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6200000005

第5章 不把疯狂藏起来的——金斯伯格(1)

我走进会场,见金斯伯格早早地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正埋头往两盘磁带上写字。我向他打过招呼,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来。金斯伯格把签有他名字的两盘磁带双手递给我,这上面录着他演唱的歌曲,送给我作纪念。我真诚地感谢他,同时也觉得有点惊讶,这是正规的原版磁带,象他那样的演唱水平,居然能够灌唱片、卖磁带!

我无以为报,把带在身上的一部译成英文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赠给他,书——是“秀才礼”嘛!

昨天晚上回到旅馆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有关金斯伯格的材料,这个人在我眼里不再是不可思议的,他变得真实而具体,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了。他无疑是个地道的诗人,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不枯燥,不做作,不干巴巴地打官腔,在他的嘴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公开的话”。

“我的母亲是共产党员,她相信希特勒和罗斯福要毒死她,最后死在疯人院里。我的父亲是社会主义者,却不喜欢斯大林,我7岁的时候,家里成天争论不休……”

金斯伯格出生于俄国移民家庭,犹太人,他的家庭在当时的确与共产主义劳工运动有联系。1945年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还没上完,他想引逗清洁女工,在自己宿舍窗户上画了淫秽的画和写了一些猥亵的词句,被学校开除。以后,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油船上的厨师、电焊工、夜间搬运工和洗碟子工。同时也不停地写诗,结交一些诗人朋友。有一年夏天,在纽约的贫民窟哈莱姆区的一所公寓房子里,金斯伯格经历了他自己称之为“关键性的转变”,他好象“听到了整个宇宙的末日,同时又看到这一末日的不可避免的美丽”。他在诗里表现这种关于美国社会的喜剧式的末日来临的看法,他大胆地使用自传体的手法来描述他自己吸毒以及和吸毒者交往的情况。

1948年,金斯伯格最终以优秀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但是,一位朋友把他的住所当做储藏毒品的仓库,他又想为明友两肋插刀,事发后又想逃避起诉,只好承认自己精神失常,在哥伦比亚精神分析研究院住了8个月。

“主观是唯一的事实,我们身体内外六个感官感觉到的东西才是诗,而细节只能是散文的内容。没有空洞的思想,眼睛是可能把所有事物改变的。写诗就象统治国家一样。不要把疯狂藏起来!诗——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客观事物。它是一种精神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启发,是人的完整的叙述,是自我预言……”

1956年,金斯伯格的第一本诗集《狂笑及其它诗篇》出版。这本书强烈地表达了精神上不满的美国青年的呼声,他的诗加上他的生活方式及外表都触犯了许多保守的个人和团体。这本书还被卷入了一场诲淫的官司,从而成了畅销书,金斯伯格也得以扬名全美国。

人们把金斯伯格第一次朗诵《彺笑》的那个晚上称为“垮掉的一代诞生时的阵痛”。他从此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父亲”。青年人把金斯伯格的公众形象和当时轰轰烈烈的自由化运动联系在一起。比如:民权运动、同性恋、生活源于各种形式的冲缚——吸毒、超然、东方宗教思想以及后来的反越战等等。金斯伯格有了大量的追随者,他们把他的讲话记录下来,录了音,到处播放,崇拜至极。无怪乎连斯奈德都称他为老师。

更为有趣的是,从金斯伯格开始,使诗从书本上走了出来,走到了公众的讲台上,他把诗歌变成了一种朗诵的艺术形式,到处朗诵自己的诗。而且往往是从念佛经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斯奈德给鲸鱼开音乐会。

金斯伯格还参加过许多放宽精神的社会冒险,有时服用麻醉药,他还曾卷入过多次的政治性或社会性的示威和案件。他已出版了14部诗集,14部散文集,14部选集,创作了6部摄影集,并参加过5部影片的演出。我猜不出他在影片中扮演哪一类的角色,便在小本子上记下一条:争取看一看金斯伯格参加演出的影片的录像。

我只顾研究身边的这位美国诗人,会议已经开始了,由冯牧主持。我提醒自己:今天可要集中精神,会议已进入正题,可以自由发言,中美作家要展开讨论了,看他们都有些什么惊人的见解!

“美国作家都要兼职才能在贫穷线以上,书的稿酬还不够付汽车的保险费。书店订购的书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原封不动地退回来,年轻的作家就更困难。”约翰赫西从一见面就把我称做他的老乡,他1914年出生在天津市新华路旁边一幢房子里,一直长到10岁才回到美国。1974年他访问中国时去看了一下自己的出生地,那座房子的新主人是位热情的中国老太太,希望赫西能够回去,她可以为他把房子腾出来。赫西一谈起这件事,脸上就现出无限神往和感动的神色。他的座位在我的左边,机多年前学会的中国话还没有完全忘记,在交谈中他对中国,‘对天津表现出很深的感情。他身材精瘦细长,满头银发,有一副慈祥老者的风度。他在美国拥有7个荣誉学位,他用写作“探讨了形形色色有关人类的课题,并一直保持着清新、流畅和严肃的风格”,“从未流于说教的地步”。1945年,他的《为阿丹诺而鸣的钟声》获普利策小说奖。他的另一篇获奖小说《一块卵石》,描写发生在伟大长江上的强烈、庄严而又神秘的生活。他今天的发言,也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会议应该讨论的核心问题上——作家和社会生活、文学和人类时代。他继续说:

“作家应该永远是生活的局外人,也就是说永远不满足现实生活,要追求新的生活。小说应当使任何一个读过它的人能够面向他那一个时代的人生,而不论这是个什么时代。”

赫西的话无疑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且有其独到的观察。

小库尔特〃汪纳古特发言:“写作是使愚蠢的人变得聪明的一种工作。作家都是人格分裂症患者。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呢?打个比方:我把一个南瓜举到4米高的空中,然后一撒手,南瓜摔到地上,发出砰的一声。这就是文学的作用。”

礼堂里一阵哄笑。

名不虚传,这位汪纳古特果然才气不凡。他的本意是否认作家和文学的社会功能,却不直说,用尖酸幽默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这和他写作的风格是一致的。这位身高1.9米,一头灰发,蓬松而零乱,无论从体魄上还是精神上都看不出巳经是60岁的人,他每次发言、都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正象他那些小说,用创作科学幻想作品的办法表现当代社会,1969年出版的《五号碍宰场》稳固地确立了汪纳古特作为美国当今一个重要作家的名声。“他的想象力、幽默以及既迷人又发人深思的文体受到赞扬。”同时,他也被文学家们公认是一位严肃的作家。这也许是因为汪纳古特所描写的是当代一些关键性问题——技术专横、人们对轰炸的恐惧、最深刻的政治上的内疚、最疯狂的恨和爱,等等。

然而,他今天的发言使得他的一些伙伴都不赞成。因为他的观点倘若能够成立,卡曾斯为这次中美作家会议所出的讨论题就变成了一句废话。卡曾斯在讲话时含蓄地、兜着圈子表示了自己的异议。

美国的“曹禺”一一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则讲的比较干脆:“作家的作品比任何炸弹都更有威力,作用更大,永久不休。否则,文明就很脆弱了。1956年我被判过刑,因为我拒绝说出在作家会议上看到的那些被认为是资助共产主义者的人们的名字,被判为蔑视国会罪。1965年我又拒绝了白宫的一次邀请,由于在越南的悲剧,这种场合使我感到心情沉重,我不能问心无愧地去参加。当枪炮轰鸣时,艺术就在死亡。而且生活的法律比任何执法吏所能想出的东西都要强得多。”

且不说米勒的文学主张,他被判刑一事以及白宫请他去作客,他拒绝这种荣誉,现在成为他的骄傲,成为他作家人格的有力佐证,这一点叫我感到有趣。

更为有趣的是,美国作家团的内部观点发生了分歧,我们则不必吭声了,在旁边看乐儿吧。美国这些老兄并没有统一的组织,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代表美国,代表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他们只代表自己。没有任何义务要维护主席的尊严、同伴的脸面等等。有人几十年也没有开过这么长。的会,这次能坐住屁股开3天会,可谓是破天荒的不简单了!谁也管不了谁,谁也不能约束谁,大家都是有教养、懂礼貌的,相聚一堂,完全靠思想、智慧、感情和个性相互配合,不存在外界压力。会议结束,大家四散而去,谁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我想着他们这种“沙龙”式的作家关系,不禁暗自笑了。

就在这时候,我的团长冯牧点到了我的名字。他说我和张洁在中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希望听听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见。

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汪纳古特使会场的气氛轻松了,这气氛对我有利,因为我喜欢斗智式的说笑,而不会一本正经地进行严肃地讲话。

“对于作家来讲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谈论自己,给自己的劳动下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文学戴上各种不同颜色的帽子。我对文学的理解就是:不断地探索人生的奧秘,开拓人们的心灵世界。这种探索和开拓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停地突破和革新。

“文学就是整个的活生生的人,是整个的世界,不要把文学看得太单调吧!最不懂文学的常常是作家,也就是所谓制造文学的人。文学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当你非常疲乏的时候,让你洗个热水澡,轻松一下,这是文学;当你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给你冲一个冷水浴,使你清醒一下,这也是文学;热得大汗淋漓的时候,送一杯冰镇啤酒,也是文学,冷得发抖的时候送一阵热风,也是文学;击一猛掌是文学,亲切吻抱也是文学;可以严肃,可以娱乐,可以哭泣,可以咒骂,什么都可以,这都是文学。

“作家对自己的理解往往和群众对作家的要求不一致。作家不是圣人,作家是当不了圣人的。作家是人精。人对世界上的事情知道得太多,就会变得老奸巨滑。作家就是知道事情太多的那一类人。然而,如果作家都是傻瓜,大家对世界上的事情都一无所知,那也是人类的灾难。”

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发言结束后,左边的赫西向我伸出手,说我讲的很好。他这样郑重其事的握手祝贺,倒使我不好意思了。其实我的心里很清楚,我没有说什么严肃庄重的话,王顾左右而言他,充其量不过是凑趣。

吃过午饭,会议继续进行。

格雷发言:“我们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社会。在受困挠的社会里,作家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当政治家创造出一种有远景的政治生活,文学才会繁荣。”

汪纳古特辛辣地说:“美国的作家是非常受庞的,政治家不害怕作家,不管文学。在中国也是这样吗?”

金斯伯格用他特有的直率说得更痛快了:“中国有没有同性恋?你们有没有创作自由?毛泽东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他一口气提出了十几个问题,但和文学关系不大,多是政治性问题,看来挺尖锐,使礼堂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实际这些问题提得十分幼雅,毫不尖锐,很容易回答。我几乎是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没有笑出声。

人类的灾难之一,就是人为地制造许多隔阂,比如地界、语言、国家、政治、时俗等等,使各种民族之间不能相互了解。任何一个口号,不管其内容多么精彩和深刻,要想超出本民族的界限都是很困难的。口号不能出口。正象许多美国人不是对中国的现实,而是对中国的一些口号感兴趣并进而产生误解一样。作家的心灵如果不是完全自由的,他又怎么能够进行创作呢?可是,文学如同船,是不能离开水去追求自由的。世界上又哪来的绝对自由呢?美国号称“自由世界”,一到晚上却不许我们自由上街,因为不安全。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凶杀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是歹徒的自由世界,善良的百姓就不会自由。这是多么普通的事实,多么简单的道理。作家不应该叫群众害怕,使政治家害怕难道是坏事吗?美囯的政治家不管文学,不怕作家,这难道是美国同行的光彩吗?“受宠”到不被搭理的地步,实在是一种悲哀!美国作家表现出来的高涨的政治热情,对中国政治的关心远远胜过对中国文学的关心,这一点使我感到惊奇!

其实,在所有的人当中,最紧张的要数卡曾斯先生了。金斯伯格的发言刚一结束,他便小声向冯牧赔礼道歉,认为金斯伯格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使他都感到是一种耻溽,深感对不起中国朋友,他要个别找金斯伯格谈一谈。

我当然知道他是不会私下找金斯伯格谈话的。因为金斯伯格并不受他领导,他对诗人没任何的约束力。在以后的一天多时间里,金斯伯格的发言腔调没有丝毫的改变,证实了我对卡曾斯的猜测。

卡曾斯听到同伴给中国作家出“难题”,为什么会感到紧张呢?据说前几年召开美苏作家会议,会上吵得一塌糊涂。他可不愿意把中美作家会议也开成那个样子。何况中美两个国家的关系是这样微妙,这样的敏感,他是个有政治背景的人物,不会让这次作家会议背离美国的总的政治利益。

冯牧叫我回答关于创作自由的问题,我把上面谈到的意思讲了。

卡曾斯为了扭转会议气氛向友好的方面发展,赤賻上阵了:“核武器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文学,如何为禁止核武器贡献自己的力量,拯救人类。能否请中国朋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老先生似乎方寸已乱。他当然是一片好心好意,中国对禁止核武器的态度是坚定而又鲜明的,世人共知。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决不会使两国作家发生争吵,而只会产生友好的共鸣,加浓团结友好的佐料。可是他忘记这是什么场合、什么会议了,一群作家,讨论文学问题,又能禁止核武器问题达成什么谅解呢?

他的问题应该请汪纳古特先生回答,汪纳古特嘲笑文学的作用是南瓜掉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声,而他的主席却主张用文学去禁止核武器。请问,汪纳古特的南瓜掉下去以后没有落在地上,而是砸在了卡曾斯先生深恶痛绝的核武器上面,是南瓜把核武器弄湿,使它不能引信爆炸;还是核武器把汪纳古特先生的南瓜碰个粉碎?

我终于忍不住举手发言了,为了不使卡曾斯先生感到太不好意思,我把上面那段话的意思说得更婉转,更柔和。最后说:“我建议关于禁止核武器的问题,还是留待联合国的专门委员会去讨论吧。我倒觉得作家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拯救文学,文学面临着听觉文艺、视觉文艺以及凶杀、色情等通俗文艺的严重挑战,特别是商业性威胁着文学性,尤其是在美国,商业把文学打得节节败退,不知美国朋友对此作何感想?”

我的话音刚落,卡曾斯就接着说:“蒋子龙先生说的很对,我们这是作家会议,不是联合国的禁止核武器会谈,这个问题不再讨论,让联合国的专门会议去讨论吧。”

同类推荐
  • 买车简史

    买车简史

    通过对自己的“回顾与研究”发现,大约是过了2000年之后,我才开始逐渐变质的,才开始灵魂有问题的。先前的操守、先前的价值观、先前的理想,包括多年形成的个性,都是在2000年以后开始纷纷坍塌,开始渐次滑坡的。有人说“三岁看到老”这种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我认为,这一源自民间的论断脱离了人与社会的那种“502胶”似的关系,既不足为凭,也不足以信。岁月之风不仅可以让坚硬的石头风化成柔软的沙子,也可以让灵魂发生质的变化。跳跃向前的岁月有能力把你“变化”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你。多么强有力的岁月呵——坚持一成不变该有多么的难。
  • 明天会有太阳吗(中国好小说)

    明天会有太阳吗(中国好小说)

    主人公因娘家贫穷无势、丈夫无能却脾气暴躁而备受婆家叔伯妯娌以及凤山村乡邻的欺辱,儿子生病无钱救治,丈夫的毒打也是家常便饭,这一切使她压抑无奈,她曾以喝农药寻求解脱又被救活,在身心饱受痛苦和煎熬之下走上了写作之路,释放情感,寻找做人的尊严。
  • 潘依

    潘依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舞者(火卷)

    舞者(火卷)

    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是海岩在涉案、亲情等写作之后,对爱情这一主题的回归。云朗舞蹈学校毕业的高纯因生计所迫成了出租车司机,机缘巧合,他与云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金葵相遇,金葵的一段《冰火之恋》,激发了少年高纯的爱情,对舞蹈共同的热爱也让他们一见如故。金葵正不堪父母为挽救家族事业而逼她放弃舞蹈,而高纯从未露面的父亲也从北京派来朋友寻找高纯,希望能在重病中见到儿子。
  • 失落的天堂

    失落的天堂

    希腊人说,人类世纪分为黄金、白银、青铜和黑铁四个时代。每个时代结束,人类因堕落腐朽会受到神的惩罚,从而毁灭,又重生。三体人说,三颗太阳毫无规律的运动,让“恒纪元”与“乱纪元”交错,文明在数百次的劫难中延续。地质学家说,自显生宙以来,生命至少经过五次大灭绝。在我们人类崛起之前,地球是否还存在过其他史前文明?地球上种种本不该出现的人造物,又是怎么一回事?代代相传的神话,遗留在海、陆、空的痕迹,远古的地球到底发生过什么?让我们与你一起去探寻。
热门推荐
  • 尘埃眠于光年

    尘埃眠于光年

    话题女生秋和接二连三地收到杀人预告信,对她有敌意的女生不断落入校园凶手的魔爪,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所有人都推测她就是幕后黑手,众人的猜疑令她无法安心,无法再故作乐观,也无法置身事外。内心对危险的渴望,天生在逆境中成长,为了对死去的女生们有个交代,为了让无辜的男生得到救赎,即使自己深陷险境,也要寻找背后的真相,赢得这场以命为赌注的惊险博弈。然而,当事实完全揭晓在秋和面前,真正的凶手却另有其人……
  • 成为你这一代人的1%(财蜜eMook)

    成为你这一代人的1%(财蜜eMook)

    这期周刊分两个部分,一是她理财的财蜜们对自己年代的回顾,属于带着自我色彩的年代秀;二是她理财近期对70后、80后、90后调查问卷之后的深入访谈,属于比较偏报道类的年代探索。 你以为70后的偶像是居里夫人就很可笑,其实真有人脚踏实地去做;你以为80后夹缝生存各种苦逼就悲观了,其实逆风飞翔的人早就不在乎你给的“独生子女”标签了;你以为90后是脑残一代不可理喻,其实人家也许早把你这种“老人家”哄得团团转了。
  • 穿越交易网

    穿越交易网

    开新书了,《诸天神秘商人》,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一下!!!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逆天灵修:女君太轻狂

    逆天灵修:女君太轻狂

    二十一世纪的魂魄回归,灵魂的完美契合,废材郡主齐舒以逆天之才掀起瀚海风云。踩渣男斗白莲,携美男一路飙升,问鼎神族王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二门论品

    十二门论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家庭养花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家庭养花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花”与“卉”两个字自古以来各有其含义,花通常是指植物所开的花,在植物学上指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在园艺学上指供人观赏的植物。卉是草的总称。
  •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案发现场:找出谁是凶手的162个推理破案谜题

    本书所收集的162个探案故事,时间上囊括古今,地域上横跨中外,内容上精彩绝伦。充满悬疑的探案推理故事,能让全世界所有侦探迷和推理爱好者疯狂,它不仅能给你带来紧张和快乐的感觉,还是一个向自己挑战的智力过程。
  • 甜宠顽妻:淮少不高冷

    甜宠顽妻:淮少不高冷

    “砰”的一声脆响,在这安静的教室显得特别突兀。陆潭影咬牙切齿的低声道:“帝!言!淮!”帝言淮无辜的摊手,表示自己是不是故意的。陆潭影觉得肯定是她上辈子造了太多的孽,所以老天派帝言淮来对她造孽。帝言淮却在想此生他定会宠她、爱她、包容她、呵护她,与她一同成长
  • 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es of Scotland

    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es of Scot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