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00000007

第7章 给人生一个承载力(6)

但是,纵观古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人需要了解自我之“短”。知其不足而后改之,乃是一种公认的美德。但是,常有一些人,或则只知其长,不知其短;或则虽知其短,但却自谅,而不知其短之害;或则视“短”为“长”,甚至孤芳自赏。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少有大志;他的叔父项梁要他读书,不成,又学剑术,不成,遭到叔父怒斥,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谓自己将来要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不学书剑又何妨。项羽不知其短,尚有可谅,而不知其短之害,甚至视“短”为“长”则是一个大错误!这也正是他后来虽有雄心,而无雄才,终至事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孔子大不以为然。所以,孔子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中国人历来把自知之明看作君子的道德,认为善知人者必先知己。毛泽东早年在青年时代就认识到自知的重要性。他在评论“五四”前夕各项社会改革的流弊时说道:“今天下纷纷,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人而言,则是诸人自身本领之不足使然。而本身本领之不足: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领,而妄谈变革社会,当然是十分可笑的,其可笑之处也在于缺少自知之明。”

然而一个人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贞观政要》有“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的古训,自知比知人更难,难就难在它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勇气,敢于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身的不足。这常常是与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冲突的,毛泽东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所以他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他经常提起明代杨椒山的两句诗:“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有一次他对秘书梅白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去做。头一句‘遇事虚怀观一是’难就难在‘虚怀’这两个字上,即有时虚怀有时并不怎么虚怀。第二句‘与人和气察群言’,难在‘察’字上面,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观色,而是虚心体察,这样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古代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柏拉图的老师。他这样聪明,但常常自称一无所知。有一次他的朋友到神庙去祈求阿波罗的神谕,询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回答说“没有”。

苏格拉底听到这个神谕后,很是困惑,因为他总认为自己缺乏智慧,不聪明。于是他去访问了许多人们公认的智者,有政治家、文学家、能工巧匠等,他们都认为自己聪明绝伦,无所不懂。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他们虽然懂得一些事情,但并不精通,对一些事情只是一知半解。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明白,阿波罗神谕所以说他聪明,就是指他有自知之明。神谕的含义是:只有像苏格拉底那样深感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有人说:我自己还能不了解我自己,这不是笑话吗?“如鱼在水,冷暖自知。”其实,问题绝不那么简单。

仅就才能这一项来说,许多庸人却以天才自居,狂妄自大,不安于平凡的工作岗位;天才反而自轻自贱,悲观畏缩,压抑和埋没了自己潜在的优势。有些杰出的天才甚至长期被自卑所困扰。俄罗斯大文豪屠格涅夫,在出版《猎人笔记》之前,一直怀疑自己的文学才华,几次准备放弃文学创作。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出了令人惊叹的不朽之作《逻辑哲学导论》后,仍然觉得自己缺乏哲学才能,一天半夜他去敲罗素的房门,失望地问这位英国的大哲学家:“我是不是个白痴?我能不能从事哲学事业?”还有许多科学攻关到了关键时刻,仅仅因科研承担者对自己才能缺乏自信导致半途而废。

当然,人们更多的是被自傲所害,我们往往高看了自己的长处。如今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满足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但很少有人不满意自己的才能。

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有自知之明,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孔子的学生曾称他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反省就是自己把自己作为对象进行审视,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审判官。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有时解剖别人,但常常更严格地解剖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人在社会上需要给自己一个心理定位,不要越位也不要错位,也不能不到位或者缺位。给自己定位定得太低,自卑了不行,人一自卑就没有精神、没有斗志;也不要越位,越位以后容易傲慢自负,老看不起别人;错位更不行,你本来不适合当厂长、经理可非要争,争到最后彻底完蛋。就好像一些教授学者,学问上很好,可当不了管理者。因为管理者需要管理、公关的能力;同样,当院长的未必适合当教授,有管理能力未必能搞科研。如果能认清自己并给自己以合理的定位,生活会变得非常美好,到处阳光普照,自己也会心情愉悦;如果定位不当,你自己痛苦,对别人也是负担。

15.无欲则刚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冶长》

刚强坚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孔子十分看重刚强坚毅的性格,说:“刚、毅、木、纳,近仁。”孔子又说:“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可见,在孔子眼中,有贪欲就不可能刚毅,所以,成语说——无欲则刚。

无欲不是指一点欲望没有,像个木头人或非出家不可,而是说没有过分的欲望——贪欲。没有贪欲,就可以做到“软硬不吃”,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至大至刚。

而一旦有了贪欲,不是“吃人家的口软,拿人家的手软”,就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哪里还有什么刚毅的男子汉呢?

但是,世间上,人们莫不由于对外物的贪欲而丧失本性,小人牺牲自己去求财宝,读书人牺牲自己去求名声,当官的牺牲自己为了家庭,国王牺牲自己去求天下。这几种人事业不同、名声各异,但他们牺牲自己丧失本性却一样。隐士伯夷为了名声好听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金银财宝被人打死在金陵山上,这两人死的原因虽然是一个求名一个为利,却同样残害了生命丧失了本性。

今天最容易使人失去自我的东西是财、官、色、味。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肉体,为了当官更可以出卖良心。这些人弄到了官、财、味、色,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脸上浮现着一副得意的神情。其实,这与被卖掉装在笼子里的猴子没有什么两样,笼子里的猴子有吃有穿,我们仍然可怜它被出卖,如今我们出卖了自己换来金钱地位,不仅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还飘飘然得意起来。这种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常令人唏嘘不已。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人的欲望是不能过度的,思想家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如“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就是人基于生理需要而产生的生存欲望,是生来就有的;人还有乞求物质与精神享受的欲望,“余财潜积之富”,即聚财致富的欲望等等。对于人的自然的、合理的欲望,荀子主张“制礼义”加以调节,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以使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荀子同时指出,人往往由于“好利”而使欲望“穷年累世不知足”,因此他强调:“欲虽不可去”,但“求可节也”,意思是: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对于过度的、乃至贪得无厌的奢求,还是可以节制的。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深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如果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甘于淡泊,出淤泥而不染;面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神闲气安,坚持默默无闻的奉献;面对人生的各种逆境,如果能够保持平常人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那样,才是真正的幸福、持久的幸福、纯粹的幸福。

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样一个时代,贪污腐败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其根源和背景固然相当复杂,但从贪污腐败者个体的情况来看,则无一不是因为欲壑唯填而造成的。这正如孔圣人所说的那样:“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无论你职位再高,资历再老,一旦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之中,就会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身败名裂,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

春秋时宋国有个贤人叫子罕,官至辅政。国中有人拿了一块硕大的美玉献给他,可是子罕不接受。献玉者问他:“你为什么不要这块玉呢?这是件玉匠鉴定过的宝物,价值连城啊!”子罕回答:“我就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守其宝。请你把玉拿走吧。”

元代名士许衡,夏季的一天,他与众人赶路,口干舌燥时,正巧发现路边有一片梨林,大家一哄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许衡默默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这梨树没有主人啊!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该乱拿,现在世道混乱,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子罕和许衡这两位贤人都拒绝诱惑,以不贪为立身持命的“宝”和“主”。内心有主,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种人生将是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是不会为诱惑所累的。

对手握大权的人,诱惑实在太多了,欲望也实在太多了。如何抵御种种诱惑?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当官掌权若忘记了世界观的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立党为公的道理,难免产生邪心恶念。而“疾小不加理,浸淫将毁身”,到头来就可能出大事,栽大跟头。当权力变成一个工具、一个为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一个为所欲为的工具的时候,带来的并不是幸福。这种把持权力的人,或许能够得到一时的满足感、获得一时的快乐、获得物质上的富有,但是他们的心理也因此深感不安,诚惶诚恐。

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宠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衷,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

德国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身的兴趣与快乐而拼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

同类推荐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思想录(译林人文精选)

    思想录(译林人文精选)

    《思想录》是十七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录》由著名学者钱培鑫翻译,尚杰导读。
  •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由中国全方位研究并介绍尼采的学者周国平优美译作。尼采以美学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人生哲学经典——一生中不容错过的哲学经典。
热门推荐
  • 作义要诀

    作义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会常识全知道

    社会常识全知道

    本书汇集了2000条人生必备的社会常识,内容涉及形象常识、礼仪常识、场景口才常识、语言沟通常识、社交心理常识、与人相处常识、识人常识、人脉常识、办事常识、送礼常识、宴请常识、潜规则常识、职场生存常识、创业常识、理财常识、休闲常识、安全常识、防骗常识等。只有掌握这些社会常识,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拥有优雅的礼仪、卓越的沟通能力,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办好各种难办的事,建立广阔的人脉,获得财富和成功的青睐。
  • 厌厌笙歌

    厌厌笙歌

    谁还没有个前男友?宿笙歌表示,她的前男友渣!渣!渣!好在她不记得了,也不再动心了。可现男友,帅,暖,富,钟情……优点数不清,关键还特别疼她,她好不容易又可以动心了。有一天她想起一些事,"墨夜,你就是我前男渣?”"对!那个前男渣!”厚颜无耻承认!"你!……”"好了,小琦儿别气,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只祸你一人……”冰山面人,他的暖,尽数只给了她一人……
  • 浮世戒

    浮世戒

    故事发生在一个各族兴起而人类濒危的年代,当时世上只有一个人叫文萱,而各族都痛恨人类,文萱的出现引起许多族的追杀,故事写文萱的爱恨情仇及他成长的历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用武侠的手法来呼唤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掌印苍穹

    掌印苍穹

    当大汉皇室怀抱着神州大陆唯一一枚超品方印,沉浸在昔日荣光中的时候,当五姓七家为了利益和权利而貌合神离的时候,当无数的世家为了提升家族的品级而尔虞我诈你争我抢的时候,妖魔两族已然紧锣密鼓地洽谈着合作……一位与飞禽走兽为伍,以野果菜蔬为食的山野少年,带着祖传的赤铜古印和神秘的三千大篆,一脚踏进了这个注定要席卷苍穹三千异大陆的漩涡之中……少年人,报仇,征战,称霸,掌印苍穹!一切,都要从大业七年的天赋测试说起……
  • 新婚成劫,容少莫反悔

    新婚成劫,容少莫反悔

    本是亲密无间的爱人,却因为一场车祸,带走了他的冷静和深情。他强势,因为他恨她。她软弱,因为她爱他。可当某天所有的误会解开时,面对着遍体鳞伤的她,他再也无法坦然面对……
  • 驭香

    驭香

    传说,青帝所至之处,芳草如茵,百花怒放,传说,青帝挥手间,枯木回春,肉白骨而医生死,他的名字叫句芒……一次偶然的车祸,一块古怪的花盆残片,引领着慕容纤纤打开仙境之门!一段优美的神话就此展开……推荐本人完本作品:《创神传奇》《新一品修真》《凤临异世》《飘泊在异界的日子里》《唐朝好媳妇》
  • 废材小姐:我的皇妃是个偷儿

    废材小姐:我的皇妃是个偷儿

    “小子,扭过头给爷瞧瞧!”某女一只手摸着下巴,抖着一条腿。“何事?”男人转过身,摩擦着手里的剑!“呃……没事没事,您钱包掉了……”“哦?”男人挑眉,“你看着很……”眼熟。话未落,某女已经窜上树逃之夭夭……一个酷似高冷实则逗比的小偷,穿越未知的大陆打怪升级,废材的她却有一颗向上的心,还有一双欣赏美的火眼金睛,某女立志偷遍天下黄金美玉,享遍天下美人儿,但这是个金山与美人儿难以抉择的难题……
  • 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永昌二年,洛阳城中,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日月当空,篡唐改周,武曌欲与天公试比高。来俊臣、索元礼,酷吏恶行满朝野。魏元忠、苏良嗣,老臣忠骨碧青天。狄仁杰、娄师德,名臣良将治天下。太平公主,美人如玉,艳比花娇。上官婉儿,顾目盼兮,指点江山。这一年,远在长安数千里之外的泉州城中,家道中落的崔耕从一场荒唐大梦中醒来……
  • 倾世女巫

    倾世女巫

    一出生就属人类的她被天猫王多次刺杀,为此,天赏姑娘一直渴望着自己有一张猫脸,有着猫人的特征。当天赏说服了国王去寻找他的王子后,便和她的小伙伴花间错、茄菲、少年乔恩、白思玉等,开始踏上了一条走向强者的成功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