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000000007

第7章 中产阶级的孩子

他不喜欢被称为“富二代”,因为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他说:“假期我回了一趟老家,看到我的一些小学同学都成了真正的公子哥,偶像剧里面那种:比名牌,开跑车,脑袋里不装其他的事情。”

我想到几个月前看到的新闻:一个在北京演艺学校进修的大连富二代,飙车被交警拦住,跋扈的富二代不服交警的指挥,叫来父亲和父亲的保镖,把交警活活打死。这事如同其他骇人听闻的社会新闻一样,引起一阵激愤和讨伐之后就被迅速遗忘,并没有点燃什么东西。人心像是早就被烤成了灰烬,用手一捻,不过是多了一层灰。

他说,如果肇事者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之一,他一点也不会吃惊。

然而,他却和他们不一样,从小就不一样——虽然他的父亲也同样富有。他从小成绩好、有主见、早熟,表面懂事乖巧,内心冷眼愤世,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成为父亲向朋友们吹嘘的对象。他叫小文。

他把自己的与众不同归结为曲折的童年。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家庭奋斗史的故事:他的父亲90年代下海,和母亲一起从一穷二白开始奋斗,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考验,在事业有起色的时候离婚。父亲有了新的妻子,又有了两个孩子。

他的童年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学会了每天怎样在责备与怨念的夹缝中生存,学会了怎样察言观色,学会了怎样讨人喜欢。长大后,他反而和父亲的关系更近一些,他发现自己和父亲越来越像了,一些生意人特有的精明、狡黠和专断渐渐在自己身上浮现出来。对于他父亲“中国式成功”的行为方式,他也越来越认可了。

这不啻为一件奇怪的事。在文学作品里也好,真实的历史中也好,中产阶级的孩子似乎一直站在他们父母的对立面。

我最早是看杨沫的《青春之歌》,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看她离家出走,看她慨当以慷,看她如何把家庭内部矛盾变成大是大非的阶级矛盾。

后来看了些关于“文革”的史料,印象最深的情节,也是那些如火种般热情的红小兵,如何发自内心地以自己小资的父母为耻,认定他们是腐朽的,认定他们是错的。

最浪漫的反抗,当然是西方60年代年轻人的狂欢。1968年的法国,大学生们走上街头,喊口号、狂欢、静坐、游行。有史以来头一遭,革命不只是揭竿而起为了面包,还为了蔷薇与玫瑰。

——甚至也不是为了蔷薇与玫瑰,只是为了让世界颠倒个儿,能重新再来。

或许在八九十年代,我们还听说过纯粹因为理念不合,而与富裕家庭决裂的年轻人的故事。

当然,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最后还是会与他们的父辈握手言和、言归于好,重新继承他们留下的遗产和人生轨迹。可在人生中的一小段时间里,他们曾经真诚地反对自己的父辈及其建立起来的规则。

大多数人都会推测出:是受教育的原因吧。富裕的家庭把他们的孩子送入最好的大学,去接受最好的教育。那时候的教育——在传说中——是资本与商业的敌人,是古典主义和左派的天堂。父母把培养后代的责任,托付给了自己的敌人,当然会培养出反叛的孩子来。

而现在的大学和社会早已没有区别,标准一致,规则一致,早就失去了培养弑父者的土壤。

可小文不是一个顺从者,几乎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他就发觉自己和周围同学的不一样。那还是在军训,当其他同学还沉浸在名校的荣耀里,心甘情愿地接受“服从”和“集体荣誉感”的洗脑时,他逃早操、躲唱军歌,拒绝一切集体美学的东西。

小文的宿舍里住着系里成绩第一名的同学。那人每天很早起床,去图书馆占座位自习,很晚才回来,选修课程是按照老师打分的慷慨情况,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也上得很起劲,唯一允许自己的娱乐活动是在网上下一盘三国杀。

小文不认同那样的人生,他觉得中规中矩就是失败。一步步虽然走得踏实,但那是多么无聊又庸常的人生,以后仅仅是一个安逸富足的“中国式精英”。

他的宿舍里还住着一个又红又专的优秀党员,他们经常就意识形态的问题辩论。在政治谱系里,小文觉得自己和这个倡导主流的学校格格不入,他是反动的。

小文觉得自己属于学校里最“反动”的那一拨,最不满的那一拨,最叛逆和愤青的那一拨。

这种愤青并不因为他家庭获得的财富而终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正比的关系。

在程巍写的《中产阶级的孩子》里,他引用了伯克利1965年大学生的抽样统计,发现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大体和其革命性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把年收入2.5万元以上的家庭定为“上层”,0.5万元以下的家庭定为“下层”,把介于0.5万元到2.5万元之间的家庭定为“中层”,可以看出,最具革命性的是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的上层,占示威学生总人数比例的16%。而所谓“下层”学生,在示威学生中仅占8%。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新时代的愤怒早就不是陈胜吴广式的,也不是去索要什么,而是来自更深层的东西。

低层的年轻人,对造反表现出了很大程度的冷漠,因为他们对体制信任、感激。“知识改变命运”给了他们希望和许诺,还有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帮助与扶持,因此没有理由不信赖和服从。小文却和他们不一样,名校给他的关于光明未来、关于“中国精英”的许诺,他并不稀罕。

小文的父亲给他许诺了另一个未来:出国移民。他之前还有些犹豫,把移民的身份当做最后的保障。他一直觉得中国才是自己将要一直为之苦闷奋斗的地方。上个月,小文和全家去加拿大待了半个月。

他形容自己刚从加拿大回到北京的瞬间,感受到的只有污秽和胸闷。他抱怨自己在加拿大的时候狂吃猛塞也没有变胖,因为吃得干净。回北京之后短短时间就开始发胖,都是因为食品不健康、不安全。

他家在加拿大北部买了一千万的别墅。那是在一个傍晚,小文在自家的院子里喝着啤酒,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想再回到中国,下定决心要在加拿大四年内待满三年,以获得加国国籍。

小文并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什么值得羞耻的。《论语》里,孔子也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霍桑的《红字》里说:“倘若世世代代都在同一处不再肥沃的土地上反复扎根,人性就会像马铃薯种在这片土地般无法繁茂茁壮。我的孩子们已经诞生在他处,即便我能力所及,掌控得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也将在不适之地扎根。”

今年4月的一份报告里说,2010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口有50万,其中60%的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小文如今也是其中的一员了。

他并不是没想过要改变社会,因为他比周围的同学更不满、更聪明、更有能力也更有余力和资本。他也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才是社会变革和新陈代谢的力量。

然而,那也许是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当他可以不必理性而实际之后的事情了。如今,这块土地无论给小文提供多么美好、富裕、成功的未来,他都不稀罕,宁愿连根拔起地离开。

小文移民加拿大的事情,周围的朋友很快就全都知道了。有羡慕的,也有鄙视的。他在宿舍里,仍然会和那个又红又专的党员就意识形态的问题吵起来,那个同学会语带轻蔑地回复:“你有什么可吵的,你已经是加拿大人了。”

他想反驳,说自己是“曲线救国”,想想,还是罢休了。

2011年9月

附记: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个朋友。他毕业后就去了加拿大,如果安心待满四年,就能够获得加拿大国籍。他出国之前,我对他说:“我每次出国,都会有种文化自卑和民族主义混杂的复杂感情,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他笑道:“那是你内心不够强大。”

半年之后,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从“愤青”变成了一个“爱国青年”,很烦那些整日说中国不好的同学,他的父亲像国外中餐馆那样用公筷都让他非常不满。

一年之后,他在和父亲去夏威夷度假的飞机上说:“让我回北京吧!只要让我回北京,我干什么都可以。”

现在,他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朝九晚五,也时常抱怨空气与水、抱怨堵车、抱怨生活,但从未想过回到父亲为他安排的人生。

同类推荐
  • 成为妮可

    成为妮可

    《华盛顿邮报》的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一个性别困惑的男孩与他同胞弟弟以及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理解、培养、捍卫“与众不同”的非凡历程。本书为纪实文学报道,材料来源于个人日记、家庭摄像、新闻报道、当地的法律文件。艾米在四年内追踪了这个触及到文化争论核心的美国家庭,记录了一个男孩对于自身性别的困惑,并最终成为自己的全部过程。
  •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作为四川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作家,我生在仪陇,长在仪陇,对于家乡的文学视野基本是全景式的。但因为职业的原因,我一直浸沉于通讯与报告文学之中。对于散文,却从未想着去染指。
  • 单纯

    单纯

    本书收录了王小柔创作的七十多个“二得比较有性情”的段子,延续了王小柔独创的“把日子过成段子”和“妖蛾子”的文学风格。2013年,王小柔说:我喜欢有点二的人。二的人单纯,二的人善良,二的人从来不装,因为他们不会。真实,不包装,在如今已经算是二的一种,那么宁愿就这么二下去!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慎爱腹黑男

    慎爱腹黑男

    “是不是我给你钱,你什么都做?”“是,有钱就行!”“好,别后悔!”于悦,女大学生,校会主席,坚强乐观的孤儿,清丽可人,为钱兼职“第三者”……纪冷凡,年轻企业家,呼风唤雨,一表人才,腹黑与冷漠背后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她遇见他,从此万劫不复。慎爱也好,深爱也罢,总之爱上他,就再也割不断一生的缠绵。腹黑也好,冷漠也罢,总之惹了他,就再也逃不掉宿命的纠缠。
  • 重生之弃妃涅槃

    重生之弃妃涅槃

    她出身将门,从小被众人捧在手心。她要嫁她爱的人,好,嫁。她要助心爱之人夺帝,好,夺。她要的她家人全部如数奉上。终于她助她心爱之人登上帝位,哪知灾难开始。内定皇后被换成贵妃,家族通敌叛国惨死,旁系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好,你狠,你够狠。重获新生,她带着满腔恨意回来。一个是她的青梅竹马,却在背后默默爱着她,只为她平安;一个是她出手相救之人,却为她愿意以江山相送;一个是对她抱有愧疚,她喂他毒药,他甘之如饮;一个是爱她宠她,用生命来爱她之人;她以为她早已没有爱,却还是不受控制的沦陷四国相争、乱世佳人,到底谁能抱得美人归。
  • 怀旧和终结

    怀旧和终结

    西方全球化的胜利喧嚣,正在引起怀疑、反感、厌倦和愤怒。同这种喧嚣音调不和并且显示出深层持久力量的,是在反思中的怀旧。美国著名学者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以他为主撰写的《自由主义的终结》的绪论中,半是惶惑半是嘲弄地提出一个令世界为之一惊的严肃问题:“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快就进入怀旧的时代了吗?”一般地说,“怀旧”很容易被理解为倒退,在人类历史中未必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概念。但是西方全球化的进程却使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否定西方全球化的现实。
  • 马惠仙的凉山

    马惠仙的凉山

    对着他们,李方中笑了一笑,非常僵硬。木甲没笑,马惠仙却笑了。他眼睛一亮,马惠仙又穿起了那身他第一次看见她时的服装:蓝涤卡春秋服上衣,灰凡立丁裤子,还戴起了那副宽黑边的眼镜,显得时髦、得体而不乏倨傲。这时李方中产生了一个幻觉:她真的要和木甲结婚吗?木甲也穿着汉装,那是一套崭新的铁路制服。他脸上表情不多,只是很善意地将李方中看着。像是在作出回答,马惠仙一下挽起了木甲的胳膊,另一只手示范性地举起来,挥动,是一种标准的正在让别人照相的姿势。这才提醒了那个彝人,也一样的将一只手举起来,挥动,挥动。
  • 序列4号

    序列4号

    一个从牢笼中逃出的孩子,拥有倾世的才能,但是眼下之急是.....他能不能从这个“牢笼”中活着出去,自由与囚禁,哪个是未来?
  •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妃常危险,胡闹王妃不靠谱

    妃常危险,胡闹王妃不靠谱

    第一次见面,杜灵儿就看到了林非羽……只是一个不小心而已,她就被某人追着喊着要负责。第二次见面,他就狗皮膏药似的赖在她家,蹭吃蹭喝。先是被夺初吻之恨,再是白吃白喝之气,杜灵儿暗想:此仇怎可不报?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在某人的强势攻击下,她不知不觉成为异国王妃。后家境突变,才知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入京救母杀机四伏、危机暗涌,最知良人在身边。他是蒙古小王,身份高贵,但是她也不差,想要把她这个前朝帝女娶回家,路漫漫还修远兮啊!
  • 麒麟传

    麒麟传

    抗美援朝时期,美丽的长白山似乎远离战火的喧嚣,进入了另一个传奇……马场的怪马驹,捡来的野狼崽,一个没落民族遗孤的奇怪寓言,一段前世今生无法斩断的纠缠。月圆之夜,狼群下山,马场毁于一旦。山中的奇怪猎户、神秘的骑兵团,长白山里的一场人与野兽的血腥杀戮。谁为了谁而渐渐改变,谁为了谁而苦苦等待,世事不断地变迁,轮回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主宰?
  • 昨世清秋

    昨世清秋

    阴差阳错,踏入军阀府门;一朝成误,终是爱恨交织。可所谓机缘,却是一场精心谋划,一笔利益交易,一段纠葛岁月。是阴谋,还是误解?只道,一遇卿卿,此生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