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0100000005

第5章 沈向洋:通往学术的成功之路

28年前,年仅13岁的他头顶“天才”的光环,成为南京工学院的少年大学生;18年前,23岁的他带着自信的笑容,走进全美计算机专业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0年前,他为追逐心中的梦想,从微软美国研究院回到中国,和李开复一起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8年6月21日,他远赴“世界屋脊”拉萨,高举第78棒“祥云”火炬,完成了终身难忘的奥运火炬接力。他说,我要把“学术奥运”引进中国,我要打造中国科研的“奥运军团”。

他就是沈向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院长和首席科学家,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和计算机学会(ACM)会士。从1996年加入微软,成为微软美国研究院视觉技术组研究员,今年已是第13年了。在2008年采访沈向洋时,他刚兴奋地从学术年会论坛上走下来。他说,今天这么开心还有个原因,正是在若干年前的同一天他走进了微软。

200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曾这样评价他:“如果你在感情上难以支持微软,那是你还未曾遇见沈向洋。”虽然不能武断地说,走进微软是沈向洋所做的最正确的人生决定,但无论是微软对于沈向洋,还是沈向洋对于微软,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情感吧!

做研究是很幸福的事情

13岁的沈向洋就考入了南京工学院,然而这一现在看来也颇为令人震惊的事实没能改变他简单的生活态度:喜欢在大学的草地上踢球;喜欢每天早起在鸡鸣寺蹲马步、习武术;喜欢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喜欢“好好念书”,“非常非常”喜欢做研究……

“其实,做研究是很幸福的事情,如果有人肯让你做研究,允许你做研究的话。”“人这一辈子有一两个了不起的idea(想法)就很好了,至于是在25岁有还是35岁有,只要你喜欢研究,这并不重要。”“我自己以前做研究的时候,自己喜欢想一些问题。做研究,我很enjoy(享受),因为有很多的乐趣在里面。但是做学问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在沈向洋看来,做研究不仅仅需要热爱,更需要的是在难做的学问里坚持,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幸福。

跑完奥运火炬接力后,他满怀豪情地说要打造中国科研的“奥运军团”。他说:“科研工作更像是径赛里的长跑,真正的了不起实际上是到最后的坚持。如果我今天还在研究院,没有调去做产品的话,那我认为当年读研究生时候的同学二十年后很少有人能和我相比,因为我在这样的环境中‘跑’了二十年,别人往往‘跑跑’就不见了。所以科研的事情很重要的就是坚持,只要你有这样的环境,有这样的兴趣,下定决心,最后你就会做得很成功。很少有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坚持。”

即使被问起自己喜欢的学生,他也说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学生能够潜下心来做二十年学问。

在全美最负盛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沈向洋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的图灵奖获得者——拉吉·瑞迪(Raj Reddy)。尽管瑞迪博士以言语信息处理研究著称,其众多弟子(如李开复等)也已经在该领域有了不俗的成就,沈向洋却坚持要求从事视觉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由照片转换成虚拟现实的研究,而他设计的四分树样条函数算法则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参数估计算法之一。

1996年11月,带着DEC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剑桥实验室及苹果公司交互媒体实验室的工作经历,怀揣着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证书和一个大大的理想,沈向洋走进了微软美国研究院视觉技术组的大门。

1999年1月,沈向洋与李开复一道回到北京,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历任计算组主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同年,他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同心拼图的方法,将四维全光函数简化为三维函数,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数据采集量。1999年8月,在被公认为全球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会议之一的国际图形学年会上,他宣读的论文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000年8月,他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2004年1月7日,出任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至今为止,他本人已经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国际图形学年会论文17篇),并且拥有20多项国际专利。

从13岁走进计算机世界到如今,近三十年过去了,人们提到沈向洋,总是会说他是副总裁、院长、首席科学家,但是沈向洋说,当初加入微软时只想做个很了不起的研究员,如果哪天有人能说“沈向洋是个不错的计算机科学家”,自己就觉得很不得了了。做研究,仍然是他今天最大的热爱。

冠军,就是舍我其谁的气质

采访时,被问到最喜欢的明星,沈向洋说是姚明。“我喜欢姚明身上那种‘我就是要干掉你’的气质和精神——冠军的气质,舍我其谁的精神。我一直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是Harry(哈瑞,沈向洋的英文名),也要有干掉MIT(麻省理工学院)和Stan-ford(斯坦福大学)的精神。”

从南京工学院到香港大学,之后又远赴美国,在当时的情况下,去香港、去美国留学还不是很多学子的选择。沈向洋说,之所以这么选择,包括后来放弃自己创立的公司,都是因为“人一辈子还是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包括我去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读书”。“后来加入微软也是这样。来微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手很多,觉得自己如果能和这些人共事,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东西的话,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微软一开始就给沈向洋一个意外的惊喜——他的工作室隔壁都是大师。当时他做的是图形学研究,而世界上最出名的几位图形学家都在微软。直到今天,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发现一位资深专家和自己仅隔着三间办公室时的情景:“我看到他以后激动得不得了,就给我太太打电话说‘你肯定难以置信,只有三间办公室远’。”

然而,仰望是一回事,沈向洋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超越。超越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沈向洋乐于接受这样的挑战。

他的第一次挑战是选择回国。1998年,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决定投资8000万美元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聘请李开复为院长。李开复随后找到沈向洋,希望他一同回国去开创世界一流、代表亚洲最高水准的计算机研究机构。

举家从西雅图迁回中国,他带着雄心,要开启事业的新篇章。从微软中国研究院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从小到大,从平凡到神奇,从默默无闻到小有成绩,直到今天一跃成为美国之外微软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在这一段难忘的岁月中,沈向洋总提到两个词——“机会”与“理念”。

“中国当时已经有一些小有名气的研究机构,但是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我只是在想,多少年不遇的机会让我们赶上了,这是成功的土壤。”沈向洋如是说。

可是,成功显然是不简单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能够从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中脱颖而出,实现中国本土化成长,可能就要归结为沈向洋所说的“理念”二字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有一股超越和挑战的精神,要有一种批判的思想,能够挑战前人做的东西。

毋庸置疑,沈向洋在这样的环境里,和他的同事、学生一起努力,带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现了光辉的突破和成长。他自己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期间,也在学术的发展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于是,第二次挑战接踵而来——他不再是简单的研究员,而被指派做管理层的工作。

很多研究员都无法兼顾管理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毕竟它们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要求;并且对于研究员来说,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很可能是对研究的干扰。然而,沈向洋没有拒绝这样的挑战。“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个挑战比起当初和好朋友一起热火朝天地在研究领域奋斗,更像是孤军作战。沈向洋也承认“压力很大”,不过他又说“人的一辈子都会有压力,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压力罢了”。

学生问沈向洋做院长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他用行动告诉这群微软亚洲未来的新星“没有任何不一样”:仍然热心指导学生的研究;仍然有条不紊地带领着团队跟进项目的进度;仍然怀着当年读研究生时的热情和一切从零开始的豪迈。

难怪有人说:“沈向洋是一匹狼!”也许吧!但如果沈向洋是一匹不知疲倦的狼,那是因为他愿意与许多匹这样的狼共舞。他坦言,人生中做出的每个重大决定都基于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要挑战自己!所以,他的足迹留在了香港,留在了美国,留在了DEC,留在了苹果;最后,他来到了微软。

在沈向洋领军的那几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和统计学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他卸任的时候,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然是美国之外微软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而他自己也迎来了比前几次更加艰辛的第三次人生飞跃。

2007年10月30日,他被任命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全面负责微软的全球Windows Live搜索及在线广告研发。这个挑战有着两重艰辛:其一,搜索业务及在线广告研发是应用领域的,不属于他一直从事的研究领域。他坦言,工作很难做,技术上有挑战,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直至深夜,有时候都只能安排晚上9至12点的时间来处理些其他事情。但是,他话锋一转,微笑着说:“所以人到最后还是要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会有问题。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其二,这份新的工作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微软的搜索和在线广告都是新的领域。拿搜索业务来说,Google(谷歌)和Yahoo(雅虎)是美国市场的两大巨头;大洋这边,百度则是当仁不让的“大哥大”。微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起步晚了,速度也慢,赢的希望似乎很渺茫。“那我们还要不要去做呢?我们还是要去做。我有长期的决心,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沈向洋就是这样一个人,越没有可能的事,他越要去挑战——这是他的人生哲学。“我觉得成功是很漫长的过程。所以你想做任何了不起的事情,比如写一篇了不起的论文,那都不是一两个月可以完成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然后才有厚积薄发。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自己想成功的决心,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联想起他在十年前国际图形学年会上那篇引起业界轰动的论文,联想起同事、下属、学生对他的信赖和支持,你不会怀疑,他能做到这一点,并且会完美地做到这一点,就如他所说的——“舍我其谁”!

一生治学当如此

在沈向洋如此有感染力的笑容背后,有什么样特别的人生态度呢?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才慢慢发现,他的“秘笈”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已——“兴趣”和“决心”。而这也是沈向洋阐述自己成功之道时说得最多的两个词。

沈向洋很怀念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自认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刻苦的学生,从早到晚地编写程序,没有去过任何地方玩,就不知不觉地毕业了。这样的生活或许少了些色彩,但他说,他很享受那一段宁静的、思考的时光。

加入微软13年,沈向洋一直没有放弃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即使是身兼管理和产品研发数职,他也会挤出时间思考问题,做一些研究工作。旁人看来无比辛苦的生活,他却总是说自己很享受。

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问耕耘莫问收。这大概就是沈向洋的“冠军哲学”吧!

如今的沈向洋,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的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兼任多本权威学术期刊的编委。他在火炬接力后满怀豪情地写下《打造中国科研的“奥运军团”》一文,释放他的学术热情。

“要找高手来领跑”,“把‘学术奥运’引进中国”,这是沈向洋的宣言。在他领导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更多顶级会议在中国召开,例如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以及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互联网国际会议。他说,“希望能够促成更多像这样顶尖的国际学术盛会在中国举办”。“试想一下,当蜚声世界的大师、巨匠云集华夏,将给中国的年轻学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将给中国的学术风气带来怎样的影响?将给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反过来说,繁荣的中国、开放的中国、积极进取的中国又将给这些科学家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当中会不会有人由此与国内同行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比起自己的治学,他更愿把这样的热情和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感染、传递给年轻的一代。

采访的最后,沈向洋带着他一贯爽朗、灿烂的笑容,给“幸福”下了一个让人动容的定义:“能够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一直为之努力,这就是幸福。”

让我们祝福沈向洋——这个传奇精英,在未来的征途中书写新的传奇!

[采访手记]

沈向洋并不是我采访的第一位嘉宾,也不会是最后一位,但是我在冥冥中知道,他和我采访的其他人很不一样。不是因为他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不是因为他的家乡是我的第二故乡,其实我自己也说不好到底是为什么。

我喜欢采访。采访是见识不同人生精彩、体味生命百味的过程:有些人能够牵动你的泪腺;有些人能够撼动你的心灵。沈向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Harry,就是一个能够撼动你的思想和灵魂的人。在我当天的日记里,曾经感慨道:“今天采访Harry的经历会是我人生的里程碑。”

Harry给你一种温暖的氛围——主动伸出的温暖的手,醇厚的、中气十足的笑声,还有专注的表情。一般来说,采访的时候,嘉宾是主角,我可以从他们的表情里感到他们在回忆,在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他们的欣慰或遗憾。可是Harry不同。你看不到他在追忆他的成功或者串联他的过去;恰恰相反,他的眼里有个现在的自己,还有个未来的自己,有期待,也有脚踏现在的坚定,却独独没有留恋昔日辉煌的沉醉。

Harry的眼神并不是一潭清泉,有时候会波涛涌动,但是这时他一定是在说现在的工作和目标,说他的学生和研究工作,而不是在谈论未来。我不甘心,所以连连追问了好几个有关未来的问题,企图从他对于未来的设想里折射出他现在的生存状态。这时Harry会有些略带歉意地说,他没有深入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这样的念头。对于未来,他只是模糊地觉得做研究很幸福,做教授培养人才很好。关于“悠然见南山”的那种写意,在他的头脑里只是概念,而缺乏细节。

他真的没有考虑过。他的目光聚焦在现在,而没有投向未来。

Harry总是笑呵呵的,不是那种很乐天的笑容,而是那种舒心的、满足的笑容。听着他呵呵的笑声,我可以触摸到他的热情和率真。这样的词也许用在中年的他身上并不是很贴切,但是在和他交谈的时候,我完全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Harry比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更有闯劲,对于未来蓝图的模糊反而更加衬托出他对于现实规划丝丝入扣的缜密。

Harry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他很强调兴趣,但又似乎和我们对于兴趣的理解有些冲突。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原发性的兴趣;而他并非因为自己的心或者第一感觉定论,而是去深入了解,激发起自己的热爱。一路走来,从中国的大学生到美国的研究生,从研究到技术开发,从纯粹研究到高级管理,他没有拒绝生命里的改变,反而用极大的热忱拥抱这些改变。我想,就像他反复说起的那样,“人总要到处走走看看”。

采访过后,当我心灰意冷、懒散的时候,总会想起他——那个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有着灿烂微笑和昂扬精神的Harry。

(陶海燕 采访、撰文)

§§第二篇 商调

同类推荐
  •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不仅是一种职场心态,更是一种工作动力。在本书中,我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和案例,阐述了现代职场为什么需要感恩精神,以及如何践行感恩,从而将自身塑造为一名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 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沟通不畅的时候,因此需要掌握必要的谈话艺术,把话说到位,才能打开谈话局面。只要肯下工夫练习,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帅、说话高手、拥有高难度谈话的艺术不再是梦!本书站在现实的角度,将目光投注在日常生活中,以采撷鲜活的理论和事例,提炼出浅显易懂的谈话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场合,为大家展示相关的谈话技巧,提升大家的说话能力。全书语言精妙,文字洗练,告诉大家如何修炼谈话能力、怎样提高谈话水平、掌握谈话技巧,堪称一副智慧的锦囊。
  •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许多上班族都被“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困扰着。这种烦恼对于刚入社会的新人而言,更是如影随形,但即使成为中坚分子,甚或被誉为经验丰富的老手,仍旧难以轻易摆脱这种困扰。《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从思维改变效率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要认真实践《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介绍的思考方法,一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最适当、最迅速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从而成为精明能干的职场人。
  • 推销真经

    推销真经

    本书内容涵盖了推销理念、心态养成、心理素质、推销方法、成交技巧等领域,将推销的学问寓于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案例之中,深入浅出地讲解推销的心理规律和实用技巧,极富启发性与可操作性。阅读这些内容,推销新人可以了解影响客户购买行为的真实原因,能够看到使推销获取成功的种种方法,生硬的条条框框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渗入到推销工作中最细微的地方,让推销新人能尽快掌握金牌推销员的成功技巧。
  • 社交礼仪全书

    社交礼仪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
热门推荐
  • 带着系统闯魔炮

    带着系统闯魔炮

    2017年某月某天,宅男刘枫待在家里玩着300英雄,使用高町奈叶成功拿到七杀后,自己家被陨石砸中,成功扑街。于是乎他死亡后,穿越到了魔法少女奈叶的世界(滑稽脸),成功获得无良系统,并变身为史上最难惹的三年级小学生——高町奈叶。且看刘枫如何玩转魔炮位面,从此开启人身巅峰,走上坑人与被坑的滑稽之路!PS:这是一本正经的小说!(严肃脸)书友群:579931774,欢迎大家的加入哦~
  • 暖爱相随

    暖爱相随

    一个人的青春岁月是可贵的,二十岁左右的年华里,她却经历了一场痛彻心扉的背叛。她以为这一生都会被爱放逐,所幸遇到了他。这个叫谭默的男人很强势地进入了她的生活。她害怕再次被伤害,她退缩,但终拗不过这个男人的执着。如果你觉得我并非一无是处,那我们试试吧!从此,他紧握着她的手,一起在有阳光、又有风雨的岁月里前行,她不后悔,因为他们之后的人生里,始终有爱相随。
  • 邪魅转校生:转身依旧是你

    邪魅转校生:转身依旧是你

    莫离以特优生的身份跳级进入了贵族学院,那个胸口上刺有蝎子纹身的叛逆少年凌子伦是她学会坚强的支柱。不曾想,天台上偶遇折翼的天使少年韩可初,使原本两个人的故事成了三个人的情感纠缠,年少的倔强,青春的叛离,在笑与泪中学会成长,转身,依旧是你……
  • 龙王难伺候

    龙王难伺候

    一场海难让她遇见了他,海底龙宫里的王者龙王,他们究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敬请期待!
  • 十日谈(经典译林)

    十日谈(经典译林)

    作品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10名青年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说。薄迦丘在《十日谈》中歌颂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作品采用了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作品语言精练幽默,写人状物,微妙尽致。
  •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沒有女人的男人们》是海明威发表于1927年的短篇小说集,中文版权威译本首次完整呈现原貌。《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汇集了海明威最有名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如《杀手》、《白象似的群山》等,代表海明威短篇小说的成就。简单直接的白描,更是开创一代文风,充分体现了其“冰山理论”,影响了许多现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用同名小说向大师海明威致敬。
  • 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年轻的职业人不但需要一颗智慧的头脑,而且需要拥有历练自我的心态。历练之路并非简单的向前走,它需经过详细的规划。成功不是被机遇砸到,而是一条计划与执行出来的路,只要你能够清晰地看到眼下与未来,明了执着的方向,那么,你的过程注定精彩,你的果实也注定丰厚!只有明亮的眼睛,才能看到明亮的前途,做一个有修为的职业人,你将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从办公室里收获更多的喜悦!愿此书能够为你开拓新的思路,成为你在职场一路晋升的指引者和提醒者,并助你弥补不足,走出混沌,找到一把职场生存的金钥匙!
  • 触灵—长生脉

    触灵—长生脉

    民国风云骤起,邪祟兴妖作怪,两个活死人,一门长生脉。小小的棺材店老板怎就惊扰了天下群英?长生之秘究竟为何?千年不死能敌一世情深?末末了谁还能为谁折花枝?
  • 荒原追踪

    荒原追踪

    阿帕奇酋长温内图为报杀父之仇,追踪着凶手桑特,途中巧遇西部英雄老铁手。老铁手横跨美洲大陆,是为了擒获拐走银行家之子的大骗子吉布森,却屡屡落空。二者相遇,一路西行中,他们还遭遇美洲大陆激进组织3K党,险遭毒手。脱逃后,温内图和老铁手在帮助西部猎手和开拓者老枪手做一笔兽皮生意,不幸落入了桑特布置的陷阱 。科曼奇部落和阿帕奇部落被牵涉进来,在荒原上大战,血流成河……混乱与流血是不是能够结束?和平烟斗能否带来和平?恶徒桑特是不是被擒获?当读到这篇冒险故事的结尾部分,我们才能够最终确定,答案是肯定的。
  • 对不起,一不小心杀了你

    对不起,一不小心杀了你

    U大文秘系大四系花林诗怡,在钜风集团实习的第三个月,意外地遭遇新晋CEO赵臣,他是高她两届的企管系师兄,U大曾经的风云人物,被誉为:外表英俊潇洒,内心孤傲冷峻,对女生们来说,神秘而充满诱惑。当然,除了林诗怡,不是她不花痴,只是她不喜欢被表象迷惑,不想像那些因为她的外表而喜欢她的人一样,因为一张脸而喜欢一个人。一次网游的帮战,不知情地灭了BOSS,以为是替他报了当年被盗号的仇,却不想,从此,比被灭一百次,一千次更纠结百倍的事,一件一件地降临在了她的头上。盗号是谣言?BOSS好像要追她?又好像从游戏追到了生活?他说喜欢她?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诱惑与反诱惑,看天然萌系花如何对战腹黑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