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十八对翁仲最后一对文臣雕像身旁是龙凤门,龙凤门为三座火焰牌坊式柱门连接着四间琉璃照壁和延长的看面墙组成,三座火焰牌楼门两旁的六根石柱高过石门框顶处,横向穿插由内向外的镂空云板到柱顶端,莲花托上蹲着一对形似望天的石兽谓之蹲龙。三座石雕门框的顶部正中雕有圆形须弥座,座上为火焰宝珠,三座石门框之间为白石的须弥座,上面设有六根门柱前后的戗鼓石,还建有四座琉璃照壁,四偶嵌琉璃岔角花,墙面中心菱形琉璃花内饰有龙、凤、花、鸟玲珑别致光彩绚丽,照壁左右两侧还连接着一段稍低的青砖下肩,上面砌有黄瓦顶的红墙,整座建筑高低错落节奏鲜明,既是陵区一景又是一座屏障。
龙凤门原有红漆直棱木门,打开门扉南望神道,两排有雄伟序的石象生直抵影壁山,在景物的底线上升处可见金星山的顶端,反身从龙凤门北眺,开阔的视野里有神路弯转顺势高升,远处昌瑞山气势宏伟,在苍茫林海中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顶时隐时现,迷人的光芒宛如人间仙境。
龙凤门这种出头式的牌坊明代陵寝称作“棂星门”,古时也称灵星门,灵星门有古赋:“灵星古门,王者之制也,灵星垂象,王者之本也。欲知王者所法之制,当识灵星之象。”龙凤门就是取灵星门为天宫天门的含意,在明代棂星门基础上建造得更加完满更加气派。
在龙凤门西边设值房一座,布瓦卷棚顶的房屋后连小院。为兵部值班兵丁休息避风躲雨的地方,故称为守护班房。这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坐北朝南的值房,房前门两侧为直楞窗,值班兵丁看守的是神道和石象生的安全,所以门向南开。值班时二人沿神道昼夜巡逻。班房内各有一个后门可通后院。兵部在每座帝、后陵设章京十六员,甲兵七十六名,每月分八班,每班由两名章京代领九名甲兵执勤。他们的上级八旗总管和翼长不定时进行稽查。
孝陵的乐章--五音桥
穿过龙凤门神路就来了一个急转弯,一孔桥就建造在弯斜向东的神路上,在风水学上有曲主吉直主凶的说法,所以,在15326米的神路上做许多弯环之处。孝陵神路经过七孔桥、五孔桥、三孔桥几经弯转才到达孝陵的隆恩门。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可在帝后陵园中却不尽然如此。从陵区外通向孝陵的11米宽,5500米长的神路及分布全陵区的神路一向不准车马通过,而是在神路两旁十步内备有车马道,凡有车马过陵桥俱于桥下行走。桥下固然无水或水很浅,谒陵之人均下马步行神路。每段神路在固定的位置铺设坚固的车碾石供车辆通过。如果随意横穿神路是就要受到严厉惩罚。
陵区内架设的桥梁有些只是为了显示庄严肃穆的气氛,陵区内共有平桥、便桥、拱桥近百座,是整个陵区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拱桥两边都装饰石栏杆,桥孔为拱券式,早期为砖券,中期则用石券,既坚固耐久又美观大方。桥洞之基础垒麻石并做了分水箭,预防着千年不遇的洪水冲击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孝陵七孔桥与景陵五孔桥长度相同,像这样壮观的石桥在我国是为数不多。
孝陵七孔桥是陵区众多桥梁中的佼佼者,桥全长111.60米宽9.10米,桥面东西两侧各有望柱62根,栏板61块,抱鼓石2块。望柱头为旋转火焰式,栏板掏空,雕净瓶如意云。这是一座被传为神奇别致的桥,如玉虹垂落雄伟壮观。桥栏板初看与其他桥栏板没啥两样,可是用手轻轻一敲栏板的上下可发出金钟般清脆悦耳音响。但并非造桥时有意的安排,而是无意中用料产生的后果。因为栏板的石料中含有一半的方解石,这种含有铁质的方解石,敲击时会发出如钟如磬叮当作响的妙音。中国古代音律由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所以孝陵的七孔拱桥就被称为“五音桥”了。其实孝陵建造时所用的一批石料,因为同出一个产地,所以孝陵的下马牌和几座拱桥的石料,敲击时都会发出金属的响声。
孝陵的仪仗--仪树、海树
在通往孝陵的主干神路及通往各陵的支干神路两侧,曾遍植古松苍柏作为仪仗树,孝陵神路两侧植十行紫柏,其他帝后陵神道两侧植九行苍松,共有二十多万株参天古树,砂山旷野广植林木称为海树与仪树同。可惜历经百年风雨曾浓荫蔽日的百万株森林,均毁于军阀盗匪。
孝陵的附属建筑
临近孝陵东侧有一座黄瓦红墙的四方院落,这就是祭陵时置办牺牲品的地方名为神厨库。院落坐东朝西,进门迎面是单檐悬山的五间神厨,房后连着两个灰砖垒砌的方形烟囱,有防水的瓦顶盖,旁有出烟孔。室内有高台锅灶,专司烧造祭品肉食。南北各三间房为神库,为储存神厨祭品及原料的备品库。东南角有一座三间重檐歇山式方亭为省牲亭又叫宰牲亭,东南北设直棱红漆木窗设直棱门窗,专供礼部屠户在此杀牛宰羊。亭内靠北墙设有高台锅灶,上面安置三口大铜锅等厨房用具一应俱全。亭内正中央有白石修葺的方形大水池深达一米多,下有排水孔用以排泄污水。亭内东南角地面斜放一个平底大铜锅叫“铜海”,东面锅底挨着砖地面,西面锅檐出地面,为的是给牛羊退毛时流水作业。在神厨库北墙外有抱厦是给灶台烧火的地方,北墙有灶口,东有一座与神厨一样的灰砖烟囱。
在省牲亭里煮熟的牲品称为“太牢”“少牢”是祭祀的主要祭品。“古代天子诸侯祭祀之礼,牛羊豕各一称为太牢,羊豕各一称为少牢。”顺治年间供品中太牢是一牛二羊;少牢为一牛一羊。据参加过陵寝祭祀的老人讲,祭祀时放入牲匣内的太牢或少牢并非整牛、整羊,而是将煮熟的牛羊头,摆在牲匣前面,放上一段脊椎骨,四个蹄子摆在两侧,后面放上一条尾巴,象征性的整牛或整羊。
神厨库南墙外还有一座式顶的井亭,井亭中央留一个井口大小的天井,为的是井水可以接受日精月华。井亭建在高台四角砌有一人高不封顶的灰砖墙。西面有踏跺可蹬井台,井口仅留一个水桶上下的洞口,井水专供祭祀使用。
神厨库虽属附属建筑却必不可少,为与整个陵区建筑色调和谐也要装饰。但神厨库内的彩画不施金,只用红底施蓝绿旋子彩画,枋心为红碾玉的一统天下彩画,比起陵内主体建筑上的旋子点金彩画逊色多了。
神厨库前有一片开阔的青砖地面称为海墁,神路由海墁中心穿过达三座三孔石拱桥,桥的两侧还设有平桥,这是皇帝陵的布局。皇后陵前设一路三孔石拱桥,妃园寝前只有一孔石拱桥。孝陵的三座神路桥上都有半镂空太平如意式栏板,连接栏板的望柱顶为火焰式柱头,上面有旋转的是二十四瓣也称二十四气柱头。过神路桥向北有重檐歇山式的神道碑亭,是与神功圣德的大碑楼相对而言又称小碑楼。其他皇帝陵根据地形也有将小碑楼建在神路桥南面。
小碑楼四面各一门,楼内的头向正南背驮一统青花石碑。碑高5.41米,宽1.77米,厚0.71米,碑额刻“大清”字样,碑身刻着三种文字,满文居中,蒙古文居左,右边为十九个汉字,顺治皇帝庙号和谥号为:“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神道碑亭北于两侧各一座五间单檐硬山式琉璃瓦顶朝房。有前廊中间两扇红漆木门,直棱大木窗,房内设有锅灶,房后均有烟囱,皆为制作祭祀供品的地方,而且必须由四品官员率人准备祭品。盛祭品的盘、碗、杯盏、壶、爵等都是金银器皿,在礼部衙门金银器皿库贮存,祭陵前专程派人提取。
东侧朝房为茶膳房,所烧制的奶茶专为祭陵敬献之用,还制作大量膳品。皇帝皇后陵举行大祭时,备制十八样膳品有熟牛肉、熟羊尾、烧羊胸、鲜鱼、烧野鸡、野鸡丝、鱼、蘑菇各一盘,饭、粉汤、酸奶子、野鸡肉丝汤、羊肉丝汤各一碗,咸菜、芥末菜、青瓜子、酱稍瓜、清酱各一碟。十八样膳品各有规定不得稍有易改。
西侧朝房为饽饽房,装修与茶膳房相同,要制作花样繁多的饽饽和四季应时干鲜水果。“饽饽”即馒头、糕点或其他面食。帝、后陵大祭时饽饽桌供奉有鹅蛋、鸡蛋、鸭蛋、干果、奶皮、鱼儿饽饽、江米糕、黄米糕、江豆条、寸麻花、炸勒克、烙勒克各一碗,鸡蛋印子、鸡蛋鲁酥、七星饼、鸡蛋糕、红馅梅花酥、黄馅梅花酥、鸡蛋薄烧饼、炸高丽饽饽、红馅擀皮、黄馅擀皮、大麻花、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奶皮花糕、山梨面糕、英萼面糕、白奶子糕、奶干糕各一盘,蜂蜜印子、沙糖印子、白薄烧饼、果馅厚酥饽饽、芝麻烧饼、糖酥饼、红白馓子、红白小麻花各两盘,鲜蜂蜜、白盐各一碟,共计四十种,四十八盘碗。
另有干鲜果品十七盘,苹果、黄梨、红梨、棠梨、桃、柿子、鲜葡萄、杏、黄李、红李、沙果、樱桃、红枣、槟子、栗子、冰糖、八宝糖、大占、山里红、胶枣、龙眼、荔枝、西葡萄、桃仁、榛仁、松仁、乌梨、柿饼、江米糖等,按季节从中选十七样以求供奉鲜品,总共六十五盘碗饽饽和干鲜水果。
此外,每年六月,皇帝、皇后陵各享供香瓜二百四十个。中秋佳节时供奉西瓜十五个。每逢清明节热祭时,奶皮换糊都饽饽,鱼儿饽饽换匙子饽饽,奶皮花糕换干奶皮,山梨面糕、英萼面糕、白奶子糕、奶干糕,都换菊花饽饽。祭祭如此,年年如此,妃嫔供品花色样数相应减少。祭祀完毕,这些供品便分赏给守陵官员及差役人等。那些金银器皿如数交回金银器皿库封存。
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东西值房,在宫门月台的东西踏步前东西朝房北墙之间,布瓦卷棚顶房屋后连小院,为兵部值班兵丁休息避风躲雨的地方称守护班房。门为东西对开两侧为直楞窗,每班两人沿陵墙外更道昼夜巡逻,兵部在每座帝、后陵设章京十六员,甲兵七十六名,每月分八班,每班由两名章京代领九名甲兵执勤。他们的上级八旗总管和翼长不时的进行稽查。
孝陵的隆恩殿祭祀大典
大红门为陵区大门,隆恩门则为陵寝大门,明代称作恩门。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额题为红边青地嵌铜鎏金的汉、满、蒙三种文字隆恩门字样。在红墙与东西朝房之间各有三间班房,是官兵护陵休息室。隆恩门外正面为月台,前为礓碴两侧亦为礓碴蹬道。月台两侧陈设兵器架,斧钺刀枪光彩熠熠越发增强了陵寝的森严气势。
隆恩门分三座红漆大门,每扇门有81颗鎏金铜钉,一副兽面衔环的门铺。平时三门紧闭,到祭祀之日才打开。门的进出规定极为严格,左门即东门只供帝后等人进出也称君门,右门即西门随同祭祀的人进出也叫臣门,中间的门专供死者棺椁通过称为神门,左君右臣中间走神的规制不容改变。
皇帝谒陵都在隆恩门外下舆以示孝心,只有皇太后可乘舆进中门。清初孝庄文皇后到孝陵去看她的儿子顺治皇帝;清末慈禧太后到惠陵去看望她的儿子同治皇帝,都乘舆进中门在隆恩殿左阶旁降舆。随行的皇后妃嫔等进东门就降舆,而公主在门外就得降舆。
隆恩殿明朝称为“恩殿”,寓意祭而受福。清代自孝陵始一律称为隆恩殿。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的五间大殿又称享殿。殿堂建造在汉白玉石砌成的巨大须弥座上,殿前的月台及殿的周围环以汉白玉石栏杆,其间望柱头上雕着鸾、凤、云纹。在五出踏跺居中处雕刻着龙凤丹陛,月台上两个圆形的石座上各一个鼎式铜香炉,供祭祀时焚烧檀香用的。两侧长方石雕花的须弥座上陈列着象征万古长春的两对铜鹿铜鹤。
隆恩殿是陵寝祭祀的主要场所,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四时大祭和忌辰大祭,皇帝要亲自来这里祭祖。谒陵前一日举行展谒礼,清明举行覆土礼,遇国有庆典行大飨礼。皇帝如不能亲自祭祀,由太常寺派遣王公致祭行礼。每月朔望由各陵郎中自行祭祀称作小祭,均在隆恩殿内举行。
隆恩殿进深三间,内有三间暖阁,里面正中有石台上面置神龛、香龛、宝床、香几,几案上供奉着金漆神牌,神牌上刻满汉文字,阴刻字上填青,是皇帝皇后的谥号。中暖阁设顺治皇帝的神牌,东暖阁中设孝康章皇后神牌,西暖阁设孝献端敬皇后神牌。暖阁里宝床上陈设金玉器皿、陵图及死者画像。四壁为锦绣垂幔壁衣,平时放下垂幔隔扇门紧闭,祭祀时开暖阁门撩开幔帐请出神牌,供奉在大殿的金漆宝座上。祭祀完毕仍将神牌放回暖阁的宝床上,再把幔帐放下,关闭暖阁门。三间暖阁的外面悬挂着巨幅龙凤朝天帐,明间悬挂“明黄缵金九龙帐”,帐子中间织一金色坐龙,两旁为八条行龙。次间悬挂“明黄缵金九凤帐”各一架,帐子中央立一金凤,两旁翔凤八只,这些锦帐常年垂挂在暖阁门前的宝座后面绚丽光彩夺目。锦帐外大殿正中置金漆盘龙宝座为皇帝享用,两侧的金漆御凤宝座为皇后享用,宝座前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供案,摆放着饭菜、饽饽、瓜果、香烛。殿堂内还布置了十二个金漆高座的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