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某一处街角,思念一个人,亦或一些事的感觉特别寂寞,这寂寞让人牵挂。
感谢相遇,只需记得
顾晓蕊
在一次公益活动现场,我见到了他。他穿着老式的蓝色夹克衫坐在台上,显得略微有些清瘦,明亮的目光中却透着坚定。同主持人一问一答的访谈中,他讲起这些年来捐资助学的故事。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高中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接下来的几年,他边打工边自学,热爱文学的他,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的他,成了县电视台的一名编外记者。
采访中,他接触到考上大学却无力支付学费的寒门学子,想起自己曾备受失学痛苦的煎熬,他毅然捐出积攒多年的稿费。随后的十余年里,他省吃俭用,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帮他们实现大学梦。
聊到这里,主持人问,这些学生后来有没有给你打电话,或来家里看望过你?
他轻轻地摇头,说,只有一位学生给我打过电话,那是春节前的一个晚上,他打电话来拜年。不过,最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提出,下学期的费用有些紧张。
这样的回答显然出乎主持人的意料,她接着问道,资助贫困学生,你有没有后悔过?他沉吟了片刻,说,有遗憾,但是不后悔。我做了想做的事,心里觉得安然。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主持人转换话题,继续进行采访。
然而,刚才的一段对话,让我陷入深思。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为什么缺失了“感恩”这一课?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吝于感谢,那他们走上社会后,如何能对别人施以爱心。
我的心像被针尖刺了一下似的,隐隐地有些疼,这让我想起资助过的一位女孩儿。
由当地妇联发起的“春蕾”助学活动上,我从一摞简历表中注意到她——年仅13岁的她,父母双亡,跟随多病的奶奶生活。照片上的她看上去眉清目秀,眼里却含着一汪忧郁,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
那双渴望的眼睛触动了我,因此,我决定与她结为帮扶对子。我按表格上的地址给她去了一封信,告诉她好好念书,不用担心学费问题。一周后,我收到了她的回信。字写得不太规整,但看得出她用了心,密密匝匝好几页。
她在信里写道,得知能继续念书时,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她说会好好读书,还讲了学校发生的趣事。从那以后,感谢你用生命的苦难,成就我的善行。
我们信来信往,聊着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心情。
半年后的一天,我趁着出差的机会,抽空去看望她。她和奶奶住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简陋。我坐在院里,跟她聊了一会儿后,正要离去。她忽然有些羞涩地说,阿姨,您稍等一下。
她跑回屋,拿出一样东西塞给我,说,我给您做的菊花枕,本来想寄给您,最近功课忙耽搁了。今天您来了,正好当面交给您。我在信里提到过,有时工作压力太大,睡眠质量不好。没想到她记在了心里,利用周末到附近的山上采摘野菊花,给我做了明目安神的菊枕。
闻着那淡淡的清香,我心里涌起一波一波的感动。
第二年的春天,我调动工作、装修新房、搬家,时间被挤得满满的。等我腾出空儿来,给她去了一封信,结果信被退了回来,我们就此断了联系。
一晃六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博客,意外地看到她的留言。原来,她一直想与我取得联系,后来想起我喜欢写作,在百度上搜索,竟然找到了我的博客。我们加了QQ好友,她跟我讲起这几年的经历。
为了筹钱给奶奶看病,她读完初三就外出做零活,可没等到做手术,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料理完奶奶的后事,她回到城里继续打工,闲暇时自学文化课,考取了函授大专文凭。
在她的QQ空间里,我看到一组照片,戴着小红帽的她,正在街头做义工。她的笑容那么灿烂,仿佛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只是为了让她更坚强。我留意到她的QQ签名——感谢相遇,只需记得。看到这句话我感到很欣慰,让爱生爱,这是对给予者最好的报答。
感谢你用生命的苦难,成就我的善行,而你,也需记得这一切。唯有施者有恩情,受者有尊严,爱的链条才能环环相扣。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你可否会轻叩心灵:谁曾给过你温暖的记忆,你又把这份爱传递给了谁?
两盒火柴的温暖
顾晓蕊
她曾怀揣几多憧憬,在心中许下宏愿——像蚂蚁一样工作,更要像蝴蝶一样生活。然而,现实总比理想沉重,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
那天,她因一些琐事,跟同事发生了争吵,羞愤、悲伤、迷茫……心情坏到了极点。她扭身冲进暮色里,搭车前往城西母亲家。
见她回来,母亲脸上闪过一丝惊喜,随后从厨房端出做好的饭菜。望着闷声吃饭的她,母亲劝道:“别急,慢点吃。只要你身体好好的,妈妈心里就高兴。说起来,还得感谢那位老中医。”母亲念叨多次的一件往事,如老电影般在她的眼前回放。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洒在床单上,一朵挨着一朵,开成灿灿的一片。牡丹图案的棉被下,两岁多的她睡得正香。母亲做好早饭后,撩起门帘进屋,给她穿好衣服,让她站在床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昨天还满地乱跑的她,两条腿绵软无力,竟然无法站立。
母亲慌了神,抱起她就往村卫生所跑。医生敲敲她的腿,挠挠她的脚心,没有任何反映,就赶紧对母亲说:“孩子患的是脊髓灰质炎,这里治不好,快带孩子到县医院,找一位姓刘的老中医,他专门治这种病。”听了这话,母亲急得直抹眼泪。
县医院离村里几十里路,母亲将她揽进怀里,急匆匆往县医院赶去。母亲带着她来到县城,找到县医院的刘中医,经过进一步诊断,他对焦急的母亲说:“孩子的病发现得早,可以进行针灸治疗,隔一天来一次,20天左右即可痊愈。”
得知医疗费为20元时,母亲犯了愁,说:“我只有12块钱,孩子的病你先治着,其余的我再想办法,你看行不?”老中医和气地说:“行啊,下次让孩子她爸带着来,这么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母亲说:“她爸在部队。”老中医听了说:“看你也挺难的,剩下的钱就免了吧。”
“这怎么行,这怎么行……”母亲不安地说:“要不,我送你两盒火柴,你抽烟用得着。”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火柴两分钱一盒,但因为是限量供应,很难买得到。老中医正给孩子做针灸,随口应道:“记得按约定时间,带孩子来做治疗。”
母亲坚持带她去做针灸,半个月后,她的腿完全康复,又能蹦蹦跳跳了,母亲悬着的心落了地。母亲将家里的布票、糖票跟左邻右舍换成火柴票,跑了好几家供销点,终于买到了两盒火柴。
母亲把火柴揣在兜里,带着她又一次来到县城。没见到老中医,屋内有位年轻人,是老中医的儿子,他说父亲上山采中药了。母亲要把火柴留下,年轻人坚决不肯收,说:“我父亲有气管炎,已戒烟多年。火柴是稀缺品,你带回家用吧。”母亲怔住了,眼泪流了下来。
“幸亏治疗及时,你的腿没落下后遗症。孩子,你遇到了好人,要懂得感恩啊。”母亲的话如一缕轻柔的风,吹散了她心中的乌云。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事事锱铢必较,就显得浅薄可笑。此后,她用善良和感恩的心对人对事,渐渐走出心情的低谷,生活变得宁静而安然。
她觉得还应当去做些什么,于是,在一次助学活动中,认识了家境贫寒的范小荷。小荷的腿行走不便,从没走出过山村,她瘦小的身影,看上去是那么孤单。她不断地给小荷写信,用文字去贴近另一颗心。她只想让小荷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在关心着她,祝福着她。
小荷生日那天,她特意带着蛋糕和礼物,坐车前往乡村。小荷打开礼物时,眼睛猛地亮了一下——那是她亲手织的粉红围巾。小荷戴上围巾,给了她一个结实的拥抱,轻声说:“阿姨,您放心吧,我会活得漂漂亮亮的。”看到小荷灿烂的笑脸,她的心里满是欢喜。
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曾经有一位老人,用很小的善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的生活充满阳光。如今,她终于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回报他的爱。想到这里,一团团的火苗在她的心底跳跃着,跳跃着。因为她知道那两盒火柴的温暖,于她,是一辈子的感念。
那缕吹过脸颊的玉兰花香
李良旭
1
17岁的许圆圆,出落得格外水灵了。高挑的个子,匀称的身材,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活力。
圆圆是语文课代表。同学们都说,她的语文成绩在班上是最棒的!那个头发花白的语文老师常夸奖道,许圆圆将来考个重点大学中文系没问题。
没想到,高二了,语文老师换了一个新老师,许圆圆不禁有种失落。这个看上去像那个邻家大男孩的语文老师,瘦瘦、高高的,还戴着副眼镜。
那天,他一上来,站在讲台前,自我介绍道:“我叫李大奇,今年从大学毕业才两个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祝大家高考取得好成绩。”
这个叫李大奇的小老师刚自我介绍完,圆圆立刻就“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想起她曾看过一本小说,里面有个“小瘪三”也叫这名字。
李大奇循声望去,见是一个十分秀气的女孩子笑出来的,脸立刻就“刷——”地红了。
看到他的窘相,圆圆扭过头,向她的好朋友莎莎做了个鬼脸,吐了吐舌头。李大奇很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开始给大家讲课。
阳光从窗口斜斜地照射到讲台上,照在他身上,斑斑驳驳的。圆圆看见,他镜片里的阳光很晃人眼。她用手绢揉揉眼睛,抬头看看,还是很晃人眼。
下课了,李大奇忽然像想起了什么,转身对同学们说道,“放学后,请语文课代表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说完,夹起教案匆匆走出了教室。
圆圆一听,头就“嗡——”的一声大了。心想,不好了,他知道我刚才发笑他的讲话,一定要给我脸色的。
2
圆圆背着书包,在好友莎莎的陪同下,一直在老师办公室前徘徊。
几次从办公室门前闪过,她都看到了李大奇的背影。那背影仿佛有一道光亮,刺痛了她双眼,她用手用力地揉了揉眼睛。
莎莎就势用力推了她一下,她一个踉跄,就这样进了办公室。
李大奇听到响声,回头一看,一直飞到天边去。
见是一个女学生怯怯的样子。只听见女生从嗓子里发出一种甜甜、柔柔的声音,说道,“李老师好!我是高二(2)班的语文课代表,名叫许圆圆。”
他一听,立刻站起了身,说道,“噢,你就是许圆圆啊!我听说了,你诗歌写得很好,我已经欣赏了不少呢!”
圆圆一听,心里仿佛比吃了蜜还甜。没想到,这个李大奇的人对她今天的无礼并不在意,记得的只是我的诗歌。嗯,看来第一印象已经过关了。
李大奇从桌子上拿过一本花名册,对圆圆说:“请你来,耽误你一点时间,帮我把班上的同学情况简单地介绍一下。”
噢,是这事啊,圆圆心里这才稍稍平静了一些。圆圆坐在他的旁边,用手指着同学的名单,开始一个一个地介绍。
偶一抬头,她发现他的这张脸,是这么年轻,白净的脸颊上,刚刚刮过的胡须,唇边泛着铁青色。显得很英俊、刚毅。
总算将同学全部介绍完了,圆圆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站起了身,想赶紧离开这里,她感到呼吸越来越急促。
突然,李大奇喊住了她,说道,“我发现这个班有许多文学爱好者,我想在这个班成立个文学社,把这个班的文学气氛搞得更浓一些,你就来当这个社长,怎么样?”
“嗯,那我试试吧!”
圆圆一惊,有点忐忑地应承了下来。
“那好,另外,这是我写的两本书,送给你做个纪念。”
3
她将许大奇的书里面好的句子,认真地誊写在笔记本上。自己也不知为什么?
他那张棱角分明的面孔,还有那泛着铁青色的唇,不时地从脑海里跳将出来。朦朦胧胧地。
文学社组织起来了,还办了一个小报,专门发表文学社学员的习作。不过,圆圆心里很清楚,她虽然是社长,但是这里面都亏了李大奇的鼎力相助,才使这张小报办得红红火火。
那天,她正请李大奇审阅新一期报纸的清样,对方突然接到一个手机短信。他看到这条短信,脸上立刻露出一种温柔的神色来。
李大奇发完短信,笑道:“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就要来这里看我了。”
“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呀?”圆圆低着头,假装漫不经心地样子问道。
“是女同学。”李大奇轻轻地说了句。
“嘭——”仿佛有阳光落地的声音,圆圆感到眼前一阵眩晕。
4
文学社举办的写作课上,李大奇把那个女孩子也请来了。李大奇介绍道:“这是我曾经的大学同学林志志,现在是我女朋友,她现在在报社当记者,今天请她来,是想给大家讲讲新闻和通讯的写作方法。”
圆圆看到这个女孩子,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一种酸酸的味道,眼睛里甚至有一种妒意的光芒。
随着林志志的讲述,渐渐地,圆圆的目光不再有妒意,而是变得柔和起来。她从心里涌出一缕敬佩的神情,心想,她讲得可真好,果然是一个才女,简单的几句话就给大家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她又想,将来自己也一定会像她那样,成为一个才女,不仅人要长得漂亮,而且也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来。然后,有一天,也有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子,请她过来给他的学生讲课。那校园里,开满了玉兰花,冰清玉洁。那玉兰花,像一只只飞舞的花蝴蝶,溢满了花香。
走出教室,一缕风吹来,从她的脸颊上轻轻拂过,有一丝淡淡的玉兰花香,沁入心扉,在她心底像水一样地荡漾开来,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向前跑去。
莎莎在后面跟着,一边跑一边喊道,“等等我,你跑这么快干吗?”
只听到圆圆头也不回地喊道:“我要飞、飞得高高的、飞得远远的,一直飞到天边去……”
那年的雏菊,悄悄绽放
查烟里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钟情。
女孩儿从小到大的钟情,便是雏菊,纯白淡雅的小雏菊。那一天,星明月朗,月光柔柔的洒了满地,流泻了一地的光辉。
高三的晚自习,已经延长到了第四节,每晚回家都快到半夜。
市一中的高考传奇,其实就是这般铸就,无止境地上课,无限制地自习,还有无尽的题海战术,却也是因为如此练出了几个高考状元,还有各种竞赛的大奖得主,声名大噪。
女孩儿的班级是在一个独立的小庭院,是学校专门为了培养优等生和三个年级的实验班精英班专门建立的庭院,环境清幽,最适合学习。最让女孩儿欣喜的是,角落的花圃里竟然栽种了许多的雏菊,已经是三月份,春回大地,而那些雏菊,正依次地开放。
女孩儿总是会在课间的时候来这里,悄悄的,一个人,默默地怀念,那些逝去的曾经。
那一片雏菊,她知道,那是专门属于她自己的独一无二。
那个男孩儿,很讨厌学校,他来,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人,一个他从高一便暗恋上的女孩儿,只是他们,永远都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他在拼竞赛的实验班,而女孩儿在拼成绩的实验班。
那天,他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却在路过那一片花圃见到了月光下女孩儿的背影,轻轻地耸动。
那个背影,他再熟悉不过了。
终于,他不想再继续沉默。
“哎!你为什么躲在这里哭?”
女孩儿没有回答,也没有回身,只是默默地停了下来,止住了哭泣。
“女孩子就是脆弱,老爱哭哭啼啼的,你该不会是因为这次摸底考试在哭吧?”他其实想说的不是这个,然而,眼底闪过一丝懊悔,抓了抓自己的短发。
又是这般,言不由衷。
“……”
女孩儿没有说话,只是这一次回身,抬头看了一眼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