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0200000004

第4章 让孩子自己起飞

家长姓名:冯彦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学生姓名:冯恺骏

录取院系:信息管理系

毕业中学: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

获奖情况: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

——把我们的寄托从孩子身上拿走,扶着他稚弱的肩膀,告诉他怎样飞向远方……

当我手捧儿子的“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应邮局工作人员真诚的要求,我按捺不住打开快递封的一瞬间,脑子似乎一片空白,耳边传来邮局工作人员充满羡慕的祝贺声,那声音宛如寂静画面里的画外音,既真切又温暖,茫然中我下意识地说了声:“谢谢!”

确实激动!对于我这个当年通过高考“一条龙”的方式录取的技校生来说,大学只是一个梦想,而北大更是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法进入的一个梦境。于是我把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以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要求和对不同学校的向往是随着家庭背景、文化层次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当我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的教育环境中固化的平凡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当我与同为技校毕业后迈入工厂大门的妻子共同哺育儿子之初,我们想着将来尽可能让儿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考上一所中专或者大学。因为在他儿提时代,我们被当年的中专、大学毕业当干部,技校毕业是工人的定位所束缚,想得自然单纯和现实。

然而,时代的发展快于我们的思维和见识,儿子的发展也必然走在了我们家庭教育的前面。在自尊心强烈掩饰着不服输,不能在孩子面前低头的现实中,我感到了危机。面对周围纷繁的教育形式,以及四处为孩子学业奔忙的家长,我渐渐地感到,在原有观念的支配下,似乎无法适应现实教育孩子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计划经济下“大锅饭”的冲击,妻子强烈地感受到一个知识时代即将到来,于是,她开始了连续三年的成人夜校和会计自修学习。在她从一名维修钳工蜕变成一名会计的过程中,懵懂的儿子开始了他学前班的启蒙。

而我在孩子不满三岁时,因工作小有所成,也开始了生产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文凭,两次转干都未获批准,我满含着年轻人的激情和自信,背负着两次累加的失落,在妻子大专结业又投入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学习的长跑时,我与妻子交叉安排各自的时间,开始了我的电大学习。三年后,我以成人自考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身份,顺利通过省电大组织的各科考试,拿到了宝贵的大专学历证书,我与妻子都觉得未来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然而随着我和妻子工作的不断深入,身处研究所工作的我与身处国有企业工作的妻子突然发现,大专学历在现实环境中已不再能改变我们工人的本质。就在我们感到辛苦的学习成果似乎付诸东流,内心十分沮丧的时候,我和妻子却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一份宝贵的成长财富,那财富就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日积月累积淀下的“勤奋、吃苦、好学、上进”的父辈精神。

尽管后来儿子在与我时有粗暴的“家长制”态度对抗时,把我比喻为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但是,我却在气恼、压抑和沮丧的同时,潜意识中感觉到我的“粗暴和强迫”同样带给儿子一些有益的东西。这种有益的东西就是,没有让他养成独生子女的娇惯,没有让他享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和过分溺爱,更没有纵容他有机会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从儿子的幼儿教育开始,我们对他行为的引导、约束、示范和该狠心就要狠心的教育,就是想让他幼小的心灵能够受到较全面的熏陶和良性发展。尽管在教育过程中,爱子的天性让我和妻子在许多问题上矛盾不断,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我们却是保持高度的统一。

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在督促、引导、说服和强迫他时,儿子在意识中有了一种强烈的逆反,小学六年级就不再愿意接受我们为他安排的课外补习和辅导,倔强地和不太成熟地开始自己安排课余时间,并安排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

初中升学时受“非典”的影响,加之一类重点中学的“挑剔”,儿子只能进入一所二类中学学习,年级第28名的入学成绩让我们基本满足。这源于我们一直坚守的教子理念:学习只要尽力就行,争取十名左右就行。因为我们相信“十名效应”的教育理念,而且最初确定的立教之本,就是以父母教育为主导,在现实的环境中力争全面发展,以及在学习上从不对孩子表露出过高的期望和人为过大的压力。

初中三年,我真实地感到儿子长大了,因为在我和其他同学的家长四处奔波寻访名师,为他们联系课外补习的关键时刻,他淡淡地说了两次:“我觉得上这些补习课没有意义!”看着他认真的表情,我知道该退让了。于是,面对他波动的成绩,我绝非真心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你觉得没意义就不上。”然而,我发现儿子初三的学习成绩,却是在波动中脚踩“冲浪板”冲上了年级第四名,并随着波浪的助推,冲进了太原百年名校——太原五中。

在五中重视基础教育、学风朴实、平民化生活的氛围里,儿子三年的住校生活与学习,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个性;三年的住校学习与生活养成了他珍惜每一分一秒的习惯;三年的住校学习与生活也锻炼了他自主安排学习与生活的能力,这些都为儿子日后进入大学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的高中学习,儿子的成绩始终没能进入学校前20名,但是,在成绩的背后,却多了一些潜力,有了一份沉稳,更有的是自我把握。他的理想也随着成长而升华,完全抛弃了我们当初给他灌输的铁饭碗、工人、干部的奋斗目标。

当儿子面对我们在填报志愿的说教和劝阻时,他说出了一句让我们脸红的话,“你们家长都这么势利!”是啊,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势利了,中国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进步和成就!

儿子成熟了,成熟的让我嫉妒。

“说得好,儿子!”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在于其所具有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格,以及对社会、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的体现。所有的专业,所有的社会分工,都能实现其崇高的价值,当我们有幸进入中国最高学府,在你魂牵梦绕的未名湖畔接受最好的教育时,我们应该在荣耀中保持清醒明智的头脑,保持睿智奋发的精神。

正所谓:潜心励志、志存高远。

正是儿子的一句话,一个“势利”的词,触及了我潜意识的激情和久违的进取心,我也更明白了儿子在选择专业之初,对核科学、太阳能、三维及四维空间探索的渴望与向往。此时,我也反省了我们在极力主张孩子选择热门专业,引导他去关注计算机、法律、金融、经济等时髦专业时,却忽略了孩子对未来能源、环境、宇宙探索的思索和抱负,我们是在用所谓的生活阅历、经验和“父权”,专心为孩子铺就他不可能循规蹈矩沿着走下去的路,因为他要飞!

此时,我更多的是叹息自己的目光狭隘和思想落伍,嫉妒着儿子的思想成熟和高远,对儿子的起飞更是充满了羡慕。于是,当儿子对预录取专业略显不满意时,我用儿子的精神力量打开我思想封闭之门,唤醒我重新端详现实和社会,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未来和国家的崭新思维,与儿子共同探讨专业的未来和价值。

“儿子,空间物理、核科学、太阳能等科学探索能给予你无限动力,能让你实现自己的理想,但预录取专业同样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你探索和成功的收获。”

父子心心相印。我激情的话语,相信已穿越时空,在儿子的耳边回响,这不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更不是石光荣式的简单和强迫,是我在与儿子交流时受到触动下的感悟,是我与他一起并肩启程,走向燕园的心灵交流。

“如果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明天就会胜过今天!”这是儿子三年高中学习坚守的一个信念。黑格尔的话给予他高中阶段的启蒙,未名湖边他更应得到实践的升华和飞跃,因为北大校徽不仅仅承载着一份荣耀,更连接着未来,这是北大肩负着中国未来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北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遥望北大,我默默地安慰自己,该是放飞的时候了!

19年的时间,面对孩子幼年的可爱,少年的活泼,青春期的逆反,以及至今仍保留的一些贪玩、虚荣、不成熟的天性,我也由“严父”的强迫说教向“慈父”的心灵沟通上转变。比如在他书桌玻璃板下的留言、手机短信的激励、高中阶段周日前往车站的送别,还有让他认可的在家庭范围内的精湛厨艺。我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机会,淡化我在儿子心目中的石光荣形象。

而在这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清楚地意识到,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是徒劳的,因为决定他人生走向的权力把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必须经过独立的尝试、挫折的磨炼、失败的警醒、成功的收获后,才能真正地长大。正如鲁迅先生作品《故乡》中的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孩子的人生之路,也只能由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来。

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我们同样会得到回报,因为回报不仅仅是高考的成绩单,而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如果我们走不好自己的路,那我们用什么引导孩子去走好他的路?

为此,我们应该让我们渐渐被世俗同化的现实想法变得单纯,把我们对未来的寄托与孩子的成就隔离,用单纯无私的好心情,向孩子的每一点成功祝贺,共同为我们的孩子祝福。

家长寄语:用无私的心境,去感受孩子的成长和经历!

同类推荐
  • 我成长,我快乐

    我成长,我快乐

    本书前半部分从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内容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从家庭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全过程,故事生动可读、方法实用好用,本书的后半部分,呈现了作者作为教育实践者,连续三年网络答疑的宝贵经验,并分享了学习方法和成长心得,帮助高中生们走出迷茫、迎战高考、快乐成长。作者的双重身份、两种视角,使这本书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成长白皮书,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反思录。
  •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2-3岁是幼儿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不听话、耍性子”甚至反抗的现象;在情感上,亲子“依恋关系”强化,情绪外露易变;在身体上,肢体动作、平衡能力有较快的发展,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正在形成。然而,此时也是幼儿即将离开家人,独自入园的时候。这期间,孩子因突然长时间离开家人所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与年轻父母因对孩子的“担忧牵挂”的而产生的两种情绪波动强烈,这无疑是对初为人父母者的一个严峻考验。本书采取了家园双方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解忧释疑。同时,也可为托幼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
  •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教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针对女孩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女孩成长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家长当好女孩青春期的良师益友。
  • 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现在许多孩子不能自立,其责任更多在于父母,因为父母过于娇惯孩子。不自立的孩子无法面对社会的纷繁芜杂,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所以,从现在开始打破为孩子建立的“安全圈”,开始培养孩子多方面自立的能力。本书列举了50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强、身心健康的人。
热门推荐
  • 此生堪华年

    此生堪华年

    她从小凌落在外,好不容易有一个安身之地却被人强行取入家中。她不懂爱,不敢爱,阴谋误会,让她错过爱。等一切结束幡然醒悟,帮助爱人完成心愿却发现,原来她真的不该爱。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Fuzzy
  • 喜耕肥田之二傻媳妇神秘汉

    喜耕肥田之二傻媳妇神秘汉

    新文《悍妇当家:娶个相公好种田》已开,求收藏!俗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年轻火力壮!自从成了杨家老二媳妇;只见过她相公进房,从未见他上过床。“靠,不会出去打野食,偷吃了吧!”小傻子翻身而起,扛刀出门。
  • 吐槽大神

    吐槽大神

    白小飞:“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不眨眼睛,那他多半在睡觉。”这是一个除了学习和嘴一无是处的学生到处犯贱的故事。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 中国足球与世界杯

    中国足球与世界杯

    本书主要内容有:国际足球最高管理机构——国际足球联合会、世界杯足球赛的起源和发展、世界杯足球赛收入与支出、世界杯足球赛的社会问题、中国世界杯参赛历史回顾、中国与世界杯足球赛的申办、世界杯冠军队伍。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医妃倾城,农女要翻天

    医妃倾城,农女要翻天

    她,是二十一世纪杰出的冷酷军医;他,是睥睨天下,邪魅不羁的王者;一朝穿越,两人相遇,正值四国局势诡谲变幻,一场场阴谋随之展开,二人携手共同进退,笑看江山!然而她特殊的身份却成了最大的罪过,当遭到最爱之人的背叛,谁又是谁的救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棺而出·首席荐爱99分

    破棺而出·首席荐爱99分

    【她破棺而出,成为他的首席秘书。】詹氏集团,谁人不知詹少的首席秘书美艳动人。可这秘书,做事雷厉风行,对他人和善,对顶头上司詹少,却少有笑颜。“詹大公子好本事,今儿个又有挺着肚子的美女来公司认亲了。”“过奖过奖,那是美女们抬爱,什么孩子都喜欢往我这儿塞。”*女人总自信地以为自己会是某个男人的终结者,结束他风流荒唐的人生。可最终才发现,当付出的一切都化水东流,自己曾经的异想天开竟是那般可笑。“恭喜詹大公子,终于彻底地让我死了心。这婚,我同意离!”转身,她笑得美艳而妖娆,一步一步消失在天地尽头。地上那条她偷偷花了无数夜晚被扎破了无数次手指而织就的男性围巾,仿佛在嘲笑着她的无知,竟是那般刺目。*感情的戏,她一直都知她没演技。可后来她才知,有人比她,更没演技。那人,只会固执地守着她的衣冠冢,成为她的守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