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妻子说:“没出事时麻痹大意,出现意外后惊慌失措,造成损失后急于弥补。你连这些基本的风险都预料不到,又怎么能在商海里征战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种地吧!”
哲理与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并应该把精力放在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获取成功。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领与能力,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万不可贸然去涉足,否则会自取其败。
成功没有时间限制
有人调查了100位世界名人的成功经历,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成功经历并非按照一般的成功模式进行,在成功者眼里,时空限制并不能左右他们。
这些名人包括莫扎特、肖邦、爱迪生、奥斯汀、福特、丘吉尔和尤比·布莱克等。
莫扎特3岁已能弹奏古典钢琴,并能记住只听过一遍的乐段。
肖邦在7岁的时候,创作了G小调波罗乃兹舞曲。
爱迪生10岁那年,在父亲的地下室建立起一个实验室,开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奥斯汀在21岁那年出版了世界巨着《傲慢与偏见》。
福特在50岁那年采用了“流水装配线”,实现了汽车大规模生产,使汽车售价大幅下降,开始在全世界普及。
丘吉尔在81岁从首相位置上告退,回到下议院,但又获得一次议会选举。他开始学画,并成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100岁的爵士音乐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尤比·布莱克还举办了自己的专场音乐会,在逝世前的5天,他对别人说:“早知道我能活这么久,我会更加努力些。”
哲理与智慧
一个人可能会年纪轻轻都走向成功,也可能会在垂暮之年有所成就。总之,成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越人很希望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用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野外空气新鲜、风景美丽,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忽然,不远处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车轴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人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一辆车,是一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为快。几乎每一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看上去怕是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生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对,我看也是。”这样,越人造起车来都模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人见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会晋人和楚人的讥讽,还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敌人大兵压境,就要侵入越国领土了。越人一点儿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八落,越国士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人的阵形冲得乱七八糟。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山倒。
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哲理与智慧
不管向别人学习什么,都不能生搬硬套。学习不是一种刻板地模仿,而是通过自己动脑筋,然而再通过甄别和选择,取其精华,这样才能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学有所用。
发明者的愿望
据说国际象棋是由古波斯王国的一个人发明的。国王为这种名叫“国王之死”的游戏问世深为喜悦。当时该国正在与邻国交战,谁也无法战胜谁。于是两国国王决定下一盘国际象棋,谁赢了棋就算打赢了战争。最后,发明国际象棋的这个国家的国王赢了。
国王非常高兴,决定给发明人以奖赏:“提出你想要的赏赐,本王一定要好好奖赏你。奖励你大米千斗,你这辈子都不用种庄稼了。”
“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能不能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我的愿望是您奖赏我一粒米。”
“只是一粒米?”国王很惊讶。
“是的,只要在棋盘上的第一格放一粒米,”发明者说,“在第二格放两粒米,在第三格放加倍至四粒以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倍数,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
国王听了,心想:这人真是个傻瓜,给多的还不要,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回这么一场胜利,我的祖辈们一定恩泽于我了。说道:“你可要考虑清楚,君无戏言,答应后可不能反悔。”
“不敢反悔。”发明者依然很谦卑。
“好的!”国王大声说,“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见证我们的协定。”
皇宫的人都聚集到棋盘边。厨房的仆人把一磅中的一袋米给发明者。发明者笑着打开了袋子。
“我建议你回厨房换一个大的袋子。”发明者对仆人说。厨房里的人大笑起来,误以为这句话是讽刺的意思。发明者则开始在棋盘上摆放米粒,每放一格米粒的数量便倍增。
当第一排的8个格放满时,米粒由1粒增至128粒,旁观者大笑着,指指点点。但放到第二排中间时,笑声渐渐被惊讶声所代替,因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后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
到第二排结束时,国王知道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他欠发明者的米数为32768粒,可还有48个格子空着呢!
国王终止了这个游戏,召来全国最聪明的数学家。他们打着算盘计算着。几番周折后,得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
一粒米在64格的棋盘上每个格倍增,最后是1800亿兆粒米,总数相当于全世界的米粒总数的十倍。
国王不得不妥协,给发明者一项他不可能拒绝的赏赐:如果他放过国王,发明者将得到上千公顷富饶的土地和乡村庄园。发明者高兴的接受了赏赐。他幸福地住在这片土地上,享受了许多年舒适的生活。
哲理与智慧
有些人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看到了它的表面,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这件事。如果一个人遇事不思考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会在这件事情上栽一个大跟头。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一定先要去思考,考虑好后再做答复。
向富人学习
有一个贫穷的人,见一个富人生活很舒适和惬意,他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家里为您工作3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您要让我吃饱饭,给我地方住。”
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3年后,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
10年过去了,那个昔日的穷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了,而以前那个富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元买他富有的经验。
那个昔日的穷人听了,哈哈大笑:“我是用从你那儿学到的经验才赚得了大量的财富,而今你却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
再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特奥的父母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杂货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设施,他们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勉强度日。
兄弟俩不甘心这种穷苦的状况,一直寻找发财的机会。
有一天,卡尔问弟弟:“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赚钱,有的只能像我们这样惨淡经营呢?”
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我们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赚钱的。”
“可是,如何才能经营得好呢?”于是,他们决定经常去其他商店看一看。
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家商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引起了兄弟俩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外面,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告示上写着:“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保存发票,年底可以凭发票额的3%免费购物。”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又看,终于明白这家商店生意兴隆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就是贪图那“3%”的免费商品。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里后,立即贴了一个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本店保证所售商品为全市最低价,如顾客发现不是全市最低价,本店可以退回差价,并给予奖励。”
就是凭借这种“偷”来的智慧,他们兄弟俩的商店迅速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商店之一。
哲理与智慧
智慧源自于学习、观察和思考。变成富人的第一条途径是向富人学习,因为在富人的“言传身教”中,能学到了富人的致富的经验和智慧。有一句话说的好:“要想变得富有,你必须向富人学习。在富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也会闻到富人的气息。”
师父不如徒弟的原因
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许多年轻的医生都前来求教,要求投靠在他的门下。资深医生选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帮忙看诊,两人以师徒相称。应诊时,年轻医生成为资深医生的得力助手。
由于两人合作无间,诊所的病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声名远播。为了分担门诊时越来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
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较严重的,由师父出马。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指明挂号给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父不以为意,心中也高兴:“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为大病,病患减少,我也乐得轻松。”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父发现,有几位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让医生徒弟看诊,对这种现象他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父并没有往坏处想。也就不至于到怀疑医生徒弟从中搞鬼、故意抢病人的地步。
“可是,为什么呢?”师父问一位学者,“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我刚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学者来到徒弟的诊所深入观察。本来学者想佯装成患者,后来因为感冒,也就顺理成章地到他的诊所就医,顺便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初诊挂号时,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没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位医生的号。
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学者发现很多病人都从师父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诊室。问题就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聊天,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鹜。
更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而且很亲切、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医生师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的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无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
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当学者向医生师父提出这些浅见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呀!我自己怎么都没有发现!”
哲理与智慧
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很大的本领,于是就会在无意间摆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高姿态。这样就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高高在上,会让人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从而让别人离他越来越远。
怎样把水烧开
一个苦恼的年轻人去找一位智者,请求智者帮他摆脱苦恼。
原来,年轻人学有所成之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年轻人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
智者微笑着听完年轻人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年轻人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年轻人想了一会儿,摇摇头。
智者说:“如果是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年轻人顿时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划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迫切的几个。同时,他还抓紧时间学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几年后,这个年轻人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哲理与智慧
有位名人说过:“树立过多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因为目标太多,会使人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一事无成。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同时,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的生命之水沸腾。
借用经验的后果
在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儒家的仁义之术,小儿子爱学军事。
大儿子用他所学的儒家仁义思想去游说齐王,结果得到了齐王的赏识,聘请他为太子的老师。二儿子到楚国去,用他所学的法家军事思想游说楚王,在向楚王讲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时讲道理、举例子,有条有理,楚王听了很高兴,觉得他是个军事人才,就封他为楚国的军事长官。就这样,兄弟两人一个在齐国任职,一个在楚国做官,他们赚的钱多,使家里很快富裕了起来。兄弟两人都有显赫的爵位,让他们家的亲戚朋友也感觉到非常荣耀。
施家邻居中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家庭情况与施家以前相仿:家境并不富裕,也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与施家大儿子一样,好学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也是爱学兵法之术。两家的儿子还曾经在一道讨论学问,研究兵法。
孟家为贫穷所困扰,生活很艰难。孟家看到施家这两年很快富裕起来,门口的马呀、车呀经常有来的,来的人员中有当兵的,也有当官的,真够荣耀,很是羡慕施家。由于这两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请教如何让儿子取得官职的方法。施家的两个儿子就把自己怎样去齐国,怎样向齐王游说及如何到楚国,又如何对楚王游说和当官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