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导的心态对待企业,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领导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领导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若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心安理得。
一个将企业视为己有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许多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正在创造机会使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因为人们发现,当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表现得更加忠诚,更具创造力,也会更加努力工作。有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当你像领导一样思考时,你就成为了一名领导。
以管理者的心态对待企业,为企业节省花费,企业也会按比例给你报酬。奖励可能不是今天、下星期甚至明年就会兑现,但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企业的资产视为自己的资产一样爱护,你的领导和同事都会看在眼里。
然而,在今天这种狂热而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下一次,当你感到工作过度却得不到理想工资、未能获得领导赏识时,记得提醒自己:你是在自己的企业里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假设你是领导,试想一想你自己是那种你喜欢雇用的员工吗?当你正考虑一项困难的决策,或者你正思考着如何避免一份讨厌的差事时反问自己:如果这是我自己的企业,我会如何处理?当你所采取的行动与你身为员工时所做的完全相同的话,你已经具有处理更重要事物的能力了,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领导。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领导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努力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
9.服从团队的整体目标
想获得成功,做一名优秀的团队成员,首先必须服从团队的整体目标。所谓服从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行动要服从于目标。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行动若与目标背离,不依目标的要求行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错误,也是许多人最后目标落空,陷于失败的常有教训。
美国学者莫利斯博士从成功学的角度指出:一般人的行为,经常与他的梦想或目标不一致,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其实,每个人都会犯这个毛病,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常犯这种毛病,无疑是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放置障碍物,阻碍自己迈向成功。
不服从于目标的主要表现,就是行动与目标的要求不相一致,莫利斯博士举例说:售货员的目标是步步高升,行动却是对顾客蛮横无理;做丈夫的希望家庭美满,却对自己的妻子漠不关心;有人急于找到工作,却对电视节目十分钟情,把宝贵的时间大量耗在电视机前,或者整日与朋友厮混,有的公司希望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自己的信誉,行动却是三天两头耍花招,欺诈不断;某个隐君子发誓戒烟,却在家里和车上私藏香烟……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经常见到。有的出于本能,有的出于爱好,有的出于习惯,总之,所有这一切,均出于对目标的不服从。
很多人因为这种心不在焉的状况失败甚至造成悲剧。例如,想在政界出人头地的大有人在,不少人把自己成功的目标定于此。可是,很多人的失败就在于对目标的不服从。美国总统布什在任总统期间,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例子。他本来与布什交情甚笃,可以说把成功的目标定为辅佐布什,以求步步高升。而他的行动呢,却是尽给布什总统惹麻烦,迫使布什免了他的职。
据说,约翰·苏努努在美国政界可谓平步青云,最后毁于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这种行动就是他不服从于自己从政目标的核心所在。
一个深得总统器重、自己也想步步高升的人,就因为贪图公家的便宜而中途落马。从目标与行为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苏努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他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不相吻合,行动没有服从于目标,这就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员工可以从这件事情当中得到启发: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就因为与最初的目标不相符合而功败垂成。
为什么服从目标有时显得那样难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服从目标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需要克服许多人性的弱点,需要对自己的欲望严加约束。苏努努贪图公家的便宜,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欲望,任其泛滥,虽然表面风光,却误了大事。反之,有些业有所成的人,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目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善于节制自己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服从于自己的成功目标,关键在于有没有毅力节制自己的欲望。
实际上,服从目标,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人人有这样那样的欲望,节制欲望需要付出极大的毅力,从更高的层次说,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10.保证实现团队的目标
一旦加入某个团队,那些成功的职场人士会像在其他项目中一样完成好自己的那份工作:他们会准时按照计划在预算支出范围内完成任务。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们会运用其他的精英工作策略,比如创新能力、多方面分析问题以及自我管理。
比如说,他们会按时完成工作,如果遇到问题的话,会请求延期,会提早通知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在完成工作以后,他们还会听取小组其他成员的看法,在提交工作前征询他们的意见。
另外,他们还关心小组的动作是否合理。比如,他们会注意任务的分配是否平均。这并不是说每个人要做同等程度的工作。他们真正关注的是要“公平分配”。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是一个人在做吗?有没有人在逃避枯燥乏味的工作?
而且,他们在完成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是自顾自的。实际上,当有的人小孩生病时,是他们接替了那个人的工作,当有人不能按期完成工作时,是他们施与了援手。但是却从来不只顾炫耀自己的成就,大多数人都勤勤恳恳的工作。这是他们总能成为大家效仿的榜样的原因之一。
而且他们很高兴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并会很快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们在开会前都做了充分地准备,但是如果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也会灵活应变。
这些成功人士对那些花大量时间讨论无关紧要的问题的会议进行制止。他们靠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时地纠正这些错误,并将讨论引导正确的轨道上来。
11.没有任何借口
借口往往与责任相关,高度的责任心产生出色的工作成果。要做一个优秀员工,就要做到没有借口,勇于负责。
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与面对是一对姐妹,面对是敢于正视问题,而承担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责任,让自己担当起来。
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承担就没有基础;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面对就没有价值。
放弃承担,就是放弃一切。假如一个人除为自己承担之外,还能为他人承担,他就会无往而不胜。
人们必须付出巨大的心力才能够成为卓越的人,但是如果只是找个借口搪塞为什么自己不全力以赴的理由,那真是不用费什么力气。某个企业的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经理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
他宣布,8月份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我们不找借口。”
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
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8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
后来这位顾客向企业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
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词,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赞赏企业的“无借口运动”是一项伟大的运动。
许多员工都习惯于等候和按照主管的吩咐做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负责任,即使出了错也不会受到指责。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觉得你目光短浅,而且上司永远不会将你列为升迁的人选。
勇于负责,表面上是为工作负责、为领导负责,实际上是为自己负责。
勇于负责就要彻底摒弃借口,借口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建议那些爱找借口的员工像上面例子中的经理一样,为自己设立一个“无借口月”。
很多人遇到困难不知道努力解决,而只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员工。
其实借口是可以克服的,只有勤奋努力地工作,才能让你找到成就感,这样在工作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你找借口了。
“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12.创造快乐工作的团队环境
快乐工作有什么意义呢?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建立在真正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之上的快乐,应该是自觉的、自发的、无所不在的,但绝对不是孤立的。人们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寻得乌托邦似的精神上的解放和简单慰藉,更多的时候,人们总在互相给予和互相激励的状态下获得快乐,在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关系里获得依存,因而,家庭、至亲好友,师长同事、生意伙伴等等,不一而足,都以一定的纽带维系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团队。在这些团队关系里,有亲情,有友情,也有工作上建立起来的协作,快乐每时每刻都能彰显,快乐也寓于无穷的矛盾之间,只要你认真地相处、认真地寻找,并加以细心体会,快乐还是可以一觅芳踪的。
因此“快乐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不仅对当今认为工作是负担的人是一大福音,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指标。
如何才能快乐地工作呢?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这是大家几乎都会谈到的一个问题。工作是物质的基础,快乐是精神的享受。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取薪水,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和价值实现的体现。假如我们不能选择工作,何不尝试改变对工作的态度,让自己快乐起来!所以,端正的工作态度很重要。
“快乐工作”成就高绩效。最佳的工作效率来自于高涨的工作热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得到很好的工作业绩。快乐工作会让人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是,要使大家永葆工作的激情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