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400000001

第1章 总序

我的一个学生,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

有一天,他从家里的一个旧箱子里翻出来几张老照片。照片拍的是同一个人,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女,服饰打扮在今天看来也显得大胆而前卫。他连忙拉过父亲询问,父亲说:“这是你的祖母。”

这让我的学生大吃一惊。看父亲和母亲,平时是那么谨慎、朴素、节俭,只要走出家门几步就立即融入灰暗的人流中再也无法找到。居然,他们的前辈是那样一副模样!

我的学生愣了片刻便相信了,因为照片上美女的眉眼神色,与父亲非常相似。于是,一场艰难的问答开始了。凡是父亲最含糊其辞的地方,恰恰是我学生最大的兴趣点。

这使我的学生产生一种有关自己生命来历的好奇,不久,他就带着那几张照片来到了老家的小镇。

认识祖母的老人还有一些,奇怪的是,本来以为最知情的老太太们都说不出太多的东西,而那些老大爷却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扑朔迷离地说出一些零碎的细节。

几天下来,我的学生锁定了三位老大爷,重点探问。结果,他越来越迷惑:自己的祖父有可能在这三人中间,也有可能不是。他离开小镇时有点慌张,甚至不敢看任何一个路边的老年男人。他还犹豫,要不要把这几天的经历告诉父亲。

我看着这个学生只说了一句话:“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丽的基因。”

我们生活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家里,甚至已经成了家长,却未必知道这个家的来历。

小家庭是这样,大家庭也是这样。

我自己年轻时也曾经突然发现了小家庭的来历,然后产生巨大的疑问,进而去探询大家庭的秘密。

那时我二十岁,家庭突然被一场政治灾难席卷,我天天帮父亲抄写他的“坦白材料”。掌权的极左派根据一个人含糊其辞的“揭发”,断言我父亲有政治历史问题,却又不知道要他坦白什么,每天问的问题完全不着边际,因此这个材料永远也写不完。

我在抄写中充分了解了自家的历史,包括各种细节,经常边抄边为长辈们紧张、悲哀、高兴、羞愧。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世间子女是不可能知道长辈那么多事情的。

我怕父亲的回忆不准,又不断地向祖母、母亲、舅舅核实,他们的叙述使相关的资讯又增加了很多倍。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个辛劳、怯懦、善良的佛教徒家庭,从屋檐到墙脚,找不到一丝一毫有可能损及他人的印痕。

这一明白,反而造成了我更大的不明白:这样一个家庭为什么遭此祸孽?原来以为是那几个掌权者居心不良,但他们很快下台了,单位的负责人换了几任,为什么祸孽还在延续?更奇怪的是,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荒唐的冤案,已经造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的无法生存,为什么都不肯稍稍帮助一下?这种帮助,当时对他们来说毫无风险。

我在冷漠表情的包围中,懂得了鲁迅当年解剖“国民性”的理由。而且我已经知道,“国民性”也就是一个国家民众的集体潜意识,是一种深层文化。

我被这种深层文化刺痛了。但是,当时社会上又恰恰是在猛烈批判传统文化,我又一次陷入了困惑:这是一种劣质文化在批判一种过时的优质文化,还是两者都是劣质文化?

不管哪一种答案,都让我非常悲观:既然中华文化是如此不明不白,那么,做一个中国人也就要一直不明不白下去了。

因此我觉得还是少沾文化的边,一心只想终身从事体力劳动。我在农场时的劳动劲头,很多老同事直到今天说起来还印象深刻。

后来,掌权的极左派上层因内讧而受挫,一场由政府中“开明派”领导人发起的文化抢救行动,把我也“抢救”了。我泥迹斑斑地被裹卷到了恢复教学、编写教材、编撰词典的繁忙中,并开始知道文化是什么。再后来,当极左派又把这场文化抢救运动称之为“右倾翻案风”要进行反击的时候,我就潜藏到浙江的一座山上,开始了对中华经典的系统研读。由此一发不可收,直到后来独自去寻觅祖先留在书本之外的文化身影,再去探访与祖先同龄的异国老者们的远方故宅,走得很远很远。

终于,我触摸到了中华大家庭的很多秘密,远比想象的精彩。

这当然不能由自己独享,我决定把自己阅读和旅行的感受写成文章,告诉同胞,因为他们都为中华文化承担过悲欢荣辱。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很难,因为世界上华人读者的数量太大、支脉太多。为此我不得不暂时远离早就形成的学术癖好,用最感性的“宏伟叙事”来与广大读者对话,建构一种双向交流的大文学。

我的这个试验,受到了海内外华人读者的欢迎。

受欢迎的热烈程度让我惊讶,我询问白先勇先生是怎么回事。他说,你碰到了中华文化的基因,那是一种文化DNA,融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大家读你的书,也就是读自己。

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

我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我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但是,我与妻子不得不苦笑着交换了一下眼色,因为推出来的大多也是盗版本。其中还有不少,是盗版者为我编的各种“文集”。

因此,我觉得不应该再麻烦这些盗版者了,决心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出版物。更何况,重访文化遗迹时所产生的新感觉需要补充,很多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需要加入,不少自己现在已经不满意的文章需要删削。

为此,我花费不少时间等待以前出版的那些书的合约到期,然后不再续签,让全国各地正版书市场上我的专柜“空架”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以前的文章进行大幅度的改写,又增补了不少关及中华文化基本经络的文章。

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面貌崭新的“文化苦旅全书”。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是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是有关自己的路程。

眼下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我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悟。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我锻铸了它,它也锻铸了我。书里边的文章,除了一篇之外,都没有在以前出版的书里出现过。

从此,我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

二〇〇八年初春

同类推荐
  •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是编者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寓言海洋中,精心撷取的几朵美丽的浪花,希望对年轻人能产生智慧的启迪。《给年轻人的寓言》在编写过程中,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作简单的汇总工作,而是尽量以一个年轻人的身份和视角对寓言进行了解读。对内涵相当丰富的寓言进行解读,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希望各位青年读者能在阅读的同时充分动用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在欣赏寓言的同时,充分领略生活的真谛。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热门推荐
  • 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本书系以作者长期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有关蔬菜病虫害方面的彩色照片和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各种蔬菜常见重大病虫的田间症状及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重点介绍了病虫治理技术,使读者能够参照生动形象的病理图谱,对病虫害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病虫防治的技术水平,避免错、乱、盲目用药,生产优质蔬菜。
  • 重生之掳获男神日常

    重生之掳获男神日常

    重生都是门技术活,不把仇家狠搅一番的都属瞎扯淡,李棉就打算扯淡一把,只想让家人过上姓福的小康生活,顺带做个高雅有气质的人。不过,那个阳光下弹琴的装逼少年,你丫能别长那么好看吗?这么小就这气质你爹妈知道吗?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李棉的虏获男神计划就此开始。
  • 弃妃钩魂三千夫

    弃妃钩魂三千夫

    前世她被迫杀夫跳楼,幸的阎王垂爱,性格大变为之后得重生一次。什么?一重生又是被人欺负?正宫王妃竟然还抵不过一群小妾?做王妃的位子还没有坐热就被人陷害给废了?好吧,刚来异世总不适应,吃亏也就吃亏了,可她可没有那么好欺负!做了弃妃她同样可以风生水起,那个妖孽王爷不要?正好,她也懒得理呢,就凭她的容貌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
  • 52栋(连载3)

    52栋(连载3)

    天未亮,母亲就起床了。尽管她蹑手蹑脚,尽管她压低声音,但我还是被惊醒了,其实,我不是被惊醒的,我压根就没有睡着,或者说没有睡深。我整整一夜都没有睡踏实。夜间陪母亲说话,一直到夜深。迷迷糊糊入睡后,又不停地做梦,梦见自己骑马远行,母亲舍不得我,拉住我不让走,我的马似乎通人性,明明是从52栋出发的,明明往前走了,明明走远了,但最后的目的地居然还是52栋。就这样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之间,母亲起床了,而我,刚好骑着马又一次来到了52栋。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是“独立文丛”之一。《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作者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杯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茅盾经典

    茅盾经典

    茅盾的散文从个人的感受与经验出发,但并不仅止于书写自我,而是通过“风景”的发现,将主观情感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在描摹世相、记叙人情的同时,反映时代,超越时代。其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挣扎折射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篇幅虽短,但内涵深广,艺术特色鲜明。
  •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是丹麦国宝级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她曾获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后来该小说被搬上银幕,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好莱坞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等人主演,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跟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感情的故事,该片在1986年荣获第43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 龙图腾

    龙图腾

    《龙图腾》主要讲述了:宇宙邪恶之神蚩尤征长眠之后即将苏醒,人类面临空前浩劫。在龙族国的帮助下,盘古族的智者少典组成一支探险队,前去找寻传说中的神龙,并希望借此彻底打败蚩尤。探险队首先到达与蚩尤邪恶帝国相邻的古老森林,不料遭到埋伏在那里的蚩尤怪兽的追杀。几经周折之后,探险队穿越扼守夏尔第一时空与第二时空的时空之孔,来到盘古族祖先迁徙中留下来的族人建立的大禹国。大禹王告知少典,神龙隐匿在黄金大陆尽头,要想到达那里,必须首先经过敌对的共工族的势力范围。探险队借助盘古技法化装混入共工族押运罪犯的官船,并在桃源国小矮人的帮助下到达黄金大陆尽头。
  • 花都特种杀手

    花都特种杀手

    一个不羁的兵王,一个无情的杀手,一段醉心的情缘。
  • 柏岩感旧诗话

    柏岩感旧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