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1600000002

第2章 本书引文的版本决定

研究《红楼梦》的对话,面对两个基本的问题是:引文要采用哪一个版本?用八十回本或一百二十回本?需要有个抉择。

甲戌本,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指出:甲戌本(乾隆十九年)是世间最古的《红楼梦》写本,有凡例四百字,有自题七言律诗,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每回有朱笔眉批、夹批,小字密书。其中资料可考知曹雪芹的家世和卒年月日,《红楼梦》最初稿本的状态,以及《红楼梦》后半部预定的结构。现存十六回。[11]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次印刷,影印本题为《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

己卯本,冯其庸在《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序》指己卯本(乾隆二十四年)是怡亲王允祥、弘晓主持抄藏此书,抄本上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题字,由于怡亲王与曹家关系密切,底本的来源又大有可能是直接借自曹家。抄本上题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按脂砚斋评阅的年份挨次排列,到己卯又恰好是第四次评阅。在研究己卯本的过程中,另一个发现是现存庚辰本是据现存的怡府本过录己卯本抄的,其抄写款式,与过录己卯本一模一样,连错字、空行、拊记、避讳字都一样,因此从庚辰本就可以看到已掉失的己卯本的全部面貌。现共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12]原为董康所藏,后来归了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13]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影印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庚辰本,1963年吴世昌发表《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一文,对庚辰本的来源提出他的看法,他提出庚辰本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起来的合抄本,他不认为朱评和墨文的正文与评注来自同一式本。[14]

冯其庸又在1965年发表《论庚辰本》,指出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最早的一个本子。它的最初底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改定本,离开曹雪芹去世只有三年,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是曹雪芹生前最早一个改定本。这个本子保留了脂砚斋等人不少批语,包括畸笏、松斋、梅溪的署名批语。[15]它也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因为它保留着许多有关作者和此书的抄写、重定、批阅的历史记录。他同时指出“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和“庚辰秋月定本”二条题记,前一条知道己卯本和庚辰本是属于脂砚斋几阅评过的本子,后一条具体地知道曹雪芹和脂砚斋继己卯年后,在庚辰年又重定过此书,因此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庚辰本遗留的许多残缺情况,对于一部完整的小说来说,未免是一种缺陷。[16]

根据庚辰本是己卯本过录的问题,王毓林在《石头记己卯本和庚辰本》一书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认为己卯本和庚辰本都是脂砚斋一次修订完成的四阅本的过录本,脂砚斋对《石头记》所作的第四次阅评始于己卯冬,完成于庚辰秋,实质上是一次完成,只不过在时间上跨越于两年之间,并在他们被传抄的时间内,脂砚斋还再修改过。[17]

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庚辰本,影印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综合各家说法,考订有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改订本,因此研究《红楼梦》对话,应该可以采用其中一本,缺点是可惜三种皆残缺。唯庚辰本有七十八回,影印时不足者以己卯本补上,因此可以考虑采用。

再看八十回本:戚序本、戚沪本、戚宁本、甲辰本、列藏本。

戚序本即《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八十回,1912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所以又称“有正本”。[18]1988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有正石印本大字本影印,并介绍戚本的原本是清乾隆戚蓼生的收藏本。又在光绪年间,俞明震得了一部戚本,这是否戚蓼生原物,不能断定,只判断是乾隆旧抄。后归狄葆贤,给以石印成正本。有正石印初版在民国初年,所以题为《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

戚序本的八十回中,除了七十八回(芙蓉诔)缺回末一小段,其他无残缺。其他脂本所缺的六十四、六十七回等,戚本已补齐。戚本在现存众多不同系统的旧抄本中,整理得比较清楚整齐,便于阅读的一种流传本。正文、回目、批语,时有特点,也值得研究,唯有的缺点是:“由于经过了这种整理,文字不免有改动失真之处。有正书局在影印时,也对个别字迹有所描改。这些可以说是戚本的缺漏。”[19]

戚沪本,据陈庆浩在《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导论指出:《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是上海有正书局据戚沪本整理,稍为缩小影印的。原本八十回,现存前四十回,后四十回还未找到,因此无法和国初钞本比较有何不同。[20]

戚宁本,乃南京图书馆藏的抄本。高一涵指出:“此本抄写时代在清咸同之间”,周汝昌说:“亲自获见此本,看见纸墨,恐怕是道咸间旧抄”,此本抄写不一,抄写工整。归陈群泽存书库藏,后入南京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未影印。[21]

甲辰本,是五十年山西发现的《红楼梦》抄本,前有“甲辰菊月中浣梦觉主人序”,故简称甲辰本。原藏于山西文物局,现归北京图书馆。这是第一次出现全书以《红楼梦》而不是以《石头记》命名的八十回抄本。甲辰本未影印面世。[22]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觉本的特点是比较简约,在删节方面,对某些情节,删得一字不留;对铺叙描写,往往作简化处理,缩为几个字简短说说,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遍及全书。[23]

列藏本,据《苏联列宁格勒藏钞本〈石头记〉序》,采用清代常见的竹纸,抄本的底本是属于脂砚斋评本,一是这抄本的正文,用脂砚斋系统的庚辰本、甲戌本等可以一致检核出来;二是这抄本上的某些残缺,也可以从庚辰本查到证据;三是抄本上还保留着脂砚斋的批语数十条,这些批语大多可以从庚辰本、甲戌本等脂评上看到。[24]

这抄本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六十四回、六十七回不缺,七十九、八十回未分开。按己卯本、庚辰本六十四、六十七回残缺,戚本、王府本已补齐。至于七十九、八十四回未分开这一情况,如今是《石头记》抄本仅见的现象。据曹雪芹当年创作《石头记》并不按回目逐回撰写,而是下笔一气写成出好多文字,然后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所以这未分出章回,纂成目录的本子,绝大可能是早期的本子。[25]

陈庆浩在《列藏本石头记初探》一文,对列藏本有一个大概的界定:列藏本正文版本和批语,都是在“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版本的正文和批语的基础上加上整理而形成的本子,在版本系统上,它后于甲戌、己卯、庚辰,并有拼凑的现象,不排斥它的某些章回(如七十九、八十回)有早于四阅评本的可能性。[26]

看八十回本,戚宁本和甲辰本未影印,戚序本、列藏本近原著,章回最完整,有八十回,可以考虑采用。

一百二十回本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韩进廉在《红学史稿》论《八十回后的补续和前四十回的增删》,指出早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程伟元和高鹗用木活字刊行一百二十回,全出于一人之手。前八十回的文字虽有异同,也很少考究。到1920年《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石印面世,《石头记》早期抄本和有关史料陆续发现,专家们校勘各种版本,才发展现后四十回是他人补续,前四十回多次经人增删。[27]

一百二十回本蒙府本,是“清王府旧藏本”的简称。周汝昌在《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序言》中指出蒙府本的特点:第一、是朱丝栏精楷抄写,中缝上方刻有“石头记”三个大字;第二、封面用黄绫装裱,说明了是“官本”的规格。它和戚序本的共同点是删净“脂砚斋”字样,改去了讳忌的字,净化了露骨的秽语,除掉了很多朱笔批注,统一了款式规格。编整的年代较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略晚,但所据底本就比己卯、庚辰二本较早。[28]

程甲本,是“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的简称。封面题“绣像红楼梦”,全书120回,前面为程伟元序、高鹗序、绣像前图赞二十四页、目录。[29]

程伟元在序中指出,原本目录一百二十回,所藏只八十回卷,不得完整,于是竭力搜罗,他说:“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摊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煞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钞成全书,复为铸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30]从程伟元序中得知后四十回,乃从藏家故纸堆及街头鼓摊所得,再同友人删减截补,铸印成书。

高鹗序也交代:“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因此协助程伟元截补,完成铸印工作。[31]

从以上得出的结论:第一、《红楼梦》前八十回原出于一人之手;第二、后四十回不是高鹗他一人删补工夫,乃程伟元和高鹗增删截补(盖分任之),钞印成书。

顾颉刚和俞平伯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作,俞平伯对程伟元目录原有一百二十回说给予否定:“程氏所以这样地说,他并不是有所见而云然,实在是想‘冒名顶替’,想把后四十回抬得和前八十回一样地高,想使后人相信四十回确是原作,不是兰墅先生的大笔。”并说:“这个巧妙的谎,大功告成。读者们轻轻地被瞒过了一百三十年之久,在这一时间中间,续作和原作享受同样的崇仰,有同广大的流布。”[32]程伟元、高鹗在排印的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将初本改动,重印出版。为区别不同版本,胡适称初本为“程甲本”,把壬子重印本称为“程乙本”。程乙本增加了引言,引言的末尾署“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33]

高鹗引言论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于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书中后四十回系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34]对前八十回,高鹗与程伟元的工作乃补遗订讹,增损字数,以便于批阅;对后四十回则注意前后对应,略加修改,使前后无矛盾,因此只是改的任务,不是创作。

胡适印“亚东图书馆重排本”《红楼梦》是根据程乙本排印的,从中可以看出程乙本的正文改动情形。书前胡适的《重印乾隆壬子(1792)本红楼梦序》举例:[35]

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家历史,说宝玉的生年:“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与十八回贾妃省亲说“虽为姐弟,有如母子”相应有矛盾之处。程甲本作“次年”,程乙本改为“隔了十几年”。即“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另一处改动,也是第二回,程甲本:“当日宁国公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两个儿子。”程甲本作“生了四个儿子”,程乙本改为“两个儿子”。

其实在程甲本之前,还有各家所藏八十回和一百二十回钞本,著名的有杨继振旧本(120回)、舒元炜序本(吴藏残本,80回)、郑振铎藏本(23回)、扬州靖应鹃家藏本(未露面)等。同时各家所见或所记抄本也不少,著名如周春《阅红楼梦笔记》、《续阅微草堂笔记》所记抄本,犀脊山樵序《红楼梦补》、董康《书舶庸谭》记所见抄本等。[36]

0程甲本和程乙本出现后,一百二十回版本更是不胜枚举:东观阁刊本(1795)是程甲本最早的翻本,三让堂刊本又据此本圈点、重点,重圈,并作行间评,其后同文堂、纬文堂、翰选楼、五云楼、文元堂、忠信堂等刊本都据三让堂刊本发行。此外又出现了许多评本,如《桐花风阁评本》、《黄小田评本》,张新之有《妙复轩评》;光绪年间王希廉有《聚珍堂评本》、《翰苑楼评本》、《芸居楼评本》,他与张新之、或姚燮也合评了好几个评本,后来三人合作,将《红楼梦》推向崇高的地位。光绪二十六年(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又有日本铅印,王希廉、姚燮评《金港堂评本》120卷。民国十六年(1927)三人还评了上海《文明书局评本》,从道光壬辰(1832)到民国十六年,百年间奠定了《红楼梦》的评论基础。[37]

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据胡适所藏程乙本为底本,重新校读后排印的铅印本,共印刷了九次。五十年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也是据“亚东本”印成,使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程乙本流传于世。[38]

以上说过,一百二十回本并不是那么顺利的被人接受,其中问题出在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他不仅是删补那么简单。民国初年,一班红学专家,群起攻击高鹗,众说纷纭。

如俞平伯在《红楼梦辨》针对程伟元目录原有一百二十回一说,指出程氏是想把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抬得和前八十回一样地高,使后人相信这四十回确是曹雪芹原作,而读者们果然被瞒了一百三十年之久。[39]这里说明了一百二十回被人们接受了百多年后,且至今流传。

顾颉刚和俞平伯都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但也不完全贬他。顾颉刚说:“我觉得高鹗续作《红楼梦》,他对于文本曾经细细地用过一翻功夫,要他的原本恰如雪芹原意。所以凡是末四十回的事情,在前八十回都能找到他的线索。”这里说出了高鹗尽力尽心续红楼,且有前后呼应。俞平伯说:“高鹗补书,在大关节实是很仔细,不敢胡来。即使有疏忽的地方,我们也应当原谅他。况且他能为《红楼梦》保存悲剧的空气,这犹使我们感谢。”[40]俞平伯在这里公正指出高鹗的细心及在那个时代,把小说给予悲剧结局,有反历来小说传统。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的《脂砚斋》一章里说:“有人赞过高鹗保持了全书的悲剧结局的功劳,但我总觉得不该因此便饶恕高鹗这家伙,先不必说他技巧拙劣,文字恶俗;单就他假托‘鼓摊’,淆乱真伪的卑鄙手段来说,这家伙就不可饶恕……”并指出曹雪芹被他糟蹋了,指他为败类。[41]周汝昌态度极端,不留余地谴责高鹗,贬去高鹗的种种优点。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清之人情小说》指出:“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续,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42]这里说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主旨相符,并能照顾故事迭起。

以上各家所持的论点是指明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褒多于贬。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指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作的,他说除了俞平伯指高鹗丢开史湘云一说[43],小红这个丫头在前八十回被曹雪芹描写成一个攀高好胜的丫头,又得凤姐提拔,居然没了下场;香菱的结果也与曹雪芹的本意不符,前八十回要香菱被金桂折磨死,而后四十回却是金桂死了,香菱扶正;此外后四十回写凤姐的下场也与第五回十二金钗册上说凤姐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无关。[44]

但胡适对高鹗也不完全是提出缺点,他说:“平心而论,高鹗补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着悲剧下场。”还有他“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他还指出高鹗以后,凡续《红楼梦》和补《红楼梦》,都想使黛玉晴雯复活,作一部以团圆结局的《红楼梦》,相比之下,高鹗眼光独到。[45]

《红楼梦》一书到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乙本为底本,印行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标明是“曹雪芹、高鹗”著[46],《红楼梦》有了两个作者。以后严谨的出版社大都印上高鹗的名字。

这作者的问题纠纷与后四十回是否值得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到我采用八十回与一百二十回的决定。

从以上的资料看,庚辰本可以算是贴近原著的版本,有七十八回,如果研究对话,八十回还是不足,因为《红楼梦》故事到八十回还未完,人物未全面,因此斟酌用一百二十回,会比较得心应手。况且各家大都赞后四十回悲剧结局,同时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发展,虽然对故事结局各有争论,毕竟红楼梦完结,并且有整体的结构。

一百二十回本以蒙古王府本最早,它的底本原本来自己卯本和庚辰本。[47]另一说法指底本比己卯本和庚辰本更早。[48]而完整流传且普遍刊行的是程甲本和程乙本。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也是一百二十回本。人文新校注本《红楼梦》,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缺文由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所缺的六十四、六十七回,则采用程甲本补配;参校的版本包括甲戌本、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戚宁本,甲辰本、舒序本、郑藏本、梦稿本、程甲本、程乙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校以藤花榭本、本衙藏版本、王雪香评本、程乙本。即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文句若据其他版本改动,就在那改动的句子后加以注明出处。此书标明“曹雪芹、高鹗著”。[49]

这版本符合我采用引文的准则:一、 最接近原著;二、 结构完整;三、 人物全面。如今采用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作为论文之引文。[50]

同类推荐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
  •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关汉卿代表作,并请当代研究者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了解关汉卿名篇之堂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关汉卿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 爱幻想的我

    爱幻想的我

    本书是“校园文摘”系列丛书,分“繁星梦”“青春驿站”“亲情树”“鬼马狂想曲”“读书沙龙”“自然物语”“家乡素描”等版块,精选全国知名少年作家、中学生的哲理小文、心灵感悟、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叙事、幽默故事、小说、社会热点、读后感等等。作品图文并茂,文笔流畅,真情中流露实感,思想上显出深度,深刻中略见睿智。相信本书会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和乐趣,同时也会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从而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热门推荐
  • 你到底行不行

    你到底行不行

    当叱咤风云的佣兵大佬带着前世的心腹兼闺密重生成小孩子,还意外的没有穿越?!不仅没有金手指也没有异能法术,还有烂桃花的招黑体质?!许诩:说好的平静的生活呐?!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后她超会撩

    影后她超会撩

    影后甜宠,扑街小写手却成大编剧。这是一个互相扒马,互宠无下限的甜文,甜到腻人,霸道到心。初见,他救了她,她绑了他!再见,他落魄无门,她拿钱砸人!终见,他成BOSS,她提收购!大影后超会撩,小编剧请Hold住!
  • 别动我妈咪

    别动我妈咪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接着轰隆一声巨雷声响,震破了耳膜,紧接着,倾盘大雨猛撒而下,路人匆忙而过,转眼间,整个街头空荡起来。狂妄的风卷着冰冷的雨,突然让这个世界也冰冷起来,而在这大雨之中,却响起了此时不该出现的声音。“哈哈!你们看看,什么叫没有爹地的孩子,就是像他那样啦!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妈咪说,没爹地的孩子,都是野种……”“我看就连野种也比他强,他连他妈咪都不认他……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 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城市是一段沉淀的历史,是经济繁荣的见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一座城市的特色犹如一个人的个性。特色鲜啊的城市就如个性鲜明的人一样.充满独特的魅力。
  • 堇色无恙支荷香

    堇色无恙支荷香

    沐堇秋家族白云庄控制江南经济,备受各方觊觎。 万俟芰荷闻知朝中在查白云庄,为了保护他,希望得到他的爱情进而劝服他。 谁知计划不如变化,白云庄的弃徒袁一鸣与芰荷展开一番暗战。天下大变,南曦弘光王朝抗北钺朝形式严峻。沐堇秋陪芰荷上晖州寻她的父兄,与北钺军激战,并得知芰荷一直骗他,愤然而去。芰荷腹中骨肉不保,安顿在赵由榔处。 沐堇秋一面光复皇室,一面寻找芰荷,经过多重磨难,终换来两情相守。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
  • 流量主持

    流量主持

    “你可知道被兰君娱乐雪藏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再次火起来的?”“我知道,但我不后悔!”叶夏肯定的说道。为了报答老连长的救命之恩,叶夏毫不犹豫放弃了他的坦荡星途,当起了家庭主妇照顾老连长的唯一的女儿苏蕾。并且叶夏发誓一定要达成苏蕾的梦想。娱乐圈有兰君娱乐的扼杀,那么就从电视圈主持人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