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9400000002

第2章 上古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先秦众多战争中,以诡诈为特色的战争现象已露出端倪,并逐渐走向了成熟。

如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城濮之战、桂陵和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诡诈作战的基本特点:避实就虚、出奇制胜、设伏诱敌、奇正相生等。

这种战争指导思想和作战艺术的形成,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背景分不开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秦时期战争的特点,恰恰体现了时代文化特色。

以计制胜的复国之战

少康是我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促派人杀死。

少康是遗腹子,他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

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促父子,成功复国,夺回了夏王室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夏王太康时期,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即今河南境北,竟然十旬不归,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于是,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率领部族军乘虚夺取夏王室政权,拒绝太康回都。

后羿代夏之后和太康一样不修民事,自恃其善射而终日田猎游玩,置贤臣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人的意见于不顾,而任用谗臣寒浞。

寒浞是寒国伯明氏的后代,因挑拨离间,花言巧语的恶行被驱逐,后来,有穷氏的后羿收留了他,还信任他并加以重用。

得此机会,寒浞一方面收罗、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使后羿醉心于田猎而不返。最后,当时机成熟,与后羿之妻共同谋划,在后羿田猎将归之时,策动家众将后羿除掉。

寒浞灭后羿时,曾为后羿所用的夏遗臣靡逃到有鬲氏,即今山东德州市东南处。从此,寒浞代夏。

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其子相立,相在后羿的追杀下,逃往帝丘,即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

寒浞有浇、豷二子,他为防止夏的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军进攻斟灌氏、斟寻氏,最后消灭了相。然后,寒浞封浇于过,位于今山东莱州西北;封殪于戈,位于今河南中部。

当寒浞攻杀相时,相的妻子后缗氏东逃到鲁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了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做了有仍氏的牧正,是专管放牧的官。寒浞的儿子浇继续追杀少康,少康就逃到了有虞氏,即河南商丘地区虞城县西南,在这里做了庖正,就是掌管饮食的官。

有虞氏首领虞思将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把他们安置在纶邑,即河南商丘地区夏邑县,给他们土地和人民。《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说,少康这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在当时,方圆10里为成,500人为一旅。从此,少康获得了稳定的根据地。

有了方圆10里之地和500人之众,少康便开始谋划复国。他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靡建立了联系,并收抚斟灌氏、斟寻氏逃散的族人,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加以组织和训练,建立了一支精锐的复国大军。

在管理纶邑期间,少康关心百姓疾苦,与部下一起耕耘、狩猎、习武,深受部下的拥戴。在安抚人心的同时,他还经常向百姓讲述先祖夏禹的功德,鼓舞士兵和争取人们对其复国的支持。

少康一直把夺回夏王室政权记在心上。但是仅凭一小片土地和500人要想复仇绝非易事,少康思来想去,想到了使用“间谍”。

少康把自己的想法对手下仆人女艾说了,让她打入浇的势力内部刺探情报。女艾欣然赴行。

随后,少康又派自己的儿子季抒想办法诱杀寒浞之子豷。女艾和季杼的活动,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少康通过女艾和季杼汇总的情报,终于掌握了寒浞及其子的活动规律。他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利用浇田猎放犬逐兽的机会,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攻打浇的封地过的有过氏军,一举灭浇。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豷的戈地击败了豷军。

少康剪除了寒浞的两翼,又率领大军从根据地起兵,发动了对寒浞的大举进攻。夏军沿黄河一路挺进河洛地区,直指夏故都斟寻,攻入寒浞的巢穴。

寒浞曾顽固抵抗,但为时已晚,最终被少康捉住,被绑住拖到靡面前。靡历数寒浞各项罪状。少康将他处死。接着,少康在老臣靡的协助下,乘胜追击,横扫寒浞残余势力。

天下初定后,靡和许多夏遗民一致拥立少康为帝。少康回到夏的初都阳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夺回了夏政权。

少康还朝后,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夏出现了中兴的大好局面。

少康在位46年,是夏代诸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他曾经创造的那份辉煌,已经写入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卷。

少康在复国的过程中,运用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少康在国破家亡后四处漂泊,备受苦难。他生于异乡,没有受过父辈的教诲,没有强大、贴近的亲人,生在背井离乡的战乱之中,流离失所。

后羿、寒浞先后代夏,夏代祖先的遗业,对少康来说已很渺茫。但是他能在艰辛坎坷的丧乱之际,胸怀远大,不忘奋斗。

少康利用女艾和季杼进行间谍的活动说明,善于运用谍报对于一个集团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没有女艾、季杼等人的情报搜集工作,他是很难在信息十分闭塞的情况下做到知己知彼,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同时,少康在军事上重视谋略,对寒浞窃国集团,采用先除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终于以弱胜强、夺回了夏政权。少康具备了这样的远见卓识,表明他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拓展阅读

女艾是少康手下一位忠心耿耿的仆人。她不仅对少康忠贞不二,而且智勇双全。她为了帮助少康夺回王位,乔装打扮来到寒浞的儿子浇统辖的地方,并取得了浇的信任。

在浇这里,女艾打探消息,了解民情,源源不断地把浇的情况报告给少康,为少康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并为少康拟定了灭浇的行动计划,终于一举消灭了浇。少康回到故园,恢复了夏王朝政权。

女艾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

汤武革命的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汤灭夏的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了一场决战。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从此,汤建立了我国的第二个王朝,即商朝。

鸣条之战是我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战例。

夏朝在桀即位以后,他把国都迁到了太康住过的斟寻。桀很聪明,无论什么东西,很快就能学会,但他只把聪明用在吃喝玩乐上;他很勇武,力气大得能把铜钩扳直,把鹿角折断,但他却把劲头使在游猎征战上。

有个大臣实在为夏朝的命运担心,就进宫边哭边劝道:“大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

桀却说:“我拥有天下,就好比天上有太阳一样。如果太阳能从天上消失,或许我才会亡国。”

夏政每况愈下,而此时由殷迁至毫的商族,在其首领汤的率领下逐渐强大起来。

汤当商族首领时,商人只有35平方千米那样大的一小块地盘,但汤能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他在自己日常使用的一个铜盘上,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几句话,表示要天天进取,不断进取。

汤很关心民众的疾苦,他说:人见水才能照出自己的影子,一个国家只有观察民众的情况,才能知道治理的好坏。

以民众生活作为施政得失的标准,无疑会使国家昌盛、发达起来,所以商族在汤时代,力量迅速得到了增强。

汤很重视人才,对有才德的人,不论其出身贵贱,皆可以被重用。伊尹和仲虺就是他的左右手,一个出身低微,一个出身贵族,都被汤任命为相国。

仲虺的祖先世代在夏代做官,很有地位,因见不满桀而投奔了汤,汤早就知道他的才能,遂任命其为左相。伊尹为有莘国的奴隶,汤娶有莘国国君女儿时,他作为陪嫁跟随了汤。

伊尹在向汤进献饭菜食物时,趁机向他讲述如何治国安邦、统一天下的道理。汤觉得伊尹很有本事,就把他从奴隶中提拔出来,作自己的助手,任命其为右相,地位更在仲虺之上。

汤重才的名声传扬开去,不少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投奔,商汤如虎添翼。

夏桀看见商在汤的治理下很快强大起来,就任命汤为方伯,即东方诸侯长,还授予他掌有讨伐诸侯的权力,可代自己执行“王命”。夏桀的本意是想笼络汤,却没想到正好使汤有了扩大势力、剪除异己的方便条件。

汤为推翻夏朝,进行了深远谋划和长期准备。他首先利用中原百姓崇拜天帝的宗教思想,广布仁德,以争取人民的拥护。在征伐葛国时,汤就是这样做的。

在汤地盘的西边紧紧相邻的是葛国,它横亘在汤通向夏的要道上。葛国的葛伯对汤怀有敌意,不服从商而忠于夏桀,作风也与桀相同,不理国政。葛国在他的统治下,各方面都搞得十分糟糕。葛伯由于无心治理国家,连天地鬼神也不愿意祭祀了。

当时的人们都很迷信,认为天地鬼神都是主宰人命运的,必须经常用牛羊和稻谷去祭祀他们。

葛伯不祭神灵,这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汤看准了这个弱点,就派兵把葛国灭了。

为了安抚葛国的民心,汤又从自己管辖的地方运来了大批的粮食救济葛国平民,并组织他们开荒种地,让他们只向商国交纳收成的十分之一。

这一系列的富民政策,不仅使汤取得了实际利益,而且对周围的邻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归顺汤的诸侯日益增多。

汤在征伐葛国的同时,为不让夏桀对自己起疑心,还让伊尹去夏桀处供职。

伊尹带着贵重的礼品去拜见夏桀,并告诉他说,汤绝没有谋反之心。夏桀看见那么多礼物高兴极了,连声称赞汤的忠心,并把伊尹留在朝内。

伊尹则利用这个机会,仔细观察夏政,调查中原地形,并在夏臣中宣传商汤的好处,对他们进行策反。有了伊尹,商汤对夏桀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汤灭葛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铲除夏桀党羽的战争。最后只剩下韦国和顾国两个死心塌地跟着桀的诸侯国。这两个小国都在汤伐桀的进军路上。于是,汤伐桀时,先灭掉了这两国,然后挥军直逼夏的都城斟寻。

公元前1600年,汤终于兴兵伐夏了。会战开始之前,商汤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这就是《尚书》中的《商汤誓》。

在誓词中,商汤揭露了夏朝政治的黑暗和夏桀的残暴,声称要替天行道,代表天意去讨伐他。《商汤誓》是商汤在鸣条会战前的动员令,这则动员令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誓师后商汤挑选良车70乘,士兵5000人,联合各地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策略,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

桀仓促应战,西出抵挡,同汤的军队在鸣条展开了战略决战。在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桀的主力部队,桀败退归依了属国三朡。

汤随后又乘胜攻灭了三朡,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就是现在的安徽巢湖市,不久病死。汤回师西亳,在这里召开了有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的地位。从此夏代宣告灭亡。

鸣条之战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它是我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拓展阅读

据说,有一次,汤看见一个人四面张着罗网,跪在地上祈祷:“天上的和地上的所有猎物,都快快收进我的罗网吧!”他便走到那个人的面前说:“你这不是和夏桀一样,要把世上万物都一网打尽吗?”

汤替他收掉了三张网,只留下一面,并教那人重新祈祷说:“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听命令的,才进我的罗网。”这就是商汤“网开一面”的故事。

周围各小国诸侯一看商汤对鸟兽都这么友好,就大都归顺了商。

以少胜多的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之战,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此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此战例所体现的战争谋略和作战艺术,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而周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为周王朝的建立与兴盛,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开创古代历史的新时代。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衰落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周国经过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

周文王姬昌即位后,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灭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在政治上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

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他请求商纣免去严刑,还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又颁布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

通过这些措施,周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外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

为此,周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

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

在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周武王、姜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志求一战而胜。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羌、微等部落的部队会合。

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六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周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

接着,周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

誓师过后,商军亦至,周武王即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让姜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早已心向周武王,见周军临近,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

周武王乘势以主力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

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皇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尔后,周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绝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

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

再次,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还有,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再次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还有在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的一个例子,同时也使后世的人明白:打仗并不是靠人多,而是靠士气。

拓展阅读

周文王伐纣前,有人对周武王说:“商王无道,百姓都在发牢骚,我们是否要讨伐他?”

周武王说:“再等等。”

不久又有人对周武王说:“商王无道,百姓破口大骂,是否应该讨伐?”

周武王说:“再等等。”

后来又有人对周武王禀报说:“商朝百姓都不再说话了,百姓路上见面都低头而过,面带恐惧。”

周武王拍案而起,下诏即刻讨伐纣王。结果周军所到之处,商的百姓和士兵纷纷投诚反戈。周武王在牧野一战而胜,商灭亡。

后发制人的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在长勺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发生于公元前684年春天。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

曹刿所论述的战术原则,成为我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期。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当时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它较多地保留了宗周社会的礼乐传统,在春秋诸国中,疆域和国力均处于相对的劣势。

至于齐国,则是姜尚的封地,辖有今山东东北部地区的广大地域,都城临淄。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渔盐之利,姜尚立国后,推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礼法并用等一系列正确政策,因而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是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

公元前686年冬,齐国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动乱。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几个月后,齐臣雍廪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的君位便空置了起来。

公子小白捷足先登,入国继承了君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谋臣管仲也到了齐桓公的手下,后来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奠基者。

鲁国的所作所为,导致齐鲁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齐桓公本人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善罢甘休,终于酿成了长勺之战的爆发。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不顾管仲的谏阻,决定兴师伐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

当时鲁国执政的是鲁庄公,他闻报齐军大举来攻,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军一决胜负。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鲁国有一位名叫曹刿的人,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因而入见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

曹刿询问鲁庄公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鲁庄公认为,把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分赐给臣下,不独自享用,就能取得此战胜利。

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

鲁庄公强调,自己对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的祭品从不敢虚报,很守信用。但曹刿认为,对神守点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神也是不会降福的。鲁庄公又补充道,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准情度理地予以了处理。

曹刿这时才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

曹刿见鲁庄公明白了治国治军之道,就请求随同鲁庄公奔赴战场。鲁庄公允诺了他的这一请求,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前往长勺。

在长勺,鲁齐两国的军队都摆开了决战的态势。待布阵完毕后,鲁庄公准备传令擂鼓出击齐军,希望能够先发制人。

曹刿见状赶忙加以劝止,建议鲁庄公坚守阵地,以逸待劳,伺机破敌。鲁庄公接受了曹刿的这一建议,暂时按兵不动。齐军方面求胜心切,凭恃强大的兵力优势,主动向鲁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但它接连三次出击,都在鲁军的严密防御之下遭到了挫败,反而造成自己战力衰落,斗志沮丧。

曹刿见时机已到,建议庄公果断进行反击。鲁庄公听从他的意见,传令鲁军全线出击。鲁军于是凭借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迅猛英勇地冲向敌人,冲垮齐军的车阵,大败齐军。

鲁庄公见到齐军败退,就急欲下令发起追击,却又被曹刿所劝阻了。曹刿下车仔细察看,发现齐军的车辙的痕迹紊乱;又登车远望,望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判明了齐军确是败溃,这才建议鲁庄公实施追击。

鲁庄公于是下令追击齐军,进一步重创齐军,将其赶出了鲁国国境。至此,鲁军取得了长勺之战的最终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

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

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

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望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

曹刿的一番话,说得鲁庄公心悦诚服,点头称是。立即拜曹刿为大夫,并把女儿嫁给曹刿。

鲁庄公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长勺之战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曹刿论战”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

拓展阅读

长勺之战遗址,在今山东莱芜杓山寨西侧的开阔地带。南、北、东三面环山,地形平缓,极易布阵。此地也因为历史上那次有名战争而载入史册,名闻遐迩。

由于长勺所在的莱芜地区是齐鲁文化重要发祥地,古迹众多。境内除了有“长勺之战”遗址外,还有保存较好的比秦代万里长城还早400多年的齐长城,齐鲁夹谷会盟遗址,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规模宏大的莱芜战役纪念馆,生动地再现了莱芜大地的千年风采。

包围歼灭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一场大决战,战役时间是公元前260年,前后耗时三年。

2000多年前的这场战役是歼灭战的鼻祖,秦国白起大破赵国赵括。赵括也因为这一战断送自己40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其事迹成为后来的成语“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的一国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其他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就是现在的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救上党郡。

赵孝成王派遣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开往长平,企图重新占据上党郡。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去了赵国。农历四月,王龁攻赵,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抵抗。

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王龁率军于沁河沿线准备突击。战事是由赵国空仓岭守军同秦国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守军招架不住,秦军步步进逼。同年七月,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完全陷落,赵军退守长平金门山下的丹河,与秦隔河相峙。

廉颇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为依托,设置了四道防线:丹河以西有西壁垒、东壁垒,丹河以东有丹河防线、百里石长城,由西向东依次是西壁垒、东壁垒、丹河防线和百里石长城。

此后,廉颇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实力强而急于一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

秦国的战争指导者毕竟棋高一着,他们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尔后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一方面,他们借赵国使者到秦国议和的机会,故意殷勤招待使者,向外界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陷于被动和孤立。

另一方面,又采用离间计,派人携带财宝前赴赵都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挑拨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容易对付,他就快要投降了。秦国所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他上任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致使赵军上下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还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

秦国听说赵国任赵括为将,立刻调整了军事部署:征调骁勇善战的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龁统率秦军。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军中严守这一机密:“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久经沙场。只会背吟几句兵书的赵括哪里是他的对手!白起到任后,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等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予以聚歼的方针,对兵力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

第一,以原先的第一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向预设主阵长壁撤退,诱敌深入;

第二,巧妙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阻遏赵军的攻势,并组织一支轻装锐勇的突击部队,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

第三,动用奇兵2.5万人埋伏在两边侧翼,待赵军出击后,及时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协同主阵地长壁上的秦军主力,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包围;

第四,用5000精锐骑兵插入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剩余赵军。

战局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所预定的方向进行。公元前260年农历八月,对秦军动态茫然无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

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长壁后,即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坚强抵抗,攻势受挫,被阻于坚壁之下。

赵括欲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万奇兵迅速出击,及时穿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抢占了西壁垒,截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对出击赵军的包围。

另外的5000秦军精骑也迅速地插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牵制、监视留守营垒的那部分赵军,并切断赵军的所有粮道。与此同时,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出击被围困的赵军。

秦昭王听到赵军已被包围的消息,便亲赴河内督战,征发15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这支部队开进到长平,进一步断绝了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灭被围的赵军。

到了农历九月,赵兵已断粮46天,饥饿不堪。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始终不能突围。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遭惨败,连他本人也死于秦军的箭镞之下。

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诸国再无力与秦抗争,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秦国统一天下只是个时间问题。

拓展阅读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举国震惊。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信陵君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

但是,由于秦昭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让侯嬴窃得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夺权代将。侯嬴因自感对魏君不忠,自刭而死。信陵君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同类推荐
  • 重生之军团召唤

    重生之军团召唤

    这是一个征战不断的大陆,这里是一个万国共存的大陆,在这里每天都有国家覆灭,同样也有国家建立,猪脚带着系统穿越来到这个世界。
  • 夏天糖

    夏天糖

    《夏天糖》中的城市元素几乎一样不缺,这里有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生产方式、时尚潮流,甚至,以涤青为线索,还叙述了一群地下电影的生产群体,他们无疑是城市最为先锋的部落。但是,在田耳的笔下,更多的人群表现出一种时间、空间的错位。
  • 传世兵法

    传世兵法

    《传世兵法》共分三个部分:《五轮书》、《孙子兵法》、《罗马兵法》。这三部兵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研究。其中《五轮书》重在提倡一种内外圆融、身心合璧、知行统一的制胜法则。《孙子兵法》则是强调战略战术,在军事对阵中如何运筹帷幄。《罗马兵法》是备受西方学术界推崇的一部古罗马时期的军事著作,包含作者对于军事管理的先进思想,是奠定西方军事理论的基础之作。
  • 一位卡车司机

    一位卡车司机

    一位退役的特种兵去当了一位卡车司机,可在他上任后的第一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和老板发现了8号车厢的秘密,一张纸条的发现使得Convey公司的命运从此改变······
  • 星际崛起之政府成立

    星际崛起之政府成立

    狩猎者摧毁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一个星球的人民濒临着灭绝,但是狩猎者无法摧毁我们的意志。因为神圣的父神耶和华将会庇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
热门推荐
  • 亡灵发言人

    亡灵发言人

    死人不会说话真相或将淹没我能听到鬼魂说话我为亡灵发言PS:生活化,家常化灵异,不恐怖。
  • 星武战神

    星武战神

    十年寒窗,一朝功成,临了却换得欺君罔上,永世为奴。有志难伸,有才难施,没落少年意外遭逢绝世败家女,咸鱼翻身,借势而起,修星武,研星纹,创神通,御美女,凭至宝星罗万圣图,掌运星河,武御苍穹。
  • Before he Kill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1)

    Before he Kill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1)

    From #1 bestselling author Blake Pierce comes a heart-pounding new mystery series.In the cornfields of Nebraska a woman is found murdered, strung up on a pole, the victim of a deranged killer. It doesn't take long for the police to realize a serial killer is on the loose—and that his spree has just begun.Detective Mackenzie White, young, tough, smarter than the aging, chauvinistic men on her local force, finds herself called in grudgingly to help solve it. As much as the other officers hate to admit it, they need her young, brilliant mind, which has already helped crack cold cases that had left them stumped. Yet even for Mackenzie this new case proves an impossible riddle, something the likes of which she—and the local force—have ever seen.
  • 重生枭女归来

    重生枭女归来

    他抓住她精致的下巴,微微低下头,他眯着充满冷意的寒眸,全身散发出危险的气息,“小猫,我给你三年,三年后我等你,别让我失望。”她勾起唇角,美丽的脸上扬起一抹自信,狂傲不羁笑容,挥开他的手,“我的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势在必得的笑意,“你会是我的。”沐冉沐氏将来的继承人,她睿智、自信、美丽、大方.有着南辕北辙的双重性格。温文尔雅的未婚夫雷撃凡把她捧在手心中呵护备至,她享受着至亲疼爱,挚爱的浓情。没想到在她未婚夫生日的当天,她看似可爱单纯的双胞胎妹妹沐灵,却精心的策划了一场阴谋。。。再次醒来她重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单亲家庭,成为有着赌鬼妈妈和混混哥哥的普通高中生。在学校有着‘猪小妹’之称,愚笨、丑陋,老师想尽办法要把她踢出学校,同学们闲来无事欺负、嘲笑、愚弄的对象。但是不管身份如何的改变,灰尘是永远无法掩去钻石光芒的。当她本身的自信、冷然、狂傲、优雅的气质散发出来时,她成为了学校最为闪亮的那颗星。老师的称赞,同学们的崇拜,校草学长的青睐。。。雷撃凡由╭(╯3╰)╮错爱813领走,撃凡乖乖别哭!爱爱会对你很好的。女主季悠然由╭(╯3╰)╮qq宝贝最爱领,常常联系哦!
  • 网红大人求复合

    网红大人求复合

    顾明盼是国民第一网红,以古灵精怪,人美最损出名。顾炜旻是国民第一老公,以颜如宋玉,富可敌国出名。原本才子佳人,三年前分手。三年之间顾明盼为了挽回顾炜旻,把自己经营成了没有黑点的第一网红顾炜旻分手后毅然出国,直到成为集团一把手,看到网红“哈狸”出世才愤怒回国。可三年期间,再次相逢,她和他之间又多了一个人。网红“哈狸”的男友粉—顶级流量吴颜最终顾明盼的选择是谁?
  • 山区最后一班列车

    山区最后一班列车

    不是梦想,不是岁月,只为自己的那份执着,守护自己的家乡,为了最后的回忆。
  • 千丝愿

    千丝愿

    围绕着校园展开的闇之间的战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 魔技师之召唤战姬

    魔技师之召唤战姬

    男主张扩帅得掉渣,身手不凡,雇了几个性格各异的女保镖,驾驶一艘声控飞船,在异世界开启了冒险之旅......
  •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 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
  • 诗话总龟后集

    诗话总龟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