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4300000005

第5章 乱世生存与道德底线——孙膑与庞涓的兄弟局(1)

我们经常会从史书里面读到这样的情节:本来关系十分融洽的两个人,因为在职位、晋级、封赏等方面成为竞争对手,就开始互相倾轧、互相打击,似乎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非要斗个你死我活。其实,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如此变化的,只是那一点点世俗的利益而已,和信仰、理想、观念这样的根本问题无关。

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现实利益永远是能够引起最大争端的,这比信仰冲突带来的争斗频率要高得多。事实上,现实利益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获取办法和追求欲望。正如《圣经》上所说的,对金钱的欲望是万恶之源——罪恶并不在金钱本身,而在于人类无法填平的贪欲。

对现实利益的争夺,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角逐,这种角逐就是一种博弈,一种对公共资源的争夺和瓜分。如果各方的利益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大家共同分享同一种公共资源,那么争端的范围和强度就会受到控制,也不会有恶性的后果;但是,当无法保证各方的利益能够同时并存的时候,各种法令和条例就无法约束恶性竞争的发生,甚至道德、感情这种约束力量也会失去作用,生存和争夺成了唯一的目的。

一旦恶性竞争出现,受到最严峻考验的,不是参与各方的智力和能力,而是人性。当人性与道德的底线被抛开,那么这场竞争就会变成赤裸裸的野蛮的厮杀,而不是文明的较量。

不堪一击的兄弟情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注定,往往最没有人性的恶性竞争都发生在应该最有人性的人之间。师徒、兄弟、父子、朋友……这种本应和睦相处的社会关系,当遭遇到不可相容的利益冲突时,往往展现出来的不是人性中闪光的道德戒律,而是自私与贪婪的原始欲望。

战国时期,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私怨和互相倾轧,就引发了两个大国之间旷日持久的争斗,这场政治上的龙虎斗,就是孙膑和庞涓师兄弟二人之间的争夺战。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他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可以算得上将门之后。而庞涓的祖上并不显赫,也许是普通的百姓或者一般的官员。战国时代虽然百家争鸣,但是真正能够受到重用的往往只有两家:兵家和纵横家。纵横家大都靠优秀的口才和广泛的人际关系穿梭于各国君主之间,为国际政治交易穿针引线;而兵家则是学习战争的理论和计策,为各国的军队提供军事统帅和作战参谋。

当时兵家有很多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鬼谷子就是其中的一个。而孙膑与庞涓之间的纠葛,就从鬼谷子这里开始。

孙膑和庞涓都曾经拜鬼谷子为师,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在古代,跟随一个师父学艺的人,都有同窗之谊,相互之间应该互相提携,互相友爱,因为他们作为一个学派的门人,将来到各国发展,需要互相照顾,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派壮大起来。

但是,孙膑和庞涓的学生时代却并不那么和谐。孙膑聪慧机敏,而且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在兵家学派,是家学渊源十分深厚的,所以他非常讨鬼谷子的喜欢。相比之下,庞涓则沉着稳重,颇有大将风度。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但是悟性也很高。二人在学习的时候,孙膑因为鬼谷子的偏爱,往往能让师父交给他一些庞涓所学不到的兵法精要,他因此常常说,如果他们两个共事,庞涓就只能做一个领兵冲杀的将军,却做不了三军的主帅。当时,庞涓虽然对这种说法心中不满,却没有表露出来。

在求学时代,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有所偏斜,是难免的情况,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止是学问的传授,还有感情的交流与沟通,一个老师会偏爱哪个学生,是老师自己的取向,但是这样做造成的结果,则是老师无法估计的。

孙膑在鬼谷子眼中比庞涓可爱,因而得到鬼谷子的赏识,这本身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在当时出现了两个不正常的变化:第一个,孙膑年少轻狂,把老师对他的喜爱当成一种用来炫耀的资本,并且用来打击庞涓的信心;第二个,在当时,战国时代的各国虽然都愿意接纳英才,但是各国所能提供给他们的这种权力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同窗之间因为这种权力资源产生纠纷,那么学生时代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就将作为双方仇恨的一个部分,让他们变得更加不理智。

而孙膑和庞涓之间,学生时代的不同待遇自然会成为日后纷争的一个导火索。虽然孙膑未必真的从鬼谷子那里学到什么更高深的兵法和战术,但是他借此来打击庞涓、嘲笑庞涓,给庞涓的心理造成一种压力,让庞涓形成了一种“孙膑的谋略胜过自己”的心理阴影。也许孙膑只是一种少年人的恶作剧心理,也许孙膑是真的顽劣骄傲,但不管他的初衷如何,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为日后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庞涓跟随鬼谷子学习了战争的理论和兵法的精要,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完全都掌握了,鬼谷子告诉庞涓可以下山寻求发展了。学成师满的庞涓怀着胸中所学,下山谋求功名。经过一番游历,庞涓终于在魏国站稳了脚跟。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他把平生所学都投入到军队的训练和征战之中。庞涓治军有方,打仗则战无不胜,让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大上升,使魏国在战国时代成为第一个具有吞并天下气势的国家。当时的各国诸侯都十分害怕魏国的军队,而且听到庞涓的名字,都闻风丧胆,庞涓下山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当时的名将。

当时,孙膑在做什么呢?孙膑在庞涓下山的时候,仍然留在鬼谷子身边,没有毕业。在战国时代,是没有什么继续进修的制度的,孙膑也不可能是跟着鬼谷子读军事的硕士或者博士,也许鬼谷子真的是把孙膑单独留下传授更加精妙的兵法战术,也许只是因为他喜欢孙膑,想让孙膑多陪伴他一段时间。无论如何,事实的情况是,庞涓下山的时候孙膑还留在鬼谷子身边,旁人都不知道孙膑是在学习,还是陪伴老师生活。但是,孙膑一再向庞涓强调,他是鬼谷子最心爱的学生,鬼谷子会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传授给他,而庞涓则无缘享受这种待遇。这样的暗示,就算是捏造出来的,重复一百次,也会让人将信将疑,更何况还有一个事实摆在面前——鬼谷子单独留下了孙膑,却把庞涓打发下山了!

战国时代,各国一面进行着国力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另外一方面则进行着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霸权,这是各国统治者的共识。所以各国都极力笼络人才,想让人才为己所用。这种时代背景,让庞涓的心理阴影更加严重了,因为如果孙膑比他强,而且成了统兵的将帅,那么会有两种不好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孙膑被其他国家聘请,作为他们的大将,和自己在战场上对垒,那样自己自然不是孙膑的对手,会被他打败,甚至丢掉性命;另一种情况是,孙膑被魏国国君看中,请他来做魏国的将军,那样的话,庞涓的地位就可能不保了,因为孙膑一直都自称比庞涓的水平要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庞涓只能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被孙膑淘汰,另一种选择就是主动把孙膑除掉。他和孙膑不能共存,因为可供他们发展的空间是有限的,在同一个时代,到达军事事业顶峰的大将只能有一个,不是庞涓,就是孙膑——当然,这都是庞涓的看法,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不如孙膑,一旦孙膑出山,自己就会受到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庞涓如何选择,全靠他个人的观念。如果他是一个顾及同窗情谊的人,那么他就只能静静等待命运的来临,无论孙膑会成为他的敌人,还是他的竞争对手,他都应该与之展开合理的竞争,而不能使用阴谋诡计来暗算孙膑;如果他是一个为了个人的事业不择手段的人,那么他就一定要在孙膑对他构成重大威胁之前处理掉孙膑,这样才能确保他的安全和顺利发展。

从接下来的情况来看,庞涓确实是权衡了好久,想要寻找一个既能保证自己事业发展,又不至于丧尽天良的办法。但是,他实际上别无选择,在把孙膑当成假想敌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注定要放弃同窗情谊。

不彻底的谋害

当一个人做出抉择,自己必须在道德和利益之间选择一个的时候,无论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就他的行为本身而言,不应该拖拖拉拉,更不能犹豫不决。一旦有所顾忌,那么行动就会受到影响,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庞涓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很复杂。一方面他想要建功立业,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军事家;另外一方面,他又想做一个在道德上没有污点的人,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换取地位和名誉。

然而,他既不够光明磊落,又不够心狠手辣,他没有坚持以实力来取胜,也没有把狠毒心肠坚持到底。他想要除掉对他有威胁的人,又觉得自己的能力足以在战国时代称雄。

从庞涓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属于心理学上所说的胆汁质的人,聪明而暴躁,自控能力差,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他没有控制住自己对孙膑的忌妒,也没有控制住自己对孙膑残存的一点同窗情谊,这使他既陷自己于不义,又陷自己于不智。

庞涓一生中最大的不义表现,就是害了孙膑。

庞涓受到学生时代的记忆影响,觉得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的兵法比不上孙膑,恐怕孙膑下山之后危及他的地位,加上孙膑当年对他的嘲弄,使他想要先下手除掉孙膑。实际上,一切问题都来自学生时代的不公正待遇,如果当时鬼谷子实行公开教学,没有特别辅导,实行固定学制,就像现代教育一样,那么学得好与不好就只能靠学生本身的资质来决定,不会让学生之间互相猜疑。但是,当时没有这样的教育制度,所以庞涓的猜想才有孳生的温床。另外,孙膑对庞涓的打击和歧视,也是造成庞涓对孙膑仇恨和恐惧的重要原因。如果他能够和庞涓和平相处,互相交流,那么庞涓就会知道孙膑的能力如何,而且觉得孙膑不会欺负自己,那么日后的反应就不会如此强烈,也不会采取极端手段。

但是,无论是鬼谷子的教育方法,还是孙膑对庞涓的态度,甚至当时各国对人才的征求和使用政策,都让庞涓不得不紧张,不得不为自己着想——如果孙膑真的比他强,他的未来将会如何?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只有两个,要么放弃人性残害同门,要么严守道德静观其变。

庞涓经过思考,选择了残害同门的办法。他先是秘密地派人把孙膑找来,而且十分客气,摆出了礼贤下士的姿态。庞涓名义上是为魏国求贤,请孙膑相助。孙膑不明就里,相信了庞涓的话,而且也想建功立业,就应邀到来。

前面我们说过了,战国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内部的谋士和将领往往为了争夺一个名号和地位就要互相攻击,甚至诬陷自己的对手。那么,为什么孙膑在接受庞涓的邀请时,都没有一点戒备,甚至连一点点警觉都没有呢?

从现象上看来,孙膑这次出山,就像一个被恶意招聘欺骗的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一样,以为自己有过人的才能,而且有熟人代为引见,肯定能够受到重用——很多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就是这样,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知识、有熟人,肯定能够一帆风顺,结果往往就被设计好的招聘圈套迷惑,难以脱身。

孙膑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他认为自己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但是,他只是继承了孙武的血统,不一定真的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他还以为自己是鬼谷子最心爱的学生,所学的知识足以安邦治国、平定天下——但是这也是无法证明的。事实上,孙膑在战国时代,也不是战功最卓著的军事家,即使在他事业的最鼎盛时期,也无法和李牧、白起等名将相比;他更认为庞涓一直都不如自己,现在庞涓都成了名将,自己成名更是不在话下,而且庞涓肯定需要自己的帮助,或者是想要主动让贤。怀着这些幼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孙膑答应了庞涓的请求,出山了。

孙膑就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庞涓要秘密邀请他出山?为什么没有带着魏国君主的邀请文书?要知道,在当时,国君们都是很重视对人才的礼节的,如果真的想要请孙膑这位“身怀绝技”的军事人才出山,怎么可能没有魏国国君的文书呢?这些疑点孙膑考虑都没有考虑,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天生丽质难自弃”,应该成就大事业。正是这种盲目心理,让他一下子就陷入了庞涓安排好的陷阱。

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庞涓并没有安排他展示自己的才华,相反,被他一贯恫吓和取笑的同学庞涓,因为害怕孙膑真的有什么过人的机智和丰富的才学,怕孙膑用他的机智和才学赢得魏王的青睐,而使他的地位超过自己。怀着这种恐惧和嫉恨,庞涓想要采取措施除掉孙膑。

庞涓此时又出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不智表现,就是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他既然想要陷害孙膑,就要想到自己以后将为这一行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但是他没有。他只是为了泄愤,急于阻止孙膑成名,但是并没有做出周密的安排,就实行了自己的计划。

也许,见到孙膑站在自己面前,庞涓被当年的仇怨冲昏了头脑,所以没有做好部署,但无论如何,历史的结果已经不能更改,一个急躁的庞涓成为历史永远的定格。庞涓必将付出极大的牺牲,作为惩一时之快的交换。

庞涓的目的比较明确,就是想让孙膑不能出人头地,不能威胁他的地位。于是,庞涓私自给孙膑定罪,胡乱捏造了一个罪名,就砍掉了孙膑的两只脚(有一种说法是剔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在古代,脸上刺字是对别人极大的侮辱,因为刺字将无法消退,伴随受害者终身。庞涓这样对付孙膑,就是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庞涓以为自己这样做算是手下留情,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虽然没有杀掉孙膑,但是羞辱了孙膑,而且给孙膑肉体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伤,严重打击了孙膑的心理。孙膑直到受刑的时候才知道,庞涓请自己到魏国,并不是想让自己成名,而是想要让自己永世不得出头。

庞涓没有打算从肉体上消灭孙膑,他觉得让孙膑身体残废,脸上刺字,就可以永远剥夺孙膑的政治参与权。但是,他没有想过,自己对孙膑进行的残害与侮辱,会对孙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孙膑是否会就此进行报复。

金庸先生有一本著名的小说《笑傲江湖》,小说里面,魔教中人为了争夺教主的宝座,尔虞我诈。暂时的胜利者东方不败对原教主任我行进行突然袭击,并且囚禁了任我行。但是,东方不败并没有杀掉任我行,因为东方不败比较念旧,他记得任我行当年对他的栽培和爱护,所以留下了任我行的性命。结果,经过十几年的关押,任我行怀着满腔仇恨,逃离了地牢,开始向东方不败复仇,最终杀掉了东方不败。

同类推荐
  •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从女人幸福一生最为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入手,比如:女人找什么样的老公才能确保自己一生的幸福;女人在婚姻中应该怎么经营自己的幸福;女人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女人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与自己的真心朋友相处;女人该如何打扮自己;女人该怎么培养自己的女人味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女人获得幸福生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中国人的炼金术

    中国人的炼金术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赚钱智慧,只有读懂它,你才能掌握事业成功的有力武器。不管中国人赚钱的手段如何千变万化,但是其赚钱的本质从来不曾有任何的改变。你只要用心体会、正确运用,就一定能窥见“炼”金的秘密,掘取人生的宝藏!本书从传统文化角度剖析中国人的赚钱智慧,以及中国富商巨贾都心照不宣的赚钱潜规则。深度透析从古到今中国人的赚钱文化,告诉你从身无分文到腰缠万贯的赚钱手腕。
  • 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

    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

    《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通过近百篇的情景写真,真实而准确地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碰到的近乎无法拒绝、无法面对的大小事件予以再现,通过有效的点评和实用的拒绝窍门,让你在面临类似问题或正身处此类场景时,如沐春风,身心轻松,快乐而自信,依靠智慧的头脑向对方说“不”,且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为你打开破解问题的思路,帮助自己演变出更多面对无法拒绝的难题时所需要的有效方法和全新的社交方式。《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由智语编著。
  • 胡适人生智慧书

    胡适人生智慧书

    胡适先生说:“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纵然人生飘忽如梦境,也要把生命每一个过程细细描绘。有梦的人生才是精形的人生,有追求的人才是参透了生命真意的人。
  •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共分为12辑,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人生、亲情、幸福、勇气、心态、勇气、信念、梦想、爱情等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用一篇篇立意新颖,滋润心灵,温暖励志、感人肺腑的故事。让读者(特别是处于迷茫青春期的年轻人)从这些的故事中感受到丰富的人生经验,不可多得的人生体悟、处事智慧。从故事中,获得人生的顿悟,让你的内心更为强大,让你的意志更加坚强,让人生前行的信念更加坚强。
热门推荐
  • 石屋清洪禅师语录

    石屋清洪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罗汉传》,书中将中国高僧、信徒(如慧可、梁武帝、宝志等)混入西来诸罗汉之中,反映了达摩来东土自传佛教的特点。书题二十四尊罗汉,实为二十三罗汉。
  •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李语桐最恨的不是风启航,而是处处都在捉弄她的命运。五岁的李语桐失去了记忆,改名换姓,有了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在很久之前有一个人已经将她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可悲的是,那个人并不知道现在的她就是之前的她,而她也并不知道那个让自己嫉妒如狂的人,其实就是她自己。
  • 末世女皇之终极进化

    末世女皇之终极进化

    【女强,男强,空间异能】叶子卿,在前世被害惨死后,幸得家族宝物滴血为契,得以重生,至此,末世女皇踏血而归,誓要此生无人敢惹、所向披靡。只是,这末世不再仅仅只是末世,除了丧尸和变异动物、植物,天灾也不断降临,人类只能长居地下世界,定下地下文明的规则。可是,当这颗水蓝星真的要毁灭你时,再强的异能,也无法抗衡,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地球以外的星球寻找适合常驻的星球。叶子卿在这一系列的变迁中得到情感的成长,收获了坚韧的友情和众多人类的支持,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只是,这个男人,他真的是来自地球吗?他应该是跟叶子卿一样,属于那片宇宙!末世中,除了虐渣渣,谈个恋爱什么的,也很滋润啊···
  • 荀子大讲堂

    荀子大讲堂

    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有。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本书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对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则是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人的一生更幸福,让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赚多少才够:财富与幸福的哲学

    赚多少才够:财富与幸福的哲学

    本书遍述了金钱、快乐对于人生的意义,及为什么快乐的人可以更好地投资,获得财富;但以追逐金钱为终极目的人,则充满了危险的气息,而且得不到快乐。另外,作者对于当前中国人关注的房地产、股票投资以及孩子教育的相关方面,提出自己独到而实用的见解。
  • 须摩提长者经

    须摩提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金雷霆

    紫金雷霆

    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一个异世大陆,一个让他颠覆三观的世界,接触到他以前不敢想象的事物。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一切重新来过,看他如何叱咤风云!
  • 妃冠天下:皇上别来无恙

    妃冠天下:皇上别来无恙

    她,十二岁的纤弱女子,有倾国倾城之貌,经天纬地之才,由掖庭卑微宫女的身份进入后宫。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藏着重振家族的宏天大志。宫斗权谋,步步为营,时时惊心。多少次化险为夷,多少次力挽狂澜,她创造了两代为后的奇迹,更深受两代君王的宠爱。血雨腥风中,她与绝美无铸的男主又会发生了怎样的爱恨情仇?风霜雪雨中,她有和多少英俊非凡的男配发生了什么动人心魄的故事?当雪洗前仇,大败劲敌,登上高位之后,她饱经风霜心又能为幸福所填满吗?
  • 海洋:海洋的深潜计划

    海洋:海洋的深潜计划

    我们看到海洋表面平平坦坦,那么海底是不是平的呢?其实海底并不是那么平坦的。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测海洋到底有多深,花费了不少心思。在1920年以前,人们用绳子系上重锤探测海洋的深度。这种古老的方法用来探测浅海还可以,探测深海就不实用了。后来人们学会利用回声探测才对海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