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时隔三年了,小军还没和自己的父母联系。这期间他也逐渐读懂了父母的爱,明白了为人父母的艰辛,也曾经试着和家里联系,但最终都没有勇气迈出最后一步。有一种愧疚之情始终萦绕在小军心头。
多年以来小军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幼小的孩子带给他很大的安慰,让他明白了父母当初是多么不容易。但小军真的不知道该给电话那头的父母说些什么,也不知道电话那头会传来怎样的消息。虽然他很清楚自己的一个微笑,自己能过的好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但他还是选择了逃避。逃避成了小军唯一的选择。
小军自幼和父母之间总觉有一种陌生感。那时候,是奶奶将小军一点点带大的。奶奶是小军的全部。然而,后来小军和父母生活的几年中也相处得非常不和谐。小军在奶奶那里受尽了宠爱,什么事都要别人让着,父母的教育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桎梏。于是小军便叛逆起来,处处和父母对着干,也常常一个人思索究竟该怎样才能摆脱父母的羁绊。小军固执地认为,父母并不爱他,他甚至对父母把他小时候扔在奶奶家养耿耿于怀,认为父母除了生他没尽过责任,把父母对他的爱当成了当初的内疚。小军这种固执的想法伴随着他的青少年时代。于是,隔阂便产生了。小军的心中没有丝毫感恩。他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当的。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小军长大成人。小军恋爱了——
当时女友还是个学生。而小军也根本无力承受当时的压力和负担,但因为爱,女友和小军要下了这个孩子。女友的父母当时也竭力反对,但终究却妥协了。
女友的父母是做生意的,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孩子,但却给了当时他们最重要的帮助——钱。而小军的父母都是传统观念极强的人,根本不能接受这种现实,更不能够忍受自己的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希望儿子可以回心转意,不料反而增加了小军对父母的怨恨,于是小军和自己的父母脱离了关系。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儿子一个月了。当时小军和女友的父母都无闲暇照顾,护理孩子的事便落在小军妻子一个人身上。那时,小军终于渐渐体会到了做人父母的不容易,理解了当初父母的苦心。这时候,小军有些后悔了,不止一次地想给父母打电话,请求他们的谅解和援助,但他高傲的性格始终让他自己迈不出这一步。小军是很讲面子的人,他不能这样去做。可是他又怎么知道——对于近五十岁的父母来说,儿子的断然离去是怎样的打击。
其实,小军自己也知道,父母最大的希望,并不是儿子怎样孝敬自己或者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儿子的平安和快乐。
但是这一步终于迈出了。是亲情的召唤,是感恩之情的涌动。小军考虑再三后把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告诉了自己的岳父母,他们也极力赞同小军和家人尽快联系——在亲情面前,人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小军整整思考了一夜,一夜未眠。小心犹豫再三,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小军终于下定决心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电话接通了,小军的心跳加速,一行热泪涌出小军的双眼——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小军听得出,母亲在刻意的掩饰着自己的惊喜。电话这头的语音开始颤抖起来,电话那头的母亲有了稍许的沉默,紧跟着,他便感觉到了母亲那再也无法抑制的激动。
那份激动——深藏了整整三年!来自于对未知的新生命的渴望和对儿子无尽的关爱,母亲不停地问着关于孩子的一切,这时,儿子醒了,大哭起来,儿子的哭声很大,电话那头的母亲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终于,时隔三年,小军听到自己的母亲笑了,他这才明白,在此之前他和父母间的隔阂,之所以是座山是条壑,是因为自己就让那是山是壑,而从不曾想过改变什么。也从不曾想过,再高的山都挡不住风雨,而风雨过后,便是无限的美丽。
小军终于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幼稚。在感恩的召唤下,小军走出了这关键的一步。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一切的责骂和愤怒都是为了爱。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做儿女的一旦为人父母了,就能感受到父母的那片苦心。要理解并学着去爱我们的父母,不要埋怨他们对你的教育,尽管那方法或许不恰当,但是一切都是为了爱。不要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多抽出时间关心他们,遇到事情多和他们商量,那样你会得到更完美的结局,也会少走很多弯路。记住,在儿女和父母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有无限的付出和无尽的感恩。
7无声的爱
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如清风抚慰,那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也是你这一生能拥有就会幸福的源泉。正是有了父母之爱的陪伴,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父母一生都生活在清苦和朴实当中。而我的一些同学的父母有的是腰缠万贯的老板,有的是地位显赫的官员。而小时候不懂事,我也会暗地里埋怨老天为什么让自己投生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
也许是因为学校里的孩子都互相攀比,让我觉得心理上不愉快,甚至有了压力。我也开始变得有心事了。不过我并没有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更没有因此而堕落,而是很努力地读书,让自己在学习上找回自尊。
当时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让我有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让自己不再在同学面前自卑下去。
后来我如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
这时候,我的父母很高兴。临走那天,我早晨醒来,听见母亲正在和邻居聊天,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母亲夸我学习如何用功,将来一定会如何有出息。
可是我却突然感到很讨厌这个家,觉得这个家太落后了,觉得自己与这个家产生了隔阂,觉得母亲没有文化,说话这么粗鲁。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脱离这个家庭。
其实,说话声音大是母亲的“职业病”。母亲是一家纺织厂的工人,从来都是大嗓门,但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样讨厌自己的母亲和这个家。
一股无名怒火燃烧起来,我急躁也很生气,冲到厨房,不知发什么神经突然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能不能安静一会儿?”
母亲正在做晚饭的手一下子停住了,僵在那里——母亲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跟自己这样说话?
邻居也呆住了。我不知道母亲心里当时在想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母亲一定伤心极了。
我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心里开始后悔起来,但是却没有跟母亲道歉。
母亲又开始炒菜了,静静地,再也没有声音了。那时候母亲一定流泪了,作为儿子,我能感觉到。
后来我的父母就坚持要送我去外地上学了。我本来是不要父母送的,我已经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同去。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我同去了。但是我却是极为不情愿的。
父母却非常高兴,因为看着自己的儿子光荣地走进大学校园是多么一件高兴的事情呀。但他们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现出来。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的,听我和同学们在一旁高谈阔论,不敢插一句嘴,生怕惹出什么笑话,让我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父母当时像两个怕生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中规中矩,小心翼翼。
在火车上,父亲还主动承担了打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几个同学刚开始还有些过意不去,但见我都没什么反应,后来也就默认了,甚至理所当然地把父亲当成了“服务生”。
可是后来,我的同学以一种略带些轻蔑的口气和父亲说话时,我心里突然就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有些愤怒,有些心酸,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我终于不能忍受下去了。
在下一个同学让我的父亲去开水房时,我冷冷地看着那个同学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自己的水,自己倒去。”
那个同学怔了怔,嘴里不知在唠叨着些什么。
这时候,父亲为避免冲突升级,赶忙说:“我来我来。”
“不,让他自己去,他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去?”我一点儿都不让步。
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父母一时间不知所措了。其实我心底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我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我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一些复杂的感情混合在一起。突然间,我觉得父母是那样的可怜和无助。
转眼间到了学校,父母开始帮我报名找宿舍。有些事情,我觉得自己的父母做法有问题,便冷嘲热讽地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仍然很起劲儿地忙乎着。到了宿舍,父亲为我挂好帐子,母亲给我收拾床铺。
父母这时候把我当成了一点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母亲又说:“你翻身时小心点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摔下来过,把我都吓死了。但你是个馋嘴的,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你看,你小时候多馋。”说着,母亲笑了。而那一刻,我的心突然痛了一下——在什么时候,在父母眼里,我都是那个小孩子——而在此刻,好像刚会走路一般。
我看了看母亲已经透出的白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
母亲好像就等这句话似的,表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其实我不过是个敷衍的承诺,可见父母亲有时也像我一样需要安慰。因为住旅馆太贵,父母坚持要住在附近的地下室宿舍。但是我坚持要他们住在招待所,最后我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第二天,父母便要赶回去了——因为嫌这里住宿太贵了,只能放弃原计划,提前回家。
临走时,父亲紧张地告诉我说,听同住的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平常的饭菜很差的。“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
看着父亲关切的眼神,我答应了。
最后,父母终于放心了,坐火车回去了,临走的时候父母都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是,母亲却终于哭了起来——当时,我真想多听听父母的唠叨。
晚上无眠了,我想起母亲和父亲——我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身体也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父亲工作之余还时不时去打些零工赚点外快。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两个人。我在他们的心中就是全部,他们无私地爱我、照顾我,甚至忍受我的不耐烦、冷淡,而全心全意地爱我!我想到这里突然哭了,哭得好伤心,我读懂了自己的父母。
我知道,父母的爱付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将来会要我们回报,然而任何一个知道感恩的人都应该懂得爱的回报。希望在以后,我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感到我在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晚年的幸福。
懂事孩子能想到的事儿
父母的爱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要珍惜父母的爱,不要把他们的爱当成你的负担。接受父母的爱,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的爱才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只有读懂父母的爱,我们才能用一颗感恩之心来对待自己的父母。
8罪犯的父亲母亲
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无论你做过什么,其实即使是杀人犯也知道回报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人类最割舍不掉的就是那份沉甸甸的骨肉亲情。这份亲情可以唤醒一颗沉沦的心。而心怀感恩之情的儿女也必将回归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一年,我被任命在鲁南的一个劳动教养所担任劳改教官一职。和犯人朝夕相处,自然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一直让我难忘。
等到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我才觉得其实犯人和自由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而那些犯人似乎更知道什么是感恩。
有一次从市区监狱送来一个犯人。犯人看到别人的家人隔三差五的来看望,他十分羡慕,于是写家书,每月可怜的几块钱的劳改金都用在写信上了。令人意外的是——大半年过去了,他的家人还是没有来,最后他在失望和无助中,给家里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绝交信。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父母就他一个孩子,其实早就想来看他了,只因为家中实在拮据了,往来的路费都凑不起。当他们接到孩子寄来的绝交信的时候,终于决定去看一看自己的孩子。
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板车,准备妥当之后。老两口把家里仅有的新被子铺到车上,然后向劳改农场进发了。
漫漫长路的确让人感到身心疲惫,老两口始终保持一个拉车,另一个在车上休息,谁累了谁歇,但板车不能停。孩子的父亲不忍心让自己的老伴累到,就埋头拉车,被催得急了,才换班歇歇。据这样,老两口慢慢腾腾地向遥远的农场前进着。
路途遥远,父亲的鞋子很快就磨露了。当老伴儿给他爹挑扎在脚中的刺时候,老头子气得直摇头,嘴里不住地叹气,但是为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老两口还是坚持了下来。
于是,从清晨到晚上,一直走到天黑看不清楚,两个人累的不行了,走不动了,才勉强找个木棍把车一支,两人在大地里睡一会。等天刚蒙蒙亮,又开始赶路……
遥远的旅程将两个老人折磨得筋疲力尽,其中老婆婆还差一点犯了心脏病,但是老人们终于坚持了下来。赶了三天两夜的路,老人们终于可以看见自己的孩子了——
劳改农场是比较自由的,和监狱不一样,在那里,一个犯人的家属来看望,一圈犯人围着看情况,这种情况早以司空见惯。
但是,那天当我们得知老两口从几百里之外来看儿子,许多人都为之震惊了。两个老人能受得了这种苦么?
教官们看到了那双磨破的鞋中探出的黑色脚趾,围观的许多人都掉了泪。尤其是那些犯人们,纷纷落泪。连我们管教干部也转过身去擦眼睛。
正在这时,“扑通”一声,那个犯人重重地跪在了自己的父母面前,泣不成声。
此情此景,许多的犯人赶忙上去拉他、劝他,可无论如何,他就是跪在地上不起来。看见这样的情景,许多人都抱在一起哭了起来。谁都有爹娘,见到这种情景,能不感动?
我们几个管教干部,拉着老两口到食堂吃饭,并吩咐厨师给两个老人赶快做些面条。一会儿,满满两大碗汤面端了上来。老两口是真的饿坏了,也没有多推让,也不往椅子上坐,原地一蹲,便大口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就把面条吃的精光。看到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辛酸——多么伟大的父母呀!等到老人们吃完之后,我们自发地凑了一些钱,给两位老人。但是,不管我们怎么劝说,他们就是不肯收,嘴里直说:“不行,都不容易。咋能要你们的钱呢?”
老太太转过身对仍在地上跪的儿子说:“孩子呀,你在这里千万好好改造,等明年麦收了,我和你爹还来看你,好好改造,听政府的话呀!”
孩子的父亲远远地退到一边,用像砂纸打的手,拿根木棍在地上乱画着,木讷地嘟囔着。
按照惯例,家属看望犯人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可是,我们管教干部觉得老两口来一次太不易,就尽量放宽时间。最后,两位老人无声地端详了孩子好久,才依依不舍地重新上路了。
当两位老人临走的时候,又费力从板车上拖下了一个蛇皮袋。说是孩子在这干活改造怕他吃不饱,给他留点吃的,等儿子饿的时候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