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1300000002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医学教育

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忙于打仗,国家的医学教育衰落,由于战乱,民间医生与民间医学教育发展起来,医学教育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师徒传承的方式,并根据当时国家的局势出现了对医生的不同任用标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医学教育与人才选拔在继承过去朝代的前提下,逐渐恢复由于战乱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又慢慢地进行发展,出现了后世中医学研究与教育的经典,如《黄帝内经》《脉经》《神农本草经》等,并将医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科目,打开了政府医学教育的大门。

隋唐时期,医学教育已有专门的负责机构,即太医署。至唐代时国家的上上下下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如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制、浮动学制,根据需要进行分段考试和补考制度,既非常严谨,又可以充分表现出对人才选拔的相对灵活性,能较好地把握医学教育的特点。科举考试制度日趋完善,虽然预示着教育也将要走向“死板”,但仍充分体现出唐代对医学教育的重视。设置翰林院医官,对五代后唐时以翰林医官掌教医书,对宋代翰林医官院的设置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唐代的基础上,两宋时代的医学教育与考试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将医学教育同古代的大学教育——“太学”相并列,将“太学”的学习与考试制度引入医学教育中,并为其在翰林院中专门设置了翰林医官院,具体管理医学教育的相关事宜,如铸造针灸铜人。在医学教育中也重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旨在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各方面的技能,能为国家和社会所用,这些都表明了宋代对医学教育与考试的重视。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唐宋时代已经达到了非常规范与完善的程度。元代对于医学教育的重视达到了顶峰,医学官员的职位级别是历代中最高的,地方医学教育更为普及,并且首次将医学教育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中。明清医学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局部的发展和变化,如医学分科进一步具体和详细,医官的考试考核制度进一步严格,对医生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等。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时局的变化,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医也传入中国,对传统医学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冲击。

春秋战国之前,是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形成的一个雏形期。这一时期,不论是“三皇”时代,尧舜禹时代,还是夏、商和西周,虽然医学教育还只是星星点点未成体系,但还是为日后医学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富有神话色彩的“三皇”时代

这个时期在人们的脑海里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时代,没有很明确的历史考证。“三皇”也不是指封建社会的那种皇帝,他们都是传说中氏族部落的首领,分别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对于他们的记载,形象上是半人半神,每个人又都是通才、全才,这其中自然就包括所谓的医学能力。

1.九针伏羲

伏羲,大约生活于今山东的泰山地区。《帝王世纪》记载:“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焉。”《路史·后纪》记载:“伏羲氏尝草制砭,以制民疾,而人滋信……”这些记载的内容讲的就是伏羲制九针,而有了后来的针灸,虽然和我们后世谈到的针灸还有区别,但可以说是应用针灸的鼻祖。《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山海经·东山经》中也都对伏羲砭石针灸的来源、疗效和应用作出了总结和肯定。

2.百草神农

神农,就是我们所说的炎帝,或称之为烈山氏,为今湖北省随县人。神农生活的年代,人们还是以天然的植物和狩猎来的动物为食,对于事物的有毒与否还不清楚,经常发生食物中毒或者消化不良,都是在一次中毒之后才会有所识别,可以说是最早对于食物是否有毒的鉴别时期。同时,由于吃了另一种食物或植物而使毒性缓解,这就又成了对于解药积累的一个时期。由于《淮南子·修务训》的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使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因此,后世的人们就把这种鉴别有毒、无毒和解药的功劳都归功于神农,就连《世本》《史纪纲鉴》《通鉴外记》等也都记载神农最早发现药物致病和治病双重功效的过程。这既是一种史实不详的表现,也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神的膜拜。

3.医理黄帝

黄帝,姓公孙,今山东曲阜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就是说他聪明无比,这其中又蕴含了神秘色彩。对黄帝的记载很多,称其发明创造也很多,说明在黄帝的时代,医学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个理论性的层次,《黄帝内经》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是依托“黄帝”之名,但是也足以看出当时的医学理论已开始萌芽。

4.芸芸众医

除了以上三者,在神农、黄帝时代还有很多其他医生。如: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岐伯、雷公——黄帝时臣;桐君——“药王”;俞跗——“外科先师”。此外,还有伯高、少俞、鬼臾区和马师皇等。上述医家都是当时与医学相关的杰出人士。

对于以上人物的记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史实,对他们的描述也都带有神话色彩,但这些人物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医学人才模式的发展趋向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从此时起,中医学就与四时、五行、水火等自然现象相联系;并且对于中医人才的要求也是“全才”“通才”,这种要求一直延续到后世的医学考试选拔制度中。

(二)近乎完美的尧舜禹时代

这是一个被后人称颂为完美的理想化时代,这个时代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后世未曾再达到的,甚至完美到后人认为当时的选拔制度是虚构的。

尧舜禹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非常民主,包括民主推举、试用考察、禅让等。禅让制是一种现今无法再达到的选才制度。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尧便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继位行政。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首领。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首领。经过治水考验,禹在舜死后便成为首领。禹继位后也先后用同样的方式选拔了皋陶、伯益作继承人。这种经过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方法,就是禅让制,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传统。可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以父传子的方式继承了王位,以后历代相沿。禅让制因此废止了。

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虽然很快就被废止了,但是他对后世医学人才的教育和选拔提供了借鉴。

(三)西周以前,巫文化笼罩下的医学

前面所论述的“三皇”时代和尧舜禹时代,这些氏族的首领或者其君臣,在医学方面都有“巫”的色彩。同样,在其后的夏、商、周时代,医仍是由巫所兼任的,这是这一时期的医学特点。

1.巫和巫医的产生

在人类社会刚刚形成的时候,人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虽然在不断地增长,但对当时很多自然现象还不能充分理解。万物的生死、人的生死轮回等,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和无法解释的谜团,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就产生了可以为之祭祀和祈祷的一类人——巫。巫并不是我们普遍意识中的那种只会做法和使用巫术的“神棍”,而是那些通晓天文、宗教、占卜、祈祷、望气、占梦等技能的专职人员,当然也是通晓医术的“巫者”。

巫产生之后就有了巫医的出现。医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于人类疾病的认识不是从内科开始的,而是外科。那时的人类需要靠打猎和劳作为生,不免遭受皮肤上的外伤,这种疾病是可以被人很好理解的,但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引起的疾病,当时的巫医还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因此只能认为其是冒犯神灵或者鬼魂附体之类,以此来解释疾病的发生。

对于巫医的产生,文献中不乏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记载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大荒西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在考古上,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在河北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所葬之人,头边有卜骨,脚边有针砭,这就说明了其巫和医的双重身份。

2.巫医之术

巫医主要通过祝由、禁咒、气功等为人们治病。相传效果神奇,苗父和俞跗便是其中的代表。在《黄帝内经·素问》中,黄帝与岐伯也对巫术进行了探讨。岐伯认为,巫术主要是通过心理暗示和气功达到治疗的效果的。

巫医的产生,既是一种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当时人们心理的一种反应,把不可以理解的东西作为鬼神来理解,人类发展到今天仍是如此。巫医对于后世医学的发展同样作出了贡献,要求医者通晓各方面的知识,明确自然环境与人体疾病有关,也是从那时起给中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四)形式多样的学校教育

在西周之前,是没有专门的医学教育的,医学教育多融入在众多的教育中,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为西周医学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萌芽状态,称为“成均”或“虞庠”。“成均”的本义是在氏族部落区,人为地整理出一个宽阔平坦的广场,寓意为可以上课的地方。“虞庠”指的是米库,因为远古时代都是老人掌管米库,并附带教育小孩子,也蕴含了学校的含义。其实这两者还不是专门意义上的学校,但是开启了后世学校教育的大门。

1.夏、商时期的学校教育

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从夏代开始的,形式上主要有“庠”“序”“学”,这些都是学校的形式。而当时主要的内容是“射”,即军事教育以及敬老养老的教育。夏代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而这一文明时代的开端又主要表现在这种奴隶制的学校教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商朝的学校教育除了上述三种形式之外,“瞽宗”是另外一种新形式,其原意是祭拜乐祖的神庙,主要教授的内容是音乐。除此之外,甲骨文中表明,商代已进行读、写、算的教学,也出现了专门的教师职业,这说明商代的学校教育已比较完备。

2.西周的学校教育

西周的学校教育已初具规模,中央和地方都建有学校,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制度。

(1)中央官学

西周的中央官学又称为“国学”,同时将其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的层次分级很系统,有根据地方级别不同而分的“校室”(相当于私塾)“乡学”(相当于乡之小学)“庠”(相当于乡之大学)。大学的分类也很明确,只有两类,一类是诸侯之子的大学,名为“泮宫”;天子的大学,名为“辟雍”。据文献记载,天子之大学又根据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分为东学之“东序”,西学之“瞽宗”,南学之“成均”,北学之“上庠”,加上中央国学之“辟雍”,统称为“五学”。

(2)地方官学

西周的地方官学又称为“乡学”,虽然称为地方官学,但是还只是设立在一级的行政区内,与天子所住之处相距不远,相距较远的地方并不全都设有学校,即使有也只是教化民众所用。

3.初期学校教育的特点

不论是夏、商还是西周的学校教育,不论是安排在地方还是中央,不论是“成均”“序”“庠”“学”,还是“泮宫”,受教育的对象都是贵族或是诸侯之子,平民百姓得到教育的机会很少,这为后来医学教育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五)初见成形的西周医学教育

巫医这个身份不是在西周开始之时就消失的,而是一直持续到西周的中后期,其在医学的发展中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程,巫的作用范围越来越窄,医的身份越来越明确,渐渐地,医学也有了自己比较完备的制度。

1.医学分科

医学不仅从巫中分离出来,也产生了自己的分科。

(1)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分科

这一分科说明中医从一开始就注重预防保健,为后世医学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奠定了基础。

(2)临床医学内部分科

《周礼·天宫》中将临床医学内部再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食医指营养医生;疾医指内科医生;疡医指外科医生;兽医与当代含义相同。

(3)临床门类下再细化分科

在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基础上,又继续细分出不同科种从事具体不同事务的人。可以看出,医学教育的细分程度也很高。

2.医生分等

周代医师中,根据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不同需要,又配有不同人数、具有不同技术等级的上士、中士、下士医生。同时根据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在宫廷中发挥作用的不同以及具有能力的高低,受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

3.管理制度

周代时将医生设在“天官”系列,只接受天官之首——冢宰的直接管理。具体的事宜还有具体的安排,说明对医生的管理还是很明确、严格的。

周代的医学教育和医生制度,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开端,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是确实为后世医学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供后世所参考。

同类推荐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中国医疗何处去

    中国医疗何处去

    新医改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医生们高喊“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提高医生待遇”,为什么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药价,为什么不能制止穿梭在医院中的医药代表们,“以药养医”养肥了谁,真、假专家身后的庞大利益群体还想做什么?
  •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本书共分八个部分,详尽介绍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肾脏系统、心脏、神经系统、外科、妇产科以及儿科等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如何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等内容。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法圆机活,出神入化。其一方中药物或增或减,只在一味两味,而方义主治则别于天壤。尤其用一方治多病,或治一病选数方,更是该书运用方剂之显著特点。如八味肾气丸一方,既治虚劳腰痛,又治痰饮之“短气有微饮”;既治消渴,又治妇人转胞不得溺,此一方之治多病也。再如,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痰饮病痛“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此一病之用数方也。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热门推荐
  • 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调皮的孩子是块宝

    亨利·福特在晚年回忆录中写道:“小时候,由于调皮,没少让父母担忧,可是,他们从来不给我压力。我今天的成就与他们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有出自愤怒、残忍或怀有恶意的、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调皮行为,家长都应当大度一些、宽容一些。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调皮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如果每一位家长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并辅之以科学的指导,那么你那调皮的孩子没准就是下一个亨利·福特!
  • 逃婚妈咪很惹火

    逃婚妈咪很惹火

    四年前,他被人下药,强行掳掠了她,又在第二天消失无踪。四年后,她带着孩子跟男友一起从美国留学归来,上班第一天,就发现,总裁,竟然是他!她本是他无数艳遇中的一段,比昙花还要快速,早已经被抛到脑后。可是为何,他看她的目光越来越炙烈,越来越不可捉摸?…………………………她去男朋友家见父母,第一眼看见的人竟然是他。“你好,我是他弟弟。我叫霍建东。”他一字一句,目光阴冷。…………………………婚礼上,她身披婚纱,宾客尽欢,新郎弯腰正要亲吻她的脸,她明媚的笑脸却僵住……他一身鲜血出现在礼堂里,大步的向她走来,好似从地狱里浴血而来的修罗,伸出手,目光里有蛊惑,声音好像带着让人眩晕的迷药:“过来,跟我走……”他的声音渐冷:“否则,我就不能保守你我之间的秘密。”……………………………………有种爱情,深入骨髓。他戒不掉她的味道,一碰,就已经再也无法离开。这世上,总有一个人,能牵动你的呼吸,让你愿意灰飞烟灭………………本文男主深情女主万能,纸醉金迷钱当白纸扔,不食人间烟火!极致虐,慎入。
  • 逆天绝世狂妃

    逆天绝世狂妃

    【原书名《逆天腹黑狂女:绝世狂妃》】身为一个叱咤风云的绝色杀手,一朝穿越,她成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任人欺凌?白痴草包?翩然醒转,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靥如花,她比谁都狠毒无情。倾城流世,云淡风轻,她只护她所在乎的。强者为尊,她誓与天齐,搅乱一池风云。生杀予夺,翻云覆雨,且看她手段如何。他,绝世强者,邪魅狂肆,腹黑一枚,却独独对她爱护有加,疼宠入骨。风云涌动,且看两人如何联手,倾覆天下,逆转乾坤!
  • The Memoirs of Marguerite de Valois

    The Memoirs of Marguerite de Valo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赣水童谣:60年代我的49个瞬间

    本文主要内容为:赣风拂面、小镇余韵、童谣已远、远去的桃林、在世界还很小的时候等内容。
  • 无上大帝

    无上大帝

    似乎黑暗永恒不灭,光明一点绽放无尽。当王者陨落,掀开动荡的初潮,一柄天剑自天外飞来,刺穿不死神明的胸膛,斩断真龙与凰的希望。地狱火流淌,沉浮成海,乱世之中,人可成仙?唯有横剑断沧桑。这一日,星海大陆中,北部神州一座漆黑的水牢内,少年睁开眼睛,破开桎梏,迈入红尘大世,自此留下一个个不灭传说……
  • 毕格大陆

    毕格大陆

    古老典籍的序章:当月神的光芒照耀大地,整个大陆将达到一统。数百万年过去了,毕戈大陆的战争从未间断过,然而,整个大陆却从未达到过大一统,如今的毕戈大陆,盘踞着殷龙帝国、兰斯帝国,卡特帝国三大帝国,朔望宫、地辟门、千幻宗、霜雪岛、焚香谷五大门派……
  • 归来之专揍纨绔

    归来之专揍纨绔

    纨绔放言,不允许有他这么牛气的人存在。然后,好像就没有然后了……
  • 慕木于飞

    慕木于飞

    为你百般隐忍,千般算计,只是为得一人心。亦正亦邪,神秘背景,到底为何而来。“别说女子,即使男子有汝般心机者本王也闻所未闻,你千方百计嫁给我到底为了什么?”“为了你的心。你若怀疑我企图染指玄天帝国权势,我不做什么王妃,你也抛下你这个劳什子王爷,无论你去哪,我都跟你走。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