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5700000003

第3章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2)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自证预言都是自动发生的。在居里夫人的家庭中,有两位女性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这绝不是偶然。是她们比一般的女性在这一方面更有天赋吗?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父母、老师在数理化方面给予男孩和女孩一样的期望,我们在学校中看到的情况,恐怕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4.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被训练得很友善

人类作为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常常会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我们的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周围的人都很友善,乐于助人。不过,我们周围的人并不总是能够表现出友善和乐于助人。

来到北京动物园游览的人中,很多人还会想起2002年在这里的黑熊身上发生的一幕。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瓶子中的硫酸泼向了动物园里的5只黑熊。一夜之间,这个21岁的大学生变成了京城中的名人,人们纷纷将焦点聚集在他和他的家人以及他的母校身上,无数愤怒的人质疑:这样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这么没有人性?

在硫酸泼熊事件过去五年后,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这场灾难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救人英雄,他们中间既有被称做“最爱学生的老师”——为了营救学生而献出生命的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也有年仅9岁,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即使被压在废墟下,仍镇定地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的小英雄林浩。此外,还有抛下学生第一个跑出教室,事后还义正词严的老师“范跑跑”……在同一场灾难中,人们的身上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行为,有的在危难中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有的则将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认为“自私正是人类的本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不同?我们再将时光倒退回5年以前,曾经的天之骄子刘海洋真的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吗?

生活中,我们总会时不时地帮助别人,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心理学家将任何以有利于他人为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称做“亲社会行为”。也就是说,生活中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很友善的人,通常会具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我们总是有一种心理倾向:习惯于对那些受到更高文化教育的人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当大家得知将硫酸泼向黑熊的人居然是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后,产生的愤怒就可想而知了。不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更多地具备亲社会行为吗?

人们怎样才能变得更友善?

进化心理学家相信,人们的亲社会行为取决于3个因素:亲属选择、互利规范、学习和遵从社会规范。亲属选择指的是出于人类的本能,我们在生死关头总是更愿意帮助那些和我们有血亲关系的人;互利规范则是指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需要去帮助别人,因为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在你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不过,这两个因素似乎都无法很好地解释刘海洋面对黑熊时的冷漠,以及地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无私行为。人们究竟怎样才能变得更友善?也许1996年发生在美国一家动物园里的故事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1996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动物园中,一个3岁的男孩不慎掉入了猴山中。当时,这座猴山中有7只大猩猩。看到掉落的男孩,一只名叫宾迪的大猩猩将孩子紧紧地抱在了怀中,并把孩子放到动物园管理员可以够着孩子的地方,孩子最终获救了。关于这只“友善”的大猩猩这么做的原因,各个流派的心理学家各持己见。事实上,这只大猩猩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曾经被自己的妈妈遗弃,管理员养育了它。宾迪从管理员身上学到了养育的技能,而且它还因为照顾玩具娃娃受到过管理员的奖励。事实上,亲社会行为对所有的动物物种都是共同的,在这只名叫宾迪的大猩猩身上,亲社会行为甚至跨越了物种的界限。

虽然导致人们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学习和遵从社会规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我们的友善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那些幼年的时候有过养育和照顾宠物经历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一个友善的人。在硫酸泼熊事件后,《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对刘海洋的成长经历做了一个剖析,显而易见的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变得更友善、具备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从来都不是刘海洋学习的重点。尽管很多人对刘海洋的行为冠以了“冷酷”、“缺乏人性”等严厉的字眼,但是那些了解他成长经历的人却愿意相信,他的这一看上去难以令人理解的行为的确是出于“测试熊的嗅觉”这一单纯的科学实验目的。换一种教育的方式,他对待黑熊的态度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5.侵犯行为:我们生来就是富有攻击性的动物吗

提到了亲社会行为,我们就不得不再说到侵犯行为。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人来说,看到“亲社会行为”这几个字或许还难以理解,但是谈到侵犯行为,人人都不会陌生。侵犯行为,指的是任何试图伤害或者危害他人的行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它之所以受到重视,和我们所经历过的很多历史事件有关。

我们是生来就具有侵犯性的动物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的确是这样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我们身体内部的某些生物因素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攻击行为。这听上去有点让人沮丧,但却是一个事实。比如我们大脑中有一块区域叫做杏仁核,当这个区域被刺激之后,即使是温顺的人也会瞬间变得暴戾;相反,当这个区域的神经活动被抑制后,性情暴戾的人也会变得温和。除此之外,我们身上还有两个相反的化学成分,可以对攻击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5-羟色胺和睾丸素就是一对功能相反的化学物质,5-羟色胺会抑制攻击行为,而睾丸素则会增加攻击行为。正是因为后者的存在,男性才会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不过,人类的侵犯性完全是由人类体内这些神秘的生物物质决定的吗?答案是不完全是。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猴子是和我们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类动物之一。同样,在猴子的世界中,雄性的猴子也更富有攻击性。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经常能在猴群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只雄性的猴子在受到其他猴子的挑衅时,如果它面前的对手比自己弱小,它通常会毫不犹豫地扑向挑衅它的猴子,双方少不了有一场厮打。但是,如果它面对的是明显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猴子,即便它受到了挑衅,它也多半不会发起攻击,在很多时候,逃跑是它最终的选择。同样的情况在我们人类身上似乎也是适用的,如果在冲突中遭遇强敌,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也是我们公认的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样看来,除了生物因素之外,影响我们攻击行为的还有其他的神秘因素。

男性一定比女性更富有侵犯性吗?

假如对一百个人询问这个问题,恐怕有98%的人会说:没错,男性就是比女性更富有攻击性。即便是在幼儿园里,我们也会看到,玩耍中的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多地作出推、搡、撞、打等肢体冲撞的行为,但是这并不完全说明,男性的攻击行为一定多于女性。实际上,在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男性的确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但是,当人们被激怒时,女性和男性一样富有攻击性。有趣的是,我们之所以会认为女性的攻击性行为比男性少,是因为女性很少用“显性攻击”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盛怒之下冲上去就拳脚相加的人通常是男性,而女性惯用的攻击方式是“隐性攻击”,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有些女性会说闲话、背后诽谤、散布对对方名誉或者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谣言。可以肯定的是,睾丸素对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异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文化的塑造也在中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阿伦逊、威尔逊和阿克特合著的《社会心理学》中提供了这样一个资料:在特定的文化内,男性的攻击性虽然一致高于女性,但是也有数据表明,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女性就比来自瑞典和韩国的男性攻击性更强。这种差异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文化影响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什么情况下我们更容易有攻击行为?

促使我们发生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如果你迎面遇上了一个走路摇摇摆摆的醉汉,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他远一些。因为即便他平时是个温和的人,此刻在酒精的作用下,也很有可能变得比平时更具攻击性。还有,处在病痛中的人也会比平时更加易怒,但很少人知道,温度也会对一个人的攻击性产生影响。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对于美国人来说,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美国国内一直被抗议越战、抗议种族不公的游行和暴乱所笼罩。美国的心理学家后来对1967—1971年美国79个城市发生的骚乱进行分析,发现暴乱更容易发生在热天。在38℃—41℃内,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暴力倾向会增加。所以,如果你在夏天的某个上下班高峰期不幸坐上了一辆没有空调的出租车,你会很容易地发现,在遇到拥堵情况时,你旁边的司机会比车中有空调的司机更容易狂按喇叭。这个时候你要小心,无论是你还是司机,都变得比平时更具攻击性。

除了生物和自然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攻击行为。这就是挫折感。心理学家玛丽·哈里斯在1974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她让助手有预谋地在几个排队买票的队伍中插队,这些地方包括繁忙的超市、拥挤的餐馆或者人头攒动的电影院售票处,结果发现,当助手们插到队伍中的第二位时,身边的人更具有攻击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离成功的目标很近时遭遇了挫折,就更容易催生攻击行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最先发生黑人暴乱的地区,恰恰是美国黑人处境最好的洛杉矶和底特律,而不是美国最贫穷的黑人聚集区。对我们来说,与从未得到过相比,我们最受不了的打击是,眼看就要得到的东西却在瞬间失去。

6.人际吸引:更受欢迎的秘密

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愿望。一个与他人关系紧张或者存在某种关系障碍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很多的麻烦。打开电视,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节目,比如那些讨论情感话题、教授美容技巧、调节家庭矛盾的栏目,其实很多节目内容都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相关。这一点,在东方文化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与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不同,很多东方文化在人际交往方面都非常强调集体的色彩。比如很多初次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当看到中国城市里壮观的晨练队伍时,都感到不可思议。在中国,一个被大家认为是有吸引力的人,势必要有一大群朋友,而拥有多而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有魅力的重要标志。

不过,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人际吸引呢?

其实,促成人际吸引的一个最简单的因素就是“接近吸引率”。试想一下,你身边的伴侣和最亲密的朋友中有多少是你曾经的同学、邻居或者同事?又有多少曾经亲密的朋友或者爱人,因为时空距离的增大而变得关系淡漠?“接近吸引率”之所以能起作用,原因是我们有一种天性,即越熟悉的东西,我们就越难排斥它。

比如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当初建造它时遭到了法国人几乎一致的反对。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铁塔建成后,“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300米高空中的国家”,但是这种说法也无法阻止《泰晤士报》上刊登出由300人签名的反对书,这300人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持反对意见的不乏名人,包括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一些名人也以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对埃菲尔铁塔的反感。加尼埃向法国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次路过铁塔都选择绕道,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后来,因为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反对之声才渐渐平息。不过,时至今日,到巴黎旅游的人听到的多半是巴黎人对埃菲尔铁塔的赞美之词。当铁塔在巴黎人眼中变得越来越熟悉后,人们也开始对它有了好感。

埃菲尔铁塔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经历同样也在人际吸引方面适用。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你,那么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和他接触的机会。当你们彼此间变得越来越熟悉时,产生好感的可能也会越来越大。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本身毛病很多,让对方极其讨厌的人,随着你出现次数的增多,对方恐怕只会越来越讨厌你。

除了“接近吸引率”之外,还有一些明显的因素会影响人际吸引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外表漂亮的人总是会更多地受到他人的关注。通常,一个具有美丽外表的人,不论男女,都会在和他人第一次接触时占据优势,富有吸引力的外形会让别人对他/她印象深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表的影响力就不一定会一直有这么大的作用。英国小说家乔治·艾略特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乔治·艾略特(本名玛丽·安·伊万斯)在写作方面与狄更斯和萨克雷齐名,但是她的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另一位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这样评价她:“她非常难看,简直难看极了。低低的额头,无神的双眼,大而下垂的鼻子,满口龅牙的大嘴,下巴和下颧骨非常奇怪……但是现在,这丑陋之中却隐藏着巨大的魅力,在短短几分钟内,它们悄悄潜入并迷倒了我们的灵魂,以至于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她。”乔治·艾略特难道具有魔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扭转外表给自己带来的劣势?她可能真的有魔力,我们常说的一句成语可以揭示她的魔力所在。

同类推荐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哈佛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

    哈佛男孩心理成长枕边书

    本书从男孩的品格、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勇敢精神、气度、抗挫能力、自控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健康的性格

    健康的性格

    由于工商业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充斥,人类面临无数的心理危机,如焦虑、紧张、不安、自卑感、自我迷失等。我们要如何体验健康、美好、和谐的人生?本书通过弗洛伊德、荣格、艾力克森、阿德勒、罗杰斯、马斯洛、弗洛姆、斯金纳等数十位杰出人格心理学家的观念与经验探讨生活的艺术,为读者提供多种美好的生活与理想的人格模式。
热门推荐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名如来藏论)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名如来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君的女人

    暴君的女人

    他,只是不会爱人,所以才会攻下城池,屠杀所有人,只为得到她,才会在强暴她之后,还妄想她爱上他。而她,成为他父亲的祭品,他的女人,只为了-—杀了他,替亲人报仇。他说:夏一,你可以将匕首捅入本王的心脏,却不能阻止本王爱上你。她说:慕容俊,这辈子,耗尽所有心血,我——只为杀了你这个暴君!历史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爱恨纠缠的男女。哪里,才是他们的归宿———
  •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年年有阿余

    年年有阿余

    “甜甜我想你了。”“是年年。”“甜甜你好甜。”“是年年!”年年有阿余,就足够了。大家好,这里林不喜。喜欢请收藏,谢谢支持。2017/08/03开坑2017/08/26完结
  • 绝色倾城之凉爱

    绝色倾城之凉爱

    她一生曾遇见过许多男子。良人却隔山隔水隔云端。隔了红尘年岁遥遥不见。那些绝世出尘男子,曾领她赏过盛世美景,许诺过岁月从容。可是良景荒,岁月长,白首一愿终虚妄。她爱过的人,一人坐拥了天下失了她,一人换得了荣华弃了她。爱过她的人,一人拳拳心意她从不入眼,一人她自始至终虚与欺骗。要蓦然回首才有灯火阑珊。他倾尽一生守候,却半生不得她回眸。于是她有了流不尽的泪,道不尽的悔,感慨不尽的物是人非……
  • 平蜀记

    平蜀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亡国了,她死里逃生,变成了只能颠沛流离的亡国公主。她为复国愿意倾尽一切,那名美若天仙的男人说,嫁给我,我能实现你一个愿望。跟随这个男人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原来,她才是那个能够平复三界大乱的真命天女——(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On Islam

    On Isl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amed theologian Abraham Kuyper toure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and encountered Islam for the first wkkk.net travelogue, part cultural critique, On Islam presents a European imperialist seeing firsthand the damage colonialism had caused and the value of a religion he had never truly understood. Here, Kuyper's doctrine of common grace shines as he displays a nuanced and respec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lim world. Though an ardent Calvinist, Kuyper still knew that God's grace is expressed to unbelievers. Kuyper saw Islam as a culture and religion with much to offer the West, but also as a threat to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Here he expresses a balanced view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slam that demands attention from the majority world today as well. Essays by prominent scholars bookend the volume, showing the relevance of these teachings in our time.
  • 仙路了了

    仙路了了

    本土修仙文,无金手指重生,升仙路中尸骨埋,看女主如何一步步问鼎仙路之旅。她,原本以为进入了宗门就可以好好地求证大道,却不料最终被敬仰的宗门毁了仙途。她,原本以为长生之路如此漫长,有他相伴是她之幸,却不料,于他而言,仙途与她本不能共存。五绝阵内,灵力为引,血肉为祭,阵破禁制起,中央大陆天地将变。她拖着残破的身躯逃出生天,哪怕前路再艰难,她也要谱写出属于她的长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