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9800000005

第5章 “第一本中国文学史”与林传甲的“国文讲义”

“第一本中国文学史”与林传甲的“国文讲义”

“国文讲义”与《支那文学史》及《奏定章程》的关系

《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意识

结语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除了为“文学”的学科地位立下规模之外,还启动了“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活动。

林传甲撰成的“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以《中国文学史》为题出版,长时间被视为国人撰写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经过一个世纪的操演锻炼,至今“文学史”书写已变成一项极为陈熟的作业方式,在学校教育与学术研究之间的畛域内走进走出。然而,今天我们再回顾一百年前“文学史”的起动机缘,会发现无论是当时的撰述还是日后的批评,都存在种种错觉和误会。以下我们就林传甲这一份京师大学堂讲义做一考析,梳理其中的“文学”或“文学史”的理念,并试图澄清过去一些误解。

“中国文学史”的撰述,由外国学者草创,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只是“谁是第一”的问题,多年来学界仍然有兴趣追问。早期不少论述都重复郑振铎在1922年所说的话,以为英国人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在191年写成世界上最早的“中国文学史”(《评Giles的中国文学史》,31-35页;《我的一个要求》,36-38页)。此说后来不断被修正,最近的意见是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V。P。Vasiliev;汉名:王西里,1818-19)在188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才是世界最早(参李明滨《中国文学在俄苏》,13-22页;李明滨《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现》,92-95页;陈福康《谈“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234-237页;陈福康《再谈“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238-239页)。

那么,中国人撰写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究竟是谁、什么时候面世的?这是193年代有关“文学史”的论述一个习见话题。譬如胡怀琛《中国文学史概要》(1931,11页)、胡云翼《新著中国文学史》(1932,1-3页)、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2页)、张长弓《中国文学史新编》(1935,7页)、容肇祖《中国文学史大纲》(1935,2页),都提到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是国人所著的最早一本文学史;然而各人对林著的评价都差不多,基本上是负面的。这个评断很有可能源出于郑振铎在1922年9月发表于《文学旬刊》的一篇文章:《我的一个要求》。同一年的3月,胡适为《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写成《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这篇长文(后来单行出版)正如题目所言,检讨了1922年以前五十年的文学发展,而以该年教育部规定“国民学校的国文完全改成国语”,作为“文学革命”宣告成功的依据(胡适,14-15;又参古楳,46)。就在“新文学运动”已告功成的文化背景下,郑振铎充满信心地回顾前瞻,不仅评断“过去”,还要重新审视有关“过去”的书写,提出新的要求,为“新”文学开路。他在文章第一句说:“我要求一部‘中国文学史’”,然后评论所见的九本“中国文学史”。他对林传甲之作的评价是:

名目虽是“中国文学史”,内容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说,他都是钞《四库提要》上的话,其实,他是最奇怪——连文学史是什么体裁,他也不曾懂得呢!(《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36-37页)

郑振铎不满意于过往所有的“中国文学史”,在篇末感叹:“实际上却还可以说没有一本呢!”于是,他就自己操刀,后来写出两本重要的文学史——《文学大纲》(1927)和《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二三十年代涌现大量新撰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在回应郑振铎的要求,试图从内容到形式,给“文学史”的书写找出一个合乎“新时代”标准的模式。

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作为“京师大学堂讲义”,当然引人注目;除了在大学堂流通之外,又曾在报刊连载,继而正式刊印发行全国,例如武林谋新室的刊本,到1914年已刊印六版;现时还可以见到同年广州另有存珍阁版,估计当时争刊此书的书店不少。相对于约略同时撰写,却流通不广的黄人《中国文学史》或者窦警凡《历朝文学史》,林传甲之作更容易被锁定为攻击目标。于新文学运动礛定文坛,无论教育、学术都在追寻新气象的情况下,“第一本”之称,大概招来的是“毁”多于“誉”。

事实上,郑振铎确有理由怀疑林传甲“连文学史是什么体裁也不曾懂得”。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回溯林传甲这份讲义的制作目的和过程。

林传甲(1877-1922),字归云,号奎腾,福建闽侯人。六岁丧父,由母亲刘氏教养成长,后来就学西湖书院,“博览群书,旁通舆地数学”。又在湖北开办小学,学识才干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器重。柯劭□、吴树梅等为湖南督学时,他都受聘任教襄校;太守刘若曾又请他创办辰州中学。光绪二十八年(192),他以监生资格回福建应试,考取第一名举人。接着到京师参加会试,不中。光绪三十年(194),经严复推荐,被张百熙聘为京师大学堂教习。光绪三十一年(195)拣选广西知县,同年赴黑龙江,参与黑龙江的教育改革。后来更致力于《大中华地理志》的编纂。1922年在吉林省教育官署任内逝世,年四十五。著作除了《中国文学史》以外,还有:《代微积浅释》、《图史通义》、《筹笔轩课程》、《黑龙江乡土志》、《黑龙江女学文范》等等(参林传甲《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序》,《吉林纪略》,249-25页;万福麟、张伯英,57卷13上下;李江晓,37-39;王桂云,47-48、46;马放,273-275)。回顾林传甲一生的事业,编写《中国文学史》的时段不算重要;他在京师大学堂任中文教习只短短一年。林传甲的事功应该以他在黑龙江等关外地区兴办“普及初等教育”和“女学”最为重要,众多著作中亦以“舆地、方志之学”更有时代意义。

光绪三十年(194)五月,林传甲入京师大学堂任国文教习。当时分科大学尚未成立,大学堂只有“豫备科”,附设“仕学馆”和“师范馆”。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4年1月)《奏定章程》颁行,“师范馆”改照《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办理,改为“优级师范科”。林传甲到任后,就在此负责国文教学。

就在林传甲上任的那一年,京师大学堂有一份《详细规则》颁布,规定教习要在上课前一星期(至迟五日前)将讲义送教务提调察核;每学期毕(至迟十日)又要将期内所授功课做一授业报告书,送教务提调察核(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1卷231)。林传甲五月到任,马上要赶编讲义;边教边写,“奋笔疾书,日率千数百字”,同年十二月学期完结之前共写成十六篇,就以这份讲义为学期“授业报告书”呈交教务提调。可以想象,林传甲是非常匆促地草成这份“国文讲义”的,尤其我们考虑到他要面对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按照《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此科的课程共有三节:开始是“公共科”,学生在未“分类”以前共同修习,一年毕业;继而“分类科”(共分四类:第一类以中国文学、外国语为主;第二类以地理、历史为主;第三类以算学、物理学为主;第四类以植物、动物、矿物、生理学为主),三年毕业;“加习科”则供“分类科”毕业生自愿留习一年,深造教育理法。

“公共科”有八科,其中有“中国文学”一科,课程说明是:

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间亦练习各体文。

“分类科”共有四类,但都要修习“中国文学”科,三年课程的内容都是:“练习各体文”(璩鑫圭、唐良炎,413-424)。

林传甲到任后要教的是“分类科”课程,但他发觉班上学生,根本没有上过“中国文学”的课。于是他以半年的时间,为“分类科”学生补讲“公共科”一年的“中国文学课程”(《中国文学史》“目次”24)。林传甲说:

今“优级师范馆”及大学堂“预备科”章程,于“公共课”则讲“历代源流义法”,于“分类科”则“练习各体文字”。惟教员之教授法,均未详言。查《大学堂章程》“中国文学专门科目”,所列“研究文学众义”,大端毕备。即取以为讲义目次,又采诸科关系“文学”者为子目,总为四十有一篇。每篇析之为十数章,每篇三千余言,甄择往训,附以鄙意,以资讲习(1)。以上详细交代林传甲实际教学需求和具体目标,目的在于揭示他的“国文讲义”是何等芜杂不纯的材料总汇。我们要注意的有几点:第一,按章程他要教的是“分类科”的“练习各体文”,但他要用半年去追补“公共科”的“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间亦练习各体文”的课程。第二,因为章程没有说明“优级师范科”的教法,他就“越级”取资于“文科大学”中的“中国文学门”的说明。第三,他取材并不专据“历代文章流别”一科,大概因为这一科的说明太简略——只有“日本有《中国文学史》,可仿其意自行编纂讲授”一句,他只好到处张罗;先借用“文学研究法”的四十一项说明作大纲,再掺杂其他科“关系文学者”,作为子目,凑成一部讲义。第四,这个“四十一篇”的初步构想,到后来大概因为教学课时所限,也可能是教学过程中发觉难以完全发挥,于是顺着次序编到“研究要义”的第十六项就告一段落;完稿时还得自圆其说:

大学堂讲义,原系四十一款,兹已撰定十六款。其余二十五款,所举纲要,已略见于各篇,故不再赘(“目次”24)。

第五,林传甲也没有忘记《大学堂章程》“历代文章流别”的指示,于是他就在开卷时声明:

传甲斯编,将仿日本笹川种郎《中国文学史》之意,以成书焉(1)。

事实上,《奏定大学堂章程》的“研究文学要义”,与日本《中国文学史》根本是两回事;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林传甲如何结合、能否成功结合“研究文学要义”与日本“文学史”之意,将在下一节讨论。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品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品论

    什么样的作品有阅读价值?这些作品应当如何去读?它们在哪些方面值得注意?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作品需要阐释,就如同作品需要阅读一样。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归来

    归来

    儿子站在屋中央,母亲掖着秋衣向灶房冲去。儿子放下行包,大声阻拦,我吃过饭了,刚才在车站等车,吃了碗肉丝面。母亲没理会他,在灶房忙活起来。大门没关,一阵风穿过,头顶那盏20瓦的灯泡摇曳起来,儿子看到自己的影子把一面墙几乎全遮住了。墙根里传出蟋蟀的叫声,近在耳畔,把乡村的夜晚衬托得更为幽静。身上陡然游过一丝不适,儿子飞快地转过身去,掩上大门,将夜色踢出门外。父亲从来都是拖拖拉拉的,这会儿他才从睡房里走出来,打着哈欠,佝偻着大半个身子。你瘦了!走近儿子后他把眼睛瞪得老大。
  •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关爱,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你要走的路;关爱,是冰冻世界的一把火,温暖你冰凉的心;关爱,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泉,滋润你干涸的喉咙。正是因为有关爱,世界才会五彩缤纷,才会充满爱的颜色。也正是因为有关爱,生命才会有活力与希望。《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中的小故事,会与你一起去探寻关爱之旅,当你认真地读完这些小故事,你的心定会为之所感动。而书中的小哲理同时会为你的感动升华。众所周知,关爱他人之心的培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出自艺术大师李叔同之手,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他的文字是美的代表。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
  •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4册)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4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热门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孽凰:皇后善谋

    孽凰:皇后善谋

    苏慕晴战场受伤后,穿越成南岳王朝皇后。面对骄横跋扈的宠妃,密谋篡位的权臣、虎视眈眈的敌国,身为弃后的她,要如何扭转乾坤?靠着无双智计,苏慕晴步步为营,一点点扭转劣势;与南岳皇帝北堂风的感情,也在守望相助共抗敌人的过程中,逐渐萌生。然而战火初熄,局势方定,后宫突然走出一位与慕晴一模一样的女子,她说:“我才是真正的皇后苏慕晴。”面对扑朔迷离的这一切,苏慕晴,究竟是要孤身远走,从此江湖逍遥,还是涅槃重生,成为冲天而飞的“孽凰”!
  • 烽火王妃

    烽火王妃

    一段雪山姻缘,奏出乱世悲歌,十年生死绝恋,相思终成情殇。她是身患癌症,热爱生活的才情女记者,因为汶川地震错落时空,一朝穿越,身份逆转,之后背负国仇家恨,乱世荣辱,不求权倾天下,但求一心白头。看才情女记者情挑四国英豪,造势天下,成就帝王。她找水源、开会所、修运河、铸大炮…传奇一生谱写乱世悲歌!卫羽坤(南朝战神,排行老三,人称瑞王)一个人若是走进了一个人的心,又要走出去?仿佛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辰星历四百九十一年,父皇大寿,在祁门我遇又上了她,那个红遍四国的呢喃郡主,那个掌控着天下经济命脉的传奇女子,她那么傲然绝世的坐在北皇的身边,我看不见她的脸,却能感受到她那睥睨天下的气场。她似乎很不喜欢我,但却仗义的出手化解了伤寒危机,甚至为我放血疗伤。被人关怀的感觉很好,我开始尝试友好的对待她,直到那碗蛋炒饭,我突然间明白,原来她就在我身旁。以石为盅,以人为料,至于其中,木锤反复盅击,从脚至头,断骨碎筋,血肉交融,直止亲眼目睹身体呈酱料一般黏糊,方可赏予野狗野猫分食。整个行刑过程相对漫长,想必你也不愿去看。箫如然(东岳帝王)上帝是谁?他吃饱了撑着要关我的门?给我一扇窗又是做什么?难道我有门不走从窗里爬出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一瓢我已经端了起来,怎么还能喝其他河里的水呢?你放心,前路风雪再大,如然也会为你扫得干干净净,平平坦坦,你且放心大胆的走过去,有我为你保驾护航,我看天下谁敢伤你负你!龙啸桀(北朝国主扫尘宫主)你说的每一句我都深信,无论你的过去经历过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你还在我身边,平安就好。答应我,好好保护自己,你不是总是说活着才会有希望吗?那么就努力的活下去。喃儿,如果真的没有下辈子,我就一直都在忘川的河边等你,你放心,我定不会喝那孟婆之汤,记得带着你的汉堡,下一次相见,啸桀定不负你。此文男强女也强,第一次发文,简介无能,亲请看文。
  • 美丽的日子

    美丽的日子

    滕肖澜的《美丽的日子》,叙述沉着,结构精巧,细致刻画两代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了普通女性追求婚姻幸福的执著梦想,她们的苦涩酸楚、她们的缜密机心、她们的笨拙和坚韧。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美与善、同情与爱的珍重表达。名实、显隐、城乡、进出等细节的对照描写,从独特的角度生动表现了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和婚姻伦理。
  • 传说之下救赎传说

    传说之下救赎传说

    (耐心已被磨灭)(勇气开始畏惧)(正直逐渐扭曲)(毅力到达极限)(仁慈早已麻木)(正义不复存在)*你尝试呼救...*S...A...V...E
  • 破空一指1

    破空一指1

    少年们的青春纪游:遨游于神秘的世界,然后~开启沙雕模式!软萌小厨VS贫嘴大神!嘤嘤嘤(?>?<?)这是要真香的节奏,搞起来?!
  • 以色列的诞生(全四册)

    以色列的诞生(全四册)

    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建国史”系列,一部浓缩的生存奋争史,一部令人感佩的卫国战士奋争史。本套书共四册,分别为《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以色列的诞生:希望.2》、《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
  • 漫威实力派英雄

    漫威实力派英雄

    “请问您作为复仇者联盟中最强超级英雄,觉得和其他像钢铁侠、美国队长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强忍住不去看亚瑟王那颗反射着刺眼光芒的光头调侃道。“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我是实力派英雄,其他人大部分时候是表演派!”亚瑟一边吃着美味的香蕉一边认真思考了下。半晌后回答道。“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女记者嘴角抽搐的问出了所有观众的心声。“区别就是他们的战斗极具观赏性和戏剧性。而我的战斗则是极具破坏力,并且完全碾压对手!”(第一次写书,望各位读者大大多提意见)
  • 地先生

    地先生

    术道上的每一种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盗墓的叫土夫子、无门无派的叫白先生,给尸体缝头的叫补天姥姥……我们这行叫地先生。鬼顶香、剥皮煞、啄目蛊、九人窟……我接手的每一桩生意都波云诡谲,危机四伏,杀过去,才能神惊鬼惧,笑傲术道,杀不过去,就是尸骨无存。一路走来,我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能给我收尸下葬、烧纸上香的人……
  • 女配很纯洁

    女配很纯洁

    夏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本男主仙侠文里,还是一本【正在更新】的男主仙侠文。而夏悦附身的角色,则是一名专门和主角作对的炮灰,重点是——她还是个女性!每当属于她的剧情发生的时候,她都会身不由己的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行为,无法反抗,吃尽了苦头。为改变自己的炮灰际遇,华丽的逆袭之路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