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0900000012

第12章 一切都化入了我们的生命

——读冯至的《十四行集》(十六)

1948年,冯至在为他七年前创作的《十四行集》重新撰写序言时,这样回顾自己当年的创作过程:

有些体验,永久在我的脑里再现;有些人物,我不断地从他们那里吸收养分;有些自然现象,它们给我许多启示:我为什么不给他们留下一些感谢的纪念呢?由于这个念头,于是从历史上不朽的精神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发生深切的关连的,对于每件事物我都写出一首诗。

虽然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一本诗本来应该和一座雕刻或一幅画一样,除却它本身外不需要其他的说明”,但这篇序言确乎不止提供了创作背景、思路缘起与构思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27首作品的主题和情绪,而且,这段话更可以被看做是诗集中第16首“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一诗的最好诠释。可以说,正是这种对人生经历的点点滴滴的尊重和珍视,以及这种有意识地将一切感悟融入生命、融入思想、融入诗歌的观念与实践,成就了《十四行集》这部文学史上重要的诗集,也成就了这首隽永深沉、富含哲理的小诗。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是整个诗集的核心,也许并不算过分。

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在这首诗中,“化”——包括“化身为”、“化成”——共出现了六次之多,成为全诗最为核心的动词。这种不避重复的使用,显然是诗人有意为之。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个“化”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它传神地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种非常高大的主体形象出现,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我们并立在高高的山巅。”这似乎是一种浪漫主义抒情诗的调子,但是,接下来的传达方式却表现出了与浪漫情调之间的巨大差异:诗人以连续三个“化”字统领诗句,直接把人的个体生命与广漠的自然融合在了一起,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令人惊异的诗意的联系。山巅上伫立的人与一望无边的平原,这一高一阔两个意象在空间维度上形成强烈的纵横反差,更加强了读者在阅读中感到的震撼,将原有的对浪漫抒情的阅读期待彻底颠覆了。而在这一震撼之后,这三个由“化”字统领的意象,又循着一个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落回到读者的面前,从而将想象的思绪从“一望无边的远景”又拉回到“面前”“平原上交错的蹊径”。这种效果就如同欣赏一帧巨幅山水画,观者先为整体的恢弘气势所震撼,随即又可以在细细赏玩中品析画中韵味。

要理解第一节诗的含义,关键的问题在于对“化”字的理解,否则,站立在高高的山巅上的“我们”,与面前的壮阔自然只能是审美者与自然美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正是一个“化”字,使得二者融为一体,并在这一融合中揭示了诗篇的主旨。诗人在此所要表达的是,人的内在生命与外在世界是密切相关的,把生命投入自然,或将对自然的感悟融入思想,就能够获得生命的开阔、生命力的滋长,以及灵魂的丰富。

如果说,这一主题在第一节中还未及表现得那么明确,那么,第二节则表达得更加充分明朗: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诗人用“关联”和“呼应”点出了人的内在生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如前文引用过的诗人自述中所说的那样,“从历史上不朽的精神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发生深切的关联”。所有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痛苦,无论惊心动魄还是平凡琐碎,都在无形中丰富和滋养了我们的生命,成为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

至此,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后面两节,则是在同一主题上的加深。

第三节出现了两个相对具体的意象:松树和浓雾,并以此对应“我们的生长”与“我们的忧愁”。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当我们看到一棵葱郁的松树时,会想到自己生命的年轮正和自然之树一样生长,并从中体味到一种成长的喜悦;而看到“城上的一片浓雾”时,则可能感到情绪上的压抑甚或淡淡的“忧愁”。可以说,我们的悲欢哀乐从来都与身外的自然和社会紧密相连,我们以心灵捕捉和体验自然,同时也在外界的影响中感受自己。

诗的最后一节构成了对第一节的回响,由此造成了一种旋律的回荡之感,诗情更显完整。“风吹”和“水流”无疑是对于时间的象征,象征着我们的生命随着时光的流转,在自然中、在人群里,不断积累着思想与情感的点滴,变得日益丰富成熟。

综观全诗,在严肃的人生思索之外,还洋溢着一种淡淡的乐观情绪。遥想1941年诗人在昆明的生活,流离失所、国破家亡,加之身处穷乡僻壤,其精神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可想而知。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写出了“我们并立在高高的山巅”这样的诗篇,表达的竟是一种坦然面对困境、将一切痛苦都看做生命的财富和收获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那一代爱国知识分子超拔坚忍的情怀。

客观地说,这首诗的诗情并不算特别地丰富充沛。它的主题比较明朗,表达也相当直接,无怪乎废名在《谈新诗》一书中谈及《十四行集》时,专门提到第15、16两首,并评论说:“这两首诗虽是铺张,但我们读者都感到切实,一点也不空泛,十四行体真是有助于诗情。若用自由体,必不会有着两首诗,必显得诗情不够。”应该说,这个批评是敏锐精当的。诗人正是出色地运用了十四行体旋律方面的优长,在形式的回环往复中,“铺张”地叙写了一个单纯的主题,使读者既受到了哲理的启发,又在曼妙的音乐感中获得了沉醉。

(张洁宇)

同类推荐
  •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幻景与信仰:爱尔兰神话传奇故事(一)

    幻景与信仰:爱尔兰神话传奇故事(一)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挨家挨户走访农舍并整理、记录下来的最值得怀念的不朽传说。叶芝曾这样描述书中故事的魅力:“这些故事并没有史诗般恢弘的气势,只不过是由众多小事编织而成的伟大事迹……较之于我们,那些奇异魔幻的生物对孩子们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它们只能一点一滴潜入人们的意识之中。它们所构建的幻想王国是一个可供人们漫无目的徘徊流连的地方,一个拥有各色互异景致的地方,一个从昨日经历就能知悉明日际遇的地方。我多想变回孩童去发现这本书,因为书中不仅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还有着许多旁书所不曾记录的英雄传奇,以及所有民间传说中的童年故事。在我心中,它比西方所有书籍都要珍贵。”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7年11月下)

    故事会(2017年11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诸神含苞待宰

    诸神含苞待宰

    好吧,因为一场音乐会,我穿越了,我很狗血的穿越了,穿越在这装神弄鬼的世界,真希望哪一天一觉醒来依然在地球,在这该死的世界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杀人也就算了,最后还要杀妖杀鬼杀神杀魔,该死的,真当我是屠夫吗?好吧,我承认,杀来杀去的确是有意思多了。
  • 细雪

    细雪

    《细雪》是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也是整个昭和文坛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小说是一部描述日本中产阶级青年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风俗小说。主要描写了太平洋战争前夕大阪富商莳冈家的四姐妹鹤子、幸子、雪子、妙子分家以后各自的人生故事。塑造了日常生活中四位风格迥异的女性:蕴含着凄美与悲凉大女儿——鹤子、健全完善的二女儿——幸子、凝聚着全部传统美的三女儿——雪子、独立自立的四女儿——妙子。《细雪》虽然是一部生活小说,旁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事件、对外交往等等。作品犹如一幅色彩艳丽、格调高雅的绘画长卷,展现了现代日本上流社会的生活全貌,被誉为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最上乘的风俗小说”,“才不世出的物语文学”。
  • 快穿之Boss女配打脸攻略

    快穿之Boss女配打脸攻略

    “不好了!不好了!诸天世界第一凶煞穆炎被派去做面位任务了!”得知这个消息,各大面位的尊主们立即瑟瑟发抖,求神拜佛,生怕穆炎挑中了自己的地盘!要知道,来的不仅仅是穆炎,还有穆炎身后宠妻成狂的某位大人啊!一句话,这某位大人追娇妻追得诸天世界胡乱跑,奈何娇妻只想一心发展事业将他视若无物的悲惨故事。(某大人:暴风哭泣.jpg)
  • 假面骑士和神奇伙伴在火影里冒险

    假面骑士和神奇伙伴在火影里冒险

    一位少年,获得了假面骑士的力量,来到梦寐以求的火影世界,本来只想默默观赏,可谁知,他发觉了世界的崩坏......
  • 偷吻男神:萌妻一毛带回家

    偷吻男神:萌妻一毛带回家

    【男女主身心干净,宠文1V1,男主属性逗比腹黑,女主属性呆萌善良。】“给你两个选择,一做我女朋友,二做我老婆。”看着坐在沙发上的高冷男神变成了逗比无赖,于薇安很干脆的回绝了权君烨,“我要第三个选择。”“没问题,第三个选择就是做我孩子的妈妈。”话音未落,权君烨便把自己的萌妻抱在怀里,狠狠的疼爱。多年后,于薇安带着自己的小包子走在街上,远远的看到一群人围着权君烨要签名,小包子看到了后,激动的跑了过去,“权叔叔,给我签个名吧,我妈妈可喜欢你了。”权君烨笑着摸了摸小包子的头,说:“臭小子!说了多少次!要叫爸爸!”【欢迎加入沫鸢蓝的群:225010947,一起讨论剧情!么么哒~】
  • 我在唐朝开网吧

    我在唐朝开网吧

    长安城在经过一次次的动乱后,伟大的李二陛下终于将这个大唐帝国大部分的疆域掌控上在手中,可也戴上了个弑兄夺位的帽子。如此时光,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时候,可是在永乐坊的一处民宅内,一个少年一脸苍白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环境“这他妈...假的吧?”少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踉踉跄跄的推开房门,屋外灯火通明,坊内的居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不知在讲些什么,时不时的传来一声声的大笑。“长...长安?我曰你个嘴,真的被他说中了?”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冰山王子的痴线女王

    冰山王子的痴线女王

    凭借着老爸的帮助,进入了许多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心念高中’就读。还没来得及跟放假快乐告别,又开始了读书时刻。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的夏琉羽,到了班上却成了全班女生的公敌。真要感谢身位她隔壁桌的乐向麒先生。对乐向麒鄙视入骨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是她小时候寻找的天使。。。初中三年的好姐妹,带着她新认识的知己,竟喜欢上了学校的风云人物——白家兄弟,当她费劲脑子想帮助她们这段感情时,发泄白家兄弟喜欢的人竟然。。。噢买噶!是因为他们都喜欢隐藏?还是真的是她太白痴?单细胞少女苦日子降临了。面对着众女生的嫉妒,她是沉默还是反抗?单细胞少女的精彩校园生活开始延续!心羽在此推荐下几个好朋友的文文噢~她们写的都让我汗颜呢:静茗午后《绝恋·II我的暴君娃娃老公》http://m.wkkk.net/a/89488/泡沫筱橘<<嘘!公主的秘密>>http://m.wkkk.net/a/86087/宝贝要幸福<美男要嫁我>:http://m.wkkk.net/a/83795/冰语凝雪<宝岚双绝>:http://m.wkkk.net/a/90145/偷心系列:虐上你的心http://m.wkkk.net/a/91721/《月光MM游唐朝》文/茗香花魂http://m.wkkk.net/a/79967/“我要的爱你是否能给”作者:yiyunjun9175http://m.wkkk.net/a/94079/
  • 最后的民间

    最后的民间

    这是著名作家高建群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剖《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原生态小说。原生态的故事,原生态的人物,原生态的语言。像大西北的原生态民歌一样,纯朴动人,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