家乘》。又自陈与郊置祭田后,陈祖莱续置田五十亩供宗族祭祀,其子之逻亦置田支助族人,凡贫无养、壮无室、殁无归者皆赖焉。陈讦,续置一百八十亩田,以岁入赡养贫穷族人。修谱和捐助义田的时间约在明清鼎革之际,必能真正发挥收族效果。

海宁查氏从查允元起,建宗祠,四时修祀事率宗人行礼。当他去世后,所遗田三千余亩。其中的四百余亩捐为义田,周恤宗党。凡助贫、婚葬、育才、恤寡皆分瞻同族。至清初,族人查开等亦陆续捐置义田。这些义田沿用官宦名字立户,蠲免杂役,在华南地区甚为普遍。除了物质上的支助外,查氏设置祠堂聚集族人祭祀,并利用祠堂来审判触犯家法的族人,“小则痛责于祠,大则摈不许入祠”,以此规范宗族德行。明末清初的宗族具备法律裁判权也不仅查家如此,浙东永嘉王氏亦然。王叔果遍治其家祠先陇,族有争讼听于宗,不烦有司,又设碉堡以护宗人。王氏私设碉堡可见其家族拥有防卫武力。此亦见于新城王氏。崇祯中,新城警至,王与朋简拔家丁侦敌御守,并有方略。

新城王氏在明朝人才辈出,为名门望族。主要因于家规严格,重视子弟教育。如《王之垣家傅》上记载:

岁时伏腊率族修事读法讲礼,而惩其不恪者。子孙举南宫者十有一人,举于乡者十有四人,诸生若贡太学数十人,山东族无两大,其家法暑不盖,冬不炉,衣无隅差之制,冠无瀛觚之理,望而知其为王氏子弟,驯雅孝谨有洙泗间遗风焉。

王氏子弟,幼承庭训笃志于学,询恭谨,衣韦啖菽,无敢露才扬己,人不知为贵介子弟。王之恒子象晋罢官后,乡居则辑睦家门,诲示子姓皆有法度,可为世则。亦尝建孝思会于祖祠,以赡三族之不给者。王象晋《睦族记》云:

父大司徒公及诸叔兄相继登第,创为孝思一会。奉宣先志,登会试一人置田若干,登乡试一人置田若干,应贡一人置田若干,共作一庄以备周济族人之用,税粮、秩祀、赈恤皆有条理。掌管则我祖之后六门轮任之。模仿义田,出廪粟以资族人,视亲疏以差等,迄今六十余年,行如一日。

他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在崇祯十年(1637)以后,因此王氏创孝思会年代应为万历初。义田的功能是协助族人纳税、祭祀、灾荒所需,援助对象有亲疏之别,自然以王重光子孙为优先。此外,王氏也设置家塾教育子弟,并藏书其中。

太仓王氏自王梦周,始热衷诸宗党活动。凡宗人“一切斗阋口语皆就平于公,得公言而解者不啻六七,又出己资赎梦某暨某女于人奴中,又出守爵等九人于死岳”。王梦周原本家赤贫,据王衡所说“每余家有私燕会,里中子冠屐鲜华,公独破帽缊袍趼趼然来”。俨如吴敬梓笔下的穷秀才。后来中举人,任宜兴县学官,有足够的财力和声望来处理族中事务。但是,王氏家族出现具体的组织规模,是王时敏罢官返乡后,建筑家庙,且资助宗族亲党,凡族中之吉凶大礼,皆慷慨解囊,所费不赀。

申时行于“申氏族谱序”中提及,申谱之作,始于乙亥(1575)之秋;又建家祠以报宗功;立族约以垂后戒;济义田以赡族众;广赈施以惠闾右。申时行相当重视家族组织的问题,也不时在亲友墓志铭中记载他们的善行。如他在姻亲董份的墓志铭上记载,董氏“割上腴为义田,筑室一区为义宅,群子弟而教之为义塾。凡族之人皆仰给焉,又积粟为义仓,方百里内贫民各以口率受粟,死者受敛具,荒岁耕者予赀,饿者予粥,疾者予药,殍者予槥及冢,凡乡之人皆仰给焉,其他姻娅交游待公而举火者不可胜数”。

(四)士绅优免徭役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范进中举一节描写深刻。范进中举后,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两三个月内田产、奴仆都齐整了。明代社会穷酸秀才一中举人后,财势随之而来,身份地位大为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全族人带来优免徭役的福祉。不过,从族谱中很难找到土地优免的资料,在此仅依据明人笔记所载,来说明士绅滥用优免权,私庇亲党的情形。

据路振飞所称:“江南绅衿蔚起,优免者众应役之田什仅五六;再加隔邑官户占籍优免,应役者什仅四五。大户之有力者又通官奴,诡寄花分,应役者止三、四……彼官宦族党奴仆坐享膏腴,耳不闻当差一字。”归昌世也提到秀才一中举人,世俗必曰宜立官户以庇宗亲。他自述:“季父田亩,初立官户,赋税及二千,大抵包庇外舅金氏为多,后一、二宗亲之贫者,输纳不能及期,兼以黠奴干没。”所谓官户即隆庆末以降,浙江、南直隶地区设立官甲,将乡绅之所有土地载于《官甲书册》中,与一般民户加以区分。凡税粮之催办、收兑皆不偏累里甲和粮长。但获致乡绅官位者,自官户创立后,一族之土地皆登录其名下,以优免里甲徭役,此为极普遍之习惯,有所谓诡寄、寄庄诸问题。甚至于为了逃避徭役而产生“非宗认宗,无谱通谱”之事。

叶梦珠论松江府之重役,他说:“缙绅例有优免不与焉……大约两榜乡绅无论官阶及田之多寡,决无签役之事。乙榜则视其官崇卑,多者可免二三千亩,少者亦千亩。贡生出仕者,亦视其官,多者可免千亩,少不过三四百亩。”范濂归结诡寄之因有二:其一,自贫儒偶躐科第,辄从县大夫干请书册,包揽亲戚门生故旧之田;其二,自乡宦年久官尊,则三族之田悉入书册。计六奇观察明末社会现象,说:“尝见青衿子,朝不谋夕,一叼乡荐便无穷举人,及登甲科,遂钟鸣鼎食,肥马轻裘,非数百万则数十万。彼且身无赋,产无徭,田无粮,物无税。”

对于徭役不均的社会现象,明朝政府并无明确的改革办法,反而在立法上助长了士绅的气焰。如张显清所指出,根据明律上的记载,在正德、嘉靖、万历年间朝廷先后颁布四次的优免则例,名义是限制士绅优免范围。但实际上逐步放宽土地的优免数量,例如正德时一品官优免四百亩地,到了万历年间膨胀为一万亩。况且,限额只是官样文章,一般官户的土地大部分都在免役田之内。为寻求官户的庇荫,有的入赘官户家为婿;有些富家女子嫁到官家为妾。如张履祥提到一例,有位湖州盛氏女子,家本富裕,因湖州役繁,嫁于归安施姓为侧室,以施家世足庇民户之故。所以明代社会中家族间的联姻,也显示其财势互通的意义。

(五)世家间的姻亲网

潘光旦曾研究明清嘉兴望族的婚姻网,他认为:婚姻有聚类之理,能严选之法,经过遗传与环境所造成的优良品性,自然形成望族。关于地方望族的研究还有Wolfram Eberhard讨论华南伍氏与容氏的婚姻现象;Jeery Dennerline对无锡钱氏和华氏通婚论文;Keith Hazelton讨论休宁县吴氏的婚姻圈;J。Beattie研究桐城世族张、姚等氏,在明清时期数代联姻的状况。

在本文所讨论的五个世家中,长洲申时行家已形成超越地方性的婚姻圈。据焦竑所言:“申时行,子三人。兆虬早卒,用懋太仆寺少卿,用嘉举人。女二人。孙十三人。孙女十三人。婚嫁皆名族。”南京兵部尚书杨成,与申时行交往四十年相知特深,又有姻亲关系。其四女嫁于申用懋。申时行次子用嘉娶礼部尚书徐学谟女儿。据徐学谟墓志铭云:“与申时行生同郡而又姻也,其三女嫁于申时行子用嘉。”徐学谟之五世祖亮雄于赀,张麴肆于西里,里称徐公坊。当申时行主政,梁子琦参论徐学谟与辅臣结儿女亲家,附势植党。邹元标又议:“徐学谟……物议沸腾犹复靦颜就列,无易退之节。”最后徐学谟只得乞放归田里。

后来,申用嘉又入赘于浙江南浔镇首富董份家,礼部尚书董份之子道醇有子六人,再招用嘉为婿,可能为了倚仗申时行政治势力,保障其财产。董份富冠三吴,有田数万亩,连接苏、湖诸邑。万历二十年(1592),申时行下台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董份失去凭依,地方官员力锄之。先是民众因董份居乡不法,纪纲仆用事,强占民地,引起民众千百人争先投牒,索还田地的事端。有关此事始末,详见佐伯有一的论文。

此外,申时行之孙女受聘于王锡爵长孙鸣虞。又与参政吴之龙结亲,其世居无锡。子世翔举人出身,有女适申联芳。从申时行的姻亲看来,其结亲对象不仅仅是地方望族,且在政治圈具有影响力。王锡爵当过内阁首辅,徐学谟、杨成、董份官居尚书,彼此品类相聚达到最高境界。显示其姻亲们,一方面皆为赀产丰厚;另一方面可作为政治上的援引。

从家谱资料找出海宁陈家与江南世家间的婚姻关系,即如徐乾学、王鸿绪、王脄、蒋廷锡、史贻直等,在康雍乾三代通婚次数频繁,且与满臣有着密切的政党关系,对当时政局深具影响力。阅读明人的族谱与墓志铭,发现陈氏与浙西若干大族都有通婚记录。如嘉兴钱泰吉年谱记载:“海昌州之大姓若祝、许、查、陈、杨诸族,自明至今其于我钱非姻亚即通门。”太仓王氏自王锡爵的祖父王涌娶了家开当铺的徐氏,便经营起典当业。王涌的子媳吴氏亦出身于嘉定富室。《诰封一品太夫人先母吴氏行状》曰:“先母吴氏,父悦为人豪伉有气,故饶于财。”王锡爵妻朱氏,秉持家政,“凡一切子母出入,及田产棼纠之事,不待握算一览辄洞其情。”如此精打细算的性格或许出自商人家庭。然而,从王锡爵科举及第后,婚姻对象转向仕宦圈如同前述之申时行,可见姻亲的选择和本身的家世背景很有关系。

以上讨论世家形成的五个因素,彼此间含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自15世纪以降,中国进入商品经济阶段,这些家族充分把握经济发展良机,就身手工业和商业。由于经济稳定,子弟能心无旁骛地读书、考试。一旦中试后,获得政府许可之优免权庇荫族人;且建立家族组织如修谱、设家庙、义田、义学等,回馈家族。如此积累数代即成为地方望族,同时对外扩大婚姻范围,以便于发挥政治影响力。

同类推荐
  • 天津往事: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

    天津往事: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

    《天津往事 : 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 以一个个地标建筑为入口,娓娓讲述了天津不同寻常的近现代历史。政治上的刀光剑影,经济上的兴衰进退,才子名伶的风流婉转,市井巷弄的繁华喧闹依稀如梦的往事中,建筑留给人们跨时代的记忆,散发着令人迷醉的气息。
  • 公司开到北宋去

    公司开到北宋去

    被誉为天才的商业巨子孙维梁,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突遭暗算,意外来到北宋雍熙年间。孙维梁执着的想要复制前世辉煌,渴望拥有自己的公司,并为此锲而不舍的奋斗。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惊险、刺激、有趣、励志、感动……本书试着带大家进入孙维梁的故事中,领略其中的精彩人生。
  • 蛮书

    蛮书

    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记》、《南夷志》、《云南史记》。唐樊绰撰。全书10卷,记载云南自然地理、城镇、交通、里程、物产,特别是对南诏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了系统的阐述,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著作。
  • 梦回三国做皇帝

    梦回三国做皇帝

    一代特种兵曹子桓穿越回到三国;文不如四弟,武不如大哥,智不如五弟,谋不如其父。乱世已起,帝王无情,曹子桓该何去何从?历史还会一如既往的发展吗?一卷诗书满腹才华,试问天下谁为王者?万丈豪情千秋伟业,敢对苍穹我是英雄!领会穿越奥义之后,曹子桓只想说:三国——我的战争,我自天生不凡,必成千古一帝,且看我平天下,收蛮夷,征四海,战八荒!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热门推荐
  • 翠虚篇

    翠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明季水西记略

    明季水西记略

    《明季水西记略》一卷,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李珍(玉峰)著。此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十二册第七六三至七八零页标点。作者生平待考。原文为抄本影印。《明季水西记略》系统记述了天启元年至天启十年间,奢、安二氏在四川、云南特别是贵州同明廷的战争,生动描绘了长达十月、无比惨烈而又精彩的贵阳攻守战等各次重大战事,揭示了战事的因果,评论了主要当事人的表现。此书未见著录,乾隆以来史志均未见引用,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很可能是海内孤本。其内容表明,它曾参考《明史》、康熙《贵州通志》等史籍,并对它们有所补正;它的某些画龙点睛之笔,也有胜于乾隆《贵州通志》。
  • 名门皇妃

    名门皇妃

    前世舒和被极品人渣前男友逼迫跳江,一睁眼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再见极品前任,本姑娘亲和力爆表又有现代知识,就不信拉不住你这匹野马!诶等等,老是出现在梦里的帅哥是谁?这两个人怎么一言不合就刀剑相向?大家都在抢的令符又是什么东西?妈耶,这到底是附了谁的身?算了算了,本姑娘还是先溜为妙!想溜?哪有那么容易!
  • 误闯妖孽高校:美男训练营

    误闯妖孽高校:美男训练营

    丫的,为什么喝罐可乐,罐子会砸出一位美男………美男唇红齿白,说出的话得理不饶人……“你是混哪里的!给本大爷报上名来!”说着还伸出手捏起我的下巴左右打量一番。“小子,长得还蛮不错嘛……本大爷决定了,你就跟本大爷混……”妖孽啊,还是撒丫子快跑吧……虽然说是位美男,但是说的话怎么看都像是流氓……隔日拿到一张通知单,老爸老妈笑的一脸花痴……“乖乖啊…为了找到好的男朋友,爸爸妈妈准备把你送到专门培养美少年的学校去哦……嗬嗬嗬嗬,所以这段期间你要办成男孩子了呦……”说着眼光在胸前飘荡。捂胸QAQ,即使我是飞机场,你们做爸妈的也不要那么明显好不好……进校第一天,被可乐罐重重砸成眼冒金星……“喂,说的就是你,转过身来!”嚣张的声音怎么那么熟悉。啊啊啊啊啊——————肿么回事,肿么会看见那个流氓美男……啊啊啊啊啊——————你在做什么,干嘛摸我胸!“切……一点胸肌都没有!啊!那天是你……”还是快点跑吧……跑不掉了啊!逃离狼窟,又进虎穴!不是说美男吗!为什么我只看到满地的神经病啊……
  • 小小洛比

    小小洛比

    米西博士写字桌上的胶水用完了。他重买了一瓶后,就打算用那个旧胶水瓶制作一个机器人。米西博士用胶水瓶做机器人的身体,乒乓球当脑袋。然后他又用一块电脑芯片装进那脑袋里去。当然还得有手有脚,手臂是两支钢笔做的(可以根据需要取下来换)。机器人的两条腿更是十分了得,那是两根1厘米粗的钢筋。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
  •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传记,而是重在介绍可供读者借鉴的大师成才之路;《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师们所掌握的艰深难懂的知识,而是描绘他们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风范。这是一位数学家写的一本散文集,讲述了12位科学与教育大师的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美丽人生。他们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们的科学文化成果,应该认识并且走近他们。《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却也曾经历坎坷。他们之中有作者的师长、朋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饱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笔。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与普适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无论为人师者或莘莘学子,都将在阅读《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时获得乐趣与激励。
  • 汉末之吕布再世

    汉末之吕布再世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新书已发《三国之我去买个橘子》简介:奉先,你在此地不要走动。面对战败的诸侯们,董卓伸出了他的大手,脸上带有笑容,不计前嫌的说着:“来,做我儿子吧!”——————————每天早晚两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 诺桑觉寺 劝导(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诺桑觉寺 劝导(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诺桑觉寺》小说女主角——家境小康的牧师女儿凯瑟琳·莫兰,随乡绅艾伦夫妇来到矿泉疗养地巴思,在舞会上遇见并爱上了青年牧师亨利·蒂尔尼。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位青年约翰·索普。两位青年恋人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为伉俪。《劝导》是作者奥斯汀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成熟的—部,被认为比以往的作品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故事讲述了韶光正从安妮的身上消逝,风华正茂的时候,因为接受了他人的“劝导”,她终与意中人温特沃斯上校分道扬镳。两人分手八年后再次相遇,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们发现,重新团聚比第一次相爱更为幸福,于是,经受了考验的他们不再若即若离,开始尽情地回忆并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