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1年5月4日把自己的习作《快乐北京行》系列从市邮电局挂号寄给林非先生,希望能继续得到先生的指点。想不到5月10日先生就给我回了信。16日我在单位收到这封信,高兴地拜读后,深深体会到林非先生作为一位学者兼文学大家谦逊平和的品格,和对文学新人的鼓励关爱。
思索几天之后,我给林非先生写了回信,也一并发表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勉!
林非先生的信
光丽文友:
敬祝夏日安好!
收读华帖与大作,太高兴了!
文章写得很好,有真挚的情愫,写得也生动活泼。望寄给蒋建伟主编,尽快发表出来。
我的精力依旧很差,每晨起床后,依旧困倦,无法写作,只能以休息为主。有位几十年来,一直喜欢我散文的中年朋友,要我别再写了。完全不写,整日靠在沙发上也太乏味了。读些爱读的书,稍微写些文字,会使自己过得更高兴。
3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刚写的一篇散文。多位朋友看到后,打电话或当面告知,并发表他们读后的评论。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听到这样的评论与鼓励,会促使我在夕阳底下继续迈步。
祝工作顺利,写作丰收!
顺颂
阖府安康!
林非
5月10日
林非先生:您好!
5月16日收到您的回信,我真的是激动万分。想不到您在百忙之中、身体欠佳的情况下,能快速地阅读一个文学爱好者的习作,并给予热情的指导和鼓励,让我对您心生无限敬佩,对文学之路充满信心。您知道吗?这几天,我一直把这封信珍藏在随身的拎包里,上班回家都带着它。那薄薄的一张信纸,却带着无比的情谊,时刻温暖着我的心!
我高中毕业考入江西鹰潭农校农学专业,在乡镇政府工作了十多年,担任过多年的副科职务,做过多年的妇女主任、党政办主任。我原来主要从事公文写作,也经常参加征文比赛,获得过《中国妇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和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家庭助廉”征文优秀奖和市县级的多种奖项。但真正投身文学创作是近一两年的事,先后在全国、市、县级的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几十篇,并加入了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兼任文学会会刊《三清媚》杂志的副主编。
说来很惭愧,由于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制约,也是自己学习不够,在认识您之前,我对您和您的作品真的了解不多。从北京回来后,我马上让爱人帮忙,到大学图书馆里找您的书。他给我送来了两本,说:“林非先生自己写的书和他主编的书很多,你又说不清具体要找哪一本,我就随便选了两本,你先看吧,看完了再换。”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您的作品《话说知音》。因为要上班,要照顾九岁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要洗衣烧饭,所以我只能抽空读。不怕您笑话,在把高压锅放上电磁炉到它冒气之前的间隙,我都随手拿起这本书继续阅读。一方面为书中文学前辈们坎坷的经历命运痛心难过,一方面又为他们真诚平和正直高尚的人格,追求真善美,思索民主发展、文化繁荣、文学使命的胸怀和志向所激励和感动。林非先生,您也是我们国家文学的宝贝,您也在用您谦逊的品格、宽广的视野,引导和鼓励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在文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文学创作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当我无法在麻将桌、酒桌、时装店、美容院里找到快乐,更喜欢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用文字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时,我感到了与周围人的差异和隔膜。这样的距离感让我无奈,也让我困惑。当我们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刊《三清媚》杂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文学爱好者,文学会的队伍不断壮大,并引起省市领导、作协、文联的关注和重视时,我又感到无比的欣慰。原来文学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
在您的文章《一颗燃烧的心》里,散文家吴伯箫说:“写作不容易啊,都是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要多肯定别人,看到人家的长处,不要老揪住人家,否定人家,这样才会使文学创作繁荣起来!”我太赞同了。
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乒乓球为什么能一直称霸世界体坛,原因是中国还没到上学年龄的小孩,就已经一块门板、两块木板地在家门口练球了。
这对文学也有启发!
祝先生保重身体!
学生:姜光丽
2011年5月18日
——发表于《三清媚》