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5700000018

第18章 给未来一个承诺(1)

历史就像是一位顽强奋斗而永远年轻的勇士,催逝了往者,孕育了新军。安于享受之人如过往云烟飘然而逝,唯有敢于竞争者,才是浩瀚星河中永不陨落的灿烂星辰。北大人善于拼搏,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这才是强者的风范。

人生就是一场拼搏

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儿来的拼搏?

——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有人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句话虽然语言朴实,却形象生动。人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更加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才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差距。

压力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的人生常态,你不能回避,也不能逃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只能是麻痹自己,自欺欺人。无论你承认与否,压力就在我们面前。在压力面前,我们无法躲闪,无处藏身,只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潜能去应对挑战。

实际上,人有无限潜力,力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潜力就像一堆待烧的木柴,需要火种去引燃,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火种,只能碌碌无为。激发潜力,就像挤压浸过水的海绵,在我们用力挤的时候,所感到的必然是艰辛和苦楚,但付出总有回报,水一点一滴地汇集,能汇成小溪,奔赴大海;人在重重压力下千百次磨炼,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一代文化先驱胡适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又是北大知名的教授,性格随和。和气、宽容、体谅是胡适的做人习惯,然而,他也有着叛逆和执着的一面。

胡适幼年时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曾就读于张焕纶先生的梅溪学堂,学堂开设的课程只有国文、算学、英文3种。胡适的旧学很有根底,而算学、英文则未曾学习过。

课程的障碍尚属其次,最大障碍是上海这个商埠竟以一种生硬的态度来接纳他这个年幼的“乡下人”。首先就是上海话。梅溪学堂的教员、学生都是一口上海话,而胡适的话与上海话相去甚远。因为不懂上海话,又不曾“开笔”做文章,所以暂时编在第五班,班上读的国文只是蒙学读本。这让胡适觉得受到了屈辱。他的反叛性格十分强烈,每遇压力便开始反弹,所以他开始寻找机会。胡适后来清晰地记得,入梅溪学堂的“第四十二天”,“我的机会来了”。

这一天,老师讲课时将一个典故的出处说错了。胡适等讲完之后,跟老师说典故是出自《易经》而非《左传》。老师问清他已读过古代经典著作时,当即将他领到二班,他一天之中连升了3班。有了这种突然的转折,再加上胡适此时已基本能听懂上海话,他感到信心十足。挫折与压力对胡适来说反而是飞跃的前兆。

二班的学习一开始是令他有些心虚的。第一节课是作文,教员出的论题是《原日本之所由强》。经义题为:“古之为关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御暴。”胡适并不懂如何做经义,而日本,他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于这样的情境,他几乎不知该如何下台。多亏他的二哥,他二哥是当时胡家思想最新的人物。二哥给他拿了《日本明治维新史》等一篮子书,胡适几天内就将它们读完,勉强写出一篇文章了事。没想到,这件事为胡适新开了另一片天地。他接触到了反映近代思想的书,他的思想也开始出现转折。胡适确实不甘人后,不久就学会做“经文”,几个月之后,他便成了头班的学生。

人的潜能就好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得越高。被编进最低班,给了胡适第一次压力,让他奋起直追;教员给出有难度的作文题,给了胡适第二次压力,让他勤学苦练,最终成了佼佼者。于胡适而言,未知的知识和老师要求做的那些内容都是一种压力。然而就是在这些压力的推动下,胡适才逐一克服了难题,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这种压力是一种天然的助推力。

面对压力的态度很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感到工作与生活没有压力的人,往往目标感欠缺,动力羸弱,通常表现为松松垮垮,毫无生活激情。遇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懒得撞一下,无所事事地打发着人生,白白地蹉跎了岁月。这样,生命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人生将缺乏许多神采。敢于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压力,全力拼搏,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质感,迎接挑战的信心才会更足。

【北大心理课笔记】

许多人之所害怕压力,多是胆怯作祟,逃避困难,自甘平庸。能知难而进,压力方可成为促使我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茅盾(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

拿破仑说:“‘不可能’这个词,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生活原本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会有无限的可能性,结果是过程的递进,过程才充满整个人生。

时常将“这事根本不可能”“想都别想”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一遇到棘手的事情就把它们当成最好的遁词,实际上是画地为牢,自己将机会的大门关闭。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失败的人将自己的过失归罪于命运以此获得安慰,没有勇气的人将自身的怯懦抛给命运回避嘲讽,实际上,他们都没有认识到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将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

俞敏洪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俞敏洪的创业、创富故事,已被演绎为一种难能可贵、不可复制的传奇。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莘莘学子,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不放弃努力。

俞敏洪是班里唯一来自农村的学生,讲普通话常被同学讽刺成讲日语,从A班调到最差的C班。在北大时,别人津津乐道的校园爱情与他也完全无关。在大学经历一场大病之后,俞敏洪放弃了通常意义上“要比别人强”的“上进心”,而是开始寻找真正让自己一想起来就激动的未来。

俞敏洪曾经说过:“唯一不可预测的是人,因为他会不停地成长,因此,即便现在的你出身不够好,学历不够高,人长得不怎样,也请不要否定自己,人生永远有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只要不放弃努力。”

人生是360度的,通向哪里的可能性都在无限延伸。生活本身就是由好事与坏事不断交替而组成的,遇到挫折时请不要颓废,遇到痛苦时请坚持奋斗,有志向的人不会将自己的人生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更不会将自己囚禁在过去失败的圆圈里。

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为我们自己不尝试才衍生出那么多的不可能,这些不可能叠加在一起就成了重重困难,最终这些困难让我们和成功无缘。

稻盛和夫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也说,“我觉得人生真是有无限的可能性”。

稻盛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父母亲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稻盛先生不仅在上学期间只读过三流的学校,毕业后求职也是屡屡受挫,甚至还萌生过加入黑社会的念头。在种种的烦恼之后,他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如他所说:“一味地怨天尤人,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确实,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运气不好,做什么都不顺利。但相信上苍一定会一视同仁,23岁以前,我遭遇许多不幸,但在以后的人生中,上苍也许会赐予我幸运。所以我要积极开朗,要努力奋斗。”凭借着这样的信念,稻盛先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稻盛先生在总结自己迈向卓越的经验时,言简意赅地说:“只要满怀希望,持续不断地努力,人生之路一定光明。”当你烦闷时,当你对前途感到困惑时,你只需竭尽全力把你眼前的工作做好,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做了,你前进的道路一定会展现在你眼前。

让思维更加开拓,勇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尝试,不要忘记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即使一直身处逆境,也总会迎来生活的转机。我们改变不了所处的环境,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却可以改变面对它的态度;我们控制不了他人,却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却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能避免困难,却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我们或许曾经失去过很多机会,却仍可以抓住以后的机会,让人生无限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人生是个未知数,原本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我们的错误认知把生活的世界缩小,从而也缩小了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与自由的渠道。人生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只是我们不尝试或者尝试次数不够多。

【北大心理课笔记】

泰戈尔说,“仅仅站在那儿望着大海,你根本无法横渡它”,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敢做多大的梦,敢给自己开拓多大的范围,才能得到多大的成就。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同类推荐
  • 幸福有方法

    幸福有方法

    《幸福有方法》是一本行动指南,它不仅阐释了提升幸福感的秘密,还介绍了具体的幸福行动,并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幸福行动。本书不仅对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把幸福带给了全世界的很多读者。
  •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

    洞悉人间冷暖,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年纪小的人瞧不起人际交往,年纪大的人虽然也不喜欢,却非常愿意去学习这些。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是让你去虚伪地说假话和逢迎别人,而是让你用更委婉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一起生活。《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这本书对人际交往、沟通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解读和完整的分析。
  • 释梦:弗洛伊德合集(3-4)

    释梦:弗洛伊德合集(3-4)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释梦》分上、下两册,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释梦》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大、网络科技的发达等因素,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交流沟通方式、交友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变,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也越发疏离,于是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事实上,“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本书通过对家庭生活、职场,婚姻、人际关系等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进行心理解析,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处理孤独感,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 抽点时间,做超新潮超好玩的心理测试

    抽点时间,做超新潮超好玩的心理测试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精心挑选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荟萃性格、人格、学习、能力、思维、情绪、职业、社交、交友、智商、情商、心理、健康、财富、理财、恋爱、婚姻……每个测试都是人们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另一个途径。明智的人会利用这些测试题追寻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影子,很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热门推荐
  • 我的女神我的妈

    我的女神我的妈

    上海千岛湖酒店的销售部经理吴中志到韩国首尔出差,巧遇韩国美女姜金波,随即陷入到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误会里,被整得七荤八素,以致被自己的女友安然怀疑。吴中志的母亲徐曼丽不喜欢安然,令夹在中间的他左右为难。偏偏在他主管的一个项目中,那个叫姜金波的韩国女孩儿竟然变成了他的同事。吴中志在安然面前更说不清楚了,两人之间闹得鸡飞狗跳,导致分手。更令他瞠目结舌的是,姜金波是逃婚来到中国的,而她的未婚夫——韩国郑氏集团的董事长郑东旭也为找她来到了中国。姜金波为摆脱郑东旭,要吴中志假装她的男朋友,连吴中志的母亲徐曼丽都信以为真。徐曼丽很喜欢姜金波。郑东旭把吴中志当成情敌,利用自己的实力对吴中志进行各种打击。在此过程中,吴中志和姜金波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郑东旭威胁姜金波,如果她不跟自己回韩国,他将利用吴中志的一次危机把他送进监狱。无奈的姜金波只好答应了郑东旭。而后来得知真相的吴中志撇下一切,誓要将自己的爱人追回来。
  • 绝地求生之谁与争锋

    绝地求生之谁与争锋

    热血的战场,回归的英雄,他是一个主宰吃鸡战场的王者!妹子想要上分?来找哥啊,哥带你把把吃鸡!对手请人追杀?那就来呗,来一个杀一个,哥要屠城啦!
  • 富豪三千金

    富豪三千金

    白芷柔、白芷梅、白芷凌是一对孪生三胞胎:白芷柔最小,白芷梅是老二,白芷凌是老大。白芷梅和白芷凌因为是同卵双生的关系,所以性格、爱好都一模一样,两个人经常是争吵不断,只有白芷柔温文尔雅,外柔内刚在学校里深受黄榆槽喜欢,又善解人意。但是黄榆槽却忘记不了旧情,对夏明艳由爱转恨,从此不再提爱情,但是不知不觉爱上了白芷柔,但是不敢表白……当两个人处于热恋的时候,夏明艳突然出来要求黄榆槽的原谅,这段恋情不再太平......
  • 未来探案之劫波

    未来探案之劫波

    空荡荡的中心广场的深蓝色长方形时钟高八十米,宽一百米,钟面透亮,反射着太阳的光华,看起来具备玻璃质感。有风吹过,时钟随风摆动了一下,上面显示的时间也随着摆动了一下:10:35。在时间顶端闪烁着日期:4,319,999,999年12月27日。一个十多岁模样的小女孩,头戴白色护头盔,身着淡黄色T恤和短裙,脚蹬粉红色旱冰鞋,头微向前倾,双手倒背在身后,娴熟地从钟面正中间穿过。在她穿过的一刻,时间正好是10点35分。女孩淡黄的衣服和蓝色钟面重叠,变成惹人爱的橄榄绿。
  • 明会要

    明会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青春来晚了

    我的青春来晚了

    以三十好几的年纪开始痴迷偶像剧,开始追星,说出来似乎连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将近中年了才渐渐认清自己,原来我也有一颗渴望温暖的心。什么叫青春?什么叫爱情?现在开始用心体会会不会太迟?
  • 凤凰台记事

    凤凰台记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一书选取著名作家邓一光的《体验死亡》、《猜猜我的手指》、《扬起杨落》等七篇小说,本书题材大部分选取新时期以后,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片段,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作者语言质朴准确,结构严谨,故事动人,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始终兴味盎然。
  • 毒型人格

    毒型人格

    这是一本能帮助人们彻底透视、摆脱13种人际毒害的实用读本。用正面的解决心态、播种法则和专注法则来化解13种人际毒害,搭配实用的语言技巧,让你从此不受他人左右,成功摆脱毒型人物,在人生、职场、情场、朋友圈以及亲子关系中,拿回快乐人生的自主权。
  • 心灵花雨:通信集

    心灵花雨:通信集

    本书收录了9篇通信稿,包括:《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对话引起的震荡》、《青春是一个斜坡——与大学生们的通信》和《学海无涯苦勤是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