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这样一个女人,在一个很大的国营企业从工人做起,辛辛苦苦读完了函授大专,然后就开始从事技术管理。但是现在,工厂因为裁员将要对42岁以上的女职工采取一刀切的下岗制度。她因为读函授而耽误了生育,所以40岁出头了,儿子才刚上小学。因此她整天为了下岗后的出路而迷茫、困惑,而儿子高额的教育费用单靠丈夫微薄的工资是很难支撑的,所以,下岗对于她来说就像面对晴天霹雳一样可怕。可是,离下岗的时间越来越近,那种恐慌也就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夜不能寐。我看着她的落魄,就建议让她和单位其他技术骨干一样,去外企或其他公司求职,不要因为空等待着下岗而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其实,在她们单位,已经有很多像她这样的技术骨干在得到要下岗的通知后纷纷跳槽、下海。可是她的回答却让我很心痛:“人家下海,年薪十几万是有原因的,都是正规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最差也是个大专,我是函授的,学历差远了!”我问她:“试过去应聘吗?学历不成是人家说不成还是你自己觉得不够?”她很沮丧地回答:“我自己想的,像我这样的函授大专,都等着下岗呢,我又长得不漂亮,气质也不好,学历也不成,找不到工作的。就没找!”
其实,有很多女人就是这样的,没有试就首先自卑起来了,越自卑就越不敢试,因此最好吃的那块肉永远只能留给自信的、愿意去尝试的人去吃,而自己运气好的话就喝点汤,运气不好的话就连汤都喝不上。
对于任何自卑者来说,自卑的过程就是个体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贬低或否定的内心体验,最缺乏的是自我价值感。这种对自我的贬低或否定可能来自于自己,也可能来自于外界的评价,但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而有之。很多人总误以为自卑的反义词是自尊,需要提高自尊心才能克服自卑。其实不然,自卑的反义词应该是自信,自卑者往往有着超出常人几倍的自尊,只不过她们的坚固的堡垒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可能使其受到巨大的伤害。可见,对于自卑者需要的是调整对自我的认识角度,更需要的是通过不断发掘并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在雄厚的生活实力之上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自信,才能走出自卑的迷雾。
但是与自卑比起来,自傲的女人常常空洞地放纵自我的某种优势或虚构的优势感,气势凌人,反而让这种过分的自傲成为前进的弱点。虽然自卑与自傲都有碍于人际和谐,招来他人之抱怨。但前者喜好推卸、退缩,后者喜好干预和张扬,并喜欢自夸样样拿手。但是,自傲的女人在张扬的过程中对他人的影响是极大也是极坏的,所过之处不仅不能留名反而会起到遗臭的效果。同为不健康的心理,但相此之下,自傲之害大于自卑。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要在社会上生存,生理及心理的健康都同等重要,但性格上的弱点却可能对女人的进步产生更大的阻碍。我们也许听过肢体不全或患有严重疾病的女人是如何成功与幸福,甚至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却很少听过自身性格不健康的女人能叱咤风云。所以,无论是自卑的女人还是自傲的女人都应该先从完善自我性格开始,这将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5.别让思维画地为牢
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美好的生活,但万万不能没有美好的梦想。梦想让灰色的现实在女人天性浪漫的头脑里,加上了粉红的底色。于是,这个美丽的梦想就开始和女人的现实猛烈地冲击,让女人坐立难安。久而久之,女人也分不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想了。
于是,女人就在这种矛盾的思维中挣扎着,却从没想过冲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牢笼。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而感性的女人就会更加的固执自己的思维定势,这就是很多女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无论是高明的骗子还是浅显的骗子,都喜欢将目光锁定在女人这个群体身上,不是骗子多么高深莫测,而是骗子抓住了女人的思维定势,为女人量身订做的骗术就显得很高明了。再比方在工作上,女人认为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上司也会对自己恨之入骨,必然不会想到职场失利是因为自己的技术上存在着欠缺,而去补充能量。女人的思维因为形成习惯而总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怎么也想不开,怎么也想不通,所以就将自己赔上了。即使是在生活中,看着相濡以沫的爱人渐渐地不再对自己疼爱有加了,就认为他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恰恰想不到也许是自己忽视了爱人的存在,而仅仅是因为缺少了一份经营罢了!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女人,当她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在找别人的原因。比方:在处理一件棘手的工作时遇到了障碍,也许是来自于公司本身,也许是来自于外界环境,但是女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抱怨连天,要么埋怨条件不好,要么埋怨某个人怎么了,反正很少去想到是自己的处理方式该换了。不同时期的同样问题也许用同样的方式并不能解决,那么换个思维去理解,也许就海阔天空了。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情让我感触颇深:小侄子想吃罐头,我买了一瓶后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家里又没有其他人在,就只能任我们两个妇孺折腾着。我找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工具,仍然不能打开,最后只能将怨气发泄给孩子:“好好的,非要吃什么罐头?家里那么多水果怎么不吃?罐头有什么好?全是防腐剂和色素!”孩子在我恼羞成怒的咒骂声中边哭边说:“拿斧头在盖上砍一下,就可以吃到罐头了嘛!只要不破坏玻璃瓶子就可以了!”我豁然开朗,原来就这么简单,我只想着要把盖子打开,却没想过我打开盖子的目的是为了吃里面的罐头,既然仅仅是为了吃罐头,那么就与打开盖子还是在盖子上砍出个洞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吃上罐头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这么浅显的道理,我们成年人,确切的说应该是女人怎么就想不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的想法也许比我们成年人要灵活而有效得多,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加上了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却让我们往往当局者迷了。在小时候,我们可能大都曾给过成年人这样或那样的灵感,可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我们渐渐成了成年人,那种聪明与灵感就不在了,因为,我们已经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成年人融为了一体,自己也成了成年人,也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思维的定势。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积累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经验,再加上长辈和朋友们给予的言传身授,就成了我们心中设想的路的走法。于是,女人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这样既定的模式运行,缺少主观的创造性与尝试的勇气而不去走别的路了,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倦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这就像脑筋急转弯这个游戏,它其实就是在尝试着将我们拉出思维定势。比方:一个房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门,但却怎么推也推不开,问我们怎么走出去?答案就是:拉开门走出去!而我们常态的思维就会误解成,推不开,就是门也是打不开了,那怎么也出不去,实际也就只在“拉”这个简单的字上。记得有个男性朋友说过:“我一直不喜欢和女人谈话,因为女人的思想太死了,有点弱智。”
“有点弱智”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重了,可是恰恰说明了女人的思想总是走在原先的路上,很难跨越出去。那么也就是因为这个“弱智”让我们感觉出了女人必须马上走出思维定势的紧迫性。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重要的事情是和母亲说不明白的,所以就只会和父亲讲,那么我们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迟早也会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会说:“这事和妈妈说不清楚!”那将是多么无奈而可悲的残酷现实!
曾经看过这样的语言:“走狗的路,让猫说去吧!”这句话是那样的精辟诙谐,表明了一种坚持自己信念和勇往直前的洒脱。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误会,这里的“路”并不是指思维走出一个定势来,如果思维不能放开,跳不出自己设立的牢笼,那只能算是偏执而非执著了。
很多女人总是以一种我行我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思维经验,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她们难免会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用一个理智、客观的思维来接受新思想,来调整自我,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社交中得到相夫之道,从与对手的竞争中谋取创业经验,从工作的枯燥中领悟成功之学,从知识里获得自身修养,从万事万物的兴衰看透人生的真谛中……事业上常常被动的女人应该学会主动出击,足不出户的女人应该学会接触人的千姿百态,糟糠之妻应该学会创造与丈夫的共同语言,疲于过分另类的女人应该学会融入生活……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女人会创造一个争芳斗艳的绚丽景象,那将是女人自己所能把握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