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我们不停地开发新产品;不停地扩大市场;不停地看手机,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我们在商务谈判中耗去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们在策划广告方案中熬过了一夜又一夜;我们梦想着一夜暴富,渴望着一朝成名……生活的加法让我们的精神难以平息下来,感觉越来越累。而生活的艺术不仅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加”,也要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减”。因为生活既是矛也是盾,一方面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迫我们在生命中不断学会去放弃。本书旨在告诉大家,要想不让自己太累,就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简化生活,减去繁琐,剪掉拖累,我们就能够轻装前行。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