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3900000006

第6章 人类要低碳(1)

假若我们自己“发烧”会怎样

在探讨地球变暖带来的可怕影响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发烧”,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呢?

我们知道,虽然每个人和周围的人相比较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同,比如年龄、身高、体重……但是在一项指标上,大家都一样,那就是体温37℃左右。

不论是住在北极冰天雪地的因纽特人,还是栖身于菲洲伊图里森林的俾格米人,或是北京故宫的工作人员,把温度计放在他们的舌头下,量出来的正常体温几乎都一样。不管是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还是白种人,不管他们高或矮、胖或瘦、老或少、男或女,他们的正常体温都在37℃左右。无论是刚满月的婴儿、20岁的运动员,还是百岁老人,体温也都大致相同。更为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体温还有个性质,就是维持基本恒定。不管你的肌肉是发达还是萎缩,牙齿正在生长还是已经掉落,甚至感受压力而心跳速度加倍,呼吸急促而胸口起伏,不自主地发抖,或汗如雨下,体温仍然可以基本保持不变。

体温哪怕只要比正常值有0·5℃的变化,就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如果体温比正常值上升或下降了l℃,你就可能需要赶快去挂急诊。在体温方面,人和人是如此相似,实在是太奇妙了。呼吸、流汗、排泄以及其他身体的功能有节奏地发挥作用,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维持体温恒定。

可是我们的体温升高了会怎样呢?

如果体温升高了0·5℃,我们一般会觉得头昏、身体不舒服。

如果体温升高了l℃,即达到38℃,那你可能发烧了,你会感到全身不适,头晕脑涨,注意力难以集中。你得赶紧想办法降低体温,如喝冷饮、去掉多余的衣服、用湿毛巾擦身体、吃阿斯匹林药片等等。如果这些措施不管用,那你应该去医院看看,或吃退烧药,或打点滴。

如果你体温升高了2℃,达到39℃,你可能会感到头痛体酸,四肢无力,那得赶快去医院。你病得不轻呀!你在发高烧。

如果你的体温超过40℃,称为体温过高。你的神志可能模糊,全身发烫,可能有生命危险。

如果的体温达到41·1℃的话,我们会发生痉挛(当然有时也不会)。如果体温再升高到42·2C的话,我们的大脑可能会损坏,如果身体长时间处于这种温度,我们会死亡。

体温高达44·5℃而能生存的人很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这可能与蛋白质在45℃至50C开始变性有关。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身体的温度每升高1℃,我们的生命就愈加危险。

地球“发烧”的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得病了,我们都希望医生在为我们治病时,能一次性将“病根”除去,谁都不愿医生只是从表面上治了病,而实质上留下一个大隐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而没有治本。

同样,对于全球变暖,这一“病症”的根本在哪里?找到了“根”,我们才能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我们在上面章节里,就分析出了全球变暖的病因是全球气候系统热收支平衡上升了,引起这个平衡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而“温室效应”之所以加剧,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我们用剥竹笋的办法,通过层层地剥,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出,全球变暖的“病根”就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升高。

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全球变暖这一地球面临的“疾病”,那么也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降下来。

一个问题摆到了桌面: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分析了,那就是大规模砍伐森林和燃烧化石燃料,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现在已是大气中温室气体上升的根本原因。

找到“因”后,我们就会制订方案了。你想必也能猜出方案的重点是什么了,第一步,当然要制止大规模砍伐森林,相反,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第二步,就是尽可能地降低燃烧化石燃料量,也就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方案拟出了,可是要执行还有很多难度。现在请你先想想:有哪些困难呢?我们下面再来讨论。

全面制止全球变暖将会是困难的,它是一场持久的、需要世界各国协调统一行动的“战争”,当然也绝不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它的艰难性当然也主要体现在“持久”和“协调”上,这涉及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我只能简单分析,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太多,一不是我的能力能详细阐述,二是大家也没必要详细知道。)

先来说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的情况。

对森林的大规模砍伐,在19世纪时比较严重,因为那时我们人类可能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认识环境问题,只是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森林覆盖率虽然在那时已大幅下降,但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所造成的恶果。那时的我国尚处于列强的蹂躏之下,国家的安全都没法保证,没有办法去关注砍伐森林的事情。应该说,地球森林覆盖率的真正下降,是那时造成的,我们现在只是在为恶果买单。

现在森林覆盖率的减少,主要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口增多造成直接的粮食危机,为了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他们会自觉地不停地砍伐森林,将美丽的森林变成农田耕地,如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就是这个原因(人口无限制地增加是一个大麻烦事,幸亏我国及时采取了计划生育措施,不然现在更麻烦);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问题,穷困地区的人们要发展经济,要改善生活,就要修路,而修路会占用耕地、会穿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森林。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森林和植被的破坏会减少。

相反,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整体意识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他们的森林覆盖率在上升,包括我国(当然我国还存在一个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在一定程度还会破坏森林和植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因此,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不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解决全球变暖的一个方法,这需要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援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帮人为己。

我们再来说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量的问题。

限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量最大的阻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在全球的经济持久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燃烧化石燃料,如发电、交通运输、取暖等等,大规模限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量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再说我们在能源的使用上还没有真正找到能有效取代化石燃料的好能源。但希望是有的。我们现在正在有效地使用能源。对温室无害的能源技术,例如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几乎可以同最便宜的矿物燃料相竞争。

就具体的限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量来说,其障碍主要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及其邻近岛屿和欧洲诸国是今天具有最高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量的国家,它们占了全球燃烧化石排放量的75%以上,而这其中,美国就占了1/4,即25%。这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特别是美国,不愿意在限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量方面作出让步,这是最大的障碍。

“国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自私的,都会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而让别国人民作出某些方面的牺牲,特别是有“霸权”倾向的国家,表现更加明显。这是人类的悲剧,也是人性可悲的一面。我希望每位读到此书的朋友,能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地球不是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球,而是全人类的。

当然,我们人类还是有许多可取的一面的,毕竟全球变暖是一场全人类的危机,我们人类当然在采取集体行动,虽然某些大国并不积极,但行动已在许多国家展开,并且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这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要尽的责任和义务。

1.第一个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面对全球变暖的危机,人类早就采取了行动,作出了努力,那么第一个努力是什么呢?

第一次国际性的努力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地球最高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根据该公约,工业化国家同意到2000年将它们的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可是很遗憾,有许多国家没有做到。

到2000年,美国的排放量超过了13%。欧盟国家(Eu)曾经设法将排放量保持在1990年的水平以下,英国和德国曾大幅度减少烧煤量,但最终被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大量增加烧煤量所抵消。我们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国家动乱,它们的工业很大程度上处于崩溃的状态,这些国家中许多国家的排放量减少了30%或更多。总的来说,在20世纪,全球的排放量增加了6%。仅仅美国在20世纪就占全球增加量的一半,超过了中国、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增加量的总和。

2·第二个努力——《京都议定书》

第一个努力总体来说是失败了,但我们已看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作出了实际的努力,世界各国已在采取实际的行动,开始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有了第一步,第二步紧跟着来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缔约方经过最终审定,认为即使各缔约方实现了公约中的承诺中所预期达到的目标,也不能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预期水平,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也就是说,缔约国指标还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细化并且要有强制性的承诺。

1997年12月11日,为了使地球在21世纪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个协定书通过了一项决议,到2010年多数工业化国家要减少六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具体目标是:以1990年的水平平均每年减少刚刚高于5%的排放量,但对欧盟国家(EU)来说,可以平均减少8%,而澳大利亚则可增加8%,冰岛可增加10%,因为这两个国家争辩说,它们有特殊需要。美国答应减少7%。协定书允许俄罗斯维持“不变”的目标,尽管如此,俄罗斯的排放量从199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发展中国家没有目标,它们的人均排放量大都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排放量。

在京都会议上,还同样提出一系列“灵活机制”,旨在使各国更容易、更节省地达到目标。这些机制包使各国种植与管理森林以吸收二氧化碳来抵消增加的排放量、买卖污染处理权,以及往发展中国家投资廉价的、排放量低的项目来获取信贷。美国于2001年初从协商过程退出,同年7月在波恩通过了关于这些机制的一项“规则书”。

再过几年,《京都议定书》就生效了。它的生效有什么实质意义吗?或者说在制止全球变暖的过程中,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们应该看到,《京都议定书》只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慢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升高的速度,但是还是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排人大气中,温室效应还是会加强,全球气候还是会变暖。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全球变暖的趋势。

是的,《京都议定书》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全球变暖,或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它只是走出了实现大量减少排放量目标的一小步,但这种大量减少排放量将会在空气中长期保持稳定的温室气体浓度所需要的。如果空气中长期稳定温室气体浓度,全球变暖的步伐就会变慢,我们的地球就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对温室气体的自然吸收,加上我们人类本身的努力,就有可能化解这场危机,使地球“冷”下来。

当然,有一个不好的信息要让你知道。其实就算从现在开始起,立即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已经升高,它所造成的增温变暖现象还是会继续。当然,升温的幅度会缓慢很多。这就是全世界设定一个限度的根本原因。全球变暖速度缓慢下来了,我们才有时间想办法,地球本身才有足够的时间化解全球变暖造成的危害。

这叫用时间来“疗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温室气体产生的升温效应就会被自然无形地化解,就像我们的伤口,在时间和药物的治疗下,会慢慢痊愈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呢?我们能否做到从现在开始起就彻底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呢?

当然,还不能。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现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那么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必须在控制燃烧化石燃料上下工夫。治病要对症下药,找到“病根”。

可是经济要发展,所需的能源量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需要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这两者有矛盾呀。

是的,限制燃烧化石燃料和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不然,就可轻松地说一句:人类不再燃烧化石燃料就得了,那多省事呀。

经济要发展,能源还是要大量使用,但还是可以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降低燃烧化石燃料。你能猜出从哪两个方面降低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吗?

还是我来告诉你吧。

一是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使燃烧相同的化石燃料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是寻找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

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地球上许多国家正在继续推进工业化,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了。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统计数据:

全球的碳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6q%,80年代增加了15%,70年代增加了29%,60年代增加了58%。

可以看出,全球的碳排放量的速度已经降下来了。近年来碳排放量增长缓慢主要归功于这两点。我们现在来具体看看。

第一个原因: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提高

我们前面就已经了解到,全面停止燃烧化石燃料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以燃烧化石燃料来推动。它们现在依然是经济发展的血液。

你想想,要不是石油现在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美国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攻打伊拉克吗?

既然化石燃料现在的“能源霸主”地位暂不能改变,各国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石油,而用石油,就不可避免地有碳排放,我们又怎样才能降低碳排放量呢?

这个问题其实好解决,那就是依赖科学技术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

打个比方,工业革命初期,每创造1美元的经济价值,需要燃烧1吨煤,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创造1美元的经济价值,只需要燃烧0·2吨煤,也就是说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了5倍。那么在创造相同财富时,我们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量就大大降低了。化石燃料需求量降低了,碳排放量当然也随之下降。

同类推荐
  • 医学破译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医学破译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生活的科学

    生活的科学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不刻的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渴望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快乐……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魅力无处不在。本书分居住的科学、交通的科学、饮食的科学、穿着的科学、生活中的高新技术五部分内容。
  • 人类的探索:宇宙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探索:宇宙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植物:植物天地的缩影

    植物:植物天地的缩影

    科学探索是认识世界的天梯,具有巨大的前进力量。随着科学的萌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方面,科学技术成为人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 人类:解密隐藏的奥秘

    人类:解密隐藏的奥秘

    当人类产生意识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对自身由来以及自己祖先的探究。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把人类的产生归结于神的创造。19世纪以后,人类为弄清自身的由来,做了许多艰苦努力。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一书中首先向“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提出了挑战,他大胆断定人类起源于类人猿。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更进一步论述了人类的起源问题,明确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
热门推荐
  • 城里的月光

    城里的月光

    搬进城里之前,齐山东是寻芳村四大户之一。成为四大户之一的原因是齐山东是退休铁路职工,他的妻子秦素芳是卸了任的村妇女主任,三个孩子——女儿在教育厅工作,大儿子在省城经商,小儿子顶他的班做了铁路职工。女婿在商场做办公室主任,大儿子未婚,小儿媳妇在自行车厂上班。小儿媳妇虽说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月月拿工资,比村里那些没有固定工作,四处打零工的妇女不知道强多少倍。
  • 折桂令

    折桂令

    谢辞世嫁人七天,竟被诊出两个月的身孕。新婚夫郎玉面蛇心,高堂婆母助纣为虐,个个恨不得她死。为了保全性命,她不得不逃离沈家,去投靠那个曾经强迫过她的尊贵男子。数日后,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向来不近女色的豫王爷,竟然看上了一个七品小吏的新媳妇,还将人正经夫郎发配去了西北……
  • 逆天透视眼

    逆天透视眼

    一个神秘莫测的圆盘,让这个少年从此身怀异能,诡异莫测。一双彪悍的双眼,让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毫无遮掩的展现在他的眼前。叶枫的世界,因为透视而强大,他终将站在都市的顶峰,成为统领众人的王中之王,秒杀敌人,他有不可思议的方法。
  • “举人街”奇事

    “举人街”奇事

    辽西九河下梢的广宁卫,傍倚关东名山医巫闾山,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自唐代初年建城立邑以来,历经千年,不知出了多少举人进士,名人奇才。在广宁卫,最著名的要数林默涵居住的那条“举人街”了。为什么要把一条寻常的街巷叫“举人街”呢?原来,自打科举时代起,这条街上出过两百多位举人。
  • 冷情将军丑颜妻

    冷情将军丑颜妻

    [男装行天下卷]:五年后,她是东陵王后,他已是北冥邪皇,她恢复公主身份,却因知道真相再次出走,消失在人间。江湖传闻,有一俊美翩翩公子手段凌厉,处事果断,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破东阳,灭南沧、尹夏,人称罗刹真主。北冥邪皇和东陵大帝都想看看,这个奇男子究竟是谁,还敢跟他俩争天下。—————————————————————————————————[片断]:“若儿,看到大冰块没有,他竟然娶一个丑八怪为妻,不要娘亲了。你上去咬他,你是女娃儿,他不敢对你怎么样。”楚小蛋悄悄凑进若儿。楚若儿无辜的眨了眨眼睛,“我……不敢,爹爹怎么会娶别人,他不是很爱娘亲的吗?”楚小蛋从怀中摸出一粒石子,递给楚若儿,“要不一会儿我去抱住他,你用这石子丢他,谁叫他娶丑八怪的,我们一定要阻止他。”“这……不太好吧?”楚若儿有些害怕。“快,快,丑八怪又要哭来博取大冰块的同情了。冲上去咬他,叫他爹爹。”不知道哪里冒出两个机灵小娃儿,不仅在暗处用石子扔他,一冲出来就抱住他腿直叫爹。怎么?这两个娃儿跟自己一个模样?“再吊住我我就要发火了,两个小鬼,你们娘亲没有教你们别乱认爹?”推荐我的文文:【第一庶女】【废后训夫】【殿下的囚宠】【豆蔻小皇后】【豪门契约妻】【冷情将军丑颜妻】推荐好友文:秋秋:《邪魅老公找上门》小佳:《降魔为夫》苏沐莎:《夫君七个不能少》苏沐沙:《相公有喜了》夜凝轩:《撒旦老婆冷冰冰》小妖精:《粉嫩小祸妃》慕瑶:《霸上七号老公》萧明明:《姐姐老婆好狂野》水刖:《神医小懒妃》这是我做的视频地址:《冷情将军丑颜妻》,大家复制去看一下哦,嘻嘻,视频和内容不太相同。链接:?pstyle=1【注】亲们看完前面完结文,后面的清水版片断,大家可看可不看,因为那也是果冻写的心血,不虐,温馨,清水,果冻觉得很感人,所以果冻也传上来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文中关于大夫人的死,与前文相同,其他路线完全不同。
  •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以格言体汇集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爱比克泰德,一位介于古希腊古典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一位身为奴隶后在亚里士多德影响下成为斯多葛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对圣奥古斯丁产生过重要影响、并经由这位坎特布雷首位总主教将自己的许多思想渗透到基督教义中的哲人,一位让马库斯·奥勒留钦佩有加、并深深影响过这位古罗马国王创作出名著《沉思录》的教书匠,一生倡导依照自然律生活,即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
  • 九州风云之墨侠录
  • 凤颜惊华:嚣张黑帝公主

    凤颜惊华:嚣张黑帝公主

    她被迫穿越,异世嚣张横行。嘿,这个世界真好玩,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排排队一篓筐~这个妖孽小白脸惊才绝艳,那个黑脸将军冷峻内敛,还有帅得掉渣的皇子霸气凌厉……前面的那位帅哥,说你呢,请留步!本文是魔妃系列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前两部已完结,欢迎阅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性格的力量: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古老话题。性格是命运好歹的先决条件,命运是性格导演的人生结果。相对而言,人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命运,而非自己的性格。只有在晓得二者存在着如此密切而且非常内在的关系时,才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格外关注和重视起来,这可能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势力心理使然。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书收选了多位民国大师和学人关于读书、治学等的文章,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读书经验和治学方法的大师学人文选合辑。这些文章基本刊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野草》《文饭小品》等杂志上,阅读本书,可以领略这些大师学人读书、治学和做人的智慧。清闲时一读,赏心悦目;困厄时一读,如坐春风。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大师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年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