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7400000025

第25章 常态

谈到常态,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和拥有的。有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听起来或许很庸俗了,但是却很坦白地说出了道理。每次当我离开沈阳前往北京上学时,在与父亲告别说再见的那一刻,父亲嘱咐我的并不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去取得一个怎样的成绩,而是三番五次地嘱咐我:“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在我看来,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嘱咐即将要出远门的孩子。每个人每天面对的生活和面对事物的态度影响着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对生活保持一个消极的态度,就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不同,从而影响着他看问题的角度,影响到他的未来。同时,一个人每一天展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同样会影响和感染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主张每一个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应该保持一种常态。这不仅使自己拥有一个很健康的心态和身体,同样影响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所谓的常态无疑就是要保持一个很平常,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始终坚信上天造物是公平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长处有短处的,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天赋,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爱好,也正是有着这样不同天赋、性格、爱好的各类人群才组成了一个这样美好而又和谐的社会。我从不相信谁会比谁差,我相信:“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人与人之间是没法相比的。世上没有哪一个人比哪一个人强,也同样没有哪一个人比哪一个人差,只不过是每个人擅长和追求的东西不同罢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他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包括取得的成绩。尽管他们并不擅长,甚至他们先天就很抵触不擅长的东西,但是他们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超越他人。“事在人为”最简单的四个字,他们绝对可以做到。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绝不在于一个人先天具备了多少能力,主要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只要你肯做,一切都为时不晚。

回想起自己小学的六年时光里,自己从未认真的学习,没有认真对待过任何一次考试。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在乎过,就在和同学们的嬉闹中成长起来的,我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费过很大的力气却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老师在我六年级毕业的评语上这样写道:“你的成绩都是在没有通过努力的情况下得来的。”我知道老师希望我通过努力做得更好。到了中学,就不是耍小聪明的时候了。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许别人天生比你有一些学习上的优势和技巧,比你会学。但也绝对是依靠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学的考试真正让我认识到每个人取得的成绩和辛勤付出是成正比的,你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在学习方面超越别人。相信你可以,你绝不比别人差。

保持一种常态,人与人之间是无法比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的人在艺术表演方面出色,有的人在运动方面出色,也有的人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方面出色。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只是生活本身的一方面,每个人活的只是不同生活方面的一部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不一样,他们的想法和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因此他们的人生目标与方向也不一样。

虽然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比较价值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取向,只不过不同而已。我们就要了解和知道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做得比你出色时,我们应当给予赞赏和端正学习的态度。尽管我们不擅长,我们也要给予肯定。也许我们个人心中的价值在他人的心中也是微不足道。他在某一方面的优秀恰巧是他自己的特长,那绝不说明他就比你强多少。反之,当你在某一方面做的比别人优秀时,仅仅只是在这一方面有一些优势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那并没有什么意义。同时,在别人的面前不要将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暴露得淋漓尽致。首先没有什么意义,每个人都有比其他人擅长的东西,每个人也都有不如其他人的地方,只不过这是自己擅长的罢了。其次,当你把自己擅长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又暗示着什么?别人又会怎么看。

我始终坚信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绝对不是骄傲或张扬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永远保持一颗带有常态的心。他们用心去尊重,称赞他们身边的人,鼓励他们前进,同时那一颗有着常态的心时刻地告诉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只要有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同样也能够做到,只不过取决于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去做,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体现在他对身边每一个人的尊重,对身边每一个人的鼓励,同时并不自负或自傲清高。当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不如别人时,他们会称赞别人并虚心向别人学习。当他们在某一方面比别人优秀时,他们会谦虚并且给别人留出一片广阔的学习天空。他们的行为,让人钦佩。

同类推荐
  • 跳出教育看教育

    跳出教育看教育

    可以说,一档财经对话节目《冬吴相对论》激发了作者的灵感。作者发现,这虽是一个经济节目,却涉及大量关于社会和文化的新信息,两位主持人新颖的见解吸引着作者“追”下去,从而产生了与教育相关的听后感、读后感。这是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维方式,适合教师、家长,以及中学以上学生阅读。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末世掌天劫

    末世掌天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伏羲八卦,文王周易,人自命万物之长,从此,脚踏大地,耳听八方,广宇之内,无所不至。然,万物凋零,阴阳失衡,天道无情,降下灭世大难,人若自救,唯有掌天劫!!!
  • 纽曼街往事

    纽曼街往事

    圣诞节前的一个早晨,刘祥知道了阿瑟的死讯。是蒙特利尔大公报的新闻,说在纽曼街中心公园发现了一具尸体,发现的人说,也许是昨天风雪太大,这个人走迷了路,也有人说这个人看起来像是流浪汉,因为他衣衫不整,随身有购物袋,购物袋里还有两瓶啤酒。他很瘦,身高五尺。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了他的医疗卡,他叫阿瑟·布鲁斯。刘祥那时正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面前摆着一杯刚冲好的咖啡,他盯着这则消息,惊呆了。往事就像漫天大雪纷纷飘落,刘祥望着窗外,陷入回忆。
  • 生者不死

    生者不死

    穿越是个好事,穿越到不会死的世界更是好事中的好事,但是当这个世界带个魂字,设计师姓宫崎,那就是坑爹中的坑爹了。穿越到这个世界,马上就死了1001次,接着系统的声音响起,其实这是无限流哦~龙背上的骑兵、尼尔、无限传说2、血源诅咒、反乌托邦公职……一个又一个坑死人不偿命的世界,这一切的真相是什么?抬头仰望,这是主神之间的最终交锋,人类的生存方式,文明的延续手段,到底谁会胜利?所有被设计出来的万物终会迎来毁灭,我们一直被囚禁在生与死的无限螺旋中,这是诅咒?还是惩罚,我们是否终有一天会将弓箭射向给了我们这个谜题的神?为了卑微的希望,不死者们集结到了一起。一切尽在《生者不死》~
  • 公子,奴家知错了

    公子,奴家知错了

    “怎么,你把我吃干抹净了就这么走了本公子还有何颜面?”他将她压在树干上,邪魅而又带着威胁地逼视着她,问道。所谓人情债肉来还,那肉债该怎么还,公子答曰:“继续肉还。”于是河边小树林,某地密室,甚至是某人的洞房花烛夜都会留下某两人叠罗汉的小身影。
  • 错搭良缘

    错搭良缘

    女子出嫁,在人生最幸福的这一天可以装扮的如斯美丽,一身艳红喜庆如同心中满溢的幸福。凤冠霞帔编造着这一生最美丽的梦幻,飞舞的张扬一生却也仅此一次而已。在我的这个美好的时刻,我却瞪圆了双眼,一脸的怒气龇牙咧嘴的。
  • 逍遥游

    逍遥游

    “有一天,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佛印禅师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回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就问道,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的年纪大概六十左右,盘坐在蒲团之上,声如洪钟,眉毛皆是白色,双手合十,一脸慈祥,一团和气。
  • 前生4

    前生4

    青年女作者王晓燕最新长篇小说《前生》,以其特有的视角与简练的文笔将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把都市里职业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淋漓尽致。评论家称,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晓燕所坚持的叙述方向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其作品叙事诡秘,没有随传统或流行叙事的方式而自成格调。
  • 丁玲的历史问题

    丁玲的历史问题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与当时的丈夫冯达一起软禁在南京,直到1936年9月离开南京。丁玲的“历史问题”,就是指丁玲这三年软禁期间的气节问题。丁玲的历史问题,从1940年到1984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六次审查,产生了六个结论。1940年,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一次审查1936年5月,丁玲从南京到北平寻找党组织,未果,又回到南京。1936年6月,上海当时的中共负责人冯雪峰派张天翼在南京联络丁玲,之后,丁玲来到上海。丁玲说:“两三天后冯雪峰来,他很简短地问了我几句南京情况。我没有向他交代我在南京的错误。”
  • 浅婚惊爱:总裁的演技派娇妻

    浅婚惊爱:总裁的演技派娇妻

    “余希叶,你可真让我恶心。”唐东霆,唐氏总裁,叱咤风云于商界,从没有人可以算计他,这次却栽在了个女人手里。余希叶知道招惹了这个男人,就等于是自找死路。余希叶,别演了。”余希叶从来没有想过,当自己付诸真心的时候,换来的是那个男人的鄙夷。....是啊,从一开始不就是一场戏?她千疮百孔离去,他才知道一切并不都是谎言!“余希叶!留在我身边!”
  • 钝刀

    钝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