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100000008

第8章 古文明之旅(3)

40年代,一位土耳其飞行员拍到了一张阿拉拉特山上诺亚方舟的航空照片,由美国照相测量专家蒙登贝格经过放大处理,测出船长度为150米,宽50米。

法国探险家费尔南·纳瓦拉曾于1952年、1955年、1969年三次到阿拉拉特山探险。1955年7月5日,他和他的12岁的儿子拉斐尔在一条山缝的底部,找到了一块方形的经过加工的木料。把这块木料送到美国纽约高级化验室用碳14测定年代。经鉴定,这块木块已有5000年~6000年的历史,即它是大约公元前4000年时被砍下并加工过的一块木料,而根据传说,公元前4000年正是诺亚建造方舟的那个年代。

这一结果又一次轰动了世界。

近些年来,一些有关诺亚方舟的报道时时见于新闻媒体。1974年,土耳其卫星在阿拉拉特山拍到了方舟照片;1989年,美国查克·阿伦驾驶直升飞机在阿拉拉特山上空也发现了冰川覆盖的方舟。据新华社安卡拉1986年4月9日电,土耳其官方通迅宣布,已在山顶发现了方舟遗迹,方舟船头呈洋葱状。

虽然,有关诺亚方舟的发现时而传来,但是坚信此事为子虚乌有的科学家也大有人在。例如,1989年美国人驾驶直升飞机拍下的方舟照片,土耳其的地质学家就认为,这只是一块经过了数千年风化的顽石罢了。

反驳者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阿拉拉特山海拔5165米,如果洪水真淹到山顶,那么就把南极、北极的冰雪全部融化也不够。而且,即使有那么多的水,那以后这些水怎么会不见了?即使水全渗入地下,也不会有那么快。

(2)据《圣经》描述,方舟体积有43097立方米,这个体积不可能装下世界所有动物的雌雄各7只,何况还有大量的食物需要携带。

(3)历史上如果真的经历过这么一场灾难,那现在的地面不应该是这样子。而且,也没有多少地方发现过这样高度的大洪水侵袭过的痕迹。

尽管如此,方舟的探索者们仍然兴致勃勃,信心百倍,一个美国学者提议:将方舟从冰河内整个地发掘出来,搬入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中,供人们研究、参观或追忆往古。

假如这一切是真的,那么,我们这些当代的芸芸众生,岂不是善良的硕果——仅存的诺亚的子孙?

地表图画之谜

在英国威尔士托贝利东北5公里处,有一个叫做普拉东村的小村庄。村子附近的石灰岩斜坡上,分布着一些巨大的地面雕刻图象,有的是威武的巨人,有的是屹立着的骏马,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普拉东白马”。

“普拉东白马”雕刻于村边的一个小山丘的斜坡上,长达55米,形体高大,姿态安详。在绿色的斜坡上,它那雪白的身躯被衬托得更加晶莹纯洁,宛如奔腾急驰之后在山坡上恬静漫步的一匹白骏马。

这匹神奇的白骏马是何人所雕?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都无人知晓,但世间却流传着许多有关它的传说。

最为盛行的说法是:公元前878年阿尔弗兰德皇帝在征服了大半个英格兰之后,为了纪念他的辉煌战绩而下令雕刻“普拉东白马”。另外,也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提出疑问:白马既然为皇帝下令所雕,那么应当有皇帝本人骑在马上的形象。他们认为,这匹白马应为年代更早的克尔特族人的雕刻品,因为游牧的克尔特族人对马怀有特殊的感情。而且,在普拉东附近也确实存在着他们的居留地。但这种说法也有缺陷,它难以解释其他图像所代表的意义。

一位考古学家贝古特教授从实物出发,他发现这匹白马的形状和公元前1世纪铁器时代初期铸造的钱币上的马的形状相似,因此他相信这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神秘的大白马,使科学家们无限困惑。当地居民却不管这些争论,他们以此而自豪,随时清除山上的杂草,使大白马的形象永远保持清晰,给自己欣赏,也吸引着外来的游人。

像这样一些巨大的,只能在远距离或高空欣赏的地表图画还有许多。比如,在英国苏塞克斯郡东部伊斯特本城附近,有一幅被称为“威尔明顿巨人”的巨人图案,身高70.1米,双手各握一根长73米的大棒,面部只有轮廓,没有鼻子、眼睛,显得神秘莫测。又比如,在英国多塞特郡希林,艾巴斯村村外的小山岗上,也刻画着一个凶恶的巨人,身高55米,右手攥着一根长达37米的粗棒,奇怪的是,每年5月1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准确地照射在巨人的下体上,显示着令人费解的内涵。

它们是人工修建的吗?如果是,修建者是谁?古老的民族,宗教徒,还是那些自称能与上天沟通的各种古代的迷信职业者?修建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媚神、恐神,还是向那些“天外来客”展示地面目标?人们经过了长期地勘察、考证、假设、争辩,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

大西洲,你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表面是由大陆和海洋组成,其中,有一块既神奇又被人们广为传述的大陆——大西洲,其神秘消失总是成为困扰世代人们的一个未解之谜。大西洲到哪里去了?它不会飞到天上去,也不会被大气消化掉。它无疑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那么,哪儿去寻它的踪迹?哪儿曾是它的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一夜之间便从地图上被抹掉?能毁灭他的强大对手到底是谁?二千多年来,无数热心者、研究者在苦苦找寻,在细细思考,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答案。

上古和中古的学者们说,消失的大西洲就曾在柏拉图指示的那个方位——大西洋东部。现在的亚速尔群岛、威德角群岛和马黛拉岛这些大西洋上的岛屿,也许就是大西洲仅存的陆地。因此,在后来欧洲人寻找新大陆的浪潮中,有人就按照柏拉图的指示,把大西洲的大约方位,画在了航海图上。当然,大西洋那么辽阔,因而大西洲的方位实难确定,所以表现在航海图上,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的,有如大西洲本身那样,飘浮不定,难以捉摸。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有了海洋学,人们对海底面貌逐渐有了全面了解。一些学者发现,整个大西洋海底被一条2743米高的海底山脊分割成两部分。其北部从冰岛开始,蜿蜒南下,南部则直抵南极大陆架。但是,在大西洋东端的亚速尔群岛附近,这条海底山脊变得宽大起来,且巍然隆起,由东至西的宽度几近402千米,南北则长达1091千米。这一段山脊的北部,有不少海底火山,其中有些火山突兀在海面,形成现在的亚速尔群岛。因此,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下面的这条宽阔的海底山脊,可称为亚速尔高原。而这片高原无论大小或形状,都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洲相似。此外,从海底800米处取出的岩芯表明,在12000年~17000年前,亚速尔海底高原应有一块陆地,即是大西洲。

有的学者还从欧洲鳗鱼奇怪的回游习惯里寻求答案,指出因为当时的大西洲离马尾藻海最近,大西洲的淡水河流为鳗鱼提供了免遭海兽袭击的天然安全地带,于是便纷纷游到这里避难。日子长了,成为一种传之久远的习惯。以后,尽管大西洲沉没于海,但鳗鱼仍一如既往,顺着墨西哥暖流,千里迢迢地游到大西洲东端的亚速尔群岛附近来寻找安全地带。

1974年,前苏联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罗陀以西300海里的地方,即亚速尔群岛海面下发现一座海底城市,许多人因此认为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遗址。

早在1882年,美国学者唐纳利则提醒人们注意,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美洲与地处旧文明大陆的埃及文化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部分金字塔的建筑结构、木乃伊的保存方法、历法等等,特别是最古老的大陆非洲(人类祖先在这里生活的历史可上溯至200万年~300万年以前)与最年轻的大陆美洲(人类进入美洲的历史只有1万~2万年或4万~5万年),都矗立着许多雄伟壮丽、大体相似的金字塔,这一点不得不令人深思。唐纳利说,两个大陆无疑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而其联系沟通的大桥,就是先前尚存的位处两大洲之间的大西洲。后来这个桥梁沉没了,两大洲的联系便中断了。

到了1958年,又是美国学者范伦坦博士提出,大西洲不在大西洋东端,而在大西洋西端的巴哈马群岛海域。因为他发现,那里的海下面,有着许多巨大的各种形态的几何图形结构和长达上百公里的城墙。这条海底长城是由每块16立方米的大石块砌成。这里还有几个码头和一座栈桥,应当是沉没了的港口遗址。进入80年代以后,探险者又在巴哈马群岛以西、以南的古巴、海地附近海域,发现一些金字塔及其他建筑遗址。于是,关于加勒比海就是大西洲沉没的推测,便得到更多人的附合。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古代巴比伦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都认为大西洲是他们西边的大陆;而美洲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就在他们的东方。至于东方多远?则未明说,而加勒比海或大西洋东端却是离美洲大陆最近的东方。

为了加强大西洋东端海域就是大西洲沉没所在地的观点,一些专家举出1930年对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次航空测量来作说明。那一次测量,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理斯顿市附近海岸,发现一处古战场。地面上布满大约3000个圆形和椭圆形的深坑,似乎是遭遇到一场来自西北方上空的许多巨砾陨石袭击的结果。另外,在加勒比海靠近波多黎各岛附近海底,有两个深达2700平方米、方圆717000平方千米的凹陷地带,这就是地理上称作的波多黎各地沟。如何解释这些数以千计的深坑与巨大的海底地沟呢?

一名叫墨克的专家提出,大约在一万一千年前,一组环绕着太阳运转的星团——阿多尼斯星团中一颗小行星,突然脱离正常轨道,以雷霆万钧之势,从西北方向扑向地球,从而使得正处于发展兴旺中的大西洲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原属大西洲的波多黎各地沟的形成原因,也是曾受到波及的美国查理斯顿市海岸“古战场”的来历。

不过,不论是大西洋西端还是东端的观点,都难令大多数学者满意。在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大西洲在地中海东部海域。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迈锡尼文化遗址;35年后,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化遗址。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了的大西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认为,现存于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东部的残余部分。大西洲的主体部分,则已沉没于地中海里了。这部分学者说:“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大西洲大陆。”学者们对近代火山的研究,则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源头在桑托林岛——它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公里处。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随后又掀起附近海面的大海啸。不过,这一观点仍不能使人信服。因为它有两个最大缺陷:第一,不能解释米诺斯文明与大西洲繁荣在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两者相差八九千年;第二,不能解释地中海与大西洲在面积上的巨大差距。

自柏拉图提出大西洲说以来,人们一直在执著地找寻着它,将眼光从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也移向过与之相似的广阔陆地,如墨西哥、北欧、北非、澳大利亚;甚至中国与印度也被疑为柏拉图笔下繁荣的大西洲!

2000多年来,人们始终相信哲人柏拉图的话,相信这位充满理性主义光辉的大思想家决无戏言,也相信大西洋的得名决非凭白无故。但是,大西洲,你究竟在哪里呢?

茫茫的大西洋,你能回答么?

英国的巨石阵是外星人建造的吗?

在英国古老而广漠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奇特的巨石建筑,它们默默地在风雨中经过了几千年,注视着人间的沧桑。这就是令人百思不解的古代巨石阵遗址。这些雄伟壮丽的神秘巨石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和众多为之困惑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和天文学家。

著名的巨石阵遗址位于英格兰南部沙利斯伯里。石阵的主体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岗和沟。沟是在天然的石灰土壤里挖出来的,挖出的土方正好作为土岗的材料。紧靠土岗的内侧由56个等距离的坑构成又一个圆,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这些坑是由17世纪巨石阵的考察者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现在通常称之为“奥布里坑群”。坑群内圈竖着两排蓝沙岩石柱,现已残缺不全,有的只留下原来的痕迹。巨石阵最壮观的部分是石阵中心的沙岩圈。它是由30根石柱上架着横梁,彼此之间用榫头、榫根相联,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圈。这些石柱高4米、宽2米、厚1米,重达25吨。沙岩圈的内部是5组沙岩石塔,排列成马蹄形,也称为拱门,两根巨大的石柱,每根重达50吨,另一根约10吨重的横梁嵌合在石柱顶上。这个巨石排列成的马蹄形位于整个巨石阵的中心线上,马蹄形的开口正对着仲夏日出的方向。巨石圈的东北侧有一条通道,在通道的中轴线上竖立着一块完整的沙岩巨石,高4.9米,重约35吨,被称为踵石。每年冬至和夏至从巨石阵的中心远望踵石,日出隐没在踵石的背后,增添了巨石阵的神秘色彩。

根据科学家实地考证,巨石阵最早是建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2800年,那时已建成了巨石阵的雏形——圆沟、土岗、巨大的踵石和“奥布里坑群”。公元前约二千年开始是巨石阵建筑的第二阶段,整个巨石阵基本形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建筑是蓝沙岩石柱群和长长的通道。巨石阵的第三期建筑最为重要,约在公元前1500年,这时建成了沙石圈和拱门,巨石阵已全部完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雄伟壮丽的巨石阵遗址的全貌。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巨石阵的工程需要150万个工人,而整个建筑过程中,始终没有用轮载工具和牲畜的痕迹。

从现在看来,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然而究竟是谁建造了这雄伟的巨石阵,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西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典礼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像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无数学者长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学者们慨叹巨石阵与埃及金字塔一样的神秘莫测,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均是16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输而来,开采、运输、安放如此巨大的石块,除了具备高超技术的巨匠外谁也不能,于是他们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出于同一位巨匠之手。

同类推荐
  • 科学未解之谜

    科学未解之谜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它是人类进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严格的定义,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接近真理的活动,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如今,科学广泛地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影响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 购物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购物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以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效用”,这是花钱购物的最高经济原则。花钱购物应该有一定的计划性。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远期、中期、近期的打算,先拟好支出项目,编订预算。在编定预算时,应量入为出,只能开支已有或确有把握的收入,而且应留有余地。要反复地考虑,妥当安排吃、穿、住、用、赡养、教育、文娱、交往、储蓄等生活费用的比例,对全家共同需求和个别需要作统筹安排。从安排次序讲,一般要首先保证全家的吃住,保证尽到赡养之资,保证子女的教育费用,安排好婚嫁事宜,然后才是娱乐、发展费用。从安排重点讲,穿的多想到青年,尤其是女孩;吃的方面多想到幼童和老年年人,当然,中年夫妻也不能太“苦”了自己。
  • 有趣的化学

    有趣的化学

    在化学世界中,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可以说化学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认知。
  • 人类的生态困境(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的生态困境(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本书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的生态困境》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 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地球的绿色卫士:植物

    令人肃然起敬的植物世界,体现了古老而惊人的生命力。植物界是随着地球的发展,由原始的生物不断地演化,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形成现在已知的50余万种植物的。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的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中。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历史上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可代替的。而植物覆盖着地球陆地表面的绝大部分,并且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也是如此。
热门推荐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文学史上只有这本小说成功刻画了女人的暗恋心理!罗曼·罗兰眼中“人类灵魂的猎手”,现实和艺术世界众多人物“灵魂历史”的塑造者!文学史上只有这本书成功刻画了女人的暗恋心理!高尔基评价说:“直到茨威格的出现,才有人用罕见的温存和同情描写女人。”
  •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走近英雄、接近名人,令人感慨颇多:他们天赋的秉性令人称羡不已;他们顽强的意志令人啧啧称奇。打开这本《中外名人故事》,就像走进了先贤们的心灵世界;阅读名人的故事,就像与先贤对话。它能使我们洞察人生,丰富阅历,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励我们学习和继承名人优秀的品质。本书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讲述名人的人生、讲述名人在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重点剖析名人的成败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 田园商妃:夫君,一起来种田

    田园商妃:夫君,一起来种田

    什么?眼前这盛世美颜的帅哥竟然就是她的残疾丈夫!没搞错?那她嫁!她嫁!就冲着这颜值她也嫁定了!谁不让她嫁她还跟谁急!就算丈夫是残废,看着这颜值她也能过一辈子了。只是,嫁了人后的秦朝发现她这丈夫不光冷,还神神秘秘的,不过,相处久了秦朝发现她这丈夫越来越向暖男靠近,而且还颜好,脑子好,更重要的是,晚上的体力也更是好的不得了,嗯,看在这么多‘好’的份上,她就什么都不追究了,安安心心带着残疾丈夫挣钱过小日子吧!本文纯属虚构,以商周为背景的架空文,中间有点玄幻,喜欢的亲入坑,不喜欢的亲路过就好。
  • 鬼村密事

    鬼村密事

    西夏王朝在蒙古铁蹄的蹂躏下覆灭了,最后被屠城了,贺兰山下十几代的王陵也被一盗而空,党项后人四处离散。而一千年后,在小小的村落里面出现了诡异的事情,一个旅游项目连连发生死亡事件,身为便衣警察的郭三,凭借这异常的天赋和胆量,和同伴勇闯鬼村,引发了一段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故事。
  • The Heritage of the Sioux

    The Heritage of the Siou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给我漱口盂儿

    给我漱口盂儿

    在歇马山庄,要是有人在大街上喊:“给我漱口盂儿——”那肯定是在嘲笑我的奶奶。漱口盂儿,奶奶用来漱口的一只杯子,瓷的,你可能没见过,它样子挺怪,粗肚子细脖子,鸭舌头样的口儿,肚子上印满了云雾一样朦胧的花。我从来不叫它漱口盂,儿,只叫细脖子杯。那是我们家的老古董,就像奶奶一样。奶奶却说它比奶奶要大至少五百岁。奶奶今年八十二岁,按她的说法,这只细脖子杯已有五百八十多岁了。
  • 瞬间爱情

    瞬间爱情

    蜘蛛的网,收起来是密密的网,幽幽的塔,张开来却是血肉人生。心魂在它势力范围之内翻扑打滚,万劫不复。瞬间的爱情,蛛网上的一滴晶莹的泪,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让你看众生百态。但是,泪很快就会消散,蒸发,或者掉落。因此,弥足珍贵。
  • 一剑破青天

    一剑破青天

    万法归一剑,一剑破青天,简介:不迷于情,不沉于性,不恋于杀,不毁于愚,竭力用流畅文笔,讲个残酷的世界。读者群771992551
  • 风沙漫笔

    风沙漫笔

    徐刚作品集,内容包括:黄土高原、大地史书、黄河兰州、夕照敦煌、西行路上左公柳、古浪褶皱、八步沙之梦、再访民勤、明月有约、消失的古城、新疆古道、大漠之水、寻找艾丁湖、废墟与坎儿井等。
  • 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

    一个灵魂穿越千年,来到了北宋中期仁宗当政的时候。在小县城里做生意改善家境,到中进士做官,一步一个脚印,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宋朝最繁荣的时候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位极人臣。群号:53589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