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9800000010

第10章 从宋诗到“俗话文学”

(一)晚清民初宋诗风的影响

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本来是由诗的讨论而萌生的。根据《尝试集自序》的记载,1915年9月胡适在绮色佳(Ithaca)送梅光迪赴哈佛大学,作了一首长诗,其中有一段说:

梅君梅君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

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

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

且复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杖马□,

鞭笞驱除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

以此报国未云菲,缩地戡天差可儗。

梅君梅君毋自鄙!(《胡适文存》1卷189页)

由这几句诗我们可以见到两个要点:一、胡适认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报国”,使国家进入“新世纪”;二、他对当时中国的文学状况极为不满,认为近百年来都没有好的作家和作品。同时他又写了一首给任鸿隽等人的诗:

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

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纯。

小人行文颇大胆,诸公一一皆人英。

愿共戮力莫相笑,我辈不作腐儒生(《胡适文存》1卷19页)。

“诗国革命”就是他的“文学革命”的出发点,主要方向是“作诗如作文”;而“不作腐儒生”的意义就是前首所讲的“报国”功业。

“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实正是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正面同时也是反面的影响。胡适等一群留学国外而又关心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对当前诗坛实在看不过眼。胡适说:

我主张的文学革命,只是就中国今日文学的现状立论(《胡适文存》1卷196页)。

任鸿隽与胡适讨论“文学革命”时说:

有文无质,则成吾国近世萎靡腐朽之文学,吾人正当廓而清之(胡适《逼上梁山》,《建设理论集》,9页)。

胡适在《留学日记》(1916年4月17日)说:

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而呻……二曰摹仿古人……三曰言之无物……晚近惟黄公度可称健者。余人如陈三立、郑孝胥,皆言之无物者也。文胜之敝,至于此极,文学之衰,此其总因矣(《胡适留学日记》,893页)。

任鸿隽形容当时诗坛说:

吾尝默省吾国今日文学界,即以诗论,其老者,如郑苏□、陈伯严辈,其人头脑已死,只可让其与古人同朽腐。其幼者,如南社一流人,淫滥委琐,亦去文学千里而遥(《胡适文存》1卷197页)。

胡适《寄陈独秀》又说:

尝谓今日文学之腐败极矣;其下焉者,能押韵而已矣。稍进,如南社诸人,夸而无实,滥而不精,浮夸淫琐,几无足称者(南社中间亦有佳作。此所讥评,就其大概言之耳)。更进,如樊樊山、陈伯严、郑苏□之流,视南社为高矣,然其诗皆规摹古人,以能神似某人某人为至高目的,极其所至,亦不过为文学界添几件赝鼎耳,文学云乎哉!(《胡适文存》1卷2-3页)

以上提及的都是当时诗坛的著名人物,其中陈三立,字伯严;郑孝胥,字苏□;与陈衍、沈曾植等都是光绪期间得大名的诗人,继承清中叶以来宋诗派的风尚,称为“同光体”,主张“不墨守盛唐”,杜甫、元白、王安石、黄庭坚都是他们效法的对象;另外黄公度是黄遵宪,写诗主张“我手写我口”,梁启超以为是“诗界革命”的旗帜。樊增祥字樊山,与易顺鼎等为清末晚唐派的代表。南社则是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学团体,包括陈去病、柳亚子、苏曼殊、马君武等多人,社员中尊唐尊宋不一,诗风并不纯粹。在胡适眼中,除了黄遵宪之外,其余都是“言之无物”、“文胜质衰”的代表。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又举出陈三立诗来批评:

昨见陈伯严先生一诗云:

涛园钞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万灵噤不下,此老仰弥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骚。

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诗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岁秃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钞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弥高”之叹。若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自己的诗,则决不至如此失败矣(《胡适文存》1卷8页)。

论诗,这一首并不是陈三立的上乘作品;但胡适亦没有真正评析其优劣,只以其中崇敬杜甫的想法为嘲弄对象,显示出他与诗坛领袖争衡所采取的策略:仿古只能同陈三立等一路;要“不作古人的诗”,才能有突破。

胡适在《寄陈独秀》及《文学改良刍议》当中对诗坛的种种状况做出批评,这里不必细论。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他所肯定的是前代哪一类型的作品。《逼上梁山》记载1916年他和梅光迪辩论“诗之文字”、“文之文字”时说:

古诗如白香山之《道州民》,如老杜之《自京赴奉先咏怀》,如黄山谷之《题莲华寺》,何一非用“文之文字”,又何一非用“诗之文字”耶?

即如白香山诗:“诚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李义山诗:“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此诸例所用文字,是“诗之文字”乎抑“文之文字”乎?(《建设理论集》,9页)

同年的《留学日记》(4月17日)说:

诗人则自唐以来,求如老杜《石壕吏》诸作,及白香山《新乐府》、《秦中吟》诸篇,亦寥寥如凤毛麟角(《胡适留学日记》,893页)。

同年十月《寄陈独秀》说:

老杜《北征》何等工力!然全篇不用一典(其“未闻殷、周衰,中自诛褒、妲”二语乃比拟,非用典也)。其《石壕》、《羌村》诸诗亦然。韩退之诗亦不用典。白香山《琵琶行》全篇不用一典。《长恨歌》更长矣,仅用“倾国”、“小玉”、“双成”三典而已。律诗之佳者,亦不用典。堂皇莫如“云移雉尾开宫扇,日映龙鳞识圣颜”。宛转莫如“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纤丽莫如“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悲壮莫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然其好处,岂在用典哉?(《胡适文存》1卷2页)

《尝试集自序》说:

我初做诗,人都说我像白居易一派……我读杜诗,只读《石壕吏》、《自京赴奉先咏怀》一类的诗(《胡适文存》1卷187页)。

从胡适举的诗例看来,他喜欢的是开展了散文化倾向的诗,虽然他举了许多唐诗作为例子,但这种写诗的方法都在宋诗得到更大的发展(参《白话文学史》,355、418页)。胡适少年时代正是宋诗极受尊崇的年代;他虽然对当时诗坛不满,但他的思维范畴也离不开宋诗的格局。《逼上梁山》记载了他的想法:

我认定了中国诗史上的趋势,由唐诗变到宋诗,无甚玄妙,只是作诗更近于作文!更近于说话。近世诗人欢喜作宋诗,其实他们不曾明白宋诗的长处在那儿。宋朝的大诗人的绝大贡献,只在打破了六朝以来的声律的束缚,努力造成一种近于说话的诗体。我那时的主张颇受了读宋诗的影响,所以说“要须作诗如作文”,又反对“琢镂粉饰”的诗(见《建设理论集》,8页)。

宋诗作为时期风格(perid style)的统称,本来就存在着“雅”和“俗”的对衡辩证关系。宋代诗人探求诗的法度,讲修辞,讲章法,不是为了天才而作的(天才不必问诗法),而是为了普通读书人而设的;“诗法”、“句眼”的讲求,一方面使神圣的诗境世俗化,另方面也为俗世架起登天的云梯。宋诗的议论、纪日常情事,是诗境的扩阔,但宋诗人又无时不想“以俗为雅”。胡适所指摘的陈三立、郑孝胥,讲求“清苍幽峭”、“生涩奥衍”是传统文论求雅的向上一路;

感染胡适的却是宋诗的俗世人情,他描述当时文学的背景时说:

这个时代之中,大多数的诗人都属于“宋诗运动”。宋诗的特别性质,不在用典,不在做拗句,乃在做诗如说话。北宋的大诗人还不能完全脱离杨亿一派的恶习气;黄庭坚一派虽然也有好诗,但他们喜欢掉书袋,往往有极恶劣的古典诗。(如云“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南宋的大家——杨、陆、范,——方才完全脱离这种恶习气,方才贯彻这个“做诗如说话”的趋势。但后来所谓“江西诗派”,不肯承接这个正当的趋势(范、陆、杨、尤都从江西诗派的曾几出来),却去摹仿那变化未完成的黄庭坚,所以走错了路,跑不出来了。近代学宋诗的人,也都犯了这个毛病(《胡适文存》2卷214-215页)。

所以他努力为“做诗如说话”找例证,上文引述他为说明好诗可以不用典时,曾举出杜甫律诗《秋兴》、《诸将》、《宿府》,甚至李商隐的《无题》例,但实际上他不能欣赏律诗。《尝试集自序》中提及自己早年读诗的经验时说:“七律中最讨厌《秋兴》一类的诗,常说这些诗文法不通,只有一点空架子”(《胡适文存》2卷188页)。后来在《答任叔永书》中分析杜甫几首著名七律就说:《诸将》五首“完全失败”,“不能达意又不合文法”,《咏怀古迹》五首有“律诗极坏的句子”、“实在不成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有“做作”、“不自然”之处(《胡适文存》2卷97页)。

看他苛评律诗时所执的标准,可知他最欣赏的是能够发议论、语气自然、合文法(注意:是散文的文法)的“白话”诗;另一方面,从他对同一些作品前后的评价如此悬殊看来,我们又可推知他在表达文学主张时所搬弄的文学史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说方便,而不一定是对作品的真正认识。因此,在要建立他的“白话文学”为文学史中心的理论时,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先订目标,再四处翻寻合用的例证。有关这一点下文再有补充。

胡适在宋诗的环境中选择了宋诗不为当时注重的作诗如“作文”、“说话”的一面,就好像在文学传统中选择了不受重视的民间传统一样;他再进而专门推尊传统的白话诗,一方面固然是性分所趋,另一方面也有历史条件为基础。

(二)“俗话文学”的发现与文学史“正统”之争

在胡适提出他的“文学革命”理论之前,白话的应用主要见于两个地方。一是传教士以至部分教育改革家运用白话以传播新思想以及开导民智,胡适和陈独秀在早年亦曾加入这个运动的行列(Chw Tse-tsung,27-271;李孝悌,1-42)。其次是白话小说的大量产生,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曾略加总结,分成南北两组:北方的评话小说有《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等;南方的讽刺小说有《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广陵潮》等(68)。教育家推广白话以改革社会的目标,启迪了胡适的致用文学观,切合了他早就认同的白居易一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实际主义”(real-ism)。民间白话小说之盛行,则与新知识分子所怀抱的民众力量有关,胡适说:

在这五十年之中,势力最大,流行最广的文学,说也奇怪,并不是梁启超的文章,也不是林纾的小说,乃是许多白话的小说……这些南北的白话小说,乃是这五十年中国文学的最高作品,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6-7页)。

胡适的“文学革命”本来由“诗国革命”出发,所以他曾刻意地去搜罗白话诗来作为自己理论的张本,但历史能够提供的材料不多,他说:

白话诗确是不多;在那无数的古文诗里,这儿那儿的几首白话诗在数量上确是很少的(《逼上梁山》,《建设理论集》,2页)。

因此他后来就要花好多气力去证明白话可以作诗,终于写出《尝试集》的各个篇章来,这已是后话。在美国留学时,胡适和任鸿隽、梅光迪等讨论“作诗如作文”,一直得不到他们的支持;于是他就把目光由诗转向“俗话文学”,认为这些白话文学有重要的价值。这种看法,所受的攻击就少了。由是,胡适决定以“俗话文学”为基础,建立他的文学史观:

我到此时才把中国文学史看明白了,才认清了中国俗话文学(从宋儒的白话语录到元朝明朝的白话戏曲和白话小说)是中国的正统文学,是代表中国文学革命自然发展的趋势的。我到此时才敢正式承认中国今日需要的文学革命是用白话替代古文的革命,是用活的工具替代死的工具的革命(《逼上梁山》,《建设理论集》,1页)。

胡适说自己在1916年的2、3月间,“把中国文学史看明白了”,在年底写成的《文学改良刍议》当然不会将郑孝胥、陈三立等人视为当世文学的代表,他心目中的人物正是白话小说名家:

吾每谓今日之文学,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炼生三人而已!)一项(《胡适文存》1卷8页)。

当世文学有吴趼人(我佛山人)、李伯元(南亭亭长)、刘鹗(洪都百炼生)三人为代表,文学史上也有必要列举“正宗”作支援:

今人犹有鄙夷白话小说为文学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皆文学正宗,而骈文律诗乃真小道耳(《胡适文存》1卷15页)。

本来胡适在讨论中国“今日”(当日)的文学革命需要用白话替代古文,然而在有意无意间,他的论述由“今日”转移到“过去”,认为中国文学“史”都应该以“白话”为“正宗”;于是他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检查追索一条白话文学的发展脉络。《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一文就揭示了他的探索发现:

惟愚纵观古今文学变迁之趋势,以为白话之文学种子已伏于唐人之小诗短词。及宋而语录体大盛,诗词亦多有用白话者(放翁之七律七绝多白话体。宋词用白话者更不可胜计。南宋学者往往用白话通信,又不但以白话作语录也)。元代之小说戏曲,则更不待论矣。此白话文学之趋势,虽为明代所截断,而实不曾截断。语录之体,明清之宋学家多沿用之……小说则明清之有名小说,皆白话也。近人之小说,其可以传后者,亦皆白话也(笔记短篇如《聊斋志异》之类不在此例)。故白话之文学,自宋以来,虽见屏于古文家,而终一线相承,至今不绝(《胡适文存》1卷33页)。

文学革命的目的在于“当前”的文学、“将来”的文学;但胡适为了与传统的文学势力抗争,于是标举“过去”文学传统的潜流,为“当前”的革命方向增加声势:

若要造一种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那已产生的白话小说词曲,都可证明白话是最配做中国活文学的工具的。我们必须先把这个工具抬高起来,使他成为公认的中国文学工具,使他完全替代那半死的或全死的老工具(《逼上梁山》,《建设理论集》,19-2页)。

他抬高“新工具”的方法,是否定“老工具”曾经是“工具”,说“新工具”才是惟一的工具;因此追溯白话文学的源流,变成文学史的“正统”之争。

原本胡适说:“夫白话之文学,不足以取富贵,不足以邀声誉,不列于文学之‘正宗’”,但因为他主张“今日之文学,当以白话文学为正宗”(《胡适文存》1卷33-34页),所以文学史也要重新改写。他费心劳力地工作:

一、找来“白话诗人王梵志”(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36-367页;《白话文学史》,229-236页)、访得韦庄的《秦妇吟》(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171页)、发现“南宋的”《京本通俗小说》(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679-7页;《白话文学史·自序》,11页)。

二、把“白话”的定义放宽,连本属“死文学”的《史记》都变成是白话活文学的部分(参《白话文学史·自序》,13页;《答朱经农》,《胡适文存》1卷89页)。

三、又把“文学”的定义放松,连佛经译本、宋儒语录都包括在内(参《白话文学史》,157-215页;《胡适文存》卷一,33页)。

于是,他可以正式宣布:“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白话文学史·引子》,3、5页)。这个过程,正好说明了历史如何被“书写”出来。由这个角度看,胡适推动的确是一场“革命”,他“这种新的文学史见解”不单是“文学革命的武器”(《建设理论集·导言》,21页),开展了将来的局面,更加改造了过去的历史。

随着文学革命的成功,以往的传统文学只能退居幕后,就如胡适在《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中所预言的一样:

大学中,“古文的文学”成为专科,与欧、美大学的“拉丁文学”“希腊文学”占同等的地位。

古文文学的研究,是专门学者的事业(《胡适文存》1卷114页)。

同类推荐
  • 东西世界漫游指南

    东西世界漫游指南

    《东西世界漫游指南》是英国著名作家卢卡斯的散文精选集。卢卡斯是20世纪英国作家、评论家,是兰姆之后,英国散文卓有成就的传人。本书从杂感、随笔、游记、作家传记与追忆等几方面精选了卢卡斯的散文代表作,卢卡斯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文笔机俏,底蕴浑厚,尤其善于在平凡琐事中发掘出事物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精彩之处,令人击节。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家在海的那一边

    家在海的那一边

    人生初次的离家,是从此无可回头的漫长岁月。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从布拉格到土耳其,从巴黎到意大利。每一处风景之后都有着不太人的精彩。蒋晓云写过无比精彩的民国爱恨离愁。写起思乡之情,旅行趣事,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的琐碎,也有一份练达世故,把人生都打碎咀嚼透了的淡然豁达。聪慧女人必读的女作家,全新出发!
  • 游走故宫

    游走故宫

    有幸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2006年初秋。从天安门进去,迎面是端门。辞书解释,“端门”,指宫殿的南正门。何以宫殿的南正门又叫端门?这源自古人对天体的认识和对天人关系的想象。为神化皇权,历代宫殿建筑,皆以这些认识和想象作为设计命意的理念。故宫的建造自然也是如此。宫城、皇城和都城的三层结构,象征着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紫微垣(北极)位于正中,众星环绕,恒久不变,被认为是天帝所居;而地上的宫城位于正中,体现着作为“天子”的皇帝其皇权受命于天,至高无上;其位置与天帝所居的紫微垣相对应,紫禁城亦由此而得名。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之南,《晋书·天文志》云:“太微,天子庭也”,其南蕃二星之间叫端门。可见,皇宫的端门与星位中的端门是对应的。
热门推荐
  • 爱如山水

    爱如山水

    这是一部不露声色,读来却真挚感人的爱情小说。男女主人公的一次邂逅,彼此倾心,经过了七年看似根本无望的等待,爱情之神才翩然而至。这样单纯、真挚而忘我的感情,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所渴望而不可得的。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从中观摩人生的各种可能,感受和体会爱与真情,从而温暖、丰富我们的人生。《爱如山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不仅是两个年轻人因七年前的一次邂逅,而产生浪漫爱情的经历,同时还生动展现了八十年代中、九十年代初,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演变。细腻刻画了欲望的追逐受到来自于道德的羁绊时,人内心深处所经受的激烈较量,深刻剖析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心理的变化与成长,既有对人性自由的关怀,又有对道德自省的拷问。
  • 梦之天魔有泪

    梦之天魔有泪

    梦?何为梦?万载悠悠…只待伊人复活……寻梦成仙!
  • 修仙代练公司

    修仙代练公司

    灵气初显,世界变了,罗峰打算开一家公司,帮助人们修真,一步步筑基开光,结丹成婴。记者:“罗总,贵公司年底是不是会推出筑基代练礼包?”罗峰:“没错,百分百筑基,价格八折,附送一门随机符术。”1级修真学院的天才?当天才的对手成为了修仙代练公司的顾客,天才也会被吊打。同阶无敌的特殊体质?当对手高他一个甚至两个大境界,特殊体质也会陨落。当所有人都在为了修炼而努力的时候,罗峰的目标是天道,取而代之!
  • 豪门缠爱之老公我爱你

    豪门缠爱之老公我爱你

    【已完结】总裁办公室的休息室门口,她冷冷地看着床上火热的抵死缠绵手中的保温杯里是细心赶做的午餐,只是在看到垃圾桶里一筷未动的残羹冷炙时,一切,都变得可笑第一次泪眼摩挲,第一次不再假装坚强,第一次面对冷嘲热讽的他落荒而逃“你是影视歌三栖的当红巨星,难道还怕钓不到男人?为何要死缠着我不放?”她闵婧从来不是懦弱的女人,这次,也同样不是面对他难得的错愕,她抹去眼角渗出的泪珠,挺直脊梁,倔强地转身她以为她可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可是,他从未打算放过她当看清床上的女人是她的姐姐,所有的坚强都顷刻崩溃“我三年前说过不会爱你,三年后,我依然不会爱你。”当娱乐圈她抑郁自杀的消息满天飞时她找上了那个本该是她姐夫的男人——陆少帆本市史上最年轻富二代中的佼佼者她说:娶我,不仅可以可以挽回你的面子,还可以让你扳回一局,一个巨星的商业价值你懂,况且,闵氏千金不止她闵婕一个。他淡笑,语气笃定:你不爱我。她不惜许下承诺,只为报复那个背叛她的男人:我不是闵婕,这一辈子,只要我活着,都不会背叛你闵婧不解地眨巴着眼,仰视那手拿着她拍戏剧本的“老公”陆少帆随意地一笑:起来,我帮你对剧本.某女气喘吁吁:你.你干什么啊!某男义正言辞:对剧本某女.剧本里没有这一段某男:新加的————————————————本文虽为正剧,却掺杂着不少轻喜剧成分,楠竹看似温文尔雅,翩翩公子,实则腹黑狡诈,女主看似女强人,实则一只纸老虎,所以,小说归结为“扮猪吃老虎”。有兴趣的亲可以加流年的扣扣群哈:110576997(满了)192290016(新群,位置空闲,就流年和娘子两人......)————————对文有意见欢迎提出,流年一定虚心接受,但是一经发现辱骂性的留言一律删除,禁言。☆☆☆☆☆☆☆☆☆☆链接流年的新文:《新欢外交官》(写小叔的哦)☆☆☆☆☆☆☆☆☆☆推荐北藤姐姐的穿越火文《天才儿子腹黑娘亲》(不用咱多说很多亲都晓得吧?因为真心地写的很好,也很红!)☆☆☆☆☆☆☆☆☆☆推荐潇潇慕雨的文文《帝女御世》☆☆☆☆☆☆☆☆☆☆《宠坏不良检察官》:☆☆☆☆☆☆☆☆☆☆
  • 汐泽我心

    汐泽我心

    遵从自家老妈的命令,从美国大老远飞回来,本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了,但这是什么回事?是怪她太天真了吗?回国读书是什么鬼?还有,她旁边的那中二病谁啊?
  • 韩伯仁家的水羊

    韩伯仁家的水羊

    伯仁家的羊是水羊,也就是母羊,水羊是皖北的说法。皖北人很有意思,家里养的牲畜,除了鸡和狗按公母来区分之外,其他的动物就各有说法了,比如牛,公的叫老犍或者牤牛,母的叫舐牛,公驴是叫驴,母驴是草驴,公猫不叫公猫,叫做郎猫,母猫则叫做咪猫,羊也是,公的叫骚货头,母的叫做水羊。当然,骡子是要和这些动物区别开的,骡子是个杂种,它干的活最累,出的力最多,皖北人也没有给它另起个名字,不管公的还是母的,它不能生,也不能养,二韩人说一个人没有本事,常常用一个歇后语来形容,说他是骡子的家伙——就是一个摆设。
  • 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

    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婆媳一家欢

    婆媳一家欢

    简介: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再加一个呢,或者再加一个呢?婆婆媳妇小姑,再加妯娌,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心眼,各有各的打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婆媳斗,姑嫂斗,妯娌斗,斗斗斗,斗个不停……老婆吵,老妈吵,丈母娘吵,吵吵闹闹……没有硝烟的战争,往往更惊心动魄,因为,它就在你身边……********推荐凌子的两本书:婆媳系列的《我的极品婆婆》,已经出版。另一本《引狼入室》,已经完结!有婆媳八卦群57613850,大家乱入乱入……
  • 得体的行为举止

    得体的行为举止

    个人的行为举止好似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你的文化蕴涵。正因如此,恰到好处的言行,合适的衣着打扮与得体的行为举止可以使你风度倍增。《得体的行为举止》由谢薇编著。《得体的行为举止》是一本让您的举止更加优雅得体的礼仪指南。全书从精美的仪表、精良的举止、精彩的碰撞、精致的细节四个角度系统讲解了正确、得体应用礼仪的方法、要领和细节,是都市绅士、淑女成长的必修读本。只要您善加体味和把握,就会对您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让您在自己的每一次举手投足中赢得别人的肯定,造就自己的优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