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寒冷地带,天空中常常飘着美丽的雪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原来是气温低于0℃时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成极小的冰晶,冰晶又随着云层中水汽不断上升而成为雪花,当雪花大到一定程度,上升的气流承受不住它的重量时飘落下来,形成了降雪。
我们能够见到的单个雪花,直径一般在0.5毫米至3毫米之间。这样微小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分析天平上才能称出重量,大约3000个至10000个雪花才有一克重。
有位科学家经过粗略统计,1立方米的雪里面约有60亿至80亿颗雪花,比地球上的总人口数还要多。
雪花晶体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状况。
据研究,当气温为零下36℃时,雪花晶体的平均面积是0.017平方毫米;当气温为零下24℃时,平均面积是0.034平方毫米;当气温为零下18℃时,平均面积是0.084平方毫米;当气温为零下6℃时,平均面积是0.256平方毫米;当气温为零下3℃时,平均面积增大至0.811平方毫米。
在冬季,时常有鹅毛大雪的天气。这种天气只是气温接近0℃左右时的产物,并不是严寒气候的象征。相反,雪花越大,说明当时的温度相对较高,在三九严寒的天气里是很少出现鹅毛大雪的。当气温接近0℃,空气比较潮湿的时候,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往住成百上千朵雪花并合成一片鹅毛大雪。因此,严格地说,鹅毛大雪并不能称为雪花,它仅仅是许多雪花的聚合体而已。
1773年冬天,俄国彼得堡的一个舞会上,由于舞厅里又热又闷。一名男子跳上窗台,一拳打破玻璃。这时舞厅里瞬间飘起了雪花,而外面却是星光灿烂,银光如水。
那么,大厅里的雪花是从哪儿飞来的呢?原来,舞厅里众人呼出气体中饱含了大量水汽,蜡烛的燃烧又散布了很多凝结核。当窗外的冷空气破窗而入的时候,迫使大厅里的饱和水汽立即凝华结晶,变成了雪花。
因此,只要具备了下雪的条件,屋子里也会下雪的。
延伸阅读
1964年3月3日,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下过一场罕见的闪光雪,下雪时天空仿佛飘散着点点烛光。在挪威曾经下过一次黄雪,这是由于一种松树的碎末卷向天空同水汽凝结成了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